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曹操:雄才大略平乱致治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45
转发:0
评论:0
曹操:雄才大略平乱致治,东汉末年,皇室暗弱,宦官、外戚倾轧于中朝,军阀、豪强争战于四方,鲜卑、匈奴、



  东汉末年,皇室暗弱,宦官、外戚倾轧于中朝,军阀、豪强争战于四方,鲜卑、匈奴、乌丸、西羌等游牧民族连年侵扰于边境,黄巾、黑山等农民起义军揭竿于内地,东汉政权风雨飘摇,形势危殆。正是在这种极端险恶的时代背景中,

  曹操以其非凡的胆略和才干,披坚执锐,亲冒矢石,南征北战30余年,基本平定了北方地区,从而成为中国历史天际的一颗政治巨星。

  曹操年轻时虽然出任过几处地方官和议郎一类职务,但真正崭露头角却是在35岁时破家起兵讨伐董卓以及三年之后迫降黄巾军30余万编成“青州兵”。从此,曹操实行“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先后击败公孙瓒、陶谦、袁术、吕布、杨奉、张绣等军阀割据势力;特别是官渡之战几乎全歼实力雄厚的袁绍主力,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官渡战后,曹操进一步扫清袁氏残余,并北征与袁氏相勾结的乌丸,基本平定了北方。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时年54岁的曹操再度用兵,南征荆州,降刘琮,败刘备,进逼赤壁,与孙、刘联军战不利,统一受阻,遂渐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

  作为崛起于乱世的一支军事政治势力的领袖,曹操对自己的部属乃至在其势力范围内都重视治制。他深谙商、韩法家之术,认为“拨乱之政,以刑为先”,因此以严治军,所谓“吾在军中持法是也”(曹操:《遗令》,见《曹操集译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下引诸篇均见此书),举凡将士调试弓弩、执持器械、舒结幡旗、鸣止鼙鼓以及船战、步战等等,都规定了严明的法纪;为矫正起兵以来“但赏功而不罚罪”的弊端,他下令“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还特别禁止军人贪财扰民,命令“士将战,皆不得取牛马衣物”,“军行,不得斫伐田中五果桑柘棘枣”(《败军抵罪令》、《军令》、《船战令》、《步战令》),所有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在行政治民方面,曹操严厉戒饬官场同僚攻讦毁谤的恶习,大力整顿弥漫于社会的阿党比周、以白为黑的风气;他甚至为了增强人民体质而以法令形式禁除北方冬季绝火寒食的陋俗,凡此种种都对恢复政治清明和社会安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应该指出,曹操一方面主张采用严刑峻法,另一方面却对刑法的实施高度慎重,深知“夫刑,百姓之命也”,故而强调要“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选军中典狱令》)。

  与法制思想相应,曹操在选用人才方面采取循名责实、唯才是举的方针。他深明“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的经权之道,故于天下未定之时,不慕高蹈虚名,而重实事实功,“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论吏士行能令》)。他多次敦促僚属察举“被褐怀玉”、“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偏短”之士,期待“与之共治天下”(《求贤令》、《举贤勿拘品行令》)。他这种求贤若渴的情思,在其不朽诗篇《短歌行》中有淋漓尽致的表现。正是在这种用人思想指导下,曹操招揽了一大批文武人才。

  作为曹魏军事集团的缔造者和统帅,曹操还十分究心于兵家之道,自陈“吾观兵书战策多矣”。他曾为《孙子兵法》作注,并在《〈孙子〉序》中表述了“圣人之用兵,戢而时动,不得已而用之”的积极作战思想。他将古代兵法活用于战争实践之中,在战张绣、破袁绍、敌孙权、败关羽等战役中,以高超的指挥艺术,取得了一系列辉煌胜利。他还颇受纵横家思想影响,善于分析复杂形势,权衡利弊,作出深谋远虑的决策,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在曹操驳杂的思想体系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就是对儒家之道的服膺。他盛赞唐尧圣王以人为贵、为民作则的至德(《度关山》),歌颂西周之世的王道仁政(《善哉行》其一);在《对酒》诗中更是描绘了一幅王者贤明、股肱忠良、百姓富足安康的太平景象,表达了对于大同世界的无限向往。在大量的令文中,曹操称引周、孔遗教的文字屡屡可见,表现了其思想深处对于德性的仰慕。因此,一旦条件许可,曹操便尽可能弘扬儒学,推崇仁政。他下令为阵亡将士求后嗣,授以土田、耕牛,置学师以教之,并为之立庙供其祭祀先人(《军谯令》);又令地方官吏善待流离失所的百姓,供给口粮(《存恤吏士家室令》);还下令对鳏寡孤独残疾贫困者予以救助或免役的待遇(《赡给灾民令》)。官渡战后,北方初定,曹操便颁布了《修学令》,表示对于“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甚伤之”,命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者而教学之”,以便使“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由此可见,在曹操思想中,法、名、兵以及纵横诸家成分乃是他据以平治现实社会的手段,而儒家之道才是他终极的社会政治理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赵匡胤——大力平乱
宋军在蜀地胡作非为,引起了当地百姓,尤其是原蜀国军队的反抗。先是在梓州(今四川三台)爆发了三千多人的暴动。此次起义被镇压后不久,在距离成都不远的绵州又发生了更大规模的暴动,参与者达十余万人。蜀地出现这样大的乱子,皇帝赵匡胤不可能不知道。闻报之后,赵匡胤马上以此事给予了高度的关注:看来一定要好好整顿整顿军纪了,都是自己带兵无方造成的。他甚感羞愧。他想,这时候,自己的军队在蜀地乱成了那样,一定要先抓几个典型才能镇住。他听说自己军中的一个军官将当地的一名妇女的乳房割掉,然后又将其残酷杀害的事情,大为震怒,这样触目惊心的事竟然发生在自己的军队里,这还得了?这是人干的事吗?简直是畜生!他气得浑身颤抖,坐卧不宁,当即下令把那个军官逮捕押送回来!还严令执行军务的人员,如有意放走这个人渣,以同案罪论处!失职者斩!此军官被逮回京后,有些大臣还为之求情,赵匡胤很是不屑,且眼泪汪汪地说:“我们统一天下,不就是为...
· 曹操的雄才大略和奸诈诡秘
任天下之智力——曹操与人才群曹操和袁绍起兵对抗董桌时,两人之间曾有过一次颇有意思的对话:绍问公曰:“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公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觽,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三国时代群雄角逐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人才的较量,每一个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的崛起无不以优秀人才为后盾;没有人才优势,也就无所谓事业上的成功,曹操对此深有体会:“吾起义兵诛暴乱,于今十九年,所征必克,岂吾功哉?乃贤士大夫之力也。”(同上)在如何吸引和任用人才问题上,曹操“雄”、“奸”并存的双重性格也得到了明显的反映。早在创业之初,曹操就非常中重视网罗人才;建都许昌之后,又一再下达“求贤令”,以朝廷的名义招纳贤士,试图把散落在民间的人才都聚集起来。在选择人才的标准上,曹操以其政治家的独特气魄,一反过去以门...
· 王迓兹削藩平乱救难民
王迓兹是子晋公系下八十代后裔。《瑞金县志》载:王万祥,字迓兹,郡庠生,生平负气重然诺,豪爽不拘绳检,尝为人排难解纷,至破析衣食资不倦。康熙十三年逆藩搆乱,山寇峰起,万祥团结乡人筑保守御。邻邑崖石寨贼尤猖獗,四出焚掠于宁都,掳得妇女数百口,财物无算,惧万祥之蹑其后也,以书来请和,誓不敢动其乡一草一木。但欲假道,以还万祥许之,潜伏兵于险俟,其至击之歼焉。所夺财物尽与其众。以空屋一所,处其妇女自己横刀坐守于外遍,招其亲戚归之。于是,贼相戒,莫敢犯其境,遂为一邑保障。死之日,远近走相号哭失声。
· 李世民雄才大略,为什么选择不喜欢的皇九子李治为太子?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世民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唐太宗李世民堪称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可是李世民这样一位优秀的帝王,却在选择太子上有些失误,他先是立长子李承乾为继承人,后来将其废掉。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并不喜欢的皇九子李治居然成了皇太子,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根据史料记载,李世民有十四个儿子,其中他最喜欢的有两个,一个是皇三子李恪,一个是皇四子李泰。李恪的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也就是隋朝的公主,深得李世民的宠爱,而李恪文武兼备,脾气秉性非常像李世民,“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类己”。当时李恪的人气很高,“甚为物情所向”。再说李泰,他的母亲是长孙皇后,虽然他排行第四,但实际上上嫡次子。李泰才华横溢,“善属文,工草隶”,喜欢收藏书籍,“集书万卷,与秘府相等”,另外李泰礼贤下士,深得朝臣们的称赞。李世民不仅是一位皇帝,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所以他很喜...
· 曹操因为哪两个致命错误导致没能一统三国?
谈到三国,就不得不提曹操,且不论他到底是枭雄还是奸雄,曹操在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曹操的一生是征战的一生,不仅仅军事才能突出,在文学、书法以及知人善用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常言道“乱世出英雄”,纵观三国多少风云人物,我认为曹操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建立了三国中实力最强的曹魏政权,相比孙权和刘备,曹操独占上风。因此后人评价“曹操是打天下,孙权是梦天下,刘备是哭天下”。既然曹操才能出众,为何没能一统三国?纵观曹操的一生,其实只因犯下两个致命错误:放跑一人,少杀一人!若不是这两个败笔,曹操的历史地位恐怕不止于此。那么曹操放跑的这个人是谁?不是关羽,而是刘备!大家都知道曹操曾煮酒论英雄,与刘备谈论天下英雄,对董卓、袁绍、刘表等皆不屑一顾,却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唯我和使君尔!”在曹操眼中,刘备虽暂时落魄,但却是自己真正的对手,那时曹操账下谋士都劝曹操借机杀掉刘备,以绝后患。但曹操却并未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