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清时期的对外乐舞交流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89
转发:0
评论:0
明清时期的对外乐舞交流,明、清时期,我国与亚洲、欧洲各国在乐舞的交流方面,日益频繁。在日本,明清乐舞

  明、清时期,我国与亚洲、欧洲各国在乐舞的交流方面,日益频繁。在日本,明清乐舞曾风靡一时。明清允许琉球、泉州互市,史书记载琉球的察度王已向中国朝贡,琉球人尚汉学。1392年派人来北京国子监学习,此后继续不断。康熙五十八年,琉球人正议大夫杨联桂葬于通县张家湾,同年福建三十六姓移民到那霸久米村定居,传授航海和造船技术,同时带去中国《龙舞》和《狮子舞》,《大鼓凉伞》。《续文献通考》卷120载,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琉球宫中为陈侃使琉球举行宴会时令四夷童歌夷曲,为夷舞,以侑觞,伛偻曲折亦足以观。陈侃著有《使琉球录》。明、清两代自公元1404年至1866年460年间,有20次册封使乘御冠船(船头似冠形)从中国到达琉球。中国使节带去的乐舞,戏曲如《姜诗》、《王祥》、《风筝记》、《昭君和番》等,见明姚旅《露书》及《琉球人座乐并跃图》,后者保留有《风筝记》(清,李渔作)、《和番》、《借衣靴》和其他音乐舞蹈节目。

  琉球人则为迎接中国使节而准备大型乐舞《御冠船踊》。清人徐葆光康熙六十年为册封琉球国使,著有《太平传信录》,他亲眼得见由玉城朝熏任总导演的节目,这些乐舞在琉球宫廷中秋宴和重阳宴上演出。先有老人歌谣舞蹈,次为着彩花衣服的童子舞。如《团扇曲》(六童舞)、《笠舞曲》(四童舞)、《兰花曲》(三童舞),总名为《太平歌》。其中《老人舞》、《团扇舞》、《笠舞》一直保存到现在。当时所演戏曲《鹤、龟二儿复父仇》,现在仍在上演,名为《二童敌讨》。

  明、清与日本的乐舞交流由宫廷移向民间,明末魏之琰曾去日本长崎上京宫廷演唱明代流行歌曲,很快传到民间,受到热烈欢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8年),日本芸香堂刊印了工尺谱。清代俗曲也传入日本,因而“明清乐”风行日本全国。像《九连环》等江苏民间歌舞也传入日本,歌词首句为:“看看兮,赐奴的九连环。”日本则改为《看看踊》,先由男性演出,后又改用女性来演(日本町田嘉章《日本歌谣的复原》)。后因歌舞为男女爱情内容而遭禁止。

  明、清与高丽的乐舞交流也甚为频繁。明宫廷有《高丽国俳》,清则设《朝鲜国俳》,明景泰五年(1451年),朝鲜李朝文宗元年撰修《高丽史・乐志》,书中记载了中国传去的“唐乐”《献仙桃》、《五羊仙》、《抛球乐》、《莲花台》、《春莺啭》等。明弘治六年(1493年),朝鲜李朝成宗二十四年,音乐家成奖唷独盅Ч旆丁罚为《高丽史・乐志》的补充。清光绪十八年和二十六年(1892年、1901年),朝鲜李朝轨议厅又陆续刻了《进馔仪轨》和《进宴仪轨》两本大书,中朝乐舞交流具体节目赫然在目。

  明代陆路丝绸之路与西域诸国交好,海上则与琉球、朝鲜、日本交好。明代沙州(敦煌)蒙古王子阿鲁哥失里,于洪武二十四年即派使臣来朝献名马和璞玉(《明史・西域传》);远在撒马尔罕(今中亚乌兹别克共和国一带)的蒙古驸马帖木儿也派使臣来献马匹、骆驼、照世杯等,其后人母撒为蒙古可汗时还来献狮子,仅撒马尔罕就有27人不断来明王朝朝贡。因之,明宫廷的《九夷进宝队舞》和《胡人戏狮子》,都是有生活根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大宋与的对外交流发展
卷入夏国后继之争的宋、辽两大国宋代正史《宋史》共四百九十六卷,以长达十二卷的《外国传》和《蛮夷传》作结。这是把有关中国以外地域的动向,以与中华王朝的关系为中心记述的部分。这一形式是正史自古以来的形式,著名的《三国志》的《魏志·倭人传》、确切地说是《魏书·东夷传·倭人传》也是这一部分。但是,《宋史》的特点却在于,特别把《外国传》和《蛮夷传》分写,且没有包含辽和金的有关记述。其原由是编纂《宋史》的是元朝朝廷。宋朝的朝贡国(以及准朝贡国)被称为“外国”,虽在宋领域内却少有往来的少数民族地区称作“蛮夷”。辽与金作为与宋对等的国家,因为分别编纂《辽史》和《金史》,故不在《宋史》中列传。从此事亦可看出,“唐→宋→元→明”这种单线并不正确。关于此问题我们留待以后详述,这里仅介绍《宋史》列为“外国”中的几个国家。《外国传》全部八卷中最初的两卷介绍的是“夏国”,即所谓西夏国。有关以党项人为中心建立的这个王朝...
· 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在和平相处外交政策的指导下,明朝同周围的邻国开展了各种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洪武年间的外交活动中,“贡赐”往来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它既是一种政治活动,也是一种经济、文化交流。朱元璋即位后,就频繁地派遣使节出访周边各国。他们携诏敕书和历法、书籍、金银、丝绸、绫罗、瓷器等珍贵礼物,赠送给各国国王,并祭祀当地的山川,以表示对各国领土的尊重。各国也不断派遣使臣,携带方物,入明朝贡。他们受到隆重的接待,先由礼部官员接到京师的会同馆住下,第二天即到奉天殿接受明朝皇帝的接见。接见时,朱元璋先问:“使者来时,尔国王安否?”再问:“尔使者远来勤劳?”然后由使者进献方物。这些方物,都是各国的珍禽异宝和土特产,如高丽的良马、细布、彩席、人参、豹獭皮等,琉球的马、硫黄、胡椒等,安南的虎、象、象牙、犀角、伽兰(香)等,暹罗的六足龟、象、黑熊、白猿、胡椒、苏木、沉香、降香等,浡泥的鹤顶、玳瑁、孔雀、西洋布、龙脑、降真...
· 唐代绘画与对外交流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时代。历经魏晋南北朝300多年的动荡与分裂,在隋代统一的基础上,唐代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是雄踞东方的强大帝国,其蓬勃向上的社会风貌、雄浑阔大的盛唐气象至今仍为人所乐道。唐代在政治上的长期统一、社会环境的相对安定,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在继承汉魏优秀文化成果的根基之上,唐代文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当时开放的文化政策、发达的对外交通也给文化的交融带来契机。在国初开疆拓土的同时,唐代统治者明确提出“柔怀万国”的睦邻友好政策,而这个政策的根本宗旨是“申辑睦、敦聘好”。对各少数民族,唐太宗则表示“自古帝王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高宗、唐玄宗皆继承了这种开放的政策,唐代由此步入了一个开放的盛世。当时的陆路、海路四通八达。便利的交通条件促进了唐代经济的发展,而社会经济的交流必然带来各种文化形态的碰撞与交融。唐统治者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开放与...
· 明清时期的临时戏台
清代皇帝和王室很多都是戏迷,特别是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等人,所以在紫禁城及其旁边的花园里建有多座戏台。清代皇帝又都喜欢在北京周围建立行宫,用以避夏或游玩,于是在北京周围的一些宫廷苑囿里也建有和紫禁城里面形制一样的宫廷戏台。这些戏台中有一部分一直保存到今天,使我们看到宫廷戏台的实际样式。清宫戏台一般说来可以分为三类:一,较为普通的戏台,即在建筑规模和建筑形制上与一般民间戏台近似的戏台。如故宫重华宫漱芳斋庭院戏台、北海漪澜堂东侧晴栏花韵院里的戏台、南海中央的纯一斋戏台(又名“水座”)、热河行宫如意洲的“一片云”戏台、圆明园里的敷春堂和武陵春色附近的戏台、颐和园里的听鹂馆戏台以及京城中的南府(升平署)戏台等等,供平时的年节、初一、十五等日常承应演出用。二,有着特殊构造的三层大戏台,如故宫宁寿宫畅音阁戏台和寿安宫戏台、热河行宫福寿园清音阁戏台(已毁)、圆明园里同乐园清音阁戏台和寿康宫戏台(已毁于英法...
· 明清时期迁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