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太平天国时期的舞蹈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28
转发:0
评论:0
太平天国时期的舞蹈,公元1851年至1864年,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革命,是鸦片战争后,中国

  公元1851年至1864年,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革命,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空前规模的革命运动。它坚持武装斗争14年,全面冲击了封建制度,痛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顽强的反抗精神和革命意志,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号召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推翻封建王朝,建立一个太平的理想社会。天国的文化艺术也就是以这种理想社会为它的最高目的的,同时也服务于天国革命运动。为宣传革命思想,洪秀全提出了“斩邪留正”“革故鼎新”的主张,用来作为天国时期的文化政策,建都天京后特设了“绣锦衙”来管理艺术事业,由此可见太平天国对文艺的重视。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活动相当活跃,尤其是歌舞艺术对这场伟大的农民革命战争所产生的影响,更是空前未有的。

  这一时期,我国的舞蹈艺术在思想内容上有了新的起色。民间舞蹈在一定程度上注入了时代的特色,富有太平天国的革命思想。太平军利用原有的民间歌舞,反映自己的礼仪、战斗生活,如《龙舞》、《花鼓》、《花灯》、《高跷》、《旱船》等等。《龙舞》是庆祝胜利或欢庆节日时主要表演的节目,也是东王杨秀清出巡时必不可少的仪仗舞蹈。在民间舞蹈和戏曲舞蹈的基础上展示天国英雄豪情壮志及反映军事生活的舞蹈还有《麻雀蹦》、《盾牌舞》、《矛子舞》、《剑桨舞》、《脸子会》、《三殿堂》等。

  《麻雀蹦》也称《方山大鼓》、《十番锣鼓》,每年秋收后,方山一带农民都跳《麻雀蹦》以庆丰收。天京失陷后,忠王李秀成曾在方山一带避难被俘,此后,当地人民每年在方山庙会上,跳起《麻雀蹦》,用迎神赛会的形式蒙蔽清朝地方官吏,实为纪念人民心中的英雄,同时求神纳福,盼五谷丰收。该舞气势磅礴,威武雄壮。

  《盾牌舞》(也称藤牌舞),盾牌是太平军作战时常用的兵器,后来由军队流传到乡村。舞者右手持刀,左手拿盾牌,舞棍者手持长棍,成队作舞,以示对打。该舞气氛严肃,动作激烈,战斗性强。

  《矛子舞》,在长竹竿顶部装上利刃,称为“矛子”。该舞原是乡间庙会活动中的一种仪仗形式的舞蹈。太平天国时期,《矛子舞》成为配合太平军军事训练的一种武艺活动。舞姿雄健,气氛庄重威武。

  《剑桨舞》,因剑鞘形状似桨,桨中藏有一把利剑而得名。是流传于江苏无锡一带的民间舞。该舞在太平天国时期也反映了太平军水上操练的生活。天京失陷后,人民为表达对忠王李秀成的怀念,用《剑桨舞》来纪念太平军将士。舞蹈动作稳健,桨法灵活,队形变化迅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五代十国时期的舞蹈艺术
公元907年唐亡之后,中原相继有梁、唐、晋、汉、周五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以和以前同名的朝代相区别。十国为吴、吴越、南唐、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和北汉。历时半个世纪。五代乐舞在某些方面继承了唐代的遗制但缩小了规模,精减了机构,新作不多,只能看作是一个过渡时期,并没有太大的发展。从南唐李N、李Z陵墓(南京)出土的男女舞俑,即可看出明显的唐代遗风,如一舞伎头梳高髻,身着长裙,敞胸出胯,慢曳长袖。后主李煜为南唐末代皇帝,沉湎声色,当时画家顾闳中为“画院待诏”,李煜命他窥探中书舍人韩熙载夜宴情况,顾目识心记,绘图呈给李煜,《韩熙载夜宴图》中画有韩的家伎王屋山作《六么》舞,极为生动,王屋山小巧玲珑,着蓝色长袍、窄袖,双手背后成半圆形,似舞到结尾处,左足虽未露出,但完全可以感到是在欲踏未踏之间。南唐软舞娟秀雅致,和北方后周粗犷的少数民族舞蹈形成鲜明的对比。山西平顺县七宝塔(后周...
· 辽的舞蹈
辽为公元4世纪居住在我国北方潢河(西拉木伦河)和土河一带的契丹族。相传有男子乘白马沿土河而来,和从潢河驾着青牛的女子在木叶山相遇,遂成配偶(这是“青牛”“白马”两个部落的融合),生8子分为8部,这表示契丹8部之间有血缘关系。唐贞观二年(628年),各部落依附于唐。唐在契丹住地设松漠都督府。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辽太祖)建立了契丹奴隶主的国家。他们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按照汉族政策制度建立了契丹的国家机构。会同十年(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先进入后晋都城开封,改穿汉族皇帝服装。建国号大辽,改年号为大同。进开封后大肆掠夺,把后晋宫女、宦官、方技、百工、太常乐谱、石经等运走。辽在侵掠汉族地区时,受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公元1004年,辽圣宗进军到澶渊,宋遣使求和。澶渊之盟后,辽宋之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其末代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被金俘虏,辽历时209年。辽皇族耶律大石率部西去,在...
· 白族有多少种舞蹈?白族的舞蹈又是怎样的
白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早在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已经有小部分白族人民将歌、舞、乐三者融为一体。在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青铜器之纹饰中有铜鼓舞、芦笙舞、羽舞、鹭舞、盘舞、盾牌舞等等。在一个铜扣饰上,铸有八人组成的歌乐舞组合图像。至今流传在山区的各种原始舞蹈种类还有鸟兽类舞蹈、踏歌舞、巫舞、踩牛舞。如鸟兽类舞蹈为无歌相伴的纯舞蹈,流行于怒江勒墨白族青年妇女中。人数不等,以步伐为节奏,以双手和身段的变化描述模仿鸟兽牲畜动作及人们采集、劳动行为。洱源西山对纯舞蹈有个专有名词叫“力格高”,老少皆喜,尤为少男少女热爱。表现内容与勒墨白族农事生产内容相同。舞蹈动作达16种。为一步插、二步插、互插、互旋转、四梅花、四相迎、五子登科、狮子纺麻、鸡反毛、老鹰展翅、前后跳、单双脚跳、快纵、搓衣洗线、羊羔吃奶、马踢脚等。除了与汉族相同的传统节日外,白族人民还有本主节、三月街、火把节、拜二月、石宝山歌会等二十多个。几乎月...
· 羌族舞蹈羌族“锅庄”系列的舞蹈是怎样跳的
羌族生活的区域因长期与藏族比邻,而深受影响。使羌族的一些生活习俗、文化现象和语言均融入藏族成分。例如,羌语的“圆圈舞”本应称作“洒朗”,但因随藏俗现在被人们几乎都称作了“锅庄”。羌族“锅庄”的种类很多,有供老人跳的“老年锅庄”、有礼仪性的“迎客锅庄”、还有顾名思义属于未婚男女的“青年锅庄”等等。“锅庄”舞的队形基本呈圆圈状,但有封口与不封口之分;男女分段站位和间隔站位的区别。舞队所采用的形式和名称,多根据为舞蹈伴唱的歌曲内容而定。羌族舞蹈基本由舞者自己边唱边跳,少有乐器伴奏。速度和节奏取决于歌词内容和舞者的情绪。因此,在青年们所跳的各种“锅庄”中,还分别有歌颂美好生活的抒情锅庄,有夹带游戏的趣味性锅庄和以诙谐幽默、情调浓郁,表达男女间爱情等不同形式的锅庄。每逢年轻人跳“锅庄”,麦场四周都会聚集众多的中、老年妇女,她们边晒太阳边轻轻地为舞蹈者歌唱。和煦的阳光和歌舞的欢乐,把她们又带回到自己频...
· 傈僳族舞蹈傈僳族的舞蹈常见的有哪些
傈傈族是云南的特有民族,傈傈族文化丰富多彩,傈傈族人们能歌善舞,傈傈族的舞蹈主要来源于生产劳动及狩猎活动等生活内容中。他们的舞蹈传承至今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原始特色。那么傈傈族舞蹈究竟保有怎样的原始特色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傈僳族舞蹈因地区不同而异,怒江流域的民间舞蹈只舞不歌,完全以竖笛(与羌笛相似)、横笛、琵琶、二弦、西北民族乐器和自制的弹拨乐器“达比亚”为舞蹈伴奏。舞蹈名称一般以舞步动作为名,更多的随乐曲名称而定。每逢节日、播种和收获后,人们都要跳被称为“迷依刮克哦”的自娱性《生产舞》。这个舞蹈据说产生于17世纪,当时的傈僳人还处于以狩猎和采集野果为生的时代,舞蹈只能以模拟各种动物为主。在后来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傈僳人学会了务农,渐渐把模拟动物的原始舞蹈改进成为表现农务的《生产舞》。在圆圈舞蹈中,人们以各种模拟姿态细致地表现人们挖地、种玉米、锄草、收获归仓等内容。而且至今在舞蹈中还保留了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