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门头沟采煤业的节日祭窑神旧俗(图)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18
转发:0
评论:0
门头沟采煤业的节日祭窑神旧俗(图), 圈门窑神庙     门头沟采煤业始于辽代,在长期采煤过程中,形成了与煤业息息相

 

圈门窑神庙

 

    门头沟采煤业始于辽代,在长期采煤过程中,形成了与煤业息息相关的习俗,其中就有祭窑神的旧俗。

    祭窑神是门头沟采煤业的节日。腊月十七日,当地煤业士绅到窑神庙焚香叩首,礼敬如仪。各窑台恭贴窑王爷神纸像,左右配贴对子如“乌金墨玉”、“石火光恒”之类祥词吉语。窑口摆放供桌、香烛,供整鸡、整猪。自凌晨起,各窑争先恐后燃放挂鞭。众人依次向窑神叩首作揖,祭拜盛况比春节还热闹。祭祀的当天,有钱的窑主请伙计及各界人士在窑上喝酒吃饭,拉骆驼的、起驴骡驮煤的、唱喜歌的叫花子都可以入席。这天,即使是特别吝啬的窑主,也会慷慨大方,请窑工们吃饱喝足;这天,也是窑工们的狂欢节,劳累一年的窑工们尽情喝酒吃肉、舒展筋骨。从这天开始,煤窑放假停工,窑工们回家过年,直到春节过到初五才恢复开工。

    关于门头沟窑神来源说法不一,《北京市门头沟区志》记载,“称魏姓窑工,其性格豪迈,急公好义,身材魁梧,身强力壮,乐于急难救人,被后人称为窑神。”门头沟有专门祭祀窑神的庙宇,圈门的窑神庙,是京西惟一一处把窑神作为主神供奉的庙宇。门头沟窑神经民间演绎,形成四种风格不同的形象。其一是圈门窑神庙所塑窑神坐像,黑脸,虬须,头戴官帽,身穿黄袍。其二是禅房村秀峰庵壁画窑神,面黑,须如刺猬,口微起,头戴软冠巾,背罩神光圈,身披铠甲,内着镶红边黑袍,端椅,左手扶膝,右手持钢鞭。一腿前伸,一腿置椅下,足蹬靴,气魄勇武。其三是千军台、庄户村正月十五“走天仙会”队中有窑神幡,上书“山川地库煤窑之神”。所绘神像,头戴盔,身披甲胄。左手持开山斧,右手提一串铜钱,衣带飞舞,身后飘祥云几缕。其四是门头沟民间贴的雕版印刷的“神码子”窑神纸像,头上无冠,头前部光亮无发,两耳后毛发直立,状如刺猬,两手放在胸前托着一块煤炭。神码子由京城纸店印制,矿区也有人自己操刀雕刻神码木板,由于技法不一,所刻出的窑神形象也有出入,但大体相似,请(买)窑神像的人也不计较,致使窑神形象更加五花八门。

    在煤窑工作还有很多窑忌,也与窑神祭祀有关。如在井下发现有老鼠等动物,窑工一般不能去打,窑工认为老鼠是窑神爷的马,有老鼠的地方就有窑神保佑平安。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井下有许多地方空气不流通,人进去后容易窒息死亡,煤窑称为“瞎醒”。而有老鼠活动的地方,氧气是充分的,人进去采煤也是安全的。

    全国其它地区祭祀窑神,都是腊十八,就是与门头沟比邻的房山长沟山谷、周口店一带的煤窑,也都是腊月十八才开祭。而门头沟地处天下第一县――宛平县,门头沟的煤直接为京城皇族使用,门头沟的窑神也受到特殊照顾,提前一天享受人间供奉。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后,京西私营小煤窑开采暂时结束,门头沟祭祀窑神基本停止。上世纪九十年代,京西矿区集体和个体经营煤窑增加,又出现了窑神祭祀活动。

    在旧时代,虽然门头沟的采煤业人士虔诚地祭祀了窑神,但煤窑事故仍时有发生;煤窑的采挖,也破坏了生态环境。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为保护好门头沟生态环境,门头沟区以“壮士断腕”决心,决定退出曾作为门头沟主导产业之一的采煤业,陆续关闭煤窑矿山,今年5月,最后6座煤窑彻底关闭。为了让群众摆脱对采煤的依赖,区里实施“送气下乡”、节能房改造、建立型煤加工厂等一系列工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确立了都市型现代农业、旅游休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生产务业五大产业发展方向,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门头沟祭祀窑神的旧俗也将永远成为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对尼采的评价尼采的酒神精神是什么
1844年的10月15日,尼采在普鲁士萨克森州勒肯镇附近的一个小村庄洛肯出生。幼儿时期的尼采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直到两岁半的的时候,大天才尼采才学会说出了他整个人生的第一句话。尼采像尼采出生后五年,父亲便因脑软化症离世,随即,年仅2岁的弟弟也夭折而去。此时的尼采因为亲人的接连离去而过早的接触到了人生的阴暗面,这为他日后忧郁内敛的性格埋下了伏笔。于是,从童年起,他便格外的喜欢孤独,喜欢大自然的安静和无人打扰。大自然是尼采的黄金殿堂,尼采在那里才找寻到了真正的快乐。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接触到了例如诗人和剧作家诺瓦利斯、康德和费希特以及到后来的黑格尔、费希物和谢林等人的音乐、诗歌和哲学方面的影响。在种种生活经历下,他的哲学思想终于喷薄而出。然而,在那个时代,真正理解他的却寥寥无几。1900年,这位哲学大师在魏玛与世长辞。尼采的一生可以说是悲惨的。他的思想未能发展成他预计的目标,他的生活年代里少有...
· 陆游四次被人画像想象放翁神采(图)
看到过一幅放翁陆游的古人造像:斗笠、长衫、芒鞋、竹杖,脸颊瘦削清癯,却是步履健实,一种匆匆赶路的模样。一如他诗中所言:“七十衰翁,不减少年豪气。”说不上这造像是何时何人所为,也实难判断是否为诗人真实写照。读《渭南文集》,大概可以得知陆游一生至少有四次被人画像。因为有四篇他为自己画像写的赞语收在文中。一次是他56岁时在临川的画像。那画像大约重在取形,《放翁自赞》便专注于述神。他觉得那画像有些似“跌宕湖海之士”,或者“枯槁垅亩之民。”他说这倒无所谓,在自己看来,也无多大区别。依时推算,这次画像应在陆游第二次被罢官之后,当年那种“万里觅封侯”的理想已,正如他在《一落索》这首词里所写的:“识破浮生虚妄/从人讥谤/此身恰似弄潮儿/曾过了千重浪。/且喜归来无恙/一壶春酿/雨蓑烟笠傍渔矶/应不是封侯相。”这种“跌宕湖海之士”,“枯槁垅亩之民,”很有些形容枯槁,行吟泽畔的屈原形骸,怎么会是养尊处优,丰颐宽...
· 蒙古族节日—祭俄博
俄博,藏语叫“拉则”,一般在山头,垒土石成堆,内埋喇嘛用辛红写有梵文咒语的柏木牌、八吉祥物、粮食、药物等,石堆上一般钉有方形木框,内插挂有哈达、羊毛、红布条等的木杆以及木制箭、剑等物。俄博,是当地山神的象征,这是藏族等地区原始本教自然崇拜的习俗,后来被藏传佛教所吸收。各地一般有自己的俄博,即保护神,在一定时候(各地时间不一,多在春、秋)村民前往祭拜。活动内容主要有煨桑、烧施食品、转廓拉(转经)和插木杆、木箭、木剑等,有些地方还有赛马、射箭等民间体育活动。
· 白族的重要节日[附图]
白族也和汉族一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节。大年三十,要把借给别人的东西要回来,否则来年找钱不顺,粮信不丰。因而借了别人家的东西,必须在大年三十之前还给别人。怒江白族大年三十晚饭前祭祖时,忌讳外人在场。大理的白族大年初一不准动刀、挑水、泼水、扫地。大年初七为女人节,妇女不做饭,不背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劳动,而是尽情地玩耍;大年初九为男人节,男人休息。三月街是白族盛大的节日,“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盛大的节曰和佳期。每年夏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曰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明清时期,川、藏及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贸易。新中国成立后,三月街已发展成为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和民族体育文艺大会。元江县的白族每年的三月会或天子庙会期间,禁止杀生。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祭祖节,云龙县的白族,七月半这一天不准人们到处乱走。历史上白族崇拜本主,如今作为一种...
· 阿昌族节日阿昌族春节时怎样祭寨神
春节是中华民族普天同庆、万家团圆的传统节日。阿昌族也过春节,阿昌族的春节庆祝活动,从腊月到正月,是富含独特民族传统,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年俗活动。大年三十户主抬祭祀品、叠纸钱,率领儿女祭祀寨神,先祭祀寨头,再祭祀家堂祖宗,最后举家共进团圆年饭。除夕晚上,主妇挑灯到菜园挖坑,点一蓬瓜,点一窝豆。传统观念认为,除夕晚上抢栽的瓜豆、瓜秧和豆苗,更易丰收。除夕老人熬夜守岁,凌晨童男吟诵财门调,从大门外到堂前,逐户开财门。初一女人休息,男人凌晨争挑第一担水,老人清晨供斋祈福。初一不能舂碓,要给农具、果树、牛马贴红纸条,早饭后全体青壮年村民敲锣打鼓去远山砍秋杆。初二阖村举寨树秋架、祭秋神,当晚在秋场舞狮子,说四句,唱灯调。当年安排要玩春灯的乡村,所有参加玩灯者,要净身净手,清一色男性躲到乡村小树林,熟悉彩排戏文台词,以准备在初二晚上,在乡村秋场戏台上,闪亮登场。祭寨神祭寨神是阿昌族春节的传统年俗、古老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