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甘肃-兰州羊皮筏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29
转发:0
评论:0
甘肃-兰州羊皮筏,皮筏,古称“革船”,是一种原始而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大约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皮筏,古称“革船”,是一种原始而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大约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羊皮筏结构简单,皮胎制作却很繁杂。从皮胎制作、充气、制作木排架、组筏到制桨,经过长时间后才能使用皮筏水中行程。


兰州羊皮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甘肃-兰州刻葫芦
兰州刻葫芦是一种民间雕刻艺术,以鸡蛋葫芦、细腰葫芦、疙瘩葫芦为主要原料,以神话传说、古代诗文等为内容。艺人根据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形状来决定创作思路。刻葫芦工艺繁杂,配有木制底座,显得精巧典雅,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艺术价值。兰州刻葫芦(摄影赵广田)
· 秦陇文化—文化—羊皮筏子
皮筏是用羊牛皮扎制成的筏子,为黄河沿岸的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工具。当你在中山桥至黄河母亲雕塑之间的河滨小道上信步漫游时,偶尔会看到仍有皮筏子在河道上悠闲漂荡。远远望去,就象一叶扁舟。人筏混为一体,随波逐流;近看则见在紧贴水面的皮袋筏上,坐着五六个客人,随着波涛的起伏,颠簸而行,有惊无险,极富刺激。这是兰州令人叹服的民俗文化的遗产。羊皮筏子古称“革船”是一种简易渡河、运载工具,有羊皮筏子和牛皮筏子两种,皮筏作为原始而石老的水上交通工具,历史悠久,据史载可查,自汉唐以来,上自青海,下自山东,黄河沿岸使用皮筏经久不衰,算来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甘肃皮筏历史因缺乏记载而难以确定,据《王进定》载,至少在320年前,兰州就大量使用皮筏用以渡河。牛皮筏子载重数十吨,用以货运,羊皮筏子负重较轻,以客运为主,兼营货运。而黄河石林则以羊皮筏子为主,作为水上娱乐的项目之一,筏子客由一人担任,筏子顺流而下...
· 甘肃省-兰州柏原
柏原(1948~)原名王博渊。甘肃兰州人。1968年毕业于甘肃省滑翔学校。大专学历。历任工人,甘肃省文联《飞天》文学期刊,省文联专业创作室专职作家,省作协专职副主席。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二级。著有小说集《红河九道弯》等两部,散文集《谈花说木》等。短篇小说《喊会》获1987—198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另获甘肃省敦煌文艺奖第一、二、四届文学一等奖。
· 甘肃省-兰州马佐平
美国国籍,微纳电子科学家。1945年11月生于甘肃省兰州市。1974年获得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耶鲁大学教授。2003年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马佐平对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的科学认知及技术发展,尤其是在MOS栅介质(包括高介电常数的栅介质)的科技领域做出重要贡献。1970年始他在做超薄(~4纳米)栅氧化硅研究中指出隧穿电流对MOS特性的重要影响,发现了辐射效应或热载子效应所产生的界面陷阱与在界面附近的应变分布有直接的关联,而据此提出一个“栅诱导的应变分布”模式来解释实验的结果,推出在栅氧化硅内掺入极小量的诸如氟、氯或氮等杂质来促成应变的弛豫以降低辐射或热载子效应的方法。发现了一个在经历辐照MOS内的界面陷阱的转型现象,并随后对此做了系统的研究。他最先提出用氮化硅(Si3N4)做MOS栅介质以取代二氧化硅(SiO2)的概念并首先用实验证明其可行性,推动了近年引入用更高介电常数...
· 甘肃-兰州太平鼓舞
甘肃兰州太平鼓舞已有几百年历史,鼓身为圆筒形,双面蒙牛皮,绘有二龙戏珠等图案。表演形式有“大轿迎宾”、“黄河儿女”、“擂台比武”等。兰州太平鼓打法中揉有戏剧架子功的技法和武术的技法,队形变化流畅,具有艺术化和性格化特征。兰州太平鼓(摄影王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