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端午远非吃粽子那么简单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93
转发:0
评论:0
端午远非吃粽子那么简单,昨天,屈原故里照例举行延续数千年的民俗DDD龙舟赛新华社图端午节,当我们剥开

昨天,屈原故里照例举行延续数千年的民俗DDD龙舟赛新华社图

  端午节,当我们剥开一只粽子,殊不知,同时被剥开的还有两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DDD顺着时光的隧道遥望而去,端午节仿佛有太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品味和体会。有关专家昨天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端午节尚未列入国家法定假日,但目前更需要重视的是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从端午开始,为期三天的宝山罗店龙船节在罗店东方假日田园举行。历史上都在端午这一天赛龙舟,此次龙船节也是首次恢复重现龙船节的完整仪式。尽管有这样原汁原味的传统庆典活动,但是由于位置和时间的关系,活动并没有更多的市民。出席现场活动的知名民俗学专家陈勤建也颇觉可惜。除了民俗学者和官员之外,到场的多为当地居民。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如果不是看到端午的节日短信和街上老人手中拿着的艾叶菖蒲,这个端午节和平日没什么区别。其实,这也反映出民间虽然已经有将端午等传统节日传承弘扬的意愿,但一个经过梳理的完整系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没有呈现在人们面前,留在生活中的只是吃粽子这样一个庞大文化系统的边角。陈勤建教授认为,这需要政府部门的指导,需要有识之士的参与,更需要对端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梳理工作DDD“因为,端午节远非吃粽子那么简单。”

  借端午凝聚民族力
   
  在韩国端午祭上的民族盛装和精彩活动,让人看到了韩国崛起的隐性文化因素,正如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兰德斯在《国富国穷》一书中所强调的,文化才是决定经济取胜的支配因素。
   
  上海民俗文化学会会长仲富兰告诉记者,端午节最早在北方中原人民的观念里为“恶月恶日”,后也为南方所接受,所以大家常在这天用艾草、菖蒲辟邪。而端午节纪念的历史人物,原先也是各地各不相同,在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民族大迁徙和融合后,南北节俗逐步融合为一,加之处于战乱中的人民都敬佩伟大的爱国者屈原,就形成了端午节纪念屈原说。这正是南北风俗融合的结果。
   
  到今天世界各地的华人都在端午这天包粽子,虽然这只是整个节日民俗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只要还有这样的一点残根留下,更系统的文化内涵还是有望被吸收传承的。

  研究古人的思想理念
   
  仲富兰同时认为,现代人在传统节日里能切身体验古人先辈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道德情趣,这对当今社会人群能形成很有意义的反思。甚至把古人的行为融入到现代生活中,我们都能发现它科学的一面。现在端午习俗不再被视作迷信了,但是也完全忽视了古人在千年前生活中形成的对大自然心存敬畏的思想理念。这需要民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中。
   
  此前,有越来越高的呼声要求把端午节等列入国定假日,对此,一些学者专家昨天也认为,现在的节日多沦为度假和休闲,而文化内涵却越来越淡,希望民间对于端午的习俗有一个更高层面的解读与继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端午节成“粽子节”部分习俗渐行渐远
  不识菖蒲、艾条模样,不知节日背后的文化意蕴,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将端午这一拥有2500年历史的传统节日简单与“粽子节”画上等号。  5月24日,离端午节还有一周的时间,记者来到太原市某大型超市。在超市最显眼位置,摆放着各种礼盒包装的粽子。除了传统的红枣口味外,还有猪肉、蛋黄各种口味的粽子。一位年轻的妈妈正在挑选粽子,“端午节快到了,买几包粽子回家。我和老公都是独生子,不会包粽子。”当记者问起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什么习俗?她说每年都是象征性地买点粽子,赛龙舟还是几年前看过一次。对于过节,大多数人选择以吃为主。  记者走访中发现,许多人已经将端午节当做“粽子节”,无外乎吃几个粽子。不少80后表示,小时候端午节戴在手上的五彩绳、挂在脖子上的香包已经成了他们儿时过节的记忆。在太原市北大街一...
· 端午将至包粽子粽子馅料有哪些选择
一直到今天,每年农历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现在的人对于吃已经是物(sang)尽(xin)其(bing)用(kuang),关于粽子的馅料也有着各种各样的选择,还出了很多黑暗料理,但是实际上,即使没有后来各种恶搞的馅料,粽子本身就是一种馅料多元化的食物,根据不同的地区,粽子包的馅料也大不相同,下面就具体说说各个地方粽子的馅料。1、北京派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是糯米粽。在农村中,仍然习惯吃大黄米粽。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北京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2、广东派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广东粽子与北京粽...
· 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子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用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五彩...
·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有四种,其中以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阴历5月5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
·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要哪些小吃
粽子之外的端午节小吃打糕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先把米放到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后,捞出来放到锅里蒸熟,将蒸熟的米放到木槽或石槽里,用木极反复捶打。一般多是两个人面对面地站在槽边,互相交替捶打,或一人捶打,一人在下面翻动糕团使之捶打均匀。随后,一份香甜细腻、筋道适口的打糕制作完成。艾馍馍不少当地过端午节时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同蒸馍馍。艾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可驱虫灭菌,对多种细菌及某些肌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驱瘟,不管食仍是用,艾均必不可少。茶蛋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煎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