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国“千年灭倭第一战”为何不为人所知?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85
转发:0
评论:0
中国“千年灭倭第一战”为何不为人所知?,本文摘自《帝国的正午》,作者:梅毅说起中倭之间的战争,一般人均会想起中华

   本文摘自《帝国的正午》,作者:梅毅

   说起中倭之间的战争,一般人均会想起中华民族死伤三千多万人的抗日战争,令人切齿嗟叹、尽丧北洋水师的甲午海战,十六世纪惨烈的抗倭援朝战争以及忽必烈居心叵测想顺带消灭汉人“新附军”、最终功亏一篑的元朝征倭大战。数次战争,说句实话,代价巨大,败多胜少。特别是距离今日最近的抗倭战争,最后关头,如果没有美国最后两颗原子弹,狂妄叫嚣“一亿玉碎”的倭人不知还要涂炭我中华多少生灵。

   其实,远在一千三百多年前,我们伟大的唐朝先人曾在朝鲜半岛的白江(今韩国锦江)干净利索地打过一个漂亮仗,使得倭寇偃旗披靡、一蹶不振。当时,汉军、新罗联军两万多(汉军一万多,新罗军不到一万),对倭军、百济联军七万多(倭军五万,百济军两万),真正以少胜多,重创倭夷,且水陆并胜,焚烧倭军战般四百多艘,四战走捷,倭、百联军不战即降,余则仓惶遁走。而且,与明朝援朝抗倭不同,那次战争明朝主将邓子龙与朝鲜主将李舜臣均壮烈战死;白江之战,唐军主将刘仁轨与新罗王金法敏都精神抖擞,完好无损。倭国国内大震,剩下未被的残兵败将逃返本岛。心肝胆裂之余,倭人在国内凿三重巨塹以防唐军进攻。

   当时当地,如此赫赫战功,《旧唐书·刘仁轨》传中,却只有短短一百二十三个字:“于是(刘)仁师、(刘)仁愿及新罗王金法敏师陆军以进。(刘)仁轨乃别率杜爽、扶余隆率水军及粮船,自熊津江往白江,会陆军同趣周留城。(刘)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日,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扶)余丰脱身而走,获其宝剑。伪王子扶余忠胜、忠志等,率士女及倭众并耽罗国使,一时并降。百济诸城,皆复归顺。”《资治通鉴?唐记十七》基本也是类似的描述,短短数十字。

   即使以现代眼光来看,白江之役不可不谓大胜:又是以少胜多,又是水陆并进,又是“借东风”烧敌船,又是友军配合作战破敌联军,该记载该褒功该宣传的地方多的是。但在唐朝,以及书写新、旧唐书以及《资治通鉴》的五代和宋朝,倭国名气太小,近乎被史臣忽略不计。当时的大将们,也以平高丽、灭、却土蕃、击回鹘等等自耀大功,谁都不会把打败倭人的战绩拿出来显摆。当时的中国人,也没多少知道倭国,估计可能吃过倭瓜。就像今天的美国人,如果对他说美国大兵很狠狠教训了斯威士兰一顿,对方肯定一脸茫然:“斯威士兰,哪里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有石油吗?不是斯里兰卡吧?……”一直到数月后在哪个电视小节目上看见娱乐新闻数千美女猛晃豪乳竞当国王新妃,这个美国人才恍然,“哦,斯威士兰是南非一个部落小国啊。”由此可推,美国将士也只会吹牛说“兄弟在二战、韩战、越战的那会儿……”,绝对不会吹嘘他在斯威士兰宰过多少”马猴“——当时的唐朝,乃世界性泱泱帝国,天朝,所以,对白江之战,根本没有什么人太当回事,不过是一次鸡毛蒜皮的小胜利而已。

   盛唐大宋,对倭国真的不甚了了,道听途说,只作如下记载“日本,古倭奴也……国无城郭,联木为栅落,以草茨屋(贫民窟一样的草棚子)。左右小岛五十余,皆自名国,而臣附之(散乱的部落联盟)……其俗多女少男,有文字,尚浮屠法……其俗椎髻,无冠带,跣以行,幅节贯后,贵者冒锦(倭国自古就穷);妇人衣纯色裙,长腰襦,结发于后(跟高丽学的)。至(隋)炀帝,赐其民锦线冠,饰以金玉(日本在炀帝之前连衣冠都没有,更甭想“衣冠人物”和“道德文章”)……”;日本国者,倭国之别种也……或曰:倭国自恶其名不雅,改为日本;或云:日本旧小国,并倭国之地……”。直到“遣唐使”一批批来大唐跪拜求学打秋风,中华才对这些矬个子的小人种稍加留意。其中一批贡使来唐,副使仲满(阿倍仲麻吕)“慕中国之风,因留不去,改姓名为朝衡……留京师五十年,好书籍。放归乡,逗留不去。”朝衡就是晁衡,这倭国哥们在天宝十三年忽起思乡之情,想搭乘遣唐使藤原清河的便船“衣锦还乡”,中途遇风,差点被淹死。诗仙李白以为和自己一块吃过倭瓜并收受过对方一件日本裘皮大衣的矮小哥们喂了王八,三两黄酒下肚,信笔涂鸦,有《哭晁衡卿》一诗:“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哭也不是真哭。三天之后,李白本来把矬哥们这“死人”就忘了。过了数月,忽然又惊见此人现身长安诸王公的大宅院酒席间,李白还以为白日见鬼遇诈尸,实实吓了一大跳。不过,诗也不白写,此诗后来被人肉麻地吹捧为“中日友谊史传诵千年的名作”。

相关新闻
  • 安哥拉罗安达:堪称世界上最贵的城市2014-03-31 16: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探索千年木乃伊千年女尸为何千年不腐
木乃伊的存在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千年不腐,有的甚至是在出土的时候保持得相当好的状态,让人不得不感慨木乃伊的神奇,一直以来考古学家们都致力于破解有关于木乃伊的秘密,会有什么发现那?尤耶亚科山木乃伊经常被认为是已发现保存最好的安第斯木乃伊。网络配图安第斯山脉难以置信地干燥而又混合寒冷刺骨的独特环境,加上约一千年前住在这里的古人高度仪式化的墓葬,提供了完美的自然木乃伊化环境,这带给考古学家们对这些人生活的独特详细了解,从他们穿着的华服,到他们临死前吃的大餐。这些木乃伊也让研究者们得以一瞥人体内微生物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如何变化。从秘鲁发现的年代在公元980至1170年间的女性木乃伊内脏中取得样品,科学家们能够测序她的微生物,以及找出她的死因。有趣的是,他们发现这些细菌中含有抗生素耐药性相关基因,显示出这种性状先于抗生素的治疗性应用,该研究结果发表在PLoSONE上。来自于秘鲁印加城市库斯科的这具前哥...
· 揭泰州出土不腐女尸为何千年不腐?
导读:泰州发现一个明代古墓,女主人五官分明,甚至眉毛都清晰可见。一般保存好的古尸出土会变形,但是泰州不腐女尸却不变形,究竟是为什么呢?是什么原因让这具泰州不腐女尸千年不腐呢?网络配图解开“纽扣”,需翻身才能褪下衣服3月1日,重现天日的女性墓主人,“原封不动”地被放置在冰柜中保存。泰州市博物馆专家选择了最适合女尸及其身上衣物贮藏要求的温度:4摄氏度。据介绍,出土后的女尸,须肉身和衣物分开分别保存,以免女尸出现腐烂。因此,褪去其身上的衣物,便成了当务之急。于是,身上包裹厚厚衣物的女尸,被抬出冰柜。由于不需解冻,专家们随即着手对其“褪衣”。而连接女尸衣服两侧的“纽扣”,其实是一个两根布条扎在一起的“结”。女尸外衣被解开后,里面一层层衣服都是斜衣领,领口从右上开始,“终于”左腰间。解开这些“纽扣”不难。按理说,给泰州不腐女尸整体“褪衣”时间不需要太长,但事实并非如此,整个过程持续了三个多小时。这是...
· 此国因不尊重中国使者,后被中国所灭
这个国家就是印度,那个时候的印度不叫印度,当然也不叫啊三,他叫天竺。那时候的印度分裂成五大块,姑且分别叫东、西、南、北、中印度吧。唐朝刚刚建立的时候,中印度统一了印度半岛,建立了摩揭陀帝国。并派使者出使唐朝,想要加唐朝为好友,唐朝接受了他的请求。公元647年,唐太宗派一使者王玄策出使西域,这其中就包括出使印度。但是此时的印度发生了政变,纂位的新王是阿罗顺。而那时候的通讯可没现在这么发达,谁也不知道印度友人的微信被盗了啊。使者照常上路,前往印度出使。但是新上任的国王做贼心虚,竟派了几千人去杀唐朝的使团。结果使团大部分人被杀,只有王玄策逃了出来。逃出生天的王玄策发誓要灭了阿罗顺,于是跑到了尼泊尔借兵,并要求周围的大唐藩属国出兵支援,可见当时的唐朝是多么的强大,大概集结了一万多人左右,便前去攻打印度。王玄策带领这万余兵马横扫印度,从北印度打到中印度,从中印度打到东印度,并活捉了阿罗顺,最后东印度...
· 中华第一战神,业绩盖过秦始皇,为何被骂千年?
说起历史上的猛将,在这几千年的历史潮流当中,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有会,比如,三国时期的,五虎上将,明朝的徐达,常遇春,汉朝的,卫青,霍去病,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将,还没有那个能说是,中华的第一战神,而我们今天来说的这位,可以说是中华第一战神,但却一直以来被骂千年。他,谋勇绝伦”,幼年便“聪慧异常”,双手持不同长兵器(神级操作),在魏晋南北朝个人武勇最高水平,说到这,可能大家就知道我要说的是谁了,没错,他就是冉闵。冉闵(?-352年),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国号大魏,史称冉魏。可惜的是,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斩于遏陉山。冉闵一生当中,有一件事那可以说是业绩盖过秦始皇,公元326年,司马氏篡夺曹魏建立的西晋王朝在经历了“八王之乱”后,损失惨重,虚弱不堪,各方势力大举入侵中原,大肆杀害我汉族同胞,这时...
· 千年古尸不腐之谜圣女尸身为何能百年不腐?
圣女贝尔纳黛特,十九世纪末法国卢尔德的一名美丽的农村少女。14岁时,她进入法国讷韦尔的修道院,多年后被人们称为“圣女”。1909年为给封圣做准备,人们发掘出她的遗体,发现其遗体不朽。她已经去世了135年,但至今她的遗容依然栩栩如生。网络配图贝尔纳黛特·苏毕胡是法国卢尔德的一名农村少女。14岁时,她第一次梦见了圣母马利亚。后来又多次梦见她。不久,贝尔纳黛特便离开家人,进入讷韦尔的修道院,也就是如今她的遗体所在之处。这名性格温和的修女终生体弱多病,但她却使周围人经常感受到鼓舞。在天主教会正式封她为圣徒前,所有认识贝尔纳黛特的人都认为她是圣人。天主教将“不朽之身”定义为“如同活人一般柔软有弹性,不会腐烂”。圣女贝尔纳黛特35岁逝世,1879年安葬。在她被封为圣徒之前,天主教会三次要求挖出她的遗体进行检查。许多医生、神父与名望之士目睹了各次挖掘的过程。贝尔纳黛特·苏毕胡的遗体并未腐朽,她逃过了肉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