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魏晋清谈”到底是什么?类似于“达人秀”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21
转发:0
评论:0
“魏晋清谈”到底是什么?类似于“达人秀”,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杨民仆,原题:《魏晋清谈到底是什么?类似于现代“说话达人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杨民仆,原题:《魏晋清谈到底是什么?类似于现代“说话达人秀”》

   清谈是两晋的特产。哪个人不会清谈,就像现在不会打高尔夫球一样,进不了上流社会。名士们举办高级沙龙,娱乐活动主要就是清谈。

   清谈到底是什么呢?

  一般都是谈哲学问题

   先来说说清谈的形式。

   人数:两三个、七八个或者十几个,很随意,大家高兴就凑一起。

   地点:陋室中、树林里、山坡上、溪水边,哪儿舒服就在哪儿。

   时间:不分白天黑夜,只要觉得爽,通宵也可以。参与的人比玩网络游戏都来劲,像打了鸡血似的,越说越亢奋,毫无倦意。

   内容:多是哲学问题。比如“世界万物生于有,还是生于无?”“一个人听了音乐会高兴或者悲伤,那么高兴、悲伤是源于音乐、还是源于人本来的心情?”

   谢安曾问殷浩:眼睛可以看到各种形象,那么这些形象是进入眼睛了呢,还是没有进入眼睛?

   总之,主题本身并没有固定的答案,就看谁观点新奇,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刺出一剑”,又能不着痕迹收回来,让人大呼过瘾。

   过程:一般人多的时候,开始会七嘴八舌,但往往其中有两个绝顶高手,来回辩论,相互驳斥。其他人就都插不上嘴了,变成如痴如醉的听众。

   类似于现在的“说话达人秀”综艺节目《奇葩说》,由马东主持,请蔡康永、高晓松、金星等人担任嘉宾,多个选手分成两派。每期规定一个主题,比如“好朋友的恋人出轨,你要不要告诉好朋友?”“婚后遇见此生挚爱,要不要离婚?”等等,然后两派唇枪舌剑,看谁更犀利、更机智。

  清谈缘于儒家的没落

   那么清谈是怎么来的呢?最直接的原因是文人对儒家的信仰崩塌了,道家填补了心灵的空虚。

   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思想是自由的。汉武帝上台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变成“主科”,成了进入官场的敲门砖。其他学说都成“副科”,不用参加全国“统考”,读多了没什么作用。

   儒家的主导思想是:社会是有病的,读书人要立志成为拯救天下的“医生”,良方是“仁”和“义”。到了东汉末年,贪污受贿盛行、国家糜烂不堪,卑鄙无耻的人做大官,正直有学问的人被排挤,甚至被砍头。

   大夫们越来越困惑:读这些“破”儒学经典有什么用?难道为了当官就可以不要脸?曾经的精神支柱轰然倒下。

=============分页符=============

   道家不失时机“插足”进来,轻声地问:你心中有烦恼吗?是想不开吗?那是因为你没有放下。人生的痛苦和快乐,都是来源于你的内心。心是苦的,人生便如苦海无边;心是甜的,人生处处都是曼妙风景。

   如同现在的心灵鸡汤,在士大夫的“朋友圈”发疯似地流传蔓延。一方面是因为关在儒学的屋子里太久了,死板沉闷,透出僵尸的味道。突然窗户打开,吹来了一阵清新之风;另一方面,可以忘记现实的苦痛,在麻醉中得到暂时的快乐。

   于是道家思想开始兴起,西晋有两个出名的“大师”,叫何晏、王弼,他们的秘密武器是三本书:《庄子》、《老子》、《周易》,合称为“三玄”。他们为这三本书加上自己的注解,到处做宣传,称为“玄学”。

   “清谈”开始粉墨登场。

  清谈内容的变化

   “清谈”一开始既谈“儒”,也谈“道”。后来专谈“玄学”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道家和儒家,最早并不是势不两立的“仇人”,而是“你中我有,我中有你”。两者有共同点:他们都认为老天有他自己的规律,如果符合这个规律,就是正确的,称为“道”。

   不同点在于:儒家认为,人要通过老师的指点、再加上自己的刻苦学习,才能找到“道”,主张“有为”;道家认为,人只要顺应自然,清心寡欲,什么都不要争,就是“道”,主张“无为”。

   就像教育小孩一样,儒学认为他要天天学习,才能找到真理;道家认为,玩是小孩的天性,小孩想玩就玩,管他干吗?一开始双方有交叉。那就是:教育也要符合小孩玩的天性,主张“寓教于乐”。这样,儒和道就融为一体了。

   大名士王衍,是清谈的高手,他问阮修:老庄和儒学有什么不同呢?

   阮修说:将无同。

   这三个字意思是:恐怕是相同的。王衍非常赏识他的这句话,就任命他为曹掾,相当于在官署里担任一个差事。阮修也被称为“三语掾”。

  变成了“慢性毒品”

   但是后来二者分道扬镳,儒者成“正人君子”,道者成“放荡浪子”。

   司马氏夺权后,一半人跟着司马氏升官发财,就力挺儒家,主张“入世”;一半人是曹氏的忠臣,不愿意和司马氏合作,但说多了又怕被杀头,力挺道家,主张“出世”。

   “出世”有两个显著的变化:一是行动上,为了表达内心的不满,与传统彻底决裂,变得乖张怪异,赤身裸体、天天喝酒,调戏女人等等,或者像个乞丐、精神病,像个行为艺术家;

   二是说的话让人听不懂,似是而非,高深玄远。他们的格言就是:莫谈国事。

   于是他们躲进山林,不问世事,似乎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说的话从理论到理论,为一个词的意思绕来绕去,清谈变成专谈“玄学”了。

   到了东晋,清谈更加盛行。原因就是北方的名人逃到了南方,狼狈不堪。但又放不下臭架子,跑到了南方人地盘上,还担心南方人看不起。

   没钱又没势,怎么办呢?唯一剩下的就是高深莫测的玄言,其实就是“装逼”,让别人觉得他们还是贵族,还是“高大上”。他们相互标榜,形成风气。其中谁突然说出一个新的观点,思路奇特,就成了众人的偶像。

   庾亮曾去拜访周顗,周顗说:您喜悦些什么,怎么忽然胖起来了?

   庾亮说:你又忧伤些什么,怎么忽然瘦下去了?

   周顗说:我没有什么可忧伤的,只是清静淡泊之志一天天增加,污浊的思虑一天天去掉就是了!

   一时广为传诵。

   清谈一开始有积极意义,后来就和“五石散”一样,是个慢性毒品。刚吸让人神清气爽,但天天沉湎其中,变得萎靡不振,形销骨立。而且这些人不干实事,又瞧不起埋头苦干的,完全是银样蜡枪头,绣花枕头,没有实际作用。

   清谈和另一个词是“难兄难弟”,那就是“误国”。说西晋亡于清谈并不过分。

   在司马昱执政时期,清谈派势力很大,桓温也是清谈高手,但内心非常鄙视这些名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魏晋清谈”到底是什么?类似于“达人秀”
清谈是两晋的特产。哪个人不会清谈,就像现在不会打高尔夫球一样,进不了上流社会。名士们举办高级沙龙,娱乐活动主要就是清谈。清谈到底是什么呢?一般都是谈哲学问题先来说说清谈的形式。人数:两三个、七八个或者十几个,很随意,大家高兴就凑一起。地点:陋室中、树林里、山坡上、溪水边,哪儿舒服就在哪儿。时间:不分白天黑夜,只要觉得爽,通宵也可以。参与的人比玩网络游戏都来劲,像打了鸡血似的,越说越亢奋,毫无倦意。内容:多是哲学问题。比如“世界万物生于有,还是生于无?”“一个人听了音乐会高兴或者悲伤,那么高兴、悲伤是源于音乐、还是源于人本来的心情?”谢安曾问殷浩:眼睛可以看到各种形象,那么这些形象是进入眼睛了呢,还是没有进入眼睛?总之,主题本身并没有固定的答案,就看谁观点新奇,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刺出一剑”,又能不着痕迹收回来,让人大呼过瘾。网络配图过程:一般人多的时候,开始会七嘴八舌,但往往其中有两个绝顶高...
· 中国达人秀
赛程、赛制海选《中国达人秀》在中国多个城市举办过海选活动。海选通常在商厦或者其他小型的室内、室外舞台举行。部分海选的花絮在电视上播放。通过海选的选手能进入到下一轮的初赛。初赛初赛在上海音乐厅(第一至四季),上海大舞台(第四季),喜玛拉雅中心大观舞台(第五季)举行。在选手表演期间评委可以点亮在舞台上方的红叉,当所有叉亮起的时候,选手应该停止表演。如果在所有评委中多数给予选手“YES”,则表示该选手晋级。由于复赛只能有24名(第四季为16名、第五季为20名)选手参加,评委需要在全部的初赛胜出选手中选择出复赛选手。复赛复赛由评委在初赛通过选手中选取24人晋级的。第一季分为三场,第二季改为两场,每场8人比赛。比赛结束由媒体评审团进行投票。每位评委拥有10票,可以投给指定选手。评审团票和评委投票相加即为该选手的最终投票。每场票数最高的选手直接晋级决赛,第二、三名由三位评委投票选出一人晋级决赛,第二季...
· 史上达人秀
文人落魄后仅剩的那点范儿一不小心就会被人勾勒在案,孔乙己就被描述成“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当时在手掌上一溜儿排开九文大钱,所炫耀的显然并非财力。他自己都说“君子固穷”,能拿出手的只有自认为的一肚子学问了,比如知道“茴”字的四种写法,所以也是站着喝酒人却能够套件知识象征的长衫。尽管赤贫一族,怎么说也是一介书生,因此才会在举手投足间拿捏出点知识分子的范儿。其他时候都很低调,比如生活中最恣意的状态也就是一碗黄酒滋润的那一刻,更没有阿Q那样的机会和条件,但为君故,偷摸地搞些“三俗”。与孔先生在作者笔下“被窘困”不同,有的人却喜欢自曝奢靡生活。李煜这兄台就是典型中的极品。古人有以诗记事的好习惯,等同如今方兴未艾的微博时代。某天的日记里就写“帘日已高三丈透”,指明地说睡觉都是睡到自然醒。一国之君睡睡懒觉好像也不是什么上纲上线的大事,可是后边的言语却不加隐晦了:“酒恶时将花蕊嗅,别殿时闻箫鼓奏...
· 史上达人秀
文人落魄后仅剩的那点范儿一不小心就会被人勾勒在案,孔乙己就被描述成“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当时在手掌上一溜儿排开九文大钱,所炫耀的显然并非财力。他自己都说“君子固穷”,能拿出手的只有自认为的一肚子学问了,比如知道“茴”字的四种写法,所以也是站着喝酒人却能够套件知识象征的长衫。尽管赤贫一族,怎么说也是一介书生,因此才会在举手投足间拿捏出点知识分子的范儿。其他时候都很低调,比如生活中最恣意的状态也就是一碗黄酒滋润的那一刻,更没有阿Q那样的机会和条件,但为君故,偷摸地搞些“三俗”。与孔先生在作者笔下“被窘困”不同,有的人却喜欢自曝奢靡生活。李煜这兄台就是典型中的极品。古人有以诗记事的好习惯,等同如今方兴未艾的微博时代。某天的日记里就写“帘日已高三丈透”,指明地说睡觉都是睡到自然醒。一国之君睡睡懒觉好像也不是什么上纲上线的大事,可是后边的言语却不加隐晦了:“酒恶时将花蕊嗅,别殿时闻箫鼓奏...
· 魏晋时期“清谈”成风尚善辩之士涌现
作者:武骏魏晋之际,社会上流行清谈。这清谈不是唠嗑聊天,而是辩论,内容是玄学,形式上类似下棋,两人一主一客,主者亮出观点,客者提出质疑,边上或有数人凝神旁听。跟对弈者举棋不定不同,清谈者手里拿的是拂尘,仿佛是神仙。清谈成了一时风尚,上自朝廷大臣,下至草莽处士都很爱好。既然是辩论,难免要分胜负。有人曾对“以文谈致称于时”的庾龢说,你还是快快坚固堡垒吧,大家也许要来找你论辩了。庾龢说,那要看谁来了,如果王坦之来,我用偏师对付他就够了;如果韩伯来,我就只有渡河焚舟,跟他拼了。这感觉分明是在打仗了。不过,群众基础一好,竞技体育就强倒是事实。因此,魏晋时期涌现出不少善辩之士。许询就是一位辩论高手。《世说新语》载,许询对江湖上把他和王修相比很不服气,就乘许多名士都在浙江绍兴西寺清谈的机会,找他华山论剑,一决高下。这许询果然不俗,上来就使用各种辩论技巧,猛烈攻击,王修一下就被打败了。按理说,这许询该满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