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清代名臣沈葆桢“穷不可耐” 家里曾雇不起下人

2017-05-3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09
转发:0
评论:0
清代名臣沈葆桢“穷不可耐”家里曾雇不起下人,特殊遭际使得这位晚清的一代名臣多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烙印。道光二十年,对

  清代名臣沈葆桢“穷不可耐” 家里曾雇不起下人

  特殊遭际使得这位晚清的一代名臣多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烙印。

  道光二十年,对沈葆桢来说,可谓喜忧参半。斯年,他和老师林昌彝同榜中举,和表妹林普晴喜结连理;同样在斯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舅舅林则徐被革职查办,泱泱中华从此进入半殖民地时代。个人的荣辱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比,孰轻孰重,年轻的沈葆桢心中是有一杆秤的。也许正是因了这个特殊遭际,使得这位晚清的一代名臣,多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烙印。

  咸丰六年,沈葆桢出任广信(今上饶)知府。八月,石达开麾下将领杨辅清率众万余进入江西,连克数城,对广信形成合围之势。当时,沈葆桢陪同工部右侍郎廉兆伦外出征办军粮军饷,城里的400守军也逃得不见踪影,只剩下知县、参将、千总和沈夫人林普晴等。

  危急关头,林普晴发威了,你欺负我老公不在家呀!要你好看。她一边鼓舞百姓守城,一边火速派人向父亲以前的旧部、浙江提督饶廷选求援。第二天沈葆桢赶回广信,不久援兵也至,他们采取了攻其不备、袭扰辎重的战术,七战七捷,打得杨辅清晕头转向,灰溜溜地率领残部撤退了。经此一役,沈葆桢名扬天下。杨辅清打不赢沈葆桢,石达开亲自来又怎样呢?

  次年三月,石达开果然兵临广信城下。高手过招,所谓两强相遇勇者胜,沈葆桢凭的正是硬骨头精神,他和饶廷选率守军顽强抵抗,双方激战数日,石达开终于认输,转身去了浙江。

  与大多数谈洋色变的清政府官员不同的是,沈葆桢维护中华道统及国家主权的意识非常坚定。同治元年,他出任江西巡抚,曾遇到一桩教案,当地民众与法国传教士之间的冲突已然白热化,教会的店铺和房屋不断被捣毁。沈葆桢得知此事后高兴地说:“夷人逞志于我久矣,不虞吾民之藉手以报之。”迫于朝廷压力,他妥善解决了此案,将赔偿金从七万压到一万七,拒绝道歉,并强调:“以中国之心思通外国之技巧,可也;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性情,不可也。”

  主持福州船政局期间,他提出“购置者权操于人,何如制造者权操诸己”的主权观。在自制的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下水前,法国监工达士博和法国领事巴士栋百般要挟让法国人来引港,但沈葆桢皆不为所折。他说:“引港是的主权,这个权不能让给外国政府。”由于他的坚持,才保住马尾的“港口权”。在他心中,师夷长技只是手段;制夷,才是终极目的。

  沈葆桢在抵御日本侵略台湾时深感“民心可用”,内忧不足虑,上奏说:“今日情形迥非昔比,似宜明饬镇道,如民间受其荼毒,立须声罪致讨,官民同命,草木皆兵”,那么,东洋人再怎么居心叵测,我们也不怕,亦可使“全台屹若长城”。

  沈葆桢能够快速地被提拔,曾国藩的举荐是主要原因。那么,对于曾国藩的举荐之恩,他是如何报答的呢?说起来很有意思:忘了。

  从同治元年五月开始围攻天京,到同治三年七月城破,历时两年多,朝廷没花一两银子,军饷都来自江南数省的协饷。那一时期,曾国藩的权力大得没边了,江、浙、赣、皖等省的财政收入全部归他调用,但是,他从江西却从来没拿到一分钱,为什么?沈葆桢就是不给,留着自己办团练、恢复民生。

  九江道台筹集三万两银子准备送往前线,沈葆桢知道后立马下令运回南昌,若违令,必撤职。道台左右为难,于是各给一半。沈葆桢不干,逼着这位倒霉蛋儿去曾国藩大营讨回了一万五千两。进了嘴的银子又得吐出来,气得曾国藩手下的参谋将军们纷纷大骂沈葆桢“忘恩负义”。

  沈葆桢仕途三十余年,平乱、保台、造船、建设南洋舰队,官儿做得越来越大,经手的银子也越来越多,晚年几乎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筹款上。但是,他个人及家庭的经济状况又怎样呢?用他自己的话说,“惟穷不可耐耳”。这种难以想象的廉洁,在所谓“同治中兴”的几位名臣中,他是唯一,没有第二个。

  家里雇不起下人,媳妇儿只好自己下厨房。人家林普晴可是林则徐的女儿,名门闺秀啊!于是,他写信安慰:“我目下无能接济,家中事全仗卿极力扶持。现在为景所迫,不能以求人为耻……”后来大儿子说要买个房子住,他又不同意,回信让其“安分些”,并说:“我貂褂霉烂,尚不敢另做,亦无白锋毛外褂,官亲、家人皆以为耻。无论在江西及京中旧债未清,力所不及。”

  沈葆桢死后,代理布政使桂嵩庆驰奏朝廷:“殁日,布被旧衣,一如寒素,宦囊萧索,不名一钱。”江苏巡抚吴之炳也奏曰:“奉身清俭,一如寒素……僚属相顾叹息,市井乡曲之民有下泪者……”

  ●赵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代名臣沈葆桢“穷不可耐”家里曾雇不起下人
沈葆桢仕途三十余年,平乱、保台、造船、建设南洋舰队,官儿做得越来越大,经手的银子也越来越多,晚年几乎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筹款上。但是,他个人及家庭的经济状况又怎样呢?用他自己的话说,“惟穷不可耐耳”。特殊遭际使得这位晚清的一代名臣多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烙印。道光二十年,对沈葆桢来说,可谓喜忧参半。斯年,他和老师林昌彝同榜中举,和表妹林普晴喜结连理;同样在斯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舅舅林则徐被革职查办,泱泱中华从此进入半殖民地时代。个人的荣辱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比,孰轻孰重,年轻的沈葆桢心中是有一杆秤的。也许正是因了这个特殊遭际,使得这位晚清的一代名臣,多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烙印。咸丰六年,沈葆桢出任广信(今上饶)知府。八月,石达开麾下将领杨辅清率众万余进入江西,连克数城,对广信形成合围之势。当时,沈葆桢陪同工部右侍郎廉兆伦外出征办军粮军饷,城里的400守军也逃得不见踪影,只剩下知县、参将、千总和沈夫人...
· 沈葆桢的祠庙
简要介绍:福州市乌石山的南麓,有一座苍然孑立的古代祠楼,这就是专祀邑人沈葆桢的祠庙。沈葆桢故居位于宫巷26号,始建于明代天启年间,数次易主。清同治年间,沈葆桢购置这座大房屋,加以修葺居住。故居占地面积2747平方米,坐北朝南,依次为门头房、厅堂、内沈葆桢祠主要建筑门前两侧有高耸马头墙。门头房面阔三间,进深三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鞍式山墙,正中设六扇门,左右为房间,供看门人居住。第一重石框门的门额上记得有瓦当图案,石台阶饰有波纹。进门便是第一进,第一进为大厅,厅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柱,采用减柱造木构架。供婚丧喜庆接待宾客使用,厅前庭院设左右两廊,是安放仪仗和执事牌的地方。一进大厅的梁架、斗拱朴实、规整,基本保留了明代建筑的原貌。第二、三进房屋结构相同,均为七柱五开间,中间为厅堂,插屏门隔成前后厅;左右两侧有厢房,为主人居住场所。第三进的西侧厢房为沈葆桢卧室,旁有一小门通往西侧隔墙外的签押房...
· 福州沈葆桢的故居
沈葆桢故居位于福州宫巷26号,始建于明代天启年间,数次易主。清同治年间,沈葆桢购置这座大房屋,加以修葺居住。现为沈家后裔的住宅,是清代福州典型官宦人家大院。建筑基本保存完整,1996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结构]编辑沈葆桢故居故居在南街宫巷26号。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后数易其主,清同治年间归江西巡抚沈葆桢所有,并加以修饰。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为沈葆桢所有。现有建筑为木结构,四面风火墙,由三进院落,一列倒朝楼,隔院三座花厅组成,面积约2300平方米。布局严谨,装饰典雅,表现了福州古代绅宦宅第的建筑特色。坐北朝南,大门口上有檐楼,下有门廊,六扇开门。进门迎面屏风,两侧耳房。屏后是天井与回廊,天井宽12米,纵深6米。东西廊各宽2、3米。庭院阳光充足,空气流畅。正屋全宽13米,三间,中为厅,旁为房。进深17米,分前后...
· 揭秘沈葆桢死因真相:竟是被鬼掐死的?
沈葆桢简介中指出沈葆桢字幼丹,又名沈振宗,是中国近代史上造船事业、海军事业的奠基人。沈葆桢1820年出生在福建福州的一个贫穷家庭,是晚清时代的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沈葆桢简介提到他祖籍在河南,后来迁到浙江一带,雍正时期迁居到福建。沈葆桢的父亲是一个私塾先生,母亲每天做女工补贴家用,承担了相夫教子的重任,沈葆桢的舅舅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他经常到林则徐的书房阅读,故而思想也比较先进。道光年间,年仅十六岁的沈葆桢便考取了功名,在沈葆桢二十岁的时候,林则徐虎门销烟引发了列强采取强硬态度,鸦片战争爆发。在林则徐和沈葆桢父母的主持下,沈葆桢和林则徐的女儿林普晴成亲。后来沈葆桢升调监察御史一职。沈葆桢简介上记载他在咸丰年间被重用,出任江西九江知府的职位,不久又被曾国藩派到安庆大营中。后来日本发动侵台战争,沈葆桢被派遣到台湾任命钦差大臣,主管台湾方面的海防任务,并与日本方面交涉,使日军退兵。光绪年...
· 清沈曾植七律
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号巽斋等,别号乙公,浙江嘉兴人。官至安徽布政史。学识渊博,精音律史地,诗文书画。其书初师包世臣,后工章草,参以二爨及北魏碑刻。清曾熙评其书法:“工处在拙,妙处在生,胜人处在不稳。”《七律》行书作品有“极缤纷离披之美”,在书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