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舜攻三苗之战

2017-05-2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34
转发:0
评论:0
舜攻三苗之战,相传帝舜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帝舜部落联盟在江汉地区进攻三苗部落联盟的作
  相传帝舜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帝舜部落联盟在江汉地区进攻三苗部落联盟的作战。

  原始社会晚期,舜继尧位,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帝舜姓姚,名重华,因其曾为有虞氏首领,又称虞舜,相传是颛顼七世孙。三苗部落联盟逐渐南移于江、汉一带,发展迅速,日益强大,常和舜领导的部落联盟发生冲突。舜遂率本部落联盟进攻三苗。经过激烈作战,将三苗击败。为防再发生冲突,又把三苗迁徙到偏远的三危(今甘肃敦煌东南,还有今四川、云南等说)。但其相当部分退至南方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尚书·舜典》:“窜三苗于三危。”
美丽的传说上古黄帝至大禹时期,有一个部落,叫做三苗,生活在现在的洞庭湖一带,《山海经·第六·●海外南经》记载:“三苗之国,左洞庭而右彭蠡。今之江州、鄂州、岳州之地是也。”他们凶猛彪悍,当衰世来临的时候,总要造一造反。到尧舜时期,他们的首领叫驩兜。这时,尧尧让位给舜,于是他们就不答应了,趁势而起,浩浩荡荡从洞庭湖打到中原一带。《博物志》卷二:“昔唐尧以天下让于虞,三苗之民非之,帝征之,有苗之民叛,浮入南海为三苗国。”《尚书·舜典》则曰:“窜三苗于三危。”而《山海经》说:“舜逐三苗于三危。”从各种史料我们可以知道,这一次,三苗是被舜帝打败了,并且舜帝把三苗从现在的洞庭湖一带迁到了三危山。三危山位于现在的甘肃莫高窟对面,莫高窟的建立,就是因为被三危山的佛光照耀而建成的。这一段故事,在《史记》中也有记载:“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言于帝,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后来,三苗又想作乱,舜帝用...
· 尧舜禹征三苗之战,奠定了夏王朝的基础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尧舜禹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经过尧舜禹三代100多年的征伐之后,最终大禹的威望大增,“四方归之,辟土为王”,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一、内忧外患,酋邦联盟形成五帝末期,中国大地上先后形成了几十个以城堡为中心的大小部族联合体,它们都已成为发展阶段不同的酋邦。当然,还有大量的部落联盟和独立的部落和酋邦同时存在于中国大地上,正是历史上所说的“天下万国”时代。在众多酋邦之中,以中原地区的三个酋邦最为强大:以尧为领袖,以晋西南襄汾、永济为中心的陶唐氏;以舜为领袖,以豫东上蔡、淮阳为中心的有虞氏;以禹为领袖,以豫中禹州、登封为中心的夏后氏。尧舜禹虽然都是华夏族的后裔,但并不都是与黄帝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的后裔。尧舜时期,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经常洪水横流,泛滥成灾。同时苗蛮集团的势力逐渐壮大,已经威胁到中原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值此内忧外患的生存危机之下,各酋邦便组成了更大的酋邦联盟...
· 蒙哥攻宋之战
孛儿只斤·蒙哥(1209年1月10日-1259年8月11日),蒙古帝国大汗,史称"蒙哥汗",元宪宗,成吉思汗孙、拖雷长子。1251-1259年在位。蒙哥攻宋之战是1253-1259年(蒙古蒙哥汗三年至九年,南宋宝佑元年至开庆元年),在蒙宋战争中,蒙哥汗统军攻宋实施战略大迂回的作战。蒙哥攻宋之战蒙哥汗八年二月,蒙哥汗为建立超过父祖的功业,决定亲率大军攻宋。命兀良合台率军自大理经广西北上策应;忽必烈率军南攻鄂州;自率主力攻四川,企图东出夔门,浮江而下,待三路会师鄂州后,合兵攻临安(今杭州)。七月,蒙哥率军4万,由陇州(今陕西陇县)经大散关(今宝鸡西南)南进。十月初八,至利州。擢利州守将巩昌便宜总帅汪德臣为征蜀前锋将,率军南进。二十四日,克苦竹隘(今四川剑门北小剑山顶),守将杨立战死。十一月初八,克长宁山鹅顶堡(苦竹隘西),守将王佐战死。十一日,攻大获城(今四川阆中东北大获山上),宋将杨大渊请降...
· 明攻山西之战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至二年(1369年)二月,明北伐灭元之战中进行的第四次作战。洪武元年八月初,明军攻克河北及大都(今北京)后(参见明攻河北、大都之战),明太祖朱元璋于八月十五日命征虏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率军攻取山西,命副将军冯宗异、偏将军汤和与平章杨Z率部从征。此时盘据在山西的太原守将扩廓帖木儿,因长期内讧,已成为强弩之末,且在元顺帝北逃时,奉命出兵雁门关,经保安州(今河北涿鹿)、居庸关至大都。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徐达及时制定了攻取山西的战略方针,指出:“王保保(即扩廓帖木儿)率师远出,太原必虚,北平孙都督(孙兴祖)总六卫之师,足以镇御,我与尔等乘其不备,直抵太原,倾其巢穴,则彼进不得战,退无所依,此兵法所谓批亢捣虚也。若彼还军救太原,则已为我牵制,进退失利,必成擒矣。”遂分兵两路,北路作为主力,由河北径取太原,南路作为策应,由河南北向,会师太原,形成南北合围之势。北路由徐达...
· 明攻山东之战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至明洪武元年(1368年)二月,在明北伐灭元之战中,明军攻山东的作战,也是明北伐的第一次作战。元朝入主中国以后,在山东设东平、东昌(今聊城)、济宁、益都、济南、般阳(今淄博市西南淄川)等路。山东东西道宣慰使普颜不花坐镇益都,指挥各路军政。故夺取山东,要在攻克益都,去其龙首。此役作战路线有两条,其一由江淮北经沂州(今临沂),直取益都;另一由徐州北攻济宁、济南,再东取益都。征虏大将军徐达根据自己对战场形势的分析和明太祖朱元璋的临战指示,采取了两路并进,钳击益都的战略方日遣使招降元沂州守将义兵都元帅王宣、王信父子。十一月初四日,师次下邳(今江苏雎宁西北),开始分兵两路:西路由都督同知张兴祖(又姓汪)率宣武等卫军由徐州北上,攻取济宁、东平;东路由徐达及征虏副将军常遇春率主力北攻益都。十二日,王宜、王信父子降而复叛,徐达率所部攻克沂州,杀死王宣,附近峄州(今山东峄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