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稷曲之战
齐鲁稷曲之战,周敬王三十六年(公元前484年),鲁军于稷曲(今山东曲阜附近)击败齐军的作战
周敬王三十六年(公元前484年),鲁军于稷曲(今山东曲阜附近)击败齐军的作战。
去年,鲁曾助吴攻齐(参见吴鲁邾郯攻齐之战)。这年春,齐为对鲁实施报复,派大夫国书、高无邳率军攻鲁。当时,季孙氏主鲁国政,不愿率军出城迎敌,欲动员盂孙氏与叔孙氏出征。孟孙氏、叔孙氏因不满季孙氏专权,拒不从命。季孙氏宰冉求以国家利益为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利害,极力说服三家联手抗齐。三家遂达成协议,决定在鲁都曲阜近郊组织防御。鲁军分成左、右二军。左军为主力,由季孙氏之甲士7000人组成,冉求任主帅,布防于南门之外;右军系盂孙氏属下,孟孺子泄为帅,协助左军御敌。齐军到达鲁都近郊,从稷曲向鲁军发起攻击。孟孺子泄畏敌怯战,右军军心涣散,遭齐军攻击后即败退至城内。左军士卒起初因不信任冉求,不愿越过壕沟迎击齐军。冉求遂向全军三次申明军纪,并身先士卒,率先持矛越沟出击。众将士紧随其后,冲向敌阵,勇不可挡,斩获敌首级80多个。齐军大乱,乘夜撤兵。
去年,鲁曾助吴攻齐(参见吴鲁邾郯攻齐之战)。这年春,齐为对鲁实施报复,派大夫国书、高无邳率军攻鲁。当时,季孙氏主鲁国政,不愿率军出城迎敌,欲动员盂孙氏与叔孙氏出征。孟孙氏、叔孙氏因不满季孙氏专权,拒不从命。季孙氏宰冉求以国家利益为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利害,极力说服三家联手抗齐。三家遂达成协议,决定在鲁都曲阜近郊组织防御。鲁军分成左、右二军。左军为主力,由季孙氏之甲士7000人组成,冉求任主帅,布防于南门之外;右军系盂孙氏属下,孟孺子泄为帅,协助左军御敌。齐军到达鲁都近郊,从稷曲向鲁军发起攻击。孟孺子泄畏敌怯战,右军军心涣散,遭齐军攻击后即败退至城内。左军士卒起初因不信任冉求,不愿越过壕沟迎击齐军。冉求遂向全军三次申明军纪,并身先士卒,率先持矛越沟出击。众将士紧随其后,冲向敌阵,勇不可挡,斩获敌首级80多个。齐军大乱,乘夜撤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曲阿之战
背景兴平元年(194年),刘繇受命为扬州刺史,因右将军袁术占据州治寿春,遂渡江治曲阿(今江苏丹阳),出兵击败孙策舅父丹阳太守吴景及孙策从兄丹阳都尉孙贲,二人退至历阳(今安徽和县)。刘繇命部将樊能等屯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张英屯当利(今安徽和县东),以防袁术军。经过孙策投寄袁术篱下,屡立战功,却不受重用。原孙坚部将朱治建议孙策脱离袁术,返回江东故乡,创建基业。此时,袁术派吴景、惠衢率军攻张英等未克,孙策遂趁机要求助吴景平定江东。袁术许之,向朝廷请封孙策为折冲校尉。兴平二年(195年),孙策率步兵千余人、骑兵数十人,由寿春(今安徽寿县)南下,沿途招兵买马,进抵历阳时,部队已增至五、六千人。孙策好友周瑜在其从父丹阳太守周尚支持下,率军及携带大批粮秣来历阳迎接孙策,实力大增。孙策英勇善战,又知人善任,治军严明,深得民众拥护,遂率军进攻横江、当利,首战克捷,乘胜渡长江南下,军锋所向,无往不胜。于是
· 曲城之战
背景249年一月,魏国发生内部斗争(高平陵之变),大将军曹爽一族被诛杀,魏国右将军夏侯霸投降蜀汉。姜维见到魏国内乱,决定率军进行第四次北伐。经过249年秋天,蜀汉姜维出师进攻雍州,依傍曲山修筑两城。姜维派遣牙门将句安、李歆等驻守,并联合羌胡人进攻附近各郡。魏国征西将军郭淮与雍州刺史陈泰统兵万余人抵御。郭淮和陈泰认为,曲城距蜀国遥远,军粮运送困难,若长围久困,可不战而克。于是魏军的指挥者郭淮采取围城打援策略;命令陈泰率领讨蜀护军徐质,南安太守邓艾进兵围攻曲城,切断交通及水源。句安等率曲城蜀军前去挑战魏军,魏军坚守不出,曲城蜀军依旧被魏军包围。由于粮食和饮水的减少,曲城蜀军困窘不堪。姜维领兵救援,进兵至牛头山,为陈泰军所阻。陈泰命令部队坚守不要出战,自己率领一支小部队南渡白水,靠水东行,将姜维拖住。这时,郭淮率军赶往牛头山,企图切断姜维退路。姜维迅速撤走,退出牛头山。姜维撤走蜀军主力后,句安、
· 稷王庙
简介稷王庙,原在县城以南50华里的稷王山上,是相传的后稷教民稼穑之地。旧时,每年夏历四月十七日,四方人士必聚此举行隆重祭典。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迁至今地。现在的庙宇为清代遗物,主体建筑有献殿、正殿,钟、鼓二楼左右分峙。庙以木、石雕刻见称,其中的廊柱、栏板装饰以及山水人物、耕耘碾打等农事活动图景艺术尤精。历史稷王庙,系专祀农圣后稷之古建,乃为元代创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重建,占地面积15.1亩。据清代道光二十三年碑文记载,原庙于道光十年失火焚尽,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由稷山县知事李景椿倡导募捐重建。目下庙内有姜原殿三间系单檐硬山顶,素筒瓦覆顶,唯琉璃饰似为明代遗物。殿前有卷棚式四柱亭一间,亭前延南为泮池,上建一单孔石桥,长20米,宽2米,桥栏以20块石雕构成,上雕八仙人物及花卉,图案。过桥攀石阶而上为后稷楼,系楼阁工重檐什字歇山顶,楼高30多米,上覆琉璃彩瓦,脊饰螭吻...
· 张稷
参考资料
· 薛稷
生平出身官宦世家,是诗人薛道衡曾孙,魏徵外甥,薛曜堂弟。武则天朝举进士。景龙中,任昭文馆学士。唐睿宗立,授中书侍郎,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以翊赞功封晋国公。人称“薛少保”。工书画,魏徵家富图籍,多有虞世南、褚遂良墨迹。薛稷穷年模写,能画人物、佛像、树石、花鸟,尤以画鹤著名,直到五代黄筌以前,薛稷画鹤无人能及。宋徽宗的“瘦金书”就是由薛稷书法演化而成,清代吴荷屋云:“用笔之妙,虽青琐瑶台合意之作亦不过是过。”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并称初唐四大书家。传世作品有《杳冥君之铭》、《信行禅师碑》。先天二年(713年)牵连进太平公主、窦怀贞谋反一案,赐死在万年狱中。存诗十四首。家族子薛伯陵、薛伯阳。薛伯阳官居左千牛将军,先后娶唐睿宗女荆山公主和凉国公主(两位公主可能是一人),其子薛谈为卫尉卿,娶唐玄宗女常山公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