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故事:一个村庄两个姓,难在如何取村名

2017-05-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50
转发:0
评论:0
故事:一个村庄两个姓,难在如何取村名,下面,小编和大家介绍一则民间故事一起来看看吧。清乾隆年间,大学士纪晓岚因为得罪了

下面,小编和大家介绍一间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清乾隆年间,大学士纪晓岚因为得罪了和坤,被乾隆贬到了扶沟县任知县。纪晓岚除了学问大以外,还写得一手好字,据说他是坐着独轮车来扶沟上任的,车上装的全是书籍和字帖什么的。

纪晓岚刚刚上任,就接到了一桩奇怪的官司。原来城南二十里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只有马、冯两姓人。村子虽小,却出了两个了不起的大人物。一个是马员外,一个是冯员外,马员外靠卖布起家,他的布庄绸店已开到了北京城。为了显示富贵、光宗耀祖,他想把这个小村庄叫做马庄。

冯员外是做粮油生意的,他的粮栈油坊也开遍了豫东的州州县县,他和马员外一样的心思,也想把这个小村庄叫做冯庄。两家均有钱有势,谁也不把谁放在眼里。

为了争得村名的所有权,他们举行了村民大会,决定投票表决。马员外私下里贿赂了所有的村民,冯员外也不是傻瓜,也把有表决权的村民请了一遍。投票结果可想而知,两家得票一样多。这时,有个年老的族长建议,无记名投票容易作弊,不如改为丢铜板,一个人发一个铜钱,支持谁就丢到谁背后的碗里,最后谁得的铜板多,这个村子就依谁的姓命名。

这个建议很好,立即得到了马员外和冯员外的支持。于是村民们排着队从马员外和冯员外的背后经过,只听得叮叮����一阵乱响,铜板丢完了,一数数,两个员外差点气晕,还是五两对半斤。

为了争村名,两姓人还差点打起架来。后来听说纪大学士来扶沟做知县了,都知道纪晓岚的学问大,于是马员外和冯员外就来到了县衙请纪晓岚给评个理。

听罢他们的诉说,纪晓岚觉得他们真是闲得没事干了,不就一个村名吗?叫啥不一样。于是,他不耐烦地说:“这事好办。如果姓马的多就叫马庄,如果姓冯的多的就叫冯庄。”可是,村里两姓人数正好一样,纪晓岚也没有办法了。他气恼地说:“随你们的便吧!姓马的叫马冯庄,姓冯的叫冯马庄,本县催粮派款时知道你们是一个庄就是了。”刚说完,纪晓岚也忍不住笑了,这都什么名呀!一个“马蜂庄”,一个“疯马庄”,他自己也觉得别扭。

正在这时,差役前来禀报,说从京城来的二位大人要来看他,一个是姓王的文官,一个是姓刘的武将,文官坐轿来,武将骑马到。纪晓岚就让二位员外陪他一同迎接客人。客人还未到,马员外和冯员外就议论起谁先到谁后到,谁先下马谁先落轿,一会儿两人打起赌来。

纪晓岚一听,计上心来,对二位员外说:“今个咱赌你们村名的叫法怎样?”两人都爽快地答应了。马员外说武将先下马,冯员外说文官先下轿。纪晓岚说:“不管是马员外赢还是冯员外赢,可都不能再叫马蜂庄或疯马庄了,一个是不太好听,二来也省得以后再争。如果马员外赢了就叫刘下马,冯员外赢了就叫王下轿。”

结果,姓刘的武将骑马早到一步,马员外赢了,他们庄就成了刘下马庄,纪晓岚当场为他们村题写村名,并派人刻下了石碑。因为觉得叫着别嘴,又改成下马刘了。这个小庄子现在是扶沟县练寺镇的一个行政村,据说村前石碑上的村名正是当年纪大学士的亲笔题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烟台一个华姓村庄的故事,那里的华姓源自即墨
他手里黄布包裹的,就是前几年修撰的六卷本的《华氏族谱》文章来源:腾讯视频
· 宣姓宝宝如何取名
我们先来讲讲起名应该避开哪些坑?起名取名应该注意什么?这里先列举一些我之前文章提到的,给孩子起名取名的一些基本逻辑:1)避免发音困难之所以放在第一条,是因为这条被很多人忽视,但我觉得非常重要,尤其在中国。要知道,湖南(福兰)、福建(湖建)等地区的朋友,存在一定塑料普通话的问题,我认为名字的第一要素,就是别让人给叫错了,所以我在这里在总结一次起名需要避免的坑。l、n不分:刘奶奶喝牛奶h、f不分:灰化肥会挥发l、r不分:然后和兰后后鼻音g:新还是星平翘舌h:蝉还是蚕尽量避免选用存在发音易混淆问题的字。2)引经据典这个很简单了,比如“孟晚舟”,出自“渔舟唱晚”。从古诗词里面找到给孩子起名取名的出处,得名Pro非常非常擅长这点哦。得名Pro会明确告诉你,名字的出处是哪些文学著作,寓意是什么,单个字的释义是什么,以及评分如何。3)不必刻意避开现代梗一些家长非常顾虑起名命中一些梗,孩子之后上学会被同学...
· 栖霞一个柳姓人聚居的村庄,在清水河畔,曾是明星村
西荆夼,位于烟台栖霞市的蛇窝泊镇。就地理位置而言,西荆夼村位于清水河北岸的坡地上,整个村庄呈北高南低的走势。清水河是胶东著名大河五龙河的一条支流,其发源于栖霞牙山的北麓,一路向南,在栖霞唐家泊和连家庄一带的山区中顺流而以下,然后从蛇窝泊流入莱阳境内。远处就是清水河附近的一座大山,凤彩顶。这张图片的远处则是栖霞和莱阳交界处的老寨山,蛇窝泊附近的人多称之为南老寨。清水河流到这里的时候,河道就变得比较开阔,周围地势也相对平缓一些。在古代,这也是比较理想的农耕场所。根据村碑记载,清代柳姓人相中此处建村,起初因附近有大青石而将村庄命名为青石坡,后来因地处荆山之南,而改名西荆夼。在西荆夼的附近,还有个东荆夼村,该村是一个林姓聚居村庄。荆夼和荆山这两个地名中的荆字,相传指的是山上的一棵大荆子树。在胶东地区,柳姓族人大多与栖霞大庄头村有渊源。据族谱记载,西荆夼柳姓即大庄头村分支。西荆夼村多柳姓,村内的街道...
· 一个曾名耀历史的村庄――东黄泥
一个曾名耀历史的村庄――东黄泥(村史资料)概述词曰:“滚滚大河东逝水,浪花述说古今。悲欢离合转头空。虎窝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游子音不改,多少寒宵残梦!青山碧水滹沱东,一段伤心事,千古稻花村。”八百里太行莽莽苍苍,一千里滹沱浩浩荡荡。在平山的版图上,滹沱自西北至东南,划出一个近似的“之”字。在这个“之”字的第二个拐弯处,在历史的记忆里,曾经坐落一个美丽富饶文明可爱的村庄。这个村庄,位于“孕育新中国”的西柏坡西邻;被敬爱的聂帅情切地称为“晋察冀的乌克兰”(见《聂荣臻回忆录》第348页)、当年李克农率领“中央社会调查部”的驻地、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白毛女》的“开片镜头”拍摄地――平山县东黄泥。东黄泥曾是“(西)建屏县”(1945年至1958年)的“第一大村、第一富村”;也是当年的“抗日模范村”、“公粮第一村”(传说东黄泥一村交公粮之数为“文都河”、“柳里河”、“卸甲河”“三河总量”。占“...
· 逯家岭:一个真正建在悬崖上的村庄
(本文作者:华春)说起“悬崖上的村庄”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太行山郭亮村,其实我们身边就有一个这样的村庄,就是近年来被人们关注的逯家岭村,是一个真正建在悬崖上的村庄。逯家岭村,隶属山东省莱芜市管辖,东界博山,西邻法山,北靠卧云铺,南接双山泉,为境内海拔最高的村庄。村庄坐落于百米悬崖之上,壁立千仞,地势险要,一池碧水,一棵老树,几条石板路,数间石头房,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蜿蜒曲折,是一座迷宫般的石头城堡。从古至今在当地流传一则谚语——冲了泰山顶,冲不了逯家岭。据《逯氏谱记载》明永乐末年逯姓迁此建村,因址在岭上,故名逯家岭。该村立庄时栽了四棵古槐,现仅存街中一棵,即昔日那棵称老三的古槐,粗可三围,虽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但依然枝繁叶茂,是村庄的古老见证。逯家大院位于村庄中央,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工艺精美,规格严谨,在一线五村古石房中是保存最完整,规格最高的四合院。村中还有一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