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和酒
竹林七贤和酒,冷门知识 饮食文化 酒文化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的七个名士:阮籍、嵇康
冷门知识 饮食文化 酒文化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的七个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以嵇康为代表,狂放不羁,常常相聚在河南的一片竹林下喝酒。在这些人中,最有风格的是阮咸。阮咸每次和族人一起喝酒,总是要用大盆装酒,不用酒杯,也不用酒具,大家围坐在酒盆四周,用手捧酒喝。有一次,猪群闻到酒味,跑到盆前来,也要喝酒,阮咸不但不去赶,反而凑上去和猪一起喝酒。他的狂放不羁,由此可见一斑了。
不过,在竹林七贤里面,最出名的酒徒是刘伶。刘伶经常自言自语地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我刘伶是一个天生的酒徒,连名字都是酒,一喝就是一斛,喝到五斗才有一点点感觉。据说,他出门的时候经常带着一个酒壶,乘着驴车,一边走,一边喝酒,并让一个带着挖掘工具的仆人跟在身后,说,要是我喝酒喝死了,你就挖个坑把我埋了吧。他写过一篇《酒德颂》,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
民间一向有杜康造酒刘伶醉的传说,现在市面上还有叫刘伶醉的酒,他真是当之无愧的"酒圣”。
其实,魏晋时期的名士并非真正喜欢喝酒,而是社会动荡不安,他们的抱负不得施展,以至于借酒浇愁,以酒避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巴蜀文化—酒的传说—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其中最为著名的酒徒是刘伶。刘伶自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酒谱>>讲述刘伶经常随身带着一个酒壶,乘着鹿车,一边走,一边饮酒,一人带着掘挖工具紧随车后,什么时候死了,就地埋之。阮咸饮酒更是不顾廉耻,他每次与宗人共饮,总是以大盆盛酒,不用酒杯,也不用勺酒具,大家围坐在酒盆四周用手捧酒喝。猪群来饮酒,不但不赶,阮咸还凑上去猪一齐饮酒。刘伶曾写下<<酒德颂>>一首,大意是:自己行无踪,居无室,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不管是停下来还是行走,随时都提着酒杯饮酒,惟酒是务,焉知其余。其它人怎么说,自己一点都不在意。别人越要评说,自己反而更加要饮酒,喝醇了就睡,酲过来也是恍恍惚惚的,于无声处,就是一个惊雷打下来,也听不见,面对泰...
· 酒文化―典故趣闻―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其中最为著名的酒徒是刘伶。刘伶自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酒谱》讲述刘伶经常随身带着一个酒壶,乘着鹿车,一边走,一边饮酒,一人带着掘挖工具紧随车后,什么时候死了,就地埋之。阮咸饮酒更是不顾廉耻,他每次与宗人共饮,总是以大盆盛酒,不用酒杯,也不用勺酒具,大家围坐在酒盆四周用手捧酒喝。猪群来饮酒,不但不赶,阮咸还凑上去猪一齐饮酒。刘伶曾写下《酒德颂》一首,大意是:自己行无踪,居无室,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不管是停下来还是行走,随时都提着酒杯饮酒,惟酒是务,焉知其余。其它人怎么说,自己一点都不在意。别人越要评说,自己反而更加要饮酒,喝醇了就睡,酲过来也是恍恍惚惚的,于无声处,就是一个惊雷打下来,也听不见,面对泰山视而不见,不知天气冷热,也不知世间利欲感情。刘伶的这首...
· 酒文化—典故趣闻—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其中最为著名的酒徒是刘伶。刘伶自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酒谱》讲述刘伶经常随身带着一个酒壶,乘着鹿车,一边走,一边饮酒,一人带着掘挖工具紧随车后,什么时候死了,就地埋之。阮咸饮酒更是不顾廉耻,他每次与宗人共饮,总是以大盆盛酒,不用酒杯,也不用勺酒具,大家围坐在酒盆四周用手捧酒喝。猪群来饮酒,不但不赶,阮咸还凑上去猪一齐饮酒。刘伶曾写下《酒德颂》一首,大意是:自己行无踪,居无室,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不管是停下来还是行走,随时都提着酒杯饮酒,惟酒是务,焉知其余。其它人怎么说,自己一点都不在意。别人越要评说,自己反而更加要饮酒,喝醇了就睡,酲过来也是恍恍惚惚的,于无声处,就是一个惊雷打下来,也听不见,面对泰山视而不见,不知天气冷热,也不知世间利欲感情。刘伶的这首...
· 解密竹林七贤的酒量:每人大约可以喝两三瓶白酒
七个文化人,因有“竹林之交”,所以被称为“竹林七贤”。竹林在哪里?据《晋书》记载,在河内郡山阳县。河内在哪里?据《史记》所记,是在太行以东、黄河以北,就是今天济源、焦作、新乡、鹤壁这片平原。安阳以北不是,那儿离黄河太远了,不符合“内”的含义;濮阳以东也不是,那儿离太行太远了,也不符合“内”的含义。“内”的含义就是“山河怀抱”。山阳在哪里?就在今天焦作市郊。竹林具体在哪里?山阳西边二十里的博爱县城郊,今有万亩竹园,是中国纬度最高的竹园。七贤在此相聚过吗?当地人十分肯定,并以《晋史》、《魏氏春秋》为证:山涛、向秀都是“河内怀人”,怀就是今天的沁阳、博爱,博爱县1927年才从沁阳分出来;嵇康是安徽宿县人,但长期“寓居河内之山阳县”;王戎是山东临沂人,但与嵇康“居山阳二十年”。七贤中的四人为何久居焦作,因为当时的河内是全国的经济中心,早在东汉之初,河内就是刘秀的粮草基地。这里经济发达,所以河南省尉...
· 酒文化―典故趣闻―竹林七贤皆酣饮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亦见载于《晋书・嵇康传》)【解说】魏晋时,天下多故,名士常借酒避世。阮籍、嵇康等七人,崇老庄,轻礼法,避尘俗,志趣相近,他们狂猖任性,借醉来表示自己洁身自好、不入浊流的清高。他们常集于竹林之下,纵酒谈玄,把酒消愁、人称“竹林七贤”。嵇康(224~263年),字叔夜,文学家、思想家。谯郡�(今属安徽)人。喜欢酒,自言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吾愿毕矣”。其醉时“如玉山之将颓”。曾任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他一方面崇尚老庄,恬静寡欲,另一方面又尚奇任侠,刚肠疾恶,终为司马氏所不容,被诬害处死。传见《晋书》卷49。山涛(205~283年),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司马师执魏政,出仕为官,任吏部尚书、仆射、太子少傅、司徒。嗜酒,但能自我控制。史载其“饮酒八斗方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