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才是中国古代“情人节”?
元宵节才是中国古代“情人节”?,传统文化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
传统文化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同样脍炙人口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也是出自欧阳修之手。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元宵节---中国的情人节
传统文化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一、元宵节的起源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而在国外,元宵也以TheLanternFestival而为人所知。各式各样的灯固然是元宵的主要特色,但在这一节日的发展史中,灯到隋朝(五八一─六一九)才出现,算是晚出的节目内容之一,而要到唐以后灯才成为元宵的主要...
· 元宵节的来历元宵节为什么又是中国得情人节

中国情人节有两个,只说七夕是情人节的是孤陋寡闻,元宵节也是中国情人节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
· 今天情人节,中国古代有没有情人节呢?

今天是2月14日情人节,你想好跟你的另一半如何度过这一天了吗?估计很多人会选择一起去看一场电影,外出去吃一顿晚饭又或者去逛街,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就好,总所周知,今天的情人节其实是西方传过来的,那么在中国古代有没有情人节呢?今天族谱网小编就来讲一讲。图源自网络中国古代是有情人节的,而大部分人可能会认为古代的情人节是七夕节,而七夕被视为情人节,其实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主要误会的原因是很多人根据牛郎织女每年会在这一天相聚,而误认为这天是有着情人节的含义的,但其实七夕这天是古代的“乞巧节”,在古代,这一天是女子用来祈求天上的织女星赐给自己高超手艺的节日,并没有其他任何含义。七夕节并不是意义上的情人节,那么哪一天是情人节呢?这个节日就是元宵节,也就是上元节。元宵节的历史也是非常悠久了,至少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就有了,大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那时的元宵节是上元节,在古人眼中,是非常重要的节日的,每到这一天,大...
· 中国的情人节不是七夕,而是元宵节
民间故事知名民俗学家齐守成表示,将七夕节当成“中国情人节”是对七夕节的一种误读。事实上,“中国情人节”确实有,但不是七夕,而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即“上元节”。相传农历七月初七这天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所以,很多人已经把七夕当成了“中国情人节”。但昨日,知名民俗学家齐守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七夕节当成“中国情人节”是对七夕节的一种误读。齐守成介绍,“七夕”节又叫乞巧节,最早起源于汉代。节俗是晒经书及衣裳,向双星乞愿和穿针乞巧。齐守成认为,如果真要将七夕节赋予一种通俗的叫法儿,应该是“中国女儿节”。齐守成解释,在历史上“七夕”节这一天,未出门的姑娘们一定要手绑彩线,乞求未来像天上的织女一样心灵手巧。因此,“七夕节”是古代女孩最重视的节日。在东北地区,七夕节的传统活动就是女孩子们用彩线穿上绣针,比比谁的针线活做得好,同时摆上瓜果贡品,乞求心灵手巧。之所以当今社会将七夕节误读为“情人...
· 为什么说元宵节是古代的情人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这个阖家团圆的节日也被称为是古代的情人节,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古代,未婚的女子出门的机会很少,元宵节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社交节日,未婚男女在这一天可以外出赏灯、游玩,相互结识。灯会的繁华、猜灯谜的趣味,为年轻男女提供了一个相遇相识的绝佳机会,因此有人称之为“古代的相亲节”。元宵节成就了古时男男女女的无数段姻缘佳话,也是诗人们特别喜欢创作诗词的日子,留下了很多动人的诗篇。比如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黯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但与现代情人节主要庆祝爱情不同,元宵节更多地体现了团圆和喜庆的氛围。在这一天,家人团聚、赏花灯、吃汤圆,共同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在这个元宵节,不妨与家人朋友一同赏花灯、猜灯谜,感受这份独特的节日氛围,共同珍惜每一个团圆时刻。祝大家元宵节快乐,团圆美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