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西夏陵相关问题新考

2017-05-2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27
转发:0
评论:0
西夏陵相关问题新考,通过对西夏陵区已发现的十座帝陵进行了系统考述,对争议较大的六号陵做重点考证,从方

通过对西夏陵区已发现的十座帝陵进行了系统考述,对争议较大的六号陵做重点考证,从方位排序、出土文物、残碑内容、考古材料等四个方面考证出六号陵陵主为崇宗乾顺,并对其他各陵陵主也进行了相应的排序定位。

一、引言

新读了孙昌盛先生发表在《西夏研究》2012年第3期上的文章《西夏六号陵陵主考》颇受启发,首先对作者大胆的探索精神表示敬佩,也同意其部分观点。坦言之,这些年来已经很少能看到这种有深度的文章了。这对我们拓展学术研究思路大有裨益。笔者赞赏作者的探索精神,但对作者的研究结果,不甚赞同,仍觉商榷之处颇多。

综观西夏陵陵主归属之争,特别是六号陵陵主的考证,可谓旷日持久,从20世纪70年代迄今已逾30余载,学者们各述己见,各有所据,至今难有确切结论。

西夏陵位于银川市西部贺兰山东麓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约4.5公里的坡形地带。

陵园自南向北排列,共建有10座帝陵,①[1]200多座陪葬墓。尽管30多年前,李范文先生就已经考证出七号陵为仁宗嵬名仁孝的寿陵,[2]但对其他陵主的认定,目前仍存颇多争议,并无多大进展。可以说这是西夏学术界历时最久,争议最大,研究最不充分的学术课题。归纳目前已发表的论文和专著,对西夏陵陵主的归属约有五种推论。

1.西夏陵有帝陵形制的坟墓9座,分两行,从南向北排列。已知七号陵为西夏第五代皇帝仁宗仁孝,六号陵为第八代皇帝神宗遵顼。除末主为成吉思汗所杀无陵外,其余都有。由此推断:一号陵为景宗元昊,二号陵为毅宗谅祚,三号陵为惠宗秉常,四号陵为襄宗安全,五号陵为崇宗乾顺,六号陵为神宗遵顼,七号陵为仁宗仁孝,八号陵为桓宗纯�v,九号陵为献宗德旺。[2]

2.西夏陵陵主的归属依“五音姓利”中的角姓贯鱼葬法得出,由南向北排列,依次为:一号陵李继迁的裕陵,二号陵李德明的嘉陵,三号陵嵬名元昊的泰陵,四号陵嵬名谅祚的安陵,五号陵嵬名秉常的献陵,六号陵嵬名乾顺的显陵,七号陵嵬名仁孝的寿陵,八号陵嵬名纯�v的庄陵,九号陵嵬名安全的康陵,后三帝嵬名遵顼,嵬名德旺和末帝�未及修陵。②

3.西夏皇姓“嵬名”葬法与宋陵不同。西夏皇陵无后陵,亦无下宫等附带建筑。绝大多数的后陵可能与帝陵同穴。帝陵由南向北依时代先后排列,从平面上看,一组为“平原起冢”,另一组为“依山起冢”,各自成行,即一号、二号、三号、五号、七号、九号陵为第一行,四号、六号、八号陵为第二行,第一行比第二行时代早。结论是:一号陵为裕陵,二号陵为嘉陵,三号陵为泰陵,五号陵为安陵,七号陵为寿陵,九号陵为庄陵,四号陵为康陵,六号陵陵主为神宗遵顼,八号陵陵主为献宗德旺。其中所缺的献陵和显陵,可能在未调查前,即60年代某单位在西夏陵区建设工程中被“平掉”。[3]

4.西夏陵的排序并非按“五音姓利”而是由南向北依时代顺序自然排列,共建有10座帝陵,即:一号陵太祖李继迁的裕陵,二号陵太宗李德明的嘉陵,三号陵景宗嵬名元昊的泰陵,四号陵毅宗嵬名谅祚的安陵,五号陵惠宗嵬名秉常的献陵,六号陵崇宗嵬名乾顺的显陵,七号陵仁宗嵬名仁孝的寿陵,八号陵桓宗嵬名纯�v的庄陵,九号陵襄宗嵬名安全的康陵,十号陵即161号墓,应为神宗嵬名遵顼和献宗嵬名德旺的合葬陵,末帝�被蒙古主执杀,未及建陵。③

5.西夏陵择地没有以“五音姓利”而是以阴阳五行定位,西夏陵的排列没有次序规律,即:一号陵为顼宗(注:西夏帝王庙号中没有顼宗,此处乃作者误记,应正之为襄宗)嵬名安全之康陵,二号陵为桓宗嵬名纯�v之庄陵,三号陵为景宗嵬名元昊之泰陵,四号陵为太祖李继迁之裕陵,五号陵为惠宗嵬名秉常之献陵,六号陵为太宗李德明之嘉陵,七号陵为仁宗嵬名仁孝之寿陵,八号陵为毅宗嵬名谅祚之安陵,九号陵为崇宗嵬名乾顺之显陵。[4]

以上诸议,各有所据,笔者不避浅陋,结合近几年本人的研究成果,从西夏陵的修建时间,西夏陵的选址及首陵尊位的确认,西夏陵的断代排序诸方面入手,结合西夏陵残碑考证,以确定西夏陵诸陵主的尊位。

二、西夏陵建陵时间考

西夏陵园建于何时?历史上有多种说法,史书记载不一,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即西夏陵最早的入葬者是西夏太祖李继迁,只要确定了李继迁的建陵时间,也就确定了西夏陵园的修建时间。《宋史·夏国传》卷四八五载:(继迁)“景德元年(1004)正月二日卒,年四十二,子德明立,祥符五年(1012),德明追上继迁尊号曰‘应运法天神智仁圣至道广德孝光皇帝,庙号武宗’。元昊追谥曰‘神武庙号太祖,墓号裕陵’。德明小字阿移,母曰顺成懿孝皇后野利氏,即位于柩前,时年二十三。”

上述记载表明,继迁卒于1004年正月,其葬期也应是1004年,葬于何处没有明确记载,只知墓号为裕陵。又据清吴广成《西夏书事》卷八载:“景德元年(1004)春正月,保吉(继迁)卒。……秋七月葬保吉于贺兰山下,在山西南麓。宝元中(1039),元昊称帝,号为裕陵。”从这条史料看,继迁应该是1004年秋七月葬于贺兰山下,西夏陵园的修建也应始于这一年。但仔细分析,却与历史事实不符。西夏陵园位于贺兰山东南麓,位在西夏兴州境内,西夏陵园的建设只能是在西夏营建兴州之后,而兴州的营建始于天禧四年(1020),是德明在原怀远镇的基础上营建的,取名兴州。这要比继迁修墓下葬的时间晚16年,因此,不可能是1004年修的陵。那么是否是德明在营建兴州‘期间为继迁修的陵呢?当然也不是。因为我们所见的继迁陵是由元昊追封的,庙号太祖墓号裕陵,其谥号并不是德明追封的“应运法天神智仁圣至道广德孝光皇帝”,庙号也不是“武宗”,这就是说德明并没有在兴州为其父继迁修陵。那么在兴州(贺兰山下)为继迁修陵的只能是元昊了。

元昊在宋明道元年(1032)十月,德明病故后嗣位。同年元昊要为德明修陵,那么,继迁陵是否有可能修于此时,即与德明陵同修同葬呢?清吴广成《西夏书事》卷十一载:“明道元年(1032)……冬十月,夏王赵德明卒,年五十一。……葬于嘉陵,在贺兰山下,元昊称帝后追号”。这段文字是根据《宋史·夏国传》撰写的,根据文字理解,德明卒后,直接葬于贺兰山下的嘉陵,元昊称帝后追了号,而同时追号的还有其祖父继迁。看来德明1032年葬于贺兰山是没多大问题了,其祖父继迁也同时修陵重葬。可是当我们将这段文字与《宋史·夏国传》原文献对照时就会发现,其实两段文字表述内容完全相佐,根本不是一回事。《宋史·夏国传》原文为:(天圣)“九年十月,德明卒,时年五十一,追谥曰光圣皇帝,庙号太宗,墓号嘉陵”。这段文字写得很清楚,德明的帝号、庙号、墓号均为“追谥”,并不是德明卒年的谥号。同时追谥的还有德明的妻子、元昊的生母卫慕氏惠慈敦爱皇后。而1032年卫慕氏尚健在,她是在1034年被其子元昊所鸩杀,[5](P705)此时元昊不可能为其活着的母亲追谥;而德明卒年,史载不一。《宋史·夏国传》云“天圣九年十月”;《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云“明道元年十月”。此处《宋史》有误,因为同书又载,德明景德元年继位,年二十三,卒时五十一。依此推算,德明卒年应以明道元年(1032)为是。也就是说,如果1032年元昊在贺兰山为德明修了陵的话,绝不会等到6年后(即1038年)才为其追谥封号,这于情于理都解释不通。由此,我们可以断定,1032年为德明修的墓不是嘉陵,换句话说,该墓不在贺兰山。既然德明墓不在贺兰山下,那么它去了哪里?前述的1004年为继迁修的墓又在哪里?难道在贺兰山之外,还另有继迁和德明的墓葬?经查史料,这一推测得到了证实。继迁和德明都曾被宋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夏绥银宥静等州管内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德明还被封为“西平王”。夏绥银等州一直是党项人的根据地,据《横山县志》卷二载:“西夏李继迁祖墓在县麒麟沟山巅,西夏李德明墓在县北纳令河西王埋墓湾,大�V二。”这就明确告诉我们横山县的两处大�V,一为继迁墓,一为德明墓。至此,我们已找到了1004年为继迁修的墓,麒麟沟之墓,也同时找到了1032年为德明修的墓,即王埋墓湾之墓。

最后留存的西夏陵的断代问题,就简单了许多。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元昊举行了立国称帝大典,接受了百官奉册。《西夏书事》卷十二载“谥祖保吉曰神武皇帝庙号太祖,妣野利氏曰顺成懿孝皇后,父德明曰光圣皇帝庙号太宗,妣卫慕氏曰惠慈敦爱皇后”。同时追谥祖陵为裕陵,宗陵为嘉陵,而位于贺兰山东麓最南端的两处形制一样的大陵(规制相同,形制均为九级浮屠)以其自身的客观存在证明了,其就是史书记载的裕嘉二陵。即西夏陵园的祖宗二陵。由此证明裕嘉二陵修建的时间当在1038年无疑。西夏陵园即建于这一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倪氏流源及相关问题考(一)
滕州历史悠久,古为“三国五邑”之地,即今天滕州的版图,在古代曾包含了三个国家、五个城邑的疆域。“三国”分别是滕国、薛国和倪国(小邾国);“五邑”则是昌虑、灵邱、欢城、戚城(一说郁郎)和湖陵。清代滕县人王特选有诗云:“灵丘昌虑纷茅土,欢戚湖陵雉堞开。争似潺瑗梁水上,残垣夕照想黎来”。在古老的滕州大地上,产生了至今仍在使用的几大土著姓氏:滕、任、薛、奚、倪、颜等,滕州也成为这几大姓氏的最初发源地。但是,围绕倪国和倪姓的流源问题在学术界尚存诸多争议,笔者根据有关史料和近年考古发掘的古郳国文物铭文,对倪氏流源及相关问题进行考证,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一、倪(兒、郳)字音义考倪、郳,初名作兒(读音均为Ni,泥)。古文“兒”字,甲骨文写作“”,研究者根据其字结构有多种解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兒,孺子也,从兒,象小兒头囟未合”。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契、金文兒字,皆象总角之形”。以上几种说法,...
· 倪氏流源及相关问题考(二)
三、倪姓与兒(郳)国考据《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文献通考封建考》、《古今姓氏书辩证》、《路史国名纪》、《万姓统谱》等古籍均有大致相同的考证,即倪姓、邾姓、颜姓皆源自曹姓。王献唐先生认为:三邾居地土著居民为夷人。夷族,是古史中黄帝一族,自西往东,驱逐炎帝一族的后裔。我国古史论述中,均谓颛顼玄孙陆终第五子曰安(即晏安、曹安),为曹姓。周武王封其裔孙曹挟(或作侠)于邾。历七世而至夷父颜(即邾武公),夷父生前及死后,郳、滥相继从邾分出(即史家所称“邾分三国”)。春秋时期邾、郳、滥号为三国,但溯及血缘关系,当为曹姓同宗。依照古史传说,曹挟上世累代相传,其谱系为:黄帝生昌意,昌意生乾荒,乾荒生颛顼,颛顼生称,称生老童,老童生吴回,吴回生陆终,陆终生晏安(曹姓之始),晏安生均连,均连生彩白,彩白生季札,季札生武辛……生曹挟,是为邾国始封君。其后,由邾之曹姓又分化出邾(朱)、郳(倪)、颜三姓,及至...
· 华容麻姓相关地名考
东山镇牌坊村有个麻家湾,聚落无麻姓人户,居民皆姓赵。“麻”字何来?一直是个问号。美丽的桃花山(国画)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市辞赋学会监事赵元珍娘家是麻家湾的。与她交谈中,得知他们赵家是外甥顶舅父门户而来的。她告诉我,最了解情况的是她们本家赵训义,并告知了电话。于是我与赵训义沟通。从赵先生处得知了赵家入住麻家湾的大概,但对华容是否有“麻”姓存在,心中无底。与江良发先生沟通,告知《华容县姓氏志》上载有麻姓,人口不足10人。我查阅此书,得知198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景港有麻姓居民。乃委托朋友查找具体信息。北景港上节街有居民麻瑞英,生于1964年,有子名麻雨,生于1990年,在深圳打工。其他情况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这位麻姓妇女决然不可能与东山麻家湾有关系,但不排除与“麻里泗”之“麻”有关系。麻里泗泵站过了几天,纯粹是偶然的机缘,笔者对“麻”姓,有了新收获。为查东山镇政府机关所在地前面的刘家...
· 车神奚仲问题杂考
奚仲古传为造车的始祖,故被奉为“车神”,是枣庄市较早的历史名人之一,但是关于他的一些问题,现在实际上还没完全弄清楚。这里就一些古书的记载,略谈谈个人的看法。首先是奚仲的世系,先秦的古书里唯一记载奚仲世系的,不是官修史书,而是被视为“语怪之祖”的《山海经》,更准确地说是《山海经》中的《海经》。因为《山海经》这本书本来是没有的,是汉代的刘向、刘歆父子在领校中秘的图书时,把古书《五藏山经》和《禹本纪》合编在一起,题名为《山海经》。[1]《五藏山经》就是《山经》部分,《禹本纪》就是《海经》部分。《海经》实际上是夏朝遗民的著作,[2]它里面记录夏代及其以前的诸多资料,十分古老,很多记载都是真实可信的古代史料,断非战国时代经过改编和整齐过的所谓“古史”可比。而其中记述的奚仲世系也应该是比较早的古传。《山海经・海内经》云:“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
· 杜宇考究问题
简要介绍:杜宇,是传说中古蜀国的帝王,尚有一些相关的争论。问题一杜宇与朱提关系质疑。据西汉扬雄《蜀王本纪》载:“后有一男子,名杜宇,从天堕,止朱提。有女子名利,自江源井,为杜宇妻。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晋常璩《华阳国志》中也有相似的记载。凭借这些史料,很多学者推测杜宇出生于朱提,应为朱提人。而笔者却有不同的意见。因为“从天堕,止朱提”这句话很值得推敲,古籍中类似的记载有很多。如关于商始祖契和周始祖弃等。《史记》云:“殷契,母曰简狄,有皇现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又云:“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长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推敲单从字面上看,是很难理解的,甚至可能又拒绝‘回天’的意思,如果经过仔细推敲,我们不难发现,前者反映的商族是以鸟为图腾的,有崇拜鸟的习俗。而后者说明了弃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