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宋英宗亲政任用贤臣

2017-05-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17
转发:0
评论:0
宋英宗亲政任用贤臣,英宗在亲政之后,经常听取大臣们的汇报,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反复征求大家的意见。


英宗在亲政之后,经常听取大臣们的汇报,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反复征求大家的意见。他广开言路,任用了大批的贤德之人,这些能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哪怕遭到贬黜也在所不惜。为了英宗生父i王的称呼问题,宰辅和御史之间互不相让,虽然最终御史遭到罢黜,但是英宗也没有处理得过重,其他人并没有受到处罚。


英宗生病的时候行为有些荒唐,但即位之后,还是表现出了一个君主的大度,待人宽容。仁宗暴亡,给仁宗治病的医官应当负有责任,两名主要医官便被英宗逐出皇宫,贬滴到边远州县。其他一些医官害怕也会遭到贬谪,便在英宗面前替他们求情说:“先皇起初吃这两人开的药还是很有效的,但是后来病情加重,不幸去世,乃是天命,医官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英宗正色道:“我听说这两个人都是由中书省和枢密院推荐的?”左右道:“正是。”英宗便道:“那这样的话,我就不管了,都交给中书省和枢密院去裁决吧。”众医官一听,认为英宗还算英明,没有将仁宗的死迁怒众人。

英宗是一个很勤勉的皇帝,处理政务非常认真,每次都询问事情始末,方才裁决。更重要的是,英宗继续任用仁宗时的改革派重臣韩琦、欧阳修、富弼等人,面对积弱积贫的国势,力图进行一些改革。一次,英宗问欧阳修,近日各地屡有天灾,有人说是因为朝廷不能进贤任能,是这样的吗?欧阳修回答,近年进贤之路的确太窄,他也常常和韩琦讨论进贤任能这件事。欧阳修趁此机会向皇上进行劝谏。

欧阳修认为,自英宗亲政以来,自己和韩琦、富弼有感皇恩,精心为皇上挑选治理国家的贤臣。皇上是一个名君,用人不疑,这是过去的皇帝所不能比的,但所选之人多为擅长于钱粮刑名的强干之才,并非文学之士。

欧阳修的这番话,先对英宗的知人善任大加褒赞,转而指出了以前所选人才过于单一的问题。英宗听罢深有所悟,决定广泛招揽人才。他对以前旧的选任体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甚至走得比当时劝说英宗的欧阳修等人还要远,还要快。从中可见英宗励精图治、奋发有为。

另外,英宗对书籍的编写和整理也非常重视。治平元年(1064),司马光写成了一部《历年图》进呈给英宗,英宗为此对司马光大加赞赏。治平三年(1066),司马光依据《史记》,参照其他的书籍写成《通志》八卷,大约即是后来的《资治通鉴》的前八卷。英宗对此予以充分肯定,鼓励司马光继续将《资治通鉴》手稿写下去,等书成之后再颁赐新书名。

他还同意司马光自己选聘助手并组织编写历代君臣事迹书局的请求,批示将书局设在崇文院内,特许其借调龙图阁、天章阁、昭文馆、史馆、集贤 院、秘阁的书籍。不仅如此,英宗还批准提供皇帝专用的笔墨、缯帛,划拨专款,供给书局人员水果、糕点,并调宦官进行服务。英宗的批示,极大地改善了司马光编修史书的条件,使编写《资治通鉴》的宏伟事业自一开始就有了坚实的后盾3所以说,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的最后编成也有英宗的一份功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宋仁宗赵祯坎坷亲政之路
赵祯传奇的身世之谜,到底是真是假,但凭各人意愿。也有人是这样说他的身世的:赵祯初名受益,降生以后,举宫欢庆。特别是真宗,有种把他含在嘴里怕化了,拿在手里怕掉了的感觉。由于真宗前五子都不幸夭折,受益作为唯一继承人,还不满5岁的时候,真宗就采纳了朝中诸位大臣的建议,对他封爵建号,以系人望。并授命他为左卫上将军,封庆国公,还规定了月给俸钱200贯。受益7岁时,真宗又为他举行了非常隆重的加冠礼,再授忠正军节度使兼侍中,进封寿春郡王。诏书一下,宋朝各州郡都纷纷上状庆贺,当真是热闹得很啊。大中祥符九年(1016)三月,真宗命令在皇城内元符观以南,专为受益建造了一座读书学习的学宫,名为“资善堂”。任命宦官入内押班,周怀政为学宫都监,宦官杨怀玉为伴读,河北转运使张士逊、左司谏崔遵度被任命为受益的启蒙教师。此后,受益开始接受正规而严格的儒学教育。天禧二年(1018)二月,真宗再次采纳了宰辅向敏中、王钦若等人...
· 细说宋朝26:景祐亲政
?明道二年(1033年),刘太后去世,遗诏以杨太妃为皇太后,与皇帝同议军国事。御史中丞蔡齐和谏官范仲淹都上疏指出:皇帝刚亲政,岂能让女后相继称制。于是删去遗诏中“同议军国事”的内容,仁宗开始亲政,他亲政以后的第一个年号是景祐。明道二年四月,仁宗组成了亲政以后第一届宰执班子,体现了试图消除太后影响的意图。旧相张士逊留任,他是仁宗东宫老师。仁宗先与另一旧相吕夷简讨论班底,准备把原为太后信任的执政张耆、夏竦和晏殊都罢政出朝,不料仁宗把这一打算泄露给郭皇后听,郭皇后说了一句:“夷简就独独不趋附太后吗?不过机巧善变罢了。”仁宗立即改变了对吕夷简的看法,把吕夷简的相位也给罢免了。取代吕夷简为相的是李迪,太后垂帘的十余年中,他一直出守地方,未获重用,再次入相倒也堪称人选。执政中参知政事薛奎是留任的,他在天圣七年就入政府,议论从不迎合回避,倘若所论不被采纳,归宅就嗟叹不食,家人笑他,他说:“我仰惭古人,俯...
· 宋度宗任用奸佞政治腐败
在理宗时就很嚣张的贾似道在度宗把所有的国事都交给他料理后,变得更加专横跋扈。因为他在立赵�Q为太子的问题上力排众议,有功于赵�Q。所以赵�Q也算知恩图报,每次上朝都会答拜贾似道,还称他为“师臣”而不叫其名。朝臣惧于贾似道显赫的声势,都称他为“周公”。度宗把大小政务都交给贾似道,自己在那逍遥自在。贾似道借此更加专权,稍微有点什么不满意的,便装病告老还乡,度宗每次都被吓得心惊胆战,以为自己逍遥的日子就这样没了。公元1272年,度宗祀景灵宫,不巧碰上天降大雨,胡贵嫔的父亲显祖随驾,看见雨一直没有停,就请度宗先乘逍遥辇回宫。度宗犹豫不决,没有得到贾似道的同意不敢擅作主张。显祖不得不骗他说:“贾太师已允许还宫。”度宗听后这才敢放心地回去。后来贾似道听说了此事,便大发雷霆,度宗赶忙罢免了显祖的官职,贾似道仍不满意,后来把胡贵婊也赶出宫做尼姑,才平息了贾似道的怒气。自度宗登基以后,蒙古兵的进攻一天比一天...
· 福留亲政
略历接受主君长宗我部元亲的偏讳(“亲”字)等,深受元亲信赖,获得感状的次数高达21次。永禄6年(1563年),安艺国虎趁元亲进攻本山时攻打兵力薄弱的冈丰城,却被亲政击退(根据‘土佐物语’记载亲手斩杀20名敌军,而‘元亲记’则记载为37人),这次奋战被称为“福留の荒切り”。被任命为元亲的嫡男长宗我部信亲的守役等,相当受到重用,不过在天正5年(1577年)于伊予的战斗中阵亡。享年66岁。相关条目长宗我部氏
· 宋仁宗的用人“潜规则”:“赈灾干部”优先任用
细翻历史,帝王治国成败首要就在于用人二字,用人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江山社稷的安危。近日从一本叫《休闲读品·天下》的历史人文旅游杂志看到一篇《仁者误国--宋仁宗与西夏立国之战》的文章,其中对宋仁宗的用人政策做了颇具新意的分析批判,字里行间十分精彩,思想启发性很强。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分析,认为宋仁宗用人由三个特点:其一,爱用“君子”。仁宗朝里许多都是“悲天悯人”的“君子”,“干部”的履历里都有过参加赈过灾的记载,所以在百姓中声誉很好,于是升迁也就很快。但是这么一批只懂得赈灾的官员到了战场前线,还是转变不了思维,摆出一副体恤民情的样子,喊着战争劳民伤财却总是躲不掉战争,只好花钱买和平了,如此一来,最后岁币还是百姓头上摊。其二,光“民主”不“集中”。宋仁宗用人讲求“广开谏路”、“言者无罪”,于是造就了一批好发议论、爱说大话空话的官员。为了博得皇帝的“欣赏”,许多大臣动辄就发表极端和不责任的言论,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