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宗亲政任用贤臣
英宗在亲政之后,经常听取大臣们的汇报,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反复征求大家的意见。他广开言路,任用了大批的贤德之人,这些能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哪怕遭到贬黜也在所不惜。为了英宗生父i王的称呼问题,宰辅和御史之间互不相让,虽然最终御史遭到罢黜,但是英宗也没有处理得过重,其他人并没有受到处罚。
英宗生病的时候行为有些荒唐,但即位之后,还是表现出了一个君主的大度,待人宽容。仁宗暴亡,给仁宗治病的医官应当负有责任,两名主要医官便被英宗逐出皇宫,贬滴到边远州县。其他一些医官害怕也会遭到贬谪,便在英宗面前替他们求情说:“先皇起初吃这两人开的药还是很有效的,但是后来病情加重,不幸去世,乃是天命,医官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英宗正色道:“我听说这两个人都是由中书省和枢密院推荐的?”左右道:“正是。”英宗便道:“那这样的话,我就不管了,都交给中书省和枢密院去裁决吧。”众医官一听,认为英宗还算英明,没有将仁宗的死迁怒众人。
英宗是一个很勤勉的皇帝,处理政务非常认真,每次都询问事情始末,方才裁决。更重要的是,英宗继续任用仁宗时的改革派重臣韩琦、欧阳修、富弼等人,面对积弱积贫的国势,力图进行一些改革。一次,英宗问欧阳修,近日各地屡有天灾,有人说是因为朝廷不能进贤任能,是这样的吗?欧阳修回答,近年进贤之路的确太窄,他也常常和韩琦讨论进贤任能这件事。欧阳修趁此机会向皇上进行劝谏。
欧阳修认为,自英宗亲政以来,自己和韩琦、富弼有感皇恩,精心为皇上挑选治理国家的贤臣。皇上是一个名君,用人不疑,这是过去的皇帝所不能比的,但所选之人多为擅长于钱粮刑名的强干之才,并非文学之士。
欧阳修的这番话,先对英宗的知人善任大加褒赞,转而指出了以前所选人才过于单一的问题。英宗听罢深有所悟,决定广泛招揽人才。他对以前旧的选任体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甚至走得比当时劝说英宗的欧阳修等人还要远,还要快。从中可见英宗励精图治、奋发有为。
另外,英宗对书籍的编写和整理也非常重视。治平元年(1064),司马光写成了一部《历年图》进呈给英宗,英宗为此对司马光大加赞赏。治平三年(1066),司马光依据《史记》,参照其他的书籍写成《通志》八卷,大约即是后来的《资治通鉴》的前八卷。英宗对此予以充分肯定,鼓励司马光继续将《资治通鉴》手稿写下去,等书成之后再颁赐新书名。
他还同意司马光自己选聘助手并组织编写历代君臣事迹书局的请求,批示将书局设在崇文院内,特许其借调龙图阁、天章阁、昭文馆、史馆、集贤 院、秘阁的书籍。不仅如此,英宗还批准提供皇帝专用的笔墨、缯帛,划拨专款,供给书局人员水果、糕点,并调宦官进行服务。英宗的批示,极大地改善了司马光编修史书的条件,使编写《资治通鉴》的宏伟事业自一开始就有了坚实的后盾3所以说,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的最后编成也有英宗的一份功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