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话说三国魏延二三事

2017-05-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89
转发:0
评论:0
话说三国魏延二三事,魏延最后的悲剧命运:一个满心北伐曹魏,兴复大汉的将军,最后居然是克敌未果,死于军

魏延最后的悲剧命运:一个满心北伐曹魏,兴复大汉的将军,最后居然是克敌未果,死于军中内讧,而且还被夷灭三族,实在令人哀叹。为此,也不禁给魏延多生出几分同情来。

那么,到底是谁酿成了这一幕悲剧?

为此,咱们必须先还原当时的史实。

魏延之死,是发生在公元234年秋天,诸葛亮去世后不长时间的事。关于这件事,存在几种相互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是《三国志.魏延传》的记叙: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t、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亮m卒,秘不发丧,仪令t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因与t共作行留部分,令t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t绐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t出门驰马而去,延寻悔,追之已不及矣。

延遣人觇仪等,遂使欲案亮成规,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

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

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

初,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旋。

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简单说,就是诸葛亮临终留下遗命,让杨仪主持退军,魏延断后。魏延不服,想自己指挥全军继续北伐;遭到众人拒绝后,干脆起兵烧毁栈道,于是成为蜀汉朝廷和军队的公敌。不久,被王平(即何平)击败,遭马岱追杀,并且被杨仪夷灭三族。

第二种是《魏略》的说法:

魏略曰:诸葛亮病,谓延等云:“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令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延遂匿之,行至褒口,乃发丧。亮长史杨仪宿与延不和,见延摄行军事,惧为所害,乃张言延欲举众北附,遂率其众攻延。延本无此心,不战军走,追而杀之。

这里面,变成诸葛亮遗命魏延统军,而杨仪因为心怀旧仇而,抢先污蔑魏延造反并攻杀了魏延。

第三种则是《三国演义》的说法。简单说,诸葛亮知道魏延“久后必反”,因此临终前安排下马岱假装归附魏延,并突袭杀了魏延。

三种彼此矛盾的记载之中,《三国演义》的纯粹是小说家言,自然最不可信。遗憾的是,由于《演义》的影响力巨大,很多三国爱好者尽管热衷于“捧着史书批演义”,却还是不知不觉受了《演义》影响,比如把“诸葛亮处心积虑要害魏延”作为一个默认的前提,然后以此前提来解释历史事件,犯了诛心之论的错误。

而第二种《魏略》说法,诸葛亮是全面信任魏延,坏人全是杨仪做的,这也与其他史料不太符合。毕竟历史上魏延想要带兵一万独自行动,诸葛亮也只批准过一次(230年第四次北伐),这里不大可能把全军都交给魏延。此外,如果真是杨仪违背遗命抢先政变,那么在次年杨仪获罪丧命之后,蜀汉朝廷完全可以将此作为其主要罪行,然而并没有。因此对这一段,裴松之也表示,《魏略》说本国事儿靠谱,说蜀国的事,多半是道听途说。

考虑到陈寿本人的史学修养,我们还是倾向于第一种《魏延传》的记载最接近历史真相。因此下面探讨魏延之死的责任人,也以此记载为准。

一心北伐破敌,反而死于战友之手,魏延悲剧缘何而来?正统观点,当然是他咎由自取。毕竟,违背主帅遗命,企图夺取兵权,失败后进而率兵焚烧栈道,差点造成整个北伐大军的败亡,这怎么说也都是很过分的举动吧。

看看当时蜀汉朝野上下对他的态度就知道了。

蒋琬:作为诸葛亮的得力助手和继承人,蒋琬脾气是相当好的,甚至有人指着鼻子骂他,他都想方设法为其开解。而面对魏延、杨仪相互攻击,蒋琬在皇帝刘阿斗面前保杨仪不反,认为更大可能魏延叛乱,并且率领成都的宿卫营北上,准备配合杨仪围剿魏延。

费t:费t也是一位老好人,诸葛亮在世时还曾多次协调杨仪和魏延的矛盾。魏延对他也是信任的。等魏延想要时,强迫费t一块联署,费t只好哄骗魏延后逃出前军营寨,并积极配合杨仪,赶紧撤军。——当然,费t并不是杨仪的死党。后来杨仪回国后对费t扣除怨言,说早知道让蒋琬继位,我还不如投降曹魏呢,结果被费t揭发了。从这个角度说,费t其实对杨仪比对魏延狠多了。

王平:王平在蜀汉的资历比魏延浅得多,但和魏延一样,也是从基层打上来的老将军头,经验丰富。按理说,他和魏延应该是最有共同语言的。可是在魏延叛乱后,王平当先呵斥魏延:“诸葛丞相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就敢这么乱来!”端的是义正辞严,掷地有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张飞二三事
吕布传注引英雄记曰:布水陆东下,军到下邳西四十里。备中郎将丹杨许耽夜遣司马章诳来诣布,言“张益德与下邳相曹豹共争,益德杀豹,城中大乱,不相信。丹杨兵有千人屯西白门城内,闻将军来东,大小踊跃,如复更生。将军兵向城西门,丹杨军便开门内将军矣”。布遂夜进,晨到城下。天明,丹杨兵悉开门内布兵。布于门上坐,步骑放火,大破益德兵,获备妻子军资及部曲将吏士家口。传注引英雄记曰:备留张飞守下邳,引兵与袁术战于淮阴石亭,更有胜负。陶谦故将曹豹在下邳,张飞欲杀之。豹众坚营自守,使人招吕布。布取下邳,张飞败走。备闻之,引兵还,比至下邳,兵溃。收散卒东取广陵,与袁术战,又败。两书皆引自王粲所著[汉末英雄记],可奇怪的是,出于同一本书的同一件事,却有着不同的记载。[吕布传]所引,曰“益德杀豹”;[传]所引,却曰“张飞欲杀之”。怪不得陈先生于两传中对此事支字不提,敢情他也不知道该采取哪种说法。依愚意看来,不如综合两说...
· 童双春二三事‏
童双春二三事‏我和著名滑稽艺术家童双春是老朋友了,我们的相识还是在50年前。1963年,我从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上海市文化局工作。同年12月我即参加工作队下乡去川沙搞“四清”,先是在川沙高桥、城镇公社。1964年,市文化局系统的大批人员到川沙参加“四清”,市文化局副局长吕复担任工作团团长。我被调到城镇公社企事业单位的工作队,与上海滑稽剧团的同志编在一起。当时周柏春、袁一灵、笑眯眯、吴媚媚、夏萍等老艺术家都在,严顺开刚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分配到滑稽剧团来,王辉荃当时还是学员。我与童双春、李双俊、周彬等在一个组,我们同吃同住,朝夕相处。童双春颇为勤劳。在川沙时,我们住在“龙江码头”一家农民家里,房东是一位年纪较大的老阿奶。童双春见房东老阿奶用水不方便,就经常帮老阿奶挑水。我们还创作了一些小节目,为群众演出。我记得童双春创作、演出过一个独角戏《新风赞》,他运用在农村生活积累的素材,在作...
· 张飞二三事
一、“杀”与“欲杀”。吕布传注引英雄记曰:布水陆东下,军到下邳西四十里。备中郎将丹杨许耽夜遣司马章诳来诣布,言“张益德与下邳相曹豹共争,益德杀豹,城中大乱,不相信。丹杨兵有千人屯西白门城内,闻将军来东,大小踊跃,如复更生。将军兵向城西门,丹杨军便开门内将军矣”。布遂夜进,晨到城下。天明,丹杨兵悉开门内布兵。布于门上坐,步骑放火,大破益德兵,获备妻子军资及部曲将吏士家口。先主传注引英雄记曰:备留张飞守下邳,引兵与袁术战於淮阴石亭,更有胜负。陶谦故将曹豹在下邳,张飞欲杀之。豹众坚营自守,使人招吕布。布取下邳,张飞败走。备闻之,引兵还,比至下邳,兵溃。收散卒东取广陵,与袁术战,又败。两书皆引自王粲所著[汉末英雄记],可奇怪的是,出于同一本书的同一件事,却有着不同的记载。[吕布传]所引,曰“益德杀豹”;[先主传]所引,却曰“张飞欲杀之”。怪不得陈先生于两传中对此事支字不提,敢情他也不知道该采取哪种...
· 崔大师二三事
崔家坪旧时有一位大师,住在村里的龙尾峁下,具有高超的法力,人称崔大师。有一次,外村里的一群武棍纠结起来,要和大师来一比高下。大师让村民把艾叶揉成一条一条的“艾腰子”,摆在街外。待到这群武棍到来后,大师把咒语一念,这些“艾腰子”都变成了一条一条活蛇,向他们扑去,吓得这伙武棍逃跑了。崔大师的岳父家是财主,种了好多地,秋收时财主请亲朋好友去给他收庄稼,崔大师也去了。崔大师对众人说,你们在地里收拾,我往家里背,众人说行。于是他白天便在岳父家里睡大觉,到了晚上,他使法术,让一群鬼往家里背庄稼,晚上人们只听见“咚”、“咚”的从脑畔上往下撩庄稼,第二天起来一看,白天人们收拾下的庄稼,已经全部放到了院子里。崔大师有时晚上出去游览,就让小鬼们抬着他走。有一次,小鬼们抬着他游了一夜,眼看快天亮了,他还不说回家。因为鬼在天亮之后就不能活动了,所以他们很着急,再三催问他回不回家,他还是不说要回家。几个小鬼商量了一...
· 齐之鸾二三事
齐之鸾其人齐之鸾,明桐城人,字瑞卿,号蓉川。开桐城士子由进士入翰林为庶吉士之先例,官终河南按察使。学识渊博,文辞宏丽,著有《蓉川集》7卷、《奏疏》2卷、《南征纪行》、《入夏录》等传世。齐之鸾生卒年依据《蓉川公年谱》,他的生年是明宪宗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中进士,时年28岁,可谓少年得志、登科甚早。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卒于河南按察使任上,时年52岁(51周岁)。齐之鸾的出生地依据《蓉川公年谱》和《复姓疏》,齐之鸾先世尝居凤阳,元末迁居桐城,明初占籍县市(即县城,今桐城市区),一百多年后,宪宗成化十九年癸卯正月初八日(公元1483年),家族第六世齐之鸾出生于桐城县城西南的太平坊。清沿明制,查康熙年间的县市乡14保,太平坊保赫然在列。中山王裔考据潘江《龙眠风雅》:齐之鸾,字瑞卿,号蓉川。正德辛未进士。本中山王裔也。潘江的观点很明显,齐之鸾为中山王徐达后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