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晚清曾国藩的一生辉煌背后的故事

2017-05-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89
转发:0
评论:0
晚清曾国藩的一生辉煌背后的故事,曾国藩是晚清四大重臣之一,他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

曾国藩是晚清四大重臣之一,他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军事上他的主要功绩是成功了太平天国运动。

这些都是我们所熟知的曾国藩,但是一个毫无背景、朝中无人的穷困书生,可以走到“一等勇毅侯”的地位,其中必有不为人知的屈辱与难处。

曾国藩拉起湘军之后,并没有打算要依靠着这支勇军为自己争得荣耀,当时的他只是一心想要报效朝廷,剿灭反贼。湘军成立后,便与太平军正式开战了。当时的太平军已经颇有声势了,而且军中有石达开、林凤祥、李开芳等杰出将领。身经百战的石达开率领先头部队往湘阳进发,并设好陷阱等待着曾国藩的部队进入包围圈中。

当时的曾国藩可以说完全是个文人,对军事指挥还没有摸清头脑。湘军乃是初练军队,简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战争开始后,曾国藩竟然又使用了先佯败、再杀回马枪这样的战术去对付敌人,这在当时与自己找死一般无二。果然,团丁在刚刚碰到太平军的时候便全盘溃退,迅速地往回跑。

正常情况下训练有素的军队会在前锋退回来时,突然往上冲,给予对方迎头痛击。但是刚刚训练不久便被派上了战场,大部分的士兵虽然身穿军装,其本色还是农民。当主力看到了前锋的溃退后,立即受惊地往回跑。单在湘阳浮桥一处,被湘军自己踩死的人就有200多,更不要提后来被太平军追上、惨死于刀下的人了。

一向自负的曾国藩看到此景极为生气,水师溃败,看来陆军也不成了。出师未捷便全军覆没!生气的曾国藩无暇顾及这到底是谁人之错,便立即将袍褂脱去,换上一身短衣,拔出宝剑,将号令全军的令旗扎于岸边,大声叫道:’“过旗者斩!”

可以想象,当时的曾国藩一身短打装扮,再加上严肃的表情,使人望之心生笑意。但是许多的湘军老乡在看到了曾大人短衣仗剑杀气腾腾站在那边之后,却完全不理他,当他不存在一般地绕过去逃命了。作为一军主帅的曾国藩看到自己的部下如此不争气,羞愤交加,一气之下,他竟然失去理智,一跺脚,纵身跳入了湘江。

这是曾国藩一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带兵打仗。幸好在出征之前,他的两名幕客李元度与陈士杰在战前就发现曾国藩抱着“如输必死”的决心了,由于曾国藩不同意二人与其一同上战场,二人便嘱咐另一叫章 寿麟的幕客悄悄地跟随曾国藩一同上了战场。在曾国藩跳江后,手下亲兵与部下立即跳江救他,但他不依,抱了必死的决心。此时章 寿麟由后舱冲了出来,跳入了湘江。曾国藩一看本不应出现在此地的人竟然出现了,便清醒了几分。章 寿麟骗他说,湘潭湘军大胜,局面还可控制,大帅万万不可白死。此一言后,曾国藩这才停下了自杀念头。

后来,曾国藩得知湘潭并未胜利,于是又重新立下遗书,想要待各事清楚之后再寻死。此时,左宗棠赶来安慰败军之将,看到了曾国藩依然穿着落水时的袍子,黄沙水草都挂于衣上,其人则垂头丧气、气息奄奄。在得知曾国藩以死明志之后,左宗棠劝慰于他,曾国藩却不听。此时左宗棠拿出了曾国藩父亲的亲笔书信。其父深知曾国藩心高气傲,此时吃了败仗,心中定是不愿耻辱活于人世。信中父亲劝慰道:吾儿此次行军打仗,并非单为保卫江南,更为了长驱东下,杀贼报国。因此,你出湖南境后,不管是战死还是其他死法,所到之处都算是死得其所,但如果你尚未出湖南境内便死去,连为父也不屑为你掉眼泪。

此时的曾国藩已被耻辱冲昏了头脑,老父的家训也无法拉回他必死的决心。以死报国,本身是一件荣耀的事,旁人也不可能日夜寸步不离地看着他。眼看曾国藩所定的四月初四寻死之日即到,巧的是,生死关头,四月三日的夜里,湘潭传来捷报,湘军大胜,不日回援长沙。曾国藩此时才知道,自己一洗前耻的机会来了。

此后,在曾国藩的带领下,湘军一路大捷,对太平军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令晚清政府的天下得以保存下来。直至后来,靠着湘军的胜利,曾国藩最终成就了一生功名。

湘军一路溃败之下,加上曾国藩身上的耻辱也到了最高的程度,自己亲手带出的湘军竟然如此不成器,日后自己在同僚面前如何站立?曾国藩的一心寻死也是为了洗清蒙蔽于自己身上的耻辱而做出的糊涂事。令人欣慰的是,曾国藩最终没有走到那一步,并依靠着日后对湘军的训练与调教,使其成为了晚清时代中一支中坚军事力量。

曾国藩的一生中并不是时时都充满了光荣与辉煌的,他也有落魄之时,只不过在荣耀的光芒之下,这些屈辱的时刻便被人忽视了。人的一生就如同一趟旅行一般,沿途中会有数不清的坎坷与泥泞,同时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丧失了斗志,我们的人生轨迹便会发生弯曲。坦然而勇敢地直面屈辱,这不仅是对毅力的磨炼,更是对心灵的考验。只要我们拥有了锲而不舍的毅力,人生中便不会存在无法征服的高峰,只要我们拥有了坚忍不拔的心灵,便不存在逾越不了的障碍,在屈辱中求胜,在挫折中思取奋进,并坦然而勇敢地面对着,才能谱写出人生中最为华丽的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曾国藩的故事:晚清中兴名臣,洋务运动领袖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毛泽东曾说:“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博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进惧倾记。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表达出对这位已故乡人的推崇之情。一、秦淮怀春燕曾国藩平了太平天国后,坐镇南京,为了复苏地方经济,听从部下建议,决定把秦淮河的旅游业恢复起来。这十里秦淮,原是所谓“六朝金粉气”的销金锅,楼台画舫间,桨声灯影里,文人雅士,歌女名妓,把酒言欢,何乐不为?曾国藩手下一些官员早已按捺不住,又不敢贸然行事,于是便怂恿曾...
· 曾国藩怎么教育子女的?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家风
曾国藩是怎么教育子女的?中国历史上的很多官宦之家,再怎么兴旺都过不了三代,而曾国藩家却代代出英才。不仅曾国藩自己的儿子个个成才,曾家的孙辈中还出了曾广钧这样才华横溢的诗人,曾昭抡这样世界著名的化学家,曾孙辈中又出了曾宝荪、曾约农这样有影响的教育家和学者。曾国藩从小寒窗数十年,备受艰辛,深知名誉、地位、家业来之不易。他目睹那些达官显宦家庭的官二代们,不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就是挥霍浪费,吃喝嫖赌,最终家业荡然无存,为此深为忧虑不安。于是,他教育子弟,首先就从做人开始。曾国藩在清末官场中是属数一数二的风云人物,但他却从不以势压人,更不许子弟作威作福,当败家的纨子弟。他知道高官子弟最易骄奢淫佚,而骄佚二字“皆败家之道也”,“是万恶之源”,“由骄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无恶不作”,因此他时时告诫子侄要戒骄戒佚。家里男的出门须走路,不许雇工坐轿或骑马,而家里的妯娌、女儿、媳妇,老老小小皆纺纱织布,养鱼...
· 曾国藩的故事:曾国藩是如何发迹的
清代中叶,出了一个显赫于道光、咸丰、同治三个朝代的风云人物,此公便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他文职任过吏部侍郎,武事更负盛名。咸丰年间,曾国藩奉圣命督办团练,编成湘军,后又率湘军与太平军转战于武汉及沿江各地,最终攻克南京,被授武英殿大学士。晚年则历任直隶总督、两江总督等要职,死后还带走一个“太傅”的官衔,并荣膺“文正公”的谥号。曾国藩的发迹,离不开其恩师军机大臣穆彰阿的提携。曾国藩在道光末年中进士,是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高足,被授以“检讨”官职。一天,穆彰阿对他说:“明日上朝,我决定正式向皇帝推荐你,你要有个准备,把四书五经多加背诵,皇上或许要试你的才学。”曾国藩听了受宠若惊,躬身作揖说:“多谢恩师栽培,晚生自当珍惜这个机遇,绝不负恩师重望。”第二天,穆彰阿上朝向咸丰皇帝保奏了自己的这个得意门生,请求皇上重用。咸丰皇帝听了,问道:“你说这个门生才堪重用,不知他有什么超人才能。”这一问倒把穆彰阿问...
· 晚清重臣曾国藩为人追捧的原因大解密
曾国藩晚清重臣,也是近代历史上最受推崇的人,他的曾国藩家书至今都为人所追捧。那曾国藩为何会如此受人追捧呢?网络配图因为他的事功。进入仕途十年连升十级,最终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是整个清朝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而且,晚清形势动荡,政治环境恶劣,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他还能做到全身而退,并在死后获得清廷国葬的最高优待。混成曾国藩这样,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放眼中国历史,能做到他这份上的,也真没几个。因为他的德行。曾国藩对自己的要求灰常严格,其修身几乎达到了苦行的地步。内心的私欲,人性中的恶,都在他严格的自我要求下一一被克服。哪怕烟瘾极大,他也在三次苦苦挣扎后戒了,此后30多年没再沾一口儿;哪怕戎马劳顿,他每天写日记的习惯也从来没断过;早起、静坐、读书、谨言、写字……他给自己每天定了12条日课,掐着点儿的,也都严格遵守做了下来。在曾国藩身上,我们才真正知道了啥叫修身。因为他的智慧。一部《曾国藩全集》,多...
· 曾国藩的几个小故事
曾国藩简介:曾国藩(1811-1872年),湖南湘乡人,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同年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父麟书,有田产,不事耕种,醉心功名,然童试17次皆不第,父设馆授徒。曾国藩幼从父学。道光十三年(1833)入县学为秀才。翌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同年中举人。此后赴京会试,一再落榜。十八年,始中第三十八名贡士,旋赴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选翰林院庶吉士。自此供职京师,结交穆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