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曾国为什么藩裁军交权

2017-05-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89
转发:0
评论:0
揭秘:曾国为什么藩裁军交权,曾国藩是中国近代主要的建设者。他创立了湘军,剿灭的太平军,发起洋务运动,是晚清四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主要的建设者。他创立了湘军,剿灭的太平军,发起洋务运动,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

破安庆“男子髻龀以上皆死”,曾国藩也大快朵颐的说:“城贼诛戮殆尽,并无一名漏网。”杀贼既是积累军功的途径,但也成为了朝廷同僚攻讦的借口,朝廷中政府大员上奏要求惩处那些嗜杀军官的奏折不绝于途。

功高震主之虑不是空穴来风。曾国藩在京做官长达十四年之久,对于官场潜规则不仅仅是了然于胸心,更是能够准确预测政治风向的转变。他知道自己虽然帮助清廷暂时稳住了局势,但世事无常,今日居庙堂之上,也许明日就会身陷囹圄。

但是功高震主只是其一,还不是问题的关键点,为自己打下赫赫战功的湘军才是致命伤。如果湘军能够一直打胜仗,朝廷就是忌惮曾国藩,恐怕也动他不了,但此时的湘军早已不是那个自己从家门口带出来的湘军了。

俗话说,成也萧何败萧何,曾国藩的权势是他手下的湘勇拿命和血换来的,那些久经沙场的老湘勇,也随着曾国藩权势如日中天时日益显贵,骄矜自傲甚至不服管教,曾国藩知道如此下去,自己连讨价还价的资本都没有了。

尤其是让曾国藩心寒的是湘军在经过连年的穷兵黩武之后,军纪已不像以前那般清澈严明,大家都开始有了自己的小九九,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当年的村野农夫如今已经成了军队中的猾兵。

面对此情此景,通宵世事的曾国藩在攻陷金陵后,便上奏朝廷要求主动裁军交权,朝廷也是听多了近臣搬弄是非,早就对曾国藩起了疑心。但此时还不是可以放弃曾国藩的时候,安徽一带的捻军也成为了清廷的心腹大患,同样有赖于曾国藩的湘军前去剿清。

但曾国藩剿捻并没有取得多少军功,与其说是他裁军交权的后果,不如说是此时的湘军早已不是那个与太平军对垒的湘军了。

曾国藩也乐得将这个功劳让给李鸿章,自己也能就坡下驴,急流勇退方显大智慧。

在权势达到顶峰时顺水推舟,得名得利,一味护犊子、吃独食,自然久怨成仇。

急流勇退彰显的是曾国藩作为儒家最后代表的睿智和对时事的洞见。

此文完毕,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后为何主动裁军?
清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曾国藩率领湘军攻克太平天国首都南京,俘获了忠王李秀成,由此使历经咸丰和同治两任皇帝、长达12年的太平天国战争,终于以大清朝廷获得最后胜利而告终。在太平天国战争大获全胜之际,作为“第一功臣”的曾国藩并没有陶醉在胜利的喜悦和对未来仕途的狂想之中,而且迅即陷入了“大难即将临头,吾辈必须谨慎从事”的冷静的理性思考。按照古往今来的史家分析研究,曾国藩在当时的政治判断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当初,满清朝廷虽然下令曾国藩筹组湘军集中力量太平天国,但对他本人和湘军集团的疑虑、猜测却始终未曾削减,特别是随着湘军集团军事力量的日益强大,而是加紧了暗中的提防和伺机的整饬。只是由于考虑当时战事未决,在客观上依然需要由他代替朝廷统领湘军与太平军决战沙场。如今战事平息下来,朝廷已经到了开始对他下手整饬的时候。经过几番反复的思量,曾国藩毅然决定以“湘军作战年久,暮气已深”为由,主动向朝廷请旨裁减湘军,以此...
· 裁军
著名的国际性共同裁军条约
· 曾国
历史曾国(以下配合史载称随国)历史首见于《左传》,公元前704年,楚国攻打随国,但随后撤兵,即速杞之战。需要指出的是,春秋时代的晋国有一地名随,即《春秋左氏传·隐公五年》记载的“翼侯奔随”。此地后来作为晋国名臣士会的封地,因此《春秋左氏传·文公十三年》有将士会称为随会。这一位于今山西省汾河流域的随地,据童书业说,前身也是一古国。童书业并指出,山西省汾河流域的古国如随国、鄂国、唐国(后改称晋国)、沈国、黄国等,在江汉流域附近都有同名国。随国属于汉江流域的姬姓诸侯国集团(即汉阳诸姬)。在春秋初期楚国未成长为霸主前,随国势力一度强大,为汉水东岸各国之首。公元前706年楚武王侵略随国却半途而废,楚国此时自认不得志于汉江流域。公元前704年,楚国再次侵略随国,并取得会战的胜利,然楚国实力尚不足以吞并随国,所以在当年即与随国讲和。公元前690年,楚武王卒于侵略随国的征途,当年随国求和。此后的几十年间,...
· 谢安交权病逝
交权病逝太元十年(385年)四月,谢安借口救援苻坚,主动交出手上权力,自请出镇广陵的步丘,建筑新城来避祸。孝武帝在西池为谢安设筵饯行,并敬酒赋诗。谢安虽受朝廷嘱托,但隐居东山的志趣始终未消失,每每露于形色。及至出镇新城,携带全家前往,制造泛海的船只和装备,打算等到天下大体安定后,从水道回东山。但不久后,谢安病重病。上书朝廷请求估量时局停止进军,并召其子征虏将军谢琰解甲息兵,命龙骧将军朱序进据洛阳,前锋都督谢玄与彭城、沛县之敌对峙,委任谢玄为督察。如果二城守敌凭借地形顽抗,待来年涨水,东西夹攻。孝武帝诏令侍中赴新城慰劳,谢安获准返回建康。听说自己的车驾已进入建康的西州门,自以为壮志不成,功业未就,因而感慨万分,对所亲近的人怅然道:“从前桓温执政时,我常常担心不能保全自身。忽然有一天梦见自己乘坐桓温的车驾走了十六里地,看见一只白鸡后停了下来。乘坐桓温的车驾,预兆将代替他执掌朝政。十六里,从我执...
· 曾国潘的“三戒”曾国潘家书
曾国潘,为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世人有称,正是有他与另三位名臣的存在,让清王朝多延续了50年。他是中国近现代化建设的先驱,建造了第一个军舰,办理了第一个兵工学堂,就是他第一次提出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这一批留学生中,很多都成为后来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他一生办实业,镇压太平天国,广罗人才,建立了许多功绩伟业。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但曾国潘不仅仅是在政治军事方面拥有很高成就,他在思想文化上的成就亦不可小觑。曾国潘许多言行,以及许多由他说出的话语,都极具教化意义,因此世人称其为”半个圣人“。曾国潘”三戒“:戒多言、戒忿怒、戒忮求。虽然世人称曾国潘为”半个圣人“,但圣人也是人,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曾国潘的圣,不在于他浑身毫无瑕疵,完美无缺。而在于他虽然身有缺点,但却一心告诫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把自己引上正...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