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李鸿章的淮军兴起之路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58
转发:0
评论:0
李鸿章的淮军兴起之路,太平天国起事后,清廷突然发现:朝廷厚养了两百多年的八旗兵、绿营兵,全然是些废物。

太平天国起事后,清廷突然发现:朝廷厚养了两百多年的八旗兵、绿营兵,全然是些废物。不得已,只能求救于汉人乡绅组织的团练。当时正在湖南丁忧的曾国藩,于是顺理成章地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地方武装:湘军。清廷最后能平定太平天国,靠的基本上就是曾国藩的这支湘军。咸丰过世,慈禧执政初期,晚清所依赖的,正是曾国藩一人。

1861年,慈禧下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省的军队,四省巡抚、提镇,统统交由曾国藩调度节制。基本上把当时清廷所能控制的半壁江山,都交给了曾国藩。晚清朝廷对曾国藩及其湘军的倚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湘军已经能够如此把握朝政,李鸿章的淮军又是如何得以兴起,并很快取代了湘军的地位呢?一切起源,都因为曾国荃这个九弟,没能听他哥曾国藩的一句话。

1、上海危急,向曾国藩求救!

1860年,太平天国在忠王李秀成的带领下,从南京东征上海。这一年,还有另外一件兵事正在进行着,英法联军正在攻打北京。如此一来,当时的上海情况就很危急了!清廷肯定是一点也顾不上上海了,他的皇宫都快被英法联军占领了,他那顾得上你上海啊!上海的租界区里原本是有些外国兵驻扎的,但因为主力都去攻打北京了,当时上海只有英军900人、法军300人。上海环顾四周,唯一能帮助他们抵抗太平天国的,只有手握重兵的曾国藩了。可惜当时曾国藩的军队也已是捉襟见肘,加之他当时正一门心思地在安庆筹备军械所,于是婉拒了上海的请求。

2、上海人急了,开出了让曾国藩没法拒绝的条件

太平天国到了后期,纪律败坏,基本上也就和土匪差不多了。而当时的上海,已经成为重要的通商口岸,有钱士绅已经成为能够影响城市决策的一个阶层。一看曾国藩不肯来,士绅们急了,一合计,通过李鸿章带话给曾国藩,给湘军开出了优厚的条件:——每月为驻军提供10万两的。这就相当于花钱买支雇佣军来保护自己了。要知道曾国藩当初办湘军,咸丰给的旨意就是:自筹饷银。湘军从始到终都是属于编制外部队,没有任何财政拨款。所以,当上海人开出月薪10万的价码,曾国藩立刻放下架子,赶紧说:我来,我马上就来!

3、这种好事,曾国藩首先想到了他弟弟曾国荃

对这种好事,曾国藩自然首先想到的是自家人。赶紧通知当时正驻扎在安庆曾国荃,南京咱暂时先不打了,先去上海把这10万两银子挣了。如果是几年前,曾国荃或许不敢吭声,老大说什么他就做什么了。但现在他觉得自己翅膀硬了,在湘军中也能独当一面了,开始有自己想法了。更主要的,他觉得南京指日可下,如果能够顺利攻下南京,灭了洪秀全,那将是既能封王、又可名留青史的千秋伟业!区区10万两银子,那能和这些相比啊!他一口回绝了他哥的好意:不,我不去上海,我要攻下南京,灭了洪秀全!

4、曾国藩退而求次,把这好事给了李鸿章

弟弟长大了,不听哥的话了。曾国藩叹口气: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这好事既然曾国荃不接,但也不能丢啊,把手头的人盘点了一下,把这机会给了李鸿章。人们都传曾国藩懂相术,最为识人。就从他这次选人来看,确实是高人。正是他在1861年给了李鸿章组建自己军队的一个机会,从此把李鸿章推向了历史前沿。李鸿章成为继他之后,晚清最为倚重的重臣。淮军也成为继湘军之后,晚清唯一能打仗的部队。

5、李鸿章把握住了这个机会,淮军迅速从无到有

曾国藩让李鸿章接这个差,但却只是给了他个名份,并无一兵一卒与他。李鸿章依葫芦画瓢,也学着曾国藩的样子,转身回老家安徽“自募一军”,首批淮军募了6500人。行文至此,有心的读者难免有个小疑问:6500人,如何在短时间就能募得?就要提及李鸿章早年,也曾有过办团练的经历,只是办的很不成功,一气之下才去投奔了曾国藩,并在其幕下做了4年幕僚。一个安徽人在湖南的势力范围内,肯定混的很难。所以当他得到能够组建自己军队的机会后,迅速把之前办团练时的一些骨干分子召集起来,6500人的队伍也就能够短时间内拉起来了。

1862年4月,13营淮军从安庆出发,分7批次,耗费了上海官绅预付的18万两银子,租用了英国人的轮船,闯过太平天国辖境的长江段,顺利到达上海。上海人终于盼来了保护他们的部队,但他们一见淮军时,不免傻了眼睛:这哪里是一支军队啊,分明就是逃难的难民啊!全身穿着破烂、身上臭气熏天、许多人连鞋都没有,唯一表明他们是支部队的,就是一件绣着个“勇”字的破大褂。他们一上岸,就坐在太阳下,光着身子抓身上的虱子吃。洋人笑他们,上海人甚至后悔出那么多钱了。但李鸿章很坚定地说:军贵能战,非徒饰外表!

6、“树”字营和“春”字营,为淮军赢得了头彩

首批淮军共分13营6500人,如此算下来,一营兵力约在500人。与湘军类似,淮军以营为单位,命名则直接采用营长姓名,保持着旧式军队的传统。如“树”字营的长官,即为张树声,“春”字营的长官,即为张遇春。初到上海的淮军,先是动用了上海海关税收购置洋枪洋炮。抵达上海仅一个月,李鸿章并率淮军的“树”、“春”两营,在虹桥一战中,以3000人的兵力,大破李秀成号称10万的部队。

淮军一战成名,震惊上海滩!此后淮军边打边建,在平掉太平天国后,先后转战皖、鄂、豫、鲁、苏数地平息捻乱,到1868年后,北起天津、保定,南迄上海、吴淞,晚清南北数千里江海要地防守,均交由淮军。李鸿章也正是凭此势力,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完全将晚清的外交、军事和经济大权集一身,成为晚清政局中的重要人物。当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说过:这么多年,我们不是在和清廷打仗,我们只是在和李鸿章一个人打仗。

7、不听话的曾国荃,后来结局真是造化弄人

曾国荃不听他哥的话,执意要攻南京、杀天王洪秀全,建万世功业,留名青史。前两点,他确实做到了。

1864年曾国荃率领湘军攻陷天京,洪秀全在城破之前服毒自尽,曾国荃命人将其尸首挖出,拖到长江边上浇油烧掉,然后将骨灰填进火炮,点烧引信,打到江中。湘军擒获洪仁达、李秀成等大小头目三千人,悉数杀尽。湘军在南京焚烧抢掠7天7夜,血洗全城,城中成年男子几近杀尽,尸体横江江水几为断流。

至今虽无确切死伤数据,但最保守估计应在50万人以上。南京,南京,我生活的这座城,承受了太多的苦难与杀戮!曾国荃想要建的万世功业、留名青史,最终还是成了笑话。不管他后来曾经如何一心向佛,“曾剃头”的恶名必将使他遗臭万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曾国藩必须裁撤湘军,李鸿章为什么可以保留淮军?
攻克天京后,曾国藩裁撤湘军势在必行。曾国藩的组建湘军的初心即是平定太平军。既然目的已经达到,如果不及时裁军,势必会引起清廷的猜忌,“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历史教训曾国藩不会不知道。既然裁军势在必行,自己主动裁军则是上策。再者,平定天平军共同的目标使得湘军各派系空前团结,在太平军平定后,曾国藩并不能完全控制湘军。曾国藩的嫡系,是曾国荃围攻金陵的五万余人,以及彭玉麟的一万数千人的水师。即便是这两支,也很难保存下来。当时湘军欠饷极多,难以维持,在攻破金陵前,就出现哗变,只是很幸运能够坚持到攻克金陵之后。凝聚湘军的,钱财是一大重要原因。每攻下一城,将领默认、带头手下的士兵掠夺财物。在攻克金陵之前,湘军已是暮气已深,攻克金陵后,功成名就,名利双收,更难期望保持战斗力。同时,曾国藩力推淮军,湘军淮军本是一家,有李鸿章淮军在,曾国藩也多了一层保障。但是,淮军壮大后为什么能够一直保留而没有引起朝...
· 李鸿章率九千淮军进入上海之后,为什么被嘲笑了?还被嘲笑为花子兵
1861年,太平军忠王李秀成率领军队,气势如虹地攻破江南大营后,迅速挥师进入江浙地带,江浙一带的地主士绅如“丧家之犬”纷纷逃到上海。然而,上海的局势也岌岌可危。太平军攻占苏州后,分分钟就可以向上海发起进攻。而上海地形易攻难守,防守的兵力又相当有限,除了英法洋兵和华尔洋枪队外,就只有根本派不上用场的绿营和团练。英法洋兵的主要任务是保护租界安全,他们才不管上海的安危呢。为了避免上海陷入灭顶之灾,上海的士绅们赶紧自己想办法。想什么办法呢?他们派出钱鼎铭前往安庆湘军大营,找曾国藩搬救兵,承诺只要曾国藩派兵援救上海,军饷根本不是问题。曾国藩被打动了。因为湘军自成军以来,最大的问题就是筹措军饷。曾国藩最初打算派曾国荃去上海,可老九一心一意围攻天京,不愿分身。接着又想派湘军宿将陈士杰去上海,陈士杰也不愿去。就在这时候,李鸿章主动请缨。于是,任务就交给了李鸿章。随即,曾国藩的派遣下,李鸿章回到安徽老家,募...
· 北京烤鸭的起源来历及兴起之时:金陵老便宜坊传承之路
北京烤鸭之起誉,明末笔记小说《菊隐记闻》有载:“前门桥东陈内官家首饰,双塔寺李家冠帽,大栅栏宋家靴,顺城门刘家冷淘(注:米面一类食品),米市口便宜坊烤鸭,皆著名一时。”引文说“米市口便宜坊烤鸭”,是指北京最早的烤鸭店,地址在宣武门外米市口。据宣统末年到该店当了十四年账房先生的李景湘回忆:当时的店门上挂着“金陵老便宜坊”的牌匾,扁下两侧是“闻香下马,知味停车”的店联。掌柜的是孙子玖,山东荣成人,初来北京时在前门外珠宝市的一家茶肆当茶馆。孙子玖曾经对李景湘说:创办便宜坊的是吏部尚书何三大人,何大人年迈解职后,便开了这家烤鸭店。便宜坊原来是一座“前堂后寝”的三进四合院。前面为餐厅,餐厅后面是掌柜处、账房和厨房等,最后面是养鸭房。当时这里是北京最大的饭庄之一,主营焖炉烤鸭和各种鸭馔,可包办大型宴会。这位“何三大人”排行老三,据我查证是何孟春。他为何将自己的府宅开成“金陵老便宜坊”?这是值得考证的。...
· 容美土司的兴起
容美土司经历了田先什用、田光宝、田胜贵、田潮美、田保富、田镇、田秀、白俚俾、田世瑛等九位司主,中央王朝变换了两个朝代、12个皇帝,历时172年,容美土司在艰苦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兴起。一、元末明初的曲折发展(一)详察时局,择善而从容美在元顺帝正至十年(公元1350年)正月升为府级土司,并非朝廷特别重视该土司,而是与元朝晚年的动荡大局有关。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白莲教徒攻下归德府属县,翌年淮西有人称王。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台州盐贩方国珍为乱于东南沿海。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白莲教徒“拥众至十万”于淮域,其中,徐寿辉等攻陷蕲水镇、襄阳及峡州。可见早在容美升府之前,江淮已乱,而后,渐及三峡地区。早在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朝廷已升散毛为宣抚级大土司,后又于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升永顺安抚司为宣抚司,又后四年升大奴管勾洞为忠孝安抚司,升盘顺府为安抚司等等,都说明元朝纷纷提升诸...
· 俞源的起源与兴起
俞源的起源与兴起俞源历史上棣居处州府治,是原宣平县北乡的一个重镇。现在是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俞源的起源始于南宋。据谱载,南宋末期有个祖籍杭州,姓俞名德字处约的人征辟到松阳县当教谕。他往返括、婺间屡经于此,见此九龙山下风光秀丽,就有入卜居之想。后仕无几何,便脱却名利,创此安乐境,这是一说。二说俞德病逝任上,其儿俞义行棺,经宿于斯,将灵柩停放村旁的草坪上,一夜之间,竟会灵柩陷地紫藤缠绕。这个奇迹的出现,俞义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所以就认为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次日柩不果行,便置穴在此安葬父亲。他遵孝道,以后便留下守墓。久而久之,与当地姑娘成婚,就这样繁衍了后代。二种传说谁是谁非且不去说,总之都说明俞德是开创俞源的鼻祖。这里需要补述一下俞源的前身,传说南宋时期,这里原有朱、颜二姓住户,那时人烟稀少,村庄冷落。自从添了俞姓住户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约一百多年后,俞姓的繁衍日臻兴旺,相反,朱、颜二姓却逐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