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朱元璋后裔在清朝曾被封“一等延恩侯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94
转发:0
评论:0
朱元璋后裔在清朝曾被封“一等延恩侯,朱元璋是一位传奇的皇帝,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乞丐到帝王形成了惊天大逆转。朱元璋的后

朱元璋是一位传奇的皇帝,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乞丐到帝王形成了惊天大逆转。朱元璋的后裔更是昌荣繁盛,但到了明朝末年,满清入关,清人大肆明王朝的皇子皇孙。清朝入关后为了安抚朱氏一族,曾分封朱元璋的后裔为一等延恩侯。

公元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洪承畴在松山被清军围困半年之久后,城中粮食殆尽,松山副将夏承德叛变,洪承畴、巡抚邱民仰、监军朱彝某与其侄朱文元等人被俘。巡抚邱民仰拒不降清被杀,洪承畴、朱彝某与其侄朱文元降清。

清军入关以后,逐渐统治了整个中国,因为担心朱氏家族死灰复燃,便对其大事杀戮。他们不仅扑灭了南明残余力量,而且彻底肃清其他朱姓诸王,遍布全国各地的王子们,几乎没有谁逃过这场大浩劫。

康熙年间,已经坐稳江山的清廷,忽然想起应该善待前朝后裔,以示宽大为本、皇恩浩荡。于是,派人访求朱氏后人。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他们找到一个。此人名叫朱之琏,据说是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的后裔,其祖父就是降清的朱彝某。

雍正时期,封朱之琏为“一等延恩侯”,世代享受国恩。从朱之琏开始,直到最后一个延恩侯朱煜勋,总共传了12代。

民国年间,最后一代延恩侯朱煜勋住在北平东城羊管胡同,他虽然贵为侯爷,却已然穷困潦倒,狼狈不堪。1929年,延恩侯朱煜勋以“生计奇窘,无法维持”为由,“呈请国民政府格外抚恤,委以末职,俾维生计”。民国政府内政部经研究决定,取消其爵位,委以明陵保管委员之职。月薪50大洋,列入财政部预算。

孰料朱煜勋不但白拿钱不干活,又被控参与盗挖雀山妃坟墓地等事,有监守自盗之嫌。1933年10月民国政府下令撤销其职务,将明十三陵交由昌平县管理,陵区内设护陵警察所,抽陵户为护陵警察。从此明陵香火断绝,延恩侯退出历史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延恩侯是谁?明太祖朱元璋的后裔,清朝灭亡后依然追随溥仪
清朝时期除了分封有世袭的诸王之外,还有两个爵位也是世袭,一个是衍圣公,一个是延恩侯,前者是圣人之后,后者是明朝朱姓皇族后裔。清军入关之后,逐渐统治了整个中国,因为担心朱氏家族死灰复燃,同时为民巩固政权,他们不仅扑灭了南明残余力量,大事杀戮,而且彻底肃清其他朱姓诸王,遍布全国各地的王子们,几乎没有几个逃过大劫。但在康熙末年,随着政权的稳固和稳定人心的需要,同时也为以示宽大为本、皇恩浩荡,清庭开始下令寻找朱元璋的后裔,在多方寻找及查访之下,终于找到了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的后裔朱之琏(因其祖父降清未被杀掉),雍正年间,雍正皇帝下诏封朱之琏世袭“一等延恩侯”,世代享受国恩。从此延恩侯这个爵位开始伴随着朱姓后裔走过一代又一代。光绪十七年(1891年),清朝第十二代一等延恩侯,也是最后一代延恩侯朱煜勋(时年9岁)承袭爵位,此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加之战火连年,百姓生活困苦。但一等侯爵的俸银一年有610两...
· 朱元璋之后却成了清朝侯爷延恩侯朱之琏生平简介
朱之琏(?-1730),字商玉,号苍岩,满清政府称其为明朝皇室后裔,但字辈与明朝皇室不符合,恐怕为远支或易名。雍正二年12月被清世宗封为一等侯,往江宁、昌平致祭,世奉明祀。雍正八年去世。乾隆十四年八月,追赠一等延恩侯,世袭。属正白旗汉军。朱之琏为三韩世胄,世袭一等候,康熙31年(1692年)中进士,同年敕封为亳州知府。他“绝请托,寡宴会,治梗顽,不累民,重农桑,铁面无私”,后改赴安庆府任职。康熙46年(1707年)亳州百姓为其建生祠——朱公书院,以示纪念。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亳地水灾,温疫四起,民不聊生。朱之琏又被调回亳州,带领人民渡过了灾害。朱之琏在亳州人民心目中又一次留下美好印象。朱之琏两次知亳州长达十八年。崇祯时其祖父朱彝某为洪承畴监军于松山,洪承畴军败,朱彝某与其侄朱文元被俘,降清,隶镶白旗下。朱之琏生于康熙年间,入仕,官正定知府。为官政绩尚可,颇有民望。雍正时,察访明裔,得...
· 揭秘清朝末期的延恩侯:真是大明的悲哀!
清朝曾给明朝后嗣冠以延恩侯的称号,并延续到大清灭亡。最后一代延恩侯行为举止已经完全没有皇族气度,粗俗不堪令人扼腕。网络配图大清灭亡之后,溥仪心里相当难受,因为自己再也做不成皇帝了,变成了民国政府口中的公民,与此同时,另一个人也在自家破败的庭院中长吁短叹,因为他再也领不到清王朝发给的那点微博津贴了,再也不能用明朝皇族后人,大清侯爷的名号吓唬人了,对于这一猝不及防的巨变,两个人虽然身份不同,一个是明朝皇族,一个是大清皇帝,但是结局却相同,都成了旧时代的废弃物,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桶。对于时代来说,这是一种进步,但是对于这两个人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悲哀。网络配图对于明朝皇族大清延恩侯朱煜勋来说,能多赚点钱活着比什么都重要,虽然自己老祖宗是朱元璋,而且自家朝廷与清王朝有着不共戴天之仇,但是在朱煜勋看来,这仅仅是历史的过眼云烟而已,自己没有经历过,也管不了那么多,所以赶紧跟着自己的主子溥仪讨点生活才是正...
· 侯峒曾
生平给事中侯震旸之子。万历三十三(1605年)与孪生兄弟侯岷曾(1591年-1611年)、弟侯岐曾(1594年-1646年,字雍瞻,号广维)考取秀才,同被誉为“江南三凤”。十二岁时随父赴苏州虎丘铁花庵读书。雅好诗文,工书法,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举人第三名。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科进士,授南京兵部武选司主事。崇祯七年(1634年)兵部尚书张凤翼荐为职方郎中,力辞不就,乃改南京吏部文选司主事。又曾任浙江参政,守嘉兴、湖州。李自成陷北京后,隐居紫堤村。南明弘光朝授左通政使,推辞不就。南京失陷后,避居嘉定。弘光元年(1645年)闰六月十七日,与黄淳耀、董用圆、张锡眉等在嘉定抗清,峒曾之母龚氏取出首饰,移交峒曾说:“给吾儿犒军。”峒曾向吴淞总兵官吴志葵求援。志葵遣游击蔡祥以七百人来赴,一战尽墨,终无外援,城中矢石俱尽。七月三日开始下大雨,城门崩坏,只能以巨木支撑。七月四日,城门大崩,清兵自...
· 李广为何不被封侯
“李广不封侯,古往今来同一哭”,应该说是一句名言,我很早以前就听说了。据说这是一个不知何方高人何时何地出的上联,我想了很久,也没对出来。查资料,也没查着。倒是查到了一句唐诗,是一个叫崔峒的诗人写的“自叹马卿常带疾,还嗟李广不封侯。”(《送冯八将军奏事毕归滑台幕府》)。看来民间感叹李广不封侯的是大有人在。其实从比李广晚不了几年的司马迁写《史记》的那个时候起,对李将军遭受的不平等待遇就非议颇多了。为什么老百姓对这个问题总是梗梗于怀呢?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在人们心目中,封侯的好处是大大地,一方面享有荣耀的头衔和崇高的政治地位,另一方面。抛开头衔和地位等虚名,还有很多实惠,比如享有封国或食邑;可以置官署;爵位世袭,子孙三代都幸福;坐享衣食租税;免服国家的某些劳役和减轻惩罚等等等等。是谁规定“侯”有这么多特权呢?当然是当权者,是当权者为了维护其统治而采取的一种政治制度。有关爵制的记载,可以上溯到周代...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