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李秀成自供状真伪之谜 忠王不忠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88
转发:0
评论:0
李秀成自供状真伪之谜忠王不忠,1840年,英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鸦片战争,腐朽的清王朝和海陆两线战事皆呈溃败之势


1840年,英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鸦片战争,腐朽的清王朝和海陆两线战事皆呈溃败之势,并和英国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条约的签订,一方面使清政府在屈辱下苟且偷生;另一方面,由于清政府财政的亏空,为了赔偿巨额战争赔款,不得不加重了对中国底层农民的剥削。1851年,爆发了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历时十四年,在洪秀全率军攻入南京后,太平军达到鼎盛的时期。但是在起义中期发生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军内部开始走向衰败,石达开率领二十万太平军精锐脱离队伍,这使得天平天国实力锐减。后期的太平天国在清军同帝国主义的共同剿杀下,在清军攻克天京城后,忠王李秀成被俘,李秀成被俘后写下了投降书,这份投降书的真假在史学界广受争议。

据史料记载,兵败被俘后的李秀成,一改往日同湘军、洋枪队作战时的英勇,他在囚牢中写下长达六万字的《亲供》,这份《亲供》被后人称为《李秀成自述》。在这篇自述中,李秀成概述了太平天国起义的历程,为了迎合清政府,甚至刻意夸大在天京事变中太平天国诸王的内争。为了活命,李秀成在投降书中对太平军的刽子手曾国藩大力吹捧。

这篇自述使得李秀成晚节不保,成为李秀成十多年来征战中的污点。也因此,很多研究太平天国历史的史学家对李秀成口诛笔伐,大力抨击。但是仍然有很多学者对李秀成的这份自述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清政府公布的这份投降书有很大的疑点。凭借这份投降书来认定李秀成是个贪生怕死的叛徒,这对李秀成本人也是有失公允的。

那么,李秀成真的是千夫所指的叛徒吗?清政府公布的李秀成投降书是真实的吗?史学界对此提出了很多质疑。

第一个疑点,李秀成投降书的原稿一直不为外界所知晓。

李秀成被曾国藩杀害后,曾国藩另行将他的《自述》删改、誊抄了一份,然后上呈军机处,这份誊抄的文本后来由九如堂刊刻,即所谓的“九如堂本”。至于原稿的去向,世传曾国藩并未曾将它上交清政府,同时也不肯公开示人,而是私下扣留。曾国藩的后人对李秀成投降书严加保管,对外人一概保密。当几如堂的刻本问世后,人们就对其真实性提出了种种怀疑。

有些史学家从根本上认为,这份投降书是清政府为了夸大战果伪造的。如《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一文说:“1852年,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占领南京以前,清政府官方就已经秘密捏造了一篇名为《天德供状》的文件,清政府为了让叛军们屈服,谎称他们俘获了李秀成这个领袖。《忠王自述》很可能也是靠不住的。这篇文件或为某个著名的俘虏所伪造(他可能因此而得到赦免),或者是两江总督曾国藩的狡猾幕僚所伪造。”

学者认为李秀成投降书根本就是别人伪造的,甚至李秀成被俘虏一事也可能是伪造出来的。因为湘军在同太平军交战时,常常有意夸大太平军数量,造成湘军以寡击众,有着屡战屡胜的辉煌战果,这一点已经在史学界得到证实。那么,湘军谎称生擒了太平军名将李秀成,以此来夸大战果,也不无可能。1944年,广西通志馆的吕集义来到湖南湘乡曾国藩的老家,在吕集义的百般请求下,曾家后人终于将藏在藏书楼中的投降书原稿拿出来给吕集义看,原稿中比之先前流行本还多了五千余字,之后根据这些文字和原来“九如堂本”的两万七千多字,最终出版了《忠王李秀成自述原稿校补本》。罗尔纲先生根据吕集义的校补本和照片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与对比,写出了著名的《忠王李秀成自传原稿笺证》。罗尔纲先生曾经一字一句、一笔一画地拿曾家后人出示的“原稿”,然后和李秀成亲笔的真迹进行了仔细的校核,还征求了笔迹鉴定专家的意见,最后断定“原稿”是真品。

第二个疑点,从内容上看,曾家后人出示的原稿十分详细。

这份投降书讲述了太平天国自金田首义到天京陷落的14年历史,若非历史的亲历者,绝对不可能这么详细地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每一个细节,这也是曾国藩无法捏造出来的。

罗尔纲先生指出,“原稿”的称谓大都遵循太平天国的制度,若非太平天国的将领,其他人不可能了解得这么清楚。曾国藩是大清帝国的核心大臣,他又怎么知道太平天国的详细细节呢?此外,书中还用到大量的李秀成家乡方言,曾国藩是地地道道的湖南人,这也是不可能伪造的。罗尔纲的这一观点几乎成为对李秀成评价的盖棺定论。但是随着曾氏后人所存“原稿”的出版,更多人看到了李秀成《自述》的全貌。

这份李秀成投降书并没有因为罗尔纲先生的定论而定型,在1980年前后,史学界再一次掀起为李秀成“正名”的大论战。荣孟源曾经两次撰文断定,曾家后人出示的这份“原稿”并不是忠王李秀成的真迹,而是“曾国藩修改后重抄的冒牌货”。为此,荣孟源提出了自己的几个观点。

其一,根据其他史料记载,李秀成的自述一共写了9天,每一天若干页。

按照书写文章的常理,李秀成写的《自述>,全文应该分为八段才是。但是,今天所见的《李秀成自述)原稿全文连接自然,行文流畅,完全无任何间隔。何况,既然是每天各交一些,真迹就应该是散页或分装成9本,但是今本却是一本装订好的本子。由此可以推测,所谓的“原稿”显然是曾国藩派人将李秀成每天所写的内容汇抄在一起的。而且,很多材料的记载,李秀成《自述>写了五万余字,然而今天的“原稿”影印本却只有三万六千多字。显然,有一万余字被曾国藩撕毁。可是,在影印本中,页码标注得十分明显,首尾衔接一点也不突兀,完全不见删改后的样子,人为的痕迹十分明显,显然是删节后的抄本。

其二,李秀成的写作形式也存有很大的问题。

太平天国有严格的书写规定,而“原稿”的影印本现多处“上帝”、“天王”等词。在中国古代史上,人们对待文字的避讳很严格。清朝雍正时代,一个主考官的考题为“维民而止”,其中的“维止”二字怀疑是藏有将“雍正”砍头的意思,于是雍正将那位主考官满门抄斩。清末年间,慈禧太后十分喜爱听戏,有一个戏班子在京剧中唱道“我好比那羊JL入了虎口”,被慈禧大加惩罚,因为慈禧太后的生肖是羊,慈禧认为戏班子是希望自己“羊入虎口”。

从清朝时期对文字的避讳看,那些书写时候应该避讳的理念早已经深入人心,太平天国也有着自己的一套书写规定。但是在李秀成的《自述》中,一些该避讳的称呼、字迹,他毫不避讳,但不该避讳的时候却避讳了。如凡“清”字均不避讳,而不该避讳的“青”却写成了“菁”等。这些显然都是违背太平天国避讳制度的。这样的笔误在“原稿”现的次数很多,李秀成作为太平天国的高级将领,不应该多次犯这种低级错误。针对荣孟源的观点,陈旭麓曾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我们不可能设想当时的李秀成像后来的作家一样,为每天要写的章节提前做好安排。至于书写形式,李秀成作为一个成年人早就已经形成了通行的书写习惯,尽管他熟悉太平天国的书写格式疏忽犯讳,但格式不对并不奇怪。而且,这也不能排除李秀成是为了活命而刻意迎合清政府。


第三个疑点,陈旭麓说曾国藩作假也不合情理。

曾国藩若真要作假,应该在上报军机处和刊刻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何必造个假东西当作宝贝传之后代?曾氏后人又何必要将这个显然会招来众议的假东西公之于众?而钱远熔认为,这个“原稿”不仅是李秀成的真迹,也并未有任何的缺少,曾国藩只是对原稿进行了删改。对钱远熔“完整无缺”的观点,罗尔纲先生不同意,他认为“原稿”虽是李秀成真迹,但是仍然有很多地方被曾国藩撕毁。

在国际上,很多研究中国太平天国历史的史学家,他们同样对李秀成投降书之真伪存在很多争议。1978年,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对李秀成真假降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曾国藩为自己做事肯定考虑得十分周到,他俘获了李秀成,那他怎么会不去充分利用李秀成来进一步达到自己的目的呢?他先鼓励李秀成写下他本人的历史,详细地描述投降的过程,然后再让他的幕僚在同样的纸张上,以同样的文风添加上有害于太平天国事业的东西。之后,再显示他本人宽宏大量,同时对全部东西加以剪裁,杜撰出真实性很强的投降书。”这位友人还表示:“由于这封李秀成的自首书是经过篡改的,所以,曾国藩对它的完整显得异常的神经过敏。他曾命令自己的家属不能给其他人看。我在上海的时候,曾亲耳听见过他的孙子说过这件事。”

国际上很多学者对此也同样持反对意见,认为今天所见到的《李秀成自述》确实是李秀成亲笔写的。

李秀成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将领,曾屡屡痛击清军和帝国主义组织的洋枪队,对太平天国后期的政治、经济、军事都有过重大的历史影响。后世争论了许久的《李秀成自述>的真伪,也是评判李秀成功与过的最好证据。但是,目前史学界中,各种争论不休的意见比比皆是,看来在短时间内,忠王李秀成《自述>的真伪之谜,还是很难解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忠王李秀成简介李秀成人物结局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中的著名将领,后封忠王,是太平天国后期撑起局势的重要大将,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人物档案姓名:李秀成别名:李以文、李寿成国家: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出生时间:公元1823年去世时间:公元1864年信仰:拜上帝教职业:太平天国将领、忠王职位:殿前吏部又副天僚,开朝真忠军师爵位:忠王荣千岁代表作品:《李秀成自述》主要成就: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营公元1823年,李秀成在广西藤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出生,幼年和父母一起“寻食度日”,生活十分艰难。艰苦的生活造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同时也促使他产生了对当朝的不满,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是他后来选择参加太平天国起义军的关键所在,参加起义之后,李秀成很快因为作战勇猛,履立战功,从一个普通的起义军成长为一位非常勇猛的将领。1856年,因在破江南大营时立功,任地官副丞相。第二年,就被封为合天侯,“...
· 忠实和不忠实的费迪南
从前,有对夫妇,他们本来有钱的时候却没有小孩,后来变穷了,却生了个小男孩。他们太穷了,没有人愿意当孩子的教父,于是孩子他爹说要到别处去看看,是否可找一个来。在路上,他遇到了一个穷人,这人问他去哪儿,他回答说想去给孩子找个教父,因为太穷了,没人愿意给孩子当教父。那人听了说:“哦,你穷,我也穷,我给孩子做教父吧!我也太穷了,没有什么礼物给孩子。回去叫接生婆把孩子带到教堂来吧。”待他们赶到教堂,那穷叫花子早就等在那儿了,他给孩子取了个名字,叫忠实的费迪南。从教堂里出来时,穷叫花子说:“现在回家去吧!我没有什么给你们,你们也不用给我什么。”不过他还是给了孩子母亲一把钥匙,要她回家时交给孩子他爹,要他在孩子十四岁时再给他。到时再让他到荒原上去,那儿有座宫殿,用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宫门,里面的东西就都归这孩子了。孩子长到了七岁,长得百般伶俐。一天,他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孩子们都夸耀自己从教父那里得到了许多...
· 还原爱民而不忠君的孔子
小时候听说书的讲精忠岳传,对岳飞是又崇拜又气愤,气他正当胜利在望的时候却听从十二道金牌的召唤,致使抗金大业功败垂成,还断送掉了自己和岳云、张宪的性命。后来听老师说,那是因为岳飞“愚忠”,所谓“忠臣不事二主”,所谓“君要臣死,臣不死便是不忠”,都是“孔孟之道”毒害的恶果。再后来读了点书,又知道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孔孟之道”便成为贯穿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 李秀成是谁李秀成有怎样的身世之谜?
李秀成(1823~1864年),初名李以文,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人。太平天国著名将领,近代中国军事家、政治家。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和父母一起“寻食度日”,生活十分艰难。参加太平军后,他作战机智勇敢,很快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晋升为青年将领。天京变乱后,他与陈玉成、李世贤等力撑危局,取得了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营等军事上的胜利,并建立苏福省、天浙省,中兴了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封李秀成为忠王,称“万古忠义”。1864年,天京陷落后,李秀成被俘遇害。据史书记载,太平天国著名将领忠王李秀成是广西藤县人,生于1823年。1864年6月天京城破后被俘。于当年8月被清军将领曾国荃处死。他一生英勇善战,爱民如子。他与陈玉成,李世贤等力撑危局,取得了‘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等重大军事上的胜利。然而,支撑起太平天国半壁江山的忠王李秀成其实是海州人,他自小一直生活在铁牛镇上。铁牛镇和沭阳县...
· 宋江竟被定义为是不忠不义之人!
宋江是小说《水浒传》中的第一号人物,是梁山的领军人物,宋江在一百单八将稳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但是后人对他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那么究竟该如何来评价他呢?宋江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众,手无缚鸡之力,却做了梁山108好汉的头领,要知道这108个好汉中个个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有一大部分人在上山之前就已经是一呼百应名震江湖的头领,富贾或豪杰。梁山集团绝对可以说是卧虎藏龙,各有不凡本事。梁山好汉因为情义走到一起,因正义而共举大事,包含晁盖在内,这108条好汉无一例外都做到了义字,却唯独不包括宋江。宋江因不能忠于义字,因此忠义全无!如果宋江重义,就不会违背晁盖晁天王的意愿,更不会违背众兄弟的意愿,晁天王是反对招安的,众兄弟也是反对招安的,而在晁天王即将死之前,宋江却不顾晁盖心中感受,依然尝试去说服晁盖,以致让晁盖对宋江心寒失望,晁盖临死之前本有意将寨主之位郑重传于宋江,并交待后事,因宋的表现让天王临时改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