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武则天与嵩山有哪些不解之缘?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00
转发:0
评论:0
武则天与嵩山有哪些不解之缘?,武则天是我我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女性之一,他的称帝之举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当时

  武则天是我我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女性之一,他的称帝之举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当时的大唐,社会很安定,经济稳定发展,其实武则天更是受芸芸众生崇拜,她专政半个多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这是一个怎样的女人啊,她到底有多大的魅力呢,为何又受这么多人崇拜呢?

武则天与嵩山的不解之缘

  武则天在位和执政期间,曾经无数次到她到嵩山或封禅、或祭祀、或祈祷、或投放金简,每一次的活动均有应验。要说均有应验,其实无非跟武则天养的那些男宠有关,他们专门负责替武则天干一些见不得门面的事情。尤其是韦小宝最积极,但他对武则天的功劳最大,他利用当时人们流行对弥勒佛的信仰,和僧法明等僧人编写了《大云经》四卷,献给武则天,称武则天是弥勒佛下生,应当取代唐朝成为天子。武则天大喜,下令各州分别建立大云寺奉藏《大云经》,以诏勅通令全国。从中可以看出冯小宝的过人聪明,以及献媚讨好的本事,同样也可以看出武则天的良苦用心。

  武则天之所以能登上帝位,在一定程度上是借助了弥勒佛的“佛法”。但是佛法体现在武则天身上,与其说她信佛,不如说她善用佛,进行了一场佛教大革命。轰轰烈烈几十年,大力鼓吹佛教,又派人改写佛经,处心积虑地将弥勒佛的化身变成武后,实际上就是在炒作!不但扫平了做女皇的一大障碍,且久而久之假亦真,凭借着弥勒转世的神话或者谎言,造成了天下一片祥和的现象,女人不执政的观念,自然不攻自破。并给自己冠以“万岁通天”、“齿落复生”、“慈氏圣神金轮皇帝”,“慈氏”弥勒的美名,无非是借着佛法在炒作自己。

  武则天坐上皇帝的宝座以后,更加推崇佛教,我想武则天不单单是为了巩固政权,她也是对当年的道观生活是怀念的,况且也是为了维护谎言,她只能身不由己地做下去。武则天一生信奉儒释道,选择了到嵩山封禅,而没有泰山封禅,其中最大的理由就是想开新纪元,不走唐朝李氏家族的后路。于是中岳嵩山成了她祭祀祈祷的地方,更成了她的后花园、休养所、避暑和求神拜佛的场所。

  据历史记载,武则天是公元696年武则天到嵩山封禅,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以示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之意,并把天册万岁年号改为万岁登封元年。登封之名一直沿用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这就是登基七年以后所做的事情,无非是给自己造声势,还可以通过封禅获取民心,进而强化她的政治地位,让更多的人明白,她的女皇君权是神授、是天授!当时73岁的武则天还这么有精力,可见对蒿山确实是情有独钟。

  武则天从最初劝告唐高宗李治封嵩山,再是到封禅、建离宫和行宫,并祭祀少室山。嵩山确实是她精神上的一种依托,与政治背景是分不开的。武则天把蒿山视为宗教基地,在这里崇信儒释道,用以宗教信仰巩固和统治政权。她先后数十次来到嵩山,或祭祀封禅,或求神拜佛,或商议军国大事,或疗养休闲、观光游览等。她先后封嵩山,再是到嵩山封禅,建离宫和行宫,并祭祀少室山,祭拜朝觐坛、中岳庙、启母庙、箕山许由庙以及到少林寺寻佛问经,她还在三阳宫避暑和竣极峰投放金简等等。她对蒿山投入的太多了,似乎把江山社稷及本人的命运,都寄托寄希望于嵩山。

  蒿山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优势,也是武则天看中的,嵩山位于五岳之中,“中”是天地人合的象征,武则天是一国之君,就如同嵩山居天下之中,认为到嵩山求拜,就会有求必应。况且嵩山少林寺是佛教禅宗祖庭,中岳庙又是道教圣地,武则天封禅嵩山,先后筑有三坛,分别是登封坛、封祀坛和朝觐坛。武则天登封神岳蒿山之后,遂下诏大赦天下,改元万岁登封,免除当年百姓的租税,并大酺。武则天改嵩阳县为登封县,阳城县为告成县,并一直沿用至今。武则天嵩山封禅之后,社会稳定,政令亨通,呈现出太平盛世之格局。

  武则天在封禅嵩山的第二年,就杀来俊臣,结束了酷吏政治。在76岁高龄的时候,不仅要求建三阳宫,而且在此久住数月,并在被她誉为“小桂林”的石淙河大宴群臣赋诗,刻于崖壁的诗句有有太子,也有重臣狄仁杰,和一些诗人雅士等。值得一提的是,据《资治通鉴》中载:“圣历二年(公元699年)二月,已丑,太后幸嵩山,过缑氏,竭升仙太子庙。壬辰,太后不豫,遣给事中栾城阎朝隐祷少室山。朝隐自为牺牲,沐浴优俎上,请代太后命。太后疾小愈,厚赏之。”这一次记载的是武则天突然得病,在蒿山洗清水澡,剃去全身毛发,象祭品那样在少室祭祀,没想到武则天的病居然明显好转。武则天她自以为嵩山神奇灵验,因此对嵩山更加崇拜。

  在武则天生命最后的两年里,尤其抱着最后的希望,希望自己长生不老万岁通天,一直到82岁病逝。不管怎么样,武则天开创了大唐盛世,同时也开创了佛教的兴盛,创了佛教的兴盛,受她的影响,后世的很多帝王都礼佛。蒿山不但见证着武则天时代一派,百姓安居乐业的昌盛景象,也给后人研究武则天和历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武则天撼动了历史,大唐盛世也是历史上辉煌的篇章,而在史册上耀眼夺目的,莫过于武则天统治时期的辉煌5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武则天也想长生不老:详解武则天与嵩山的不解之缘
武则天是我我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女性之一,他的称帝之举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当时的大唐,社会很安定,经济稳定发展,其实武则天更是受芸芸众生崇拜,她专政半个多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这是一个怎样的女人啊,她到底有多大的魅力呢,为何又受这么多人崇拜呢?武则天在位和执政期间,曾经无数次到她到嵩山或封禅、或祭祀、或祈祷、或投放金简,每一次的活动均有应验。要说均有应验,其实无非跟武则天养的那些男宠有关,他们专门负责替武则天干一些见不得门面的事情。尤其是韦小宝最积极,但他对武则天的功劳最大,他利用当时人们流行对弥勒佛的信仰,和僧法明等僧人编写了《大云经》四卷,献给武则天,称武则天是弥勒佛下生,应当取代唐朝成为天子。武则天大喜,下令各州分别建立大云寺奉藏《大云经》,以诏勅通令全国。从中可以看出冯小宝的过人聪明,以及献媚讨好的本事,同样也可以看出武则天的良苦用心。网络配图武则天之所以能登...
· 启母石与嵩山文化
启母石与嵩山文化一、启母石之“石”在太室山万岁峰南麓数百米处,绿树掩映中突兀着一块硕大无比的巨石。人们都叫她“启母石”。它重约3000吨,长约9.5米、宽9米、高11米。明显和周围平地不相协调。如此巨大之石从何而来,又是谁把它放在这里的呢?我怀着极大的好奇对她进行了了解。这还要借助于地质科学,从嵩山的形成说起。早在三十六亿年前后,当世界还处于沧海横流时,嵩山已首次横空出世,形成了嵩山最古老的花岗岩系。后又经历25亿、18亿、5亿年前后的嵩阳、中岳、少林等大的造陆运动,让嵩山三起三落。之后的2、3亿年前后,中国的版土上,又发生了一次延续很长时间的地壳运动,即“燕山运动”。嵩山地区受到南北方向的推挤,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最终确定了现在的山态地貌。自此,嵩山才笑傲于天下。启母石所在的嵩山七十二峰之一的万岁峰,属登封群系,它目睹并经历了这全部过程。站在万岁峰的南侧向山坡下望,可见或远或近躺着七、八...
· 欧阳修与建筑有哪些不解之缘?他建造了哪座建筑呢?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无论是在他那个时代,还是到我们现在,他都具有相当高的文学地位。但其实他与建筑也有不解之缘,小谱带你看看哪些建筑是跟欧阳修有关系的吧。图源网络欧阳修的文学水平很高,他写的《醉翁亭记》也使得一个亭子因此得名。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山琅琊寺主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为了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阳修亲为作记—《醉翁亭记》。从此,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醉翁亭”因此得名。古代有很多建筑都因文人或文人的作品而出名,醉翁亭就是其中之一。除了这座亭子与欧阳修有紧密的联系,在扬州还有一处建筑是欧阳修修建的。图源网络庆历八年(1048年)二月,欧阳修从滁...
· 嵩山
地理环境嵩山嵩山地处中原,东西横卧,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嵩高”、“崇山”,西周时称岳山。公元前770年平王迁都洛阳后,以“嵩为中央、左岱、右华”,为“天地之中”,称中岳嵩山。海拔最低为350米,最高处为少室山的连天峰,海拔1512米,主峰峻极峰位于太室山,高1491.7米。嵩山北瞰黄河、洛水,南临颍水、箕山,东接五代京都汴梁,西连九朝古都洛阳,素有“汴洛两京、畿内名山”之称。于奇异的峻峰,宫观林立,故为中原地区第一名山。地质演变嵩山因为地质演化纪录上的多样性而被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嵩山地质构造以其岩龄古老、构造复杂、地壳发育完整、出露良好而闻名。在嵩山72峰里,从太古代到新生代的岩层都有发现,地质史上的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壳和岩石均有出露,被地质学界称为“五世同堂”。嵩山地区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出露,构成了中国最古老的岩系,登封群的“登封朵岩”。华北地区几乎...
· 汉朝与香道的不解之缘
秦汉时期,随着国家的统一,疆域的扩大,经济和文化蓬勃发展,中原和西域的贸易更加频繁。南方湿热地区出产的香料也随之传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活跃更是为东南亚、南亚及欧洲的许多香料传入中原提供了便利。沉香、苏合香、鸡舌香等在汉代都已成为王公贵族的炉中佳品。西汉初年,汉武帝在位期间大规模开边,通西域,统南越,开海路,采纳董仲舒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促进东西方交流的同时也便利了南部湿热地区及海外香料的传入,道教更是应运盛极一时。而在道教仪式中,香的重要作用都是毋容置疑。香是道教斋醮法坛的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香闻达十方无极世界,灵通三界,是通真达灵的信物,道经中也多有记载。《天皇至道太清玉册》有云:“信灵香可以达天帝之灵所”。传说汉明帝时真人燕济逢三位异士道者投宿,至夜谈及邪魔干犯而改居此处时,其中一道者云吾有奇香能救世人苦难,焚之道得自然玄妙,可升天界。此香能开天门地户,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