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探索吐蕃国的兴起与衰亡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38
转发:0
评论:0
探索吐蕃国的兴起与衰亡,一、噶氏家族的专权与衰落   松赞干布去世后,其孙芒松芒赞(《新唐书》作乞黎拔布

一、噶氏家族的专权与衰落

    松赞干布去世后,其孙芒松芒赞(《新唐书》作乞黎拔布)继位,国事由大相噶·东赞代行,是为噶氏家族专权之始。噶·东赞当政期间,抚服边地,规定赋税,区分“桂”(武士),“庸”(奴隶)等级,清查户籍,促进了吐蕃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制度也日臻完备。噶·东赞 为人沉勇有谋,善机变,用兵有节制,在吐蕃王朝中,声名显赫,是一个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相。667年(唐乾封二年),噶·东赞卒,其子钦陵兄弟先后执掌王 朝实权。在噶氏家族掌权的50年间,吐蕃王朝的实力又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强,对外不断进行武力扩张。

    670年(唐咸亨元 年),吐蕃攻占安西四镇:龟兹(今新疆自治区库车县)、焉耆(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区县西南)、疏勒(今新疆喀什市)。于阗(今新疆和田市西南),构 成了对唐朝一向重视的中西陆上交通要道,即“丝绸之路”的威胁。唐朝派出以薛仁贵为 首的10万大军攻吐蕃,在大非川(今青海省共和县切吉草原)遭到钦陵 的阻击大败。

    吐蕃攻占安西四镇,既可镇慑西羌诸部,又把持了这一通商要道上的税收,而且四镇之地距吐蕃本部不远,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便于控制,因此,吐 蕃争夺唐朝安西四镇蓄谋已久。安西四镇既被吐蕃攻占,唐蕃之间的征战日趋频繁,此时吐蕃的军事力量正处在强盛。发展的时期。

    噶氏家族擅权期间,芒松芒赞及其子丁颉蛏芒布结(《新唐书》作器弩悉弄)都是年幼即赞普位,王朝的军政大权一直控制在噶氏家族手中,赞普位高而无实 权。钦陵驻军于今青海省东部,实力有增无已,而且还培植了一批雄厚的亲信势力。在钦陵当权期间,曾经发生过大藏地区人民反抗统治阶级的起义事件 (687)。大藏(rtsang—chen)疑是大宗(tsong—chen)之误写。宗,即宗喀(今青海省涅中县),为钦陵驻军所在地。

     在吐蕃奴隶制社会中,奴隶主和奴隶是对立的阶级。王室和贵族是奴隶主阶级。奴隶主以下的都是属民。属民包括平民和奴隶。奴隶中的一部分是从被征服地区掠 夺来的人民,一部分是平民在阶级分化中破产下降而变成奴隶的。奴隶要为奴隶主从事生产,或被用于家务劳动及随军的勤杂人员,这一部分奴隶称为“庸”,奴隶 主还把一部分奴隶和平民编入军旅,让他们参加作战,这一部分人被称作“桂”。

    作为社会等级,“桂”的地位显然要高于“庸”。   奴隶主阶级豪华奢侈,以 残暴的刑杀维护其统治,甚至将奴隶殉葬,或作为盟会祭天的牺牲。当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压迫达到一定极限时,其贪婪的刀锋又转向平民。吐蕃的贵族将领,在对 外进行武力扩张时,劫掠财富,中饱私囊,虏获人丁,以扩充奴隶的数量。对内则是征调频繁,加重赋税。使奴隶和平民不堪其苦,促使吐蕃社会的阶级矛盾日益激 化。

     吐蕃王室对于奴隶和平民的剥削压迫,与贵族奴隶主殊无二致。但是,贵族将领们的跋扈专横,拥兵自重,形成尾大不掉 的局面,大不利于王室的集权统治,王室亟需稳定局面以巩固集权,贵族将领的行径,构成了对王室权力的严重威胁。此时,吐蕃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逐渐深化 了。

     676年(唐仪凤元年)芒松芒赞去世,其子丁颉蛏芒布结即赞普位,贵族及地方豪酋,多拥兵作乱者,王室将乱事次第平 息。695年(武后天册万岁元年),丁颉蛏芒布结已届成年,首先处死噶氏家族的重要成员赞辗恭顿,随后于698年(武后圣历元年),以“出猎”为名,先派 兵执杀钦陵的亲信2000余人,再派人召见钦陵,钦陵拒不受命,丁颉蛏芒布结亲自领兵讨伐,未战,钦陵兵溃自杀。钦陵弟赞婆率钦陵子莽布支投唐。唐封赞婆 为“归德郡王”,授“辅国大将军”,封莽布支为“安国公”,授“左羽林大将军”。按,莽布支疑是钦陵子论弓仁,《新唐书·论弓仁传》对其封赠有异说。噶氏 家族对吐蕃王朝的专权至此告终。

二、清水会盟前的蕃唐、蕃诏关系

     吐蕃和唐朝之间,原与吐谷 浑、党项、白兰诸部相隔,双方的军事力量,最初并未直接接触。松赞干布在向唐朝请婚之前,即曾在吐谷浑部及松州施展武力。松赞干布去世后,噶氏家族专权, 钦陵等人都致力于军事扩张,唐军在大非川失利后,不仅吐谷浑复国的计划,而且使安西四镇成为唐蕃长期争夺的要地。丁颉蛏芒布结在位初年,“吐蕃尽据羊 同、党项及诸羌之地,东接凉、松、茂、�Q等州,南邻天竺,西陷龟兹、疏勒等四镇,北抵,地方万余里,诸胡之盛,莫与为比。”此时吐蕃的辖区,已直接与 唐朝相连。

三、王朝的衰落 

1、赤松德赞的业绩
 
    755年(天宝十四 载),赤德祖赞为臣下谋害,子赤松德赞(742—797,《新唐书》作娑悉笼腊赞、乞立赞)继赞普位。赤松德赞即位后,首先处死因叛摹颉蝰罪的贵族末氏和 朗氏,籍没其财产,巩固王室权力。随即进一步强化奴隶制的统治,继续推行扩展实力的战争,加重对属民的剥削,使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更趋尖锐。吐蕃奴隶制社 会自公元8世纪中叶起,已开始由全盛走向衰落。

    赤松德赞在位期间,吐蕃王朝的职官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完善,设置了九大尚论,即《新唐书》所 记“尚论掣逋突瞿”。告身制度此时更趋完备。据《智者喜筵》记载,告身各等又有大小之分,大相佩大瑟瑟告身,副相和内大相佩小瑟瑟告身,内副相和整事大相 佩大金告身,内小相和副整事佩小金告身,小整事佩银镀金告身,其下军政官员人等,分别佩大小银铜告身,最低一等的铁告身,赐给作战有功的勇士佩带。在军事 制度上,赤松德赞在原有四如的基础上,增置孙波如,五如下共设61东岱。东岱,即千户所,由东本主其事。此时,吐蕃的军政组织更加健全。另外,通恰(藏语 原意为观察使,汉文史籍作节度使)一职也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是占领地区的高级官员。在赤松德赞时期,佛教在吐蕃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论秦朝的兴起、强大和衰亡
(一)大秦帝国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重要的一个时代。不幸的是,作为统一帝国的短促与后来以儒家观念为核心的官方意识形态的刻意贬损,秦帝国在“暴虐苛政”的恶名下几乎湮没在历史的沉沉烟雾之中。有限史料所显示的错讹断裂且不必论,明清通俗小说《东周列国志》、《二十四史演义》等通俗史话作品中,对秦帝国的描述更是卤莽灭裂,放肆亵渎,竟然将这段历史涂抹得狰狞可怖面目全非。这种荒诞的史观,非但是官方正统意识形态的形象化,而且流布民间,形成了中国民众源远流长的“暴秦”口碑。事实上,对于酷爱说古道今的中国老百姓而言,话本小说、评书戏剧、民间传说等对民众意识所起到的浸润奠基作用,远远大于晦涩难懂的史书。两千年来,在对秦帝国的描绘评判中,旧的正统形态与旧的民间艺术异曲同工,或刻意贬损,或无意涂抹,悠悠岁月中竟是众口铄金,中国文明正源的万丈光焰竟然离奇的变形了。这是中国历史的悲剧,也是中国文明的悲剧�D�D...
· 满洲“八旗”是怎么从兴起走向衰亡的?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这是历史带来的回忆。一起来了解下“满洲“八旗”是怎么从兴起走向衰亡的?”的相关话题,看看是否能解决您的疑惑。?01电视剧《走向共和》中有句台词:“我大清自有国情在此。”后来,这句话也被玩坏了,什么东西都往里套,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其实,清朝最大的国情就是八旗。1601年,努尔哈赤的造反事业已经小有成就。为了管理麾下的众多人口,努尔哈赤参照祖先的猛安谋克制,以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把满人整编起来。固山就是旗,分别以黄、红、蓝、白为标志。每个旗都是政治、经济、军事的结合体,平时组织人民群众生产物资,战时抽调男丁出征。旗主都是努尔哈赤的亲戚。1615年,努尔哈赤的事业大幅度扩张,麾下军队已经有五六万,人口也有数十万,原本的四旗正式扩编为八旗,四个纯色旗,四个镶边旗。几乎所有的满洲人口、军队、财富都被八旗囊括。...
· 俞源的起源与兴起
俞源的起源与兴起俞源历史上棣居处州府治,是原宣平县北乡的一个重镇。现在是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俞源的起源始于南宋。据谱载,南宋末期有个祖籍杭州,姓俞名德字处约的人征辟到松阳县当教谕。他往返括、婺间屡经于此,见此九龙山下风光秀丽,就有入卜居之想。后仕无几何,便脱却名利,创此安乐境,这是一说。二说俞德病逝任上,其儿俞义行棺,经宿于斯,将灵柩停放村旁的草坪上,一夜之间,竟会灵柩陷地紫藤缠绕。这个奇迹的出现,俞义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所以就认为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次日柩不果行,便置穴在此安葬父亲。他遵孝道,以后便留下守墓。久而久之,与当地姑娘成婚,就这样繁衍了后代。二种传说谁是谁非且不去说,总之都说明俞德是开创俞源的鼻祖。这里需要补述一下俞源的前身,传说南宋时期,这里原有朱、颜二姓住户,那时人烟稀少,村庄冷落。自从添了俞姓住户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约一百多年后,俞姓的繁衍日臻兴旺,相反,朱、颜二姓却逐渐...
· 蜀的衰亡与灭亡
群臣内讧诸葛亮死后,北伐也宣告失败,这之后的蜀国实际上没有什么值得特笔的大事。接替诸葛亮先后任尚书令、大将军负责执政的蒋琬、费祎、董允都是才能卓越的人物,这三人与诸葛亮在蜀国号为“四相”。但是好景不长,后来蒋琬因病不幸去世,费祎又被魏的刺客暗杀。此后诸葛亮建立的体制逐渐惰性化、空洞化,蜀国开始走向衰亡。蜀国的群臣本来就是由一些不同来历的人组成的,比如简雍、麋竺、孙乾等是当初从北方跟随刘备来到蜀地的;诸葛亮、蒋琬、伊籍、马良等是从荆州加入刘备阵营的;费祎、董和及其子董允等是以前刘璋的部下,他们的内部关系则更加复杂,因此自然会产生一些不和。实际上,诸葛亮在五丈原刚死,军中就发生了魏延与杨仪的内讧。主张继续北伐的魏延与主张撤退的杨仪意见对立,杨仪派人杀了魏延,后来杨仪也失足而死。这两人本来就势同水火,事事对立,诸葛亮生前就很担心。魏延被杀后,首级被送到杨仪处,杨仪踩着魏延的首级骂道:“庸奴!复能...
· 历话——楚的强盛与狄的衰亡
?当晋霸中衰的当儿,南方的楚国正渐渐崛强起来。同时晋国在中原被楚逼退,就掉转头去向北吞灭群狄,造成了后来复兴的基础。而楚国因国势强盛主盟中夏的缘故,也渐渐自认为华夏,于是自称“我蛮夷也”的楚便变成了“抚有蛮夷以属诸夏”的楚。自此以后,华夏的范围便更扩大了。楚国在穆王时已很强横。到鲁文公十三年,穆王去世,子侣立,是为庄王,这便是后世所称五霸(照最普通的说法)中的末了一个。庄王即位以后,派令尹子孔和太师潘崇领兵去伐群舒中的舒、蓼两国,派大夫公子燮和子仪驻守国都。公子燮等作乱,派刺客刺杀子孔,楚兵无功而回。公子燮等更劫持了庄王出都,将到商密地方去,大夫庐戢梨等设计把他们引诱来杀死,一场乱事方归平定。鲁文公十六年,楚国又起了大灾荒。戎族起来攻击他的西南方,打到阜山(在今湖北省房县),进驻大林(在今湖北荆门县);又攻击他的东南方,到了阳丘(在今湖北钟祥县),进攻訾枝(亦在今钟祥县)。庸(在今湖北竹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