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南北朝时期北魏因迁都亡国的原因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18
转发:0
评论:0
南北朝时期北魏因迁都亡国的原因,中国历史   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因迁都洛阳,大力推行汉化政策而被看作

中国历史   

  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因迁都洛阳,大力推行汉化政策而被看作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迁都这一举措也被看作体现了孝文帝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然而事实上,迁都之前的北魏王朝,自道武帝拓跋圭天兴元年(三九八)以来,一直定都于平城(山西大同),历六帝七世凡九十七年;而迁都洛阳之后的北魏王朝,连孝文帝计算在内,也只传了三代,政权就易手于他人了。以后的孝庄帝、废帝、孝静帝等,都走马灯似的,不过是权臣手中的傀儡。

    永熙三年(五三二),北魏结束,离孝文帝迁都洛阳还不到四十年。魏孝文帝迁都,原想以正统的中原王朝自居,统一南方,建立大一统的北魏大帝国。何曾想到两代之后,国势就衰微破败,他那迁都以建宏图大业的构想,也随之成了泡影。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北魏王朝的迅速衰亡,寿终正寝?

  孝文帝不顾国情、族情,独断专行的迁都决策破坏了鲜卑族原来的利益制衡关系,动摇了北魏的立国根基。鲜卑自拓跋圭以来,一直是个坚强的好战的武装集团,不管它的内部有多少错综复杂的矛盾,在对付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治军事集团时,总是表现出很强的向心力。道武帝、太武帝,扫平群雄统一北方,主要就是依靠本民族武装集团的军事能量。

    但迁都洛阳,却在鲜卑族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原因就是迁都涉及了整个鲜卑民族的利益,使他们的既得利益受到很大损失。孝文帝也深知此举会遭到鲜卑族的普遍反对,不敢公然提出迁都主张,遂玩了一个把戏,于太和十七年率三十万大军南下,声称南征。当时秋雨不断,道路泥泞,长途跋涉使将士劳累不堪。至洛阳后孝文帝还要南进,群臣跪在马前进谏,孝文帝趁机要挟他们说若不南征,就得迁都,结果是“旧人恋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这种让鲜卑大多数人“两害相权取其轻”的作法受到了很多鲜卑人的抵制和反对。例如贵族元老重臣拓跋丕,就因对迁洛意见不同而被降职。太子恂不乐意迁都,太和二十年八月趁留守洛阳之机,与亲信密谋逃回平城。事发,孝文帝囚禁太子,不久又废掉了他,后来又将他毒死。不仅当时反对迁洛的鲜卑贵族很多,即使在魏宣武帝元洛执政后,鲜卑贵族仍不愿居洛阳,想回平城,这股力量十分强大,连宣武帝都几乎顶不住压力。

  迁都还激化了全社会的矛盾。魏孝文帝迁都以后,父子相继在洛阳大兴土木,耗费民力国力,加剧人民的负担。孝文帝早就羡慕汉魏宫城的豪华奢侈,迁都后,就立即?手重建洛阳。史载:北魏洛阳城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城中有十万九千余户,城的四面共开十三个门,全依魏晋旧名。城南有四通市,是一个国际贸易市场。由于北魏统治者提倡佛教,洛阳佛寺也是鳞次栉比,有一千多所,据《魏书》的记载,当时修筑洛阳的民夫,“日有万计”,而工程的耗费,“日损千金”。

    一次徭役,就“发五万人”,役期本文发布于四十天,可见工程量的巨大。正因为社会矛盾的激化,人民怨愤,迁都之后孝文帝在世时,就不断发生起义暴动。宣武帝、孝明帝时,此类事件就更多。公元四九四年,幽州人王惠定聚兵起事,自称明法皇帝。后来刘僧绍聚众起事,也自称明法王。起义者提出“明法”作号召,可见民众深感政治黑暗、统治阶级无法无天。

  迁都还促使北魏统治集团腐化堕落,重走西晋司马氏集团的老路,无可挽回地腐败下去。北魏初期的皇帝,政治上主要师法西汉文景之治,道武帝甚至用手段对付奢侈腐化而又屡教不改的王公贵族。但迁都之后,这种清虚寡欲、与民休息的政治指导思想就被破坏了。西晋发生过石崇与王恺斗富的故事,而迁都之后的北魏出现了元琛与元雍争豪的丑闻。北魏迁都之后统治集团迅速腐化,一方面是本性使然,但另一方面也有社会环境的污染。迁都为他们提供了贪污腐化、奢侈放荡的参照,这个参照就是西晋司马氏集团。河间王元琛造文柏堂,形如皇宫,家有玉瓷的井,金造的水罐,用五色金丝织成井绳,妓女三百人,尽皆国色。养马以银为槽,以金为锁环。

  迁都之后北魏统治集团腐化的始作俑者正是孝文帝。不错,孝文帝曾有过严惩贪污的历史,但迁都之后,他就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加重对人民的剥削,苛政由此而始。如果说修建洛阳城的一些公共设施有必要的话,那么他重修魏晋时的台榭观阁并增添设施,则纯是为了自己的享受。他这样做的结果是上行下效,百官也就跟风。他的儿子宣武帝,更是宠任奸佞,朝政大坏而一发不可收拾。北魏统治集团的腐化,孝文帝难辞其咎。

  孝文帝迁洛的决策方式和决策程序也是错误的,他采用历代专制帝王惯用的刚性决策,不让智囊臣僚论证,个人而又不允许批评,用残酷的对付批评者,以及造成既成事实后胁迫众人就范,都是决策的大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南北朝时期北魏因迁都亡国的原因
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因迁都洛阳,大力推行汉化政策而被看作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迁都这一举措也被看作体现了孝文帝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然而事实上,迁都之前的北魏王朝,自道武帝拓跋圭天兴元年(三九八)以来,一直定都于平城(山西大同),历六帝七世凡九十七年;而迁都洛阳之后的北魏王朝,连孝文帝计算在内,也只传了三代,政权就易手于他人了。以后的孝庄帝、废帝、孝静帝等,都走马灯似的,不过是权臣手中的傀儡。网络配图永熙三年(五三二),北魏结束,离孝文帝迁都洛阳还不到四十年。魏孝文帝迁都,原想以正统的中原王朝自居,统一南方,建立大一统的北魏大帝国。何曾想到两代之后,国势就衰微破败,他那迁都以建宏图大业的构想,也随之成了泡影。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北魏王朝的迅速衰亡,寿终正寝?孝文帝不顾国情、族情,独断专行的迁都决策破坏了鲜卑族原来的利益制衡关系,动摇了北魏的立国根基。鲜卑自拓跋圭以来,一直是个...
· 南北朝时期北魏将领、官员古弼
古弼,曾赐名古笔,代郡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将领、官员,历仕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南安王拓跋余、文成帝拓跋F四朝,官至司徒,封灵寿侯。后因巫蛊之罪处死。人物生平古弼年轻时忠诚谨慎,喜爱读书,善于骑马射箭。古弼起初担任猎郎,后因出使后秦符合旨意,而改任门下奏事,以敏捷正直闻名。明元帝拓跋嗣赞许他,赐名为古笔,取自正直而有作用之意;后来改赐名为古弼,意思是说他有辅佐的才能。泰常七年(422年),当时古弼掌管西部,明元帝命他与刘洁、卢鲁元等人担任东宫官属,辅佐太子拓跋焘,分别负责掌管机要,传达政令和报告。泰常八年(423年),明元帝去世,拓跋焘继位,是为太武帝。太武帝继位后,古弼因辅佐之功,升任立节将军,赐封爵位为灵寿侯。征讨并州反叛的胡人还师后,升任侍中、吏部尚书,掌管南部奏事。古弼与安原在巳尼陂降服东部高车(亦称铁勒、丁零等),并与刘洁驻守五原黄河北岸,来防备叛变的百姓。神二年(429年)...
· 南北朝简史——孝文迁都以后时期
?孝文帝迁都在冯后死去以后,他是有心要做一个汉人皇帝,并且扩充势力建立一个大帝国。孝文以前的各帝只想统一北方,到了孝文帝势力大了,更欲统一南方,只是他未曾完成罢了。原来北方部落到文成时已平静,魏国可以向南方发展,当献文帝太安三年时取兖州,皇兴元年侵青州及淮北淮西地,皇兴三年取青州,太和五年取徐州。当宋取南燕时,北方势力全归北魏。从此以后,局面改变,魏的势力更为发展,但都城仍在山西大同,过于偏僻。中国人口最多的地方是兖州、青州、徐州一带,也就是粮源兵源之地,必须控制此处始可向南方进攻,为着控制此处,都城就有南迁的必要。太武帝与宋文帝同时,到孝文帝时,南方为南齐,时国势承平,无机会向南方进攻,但孝文时仍不放弃向南方进展的愿望。当时主张伐齐的为王肃。王肃见魏主于邺,陈伐齐之策,魏主与之言,“不觉促席移晷,自是器遇日隆,亲旧贵臣莫能间也”。但伐齐时,便要牵涉许多准备问题,而都城及华化问题,当然在内...
· 南北朝时期北魏权臣:尔朱兆的生平
尔朱兆(?-533年),字万仁,胡名吐没儿,南北朝时期北魏权臣、将领,契胡族,太原王尔朱荣堂侄,北秀容(今山西朔州)人。官至柱国大将军、并州刺史等职,封爵颍川郡王。尔朱兆骁勇刚猛,善于骑射,矫捷过人,深得尔朱荣宠信器重。尔朱兆历任要职,多次率军讨伐叛军、平定叛乱。永安三年(530年),尔朱荣被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所杀,尔朱兆与尔朱世隆等族人据晋阳起兵攻陷洛阳,在城内纵兵大掠,杀掉临淮王元彧、范阳王元诲等人。在宫内宿营,锁魏帝于永宁寺楼上,亲手把孝庄帝绞死于晋阳三级佛寺之中。后改立长广王元晔,而后来尔朱世隆又改立广陵王节闵帝元恭,元晔被杀。同年十月,尔朱兆命高欢出兵。普泰元年(531)年八月,高欢在信都起兵反抗尔朱氏,在广阿之战大败尔朱兆二十万大军,尔朱兆逃回晋阳。永熙元年(532年)三月,为高欢所重创,高欢进入洛阳。七月,高欢兵发三路,亲率大军十万杀向晋阳,尔朱兆仓皇舍弃晋阳,退到北秀容川。永...
· 孝文帝迁都原因:北魏孝文帝迁都的背景与影响
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历史背景与影响北魏迁都洛阳,绝不是孝文帝的个人意愿可以决定。换而言之,在当时背景下,即使没有孝文帝,北魏也可能会迁都的;而失去当时的背景,如果孝文帝一心想迁都,恐怕只会让自己死的很难看。北魏迁都洛阳,主要是建立在两个原因之上。第一、北方的柔然衰弱了。失去这个原因,迁都是绝对无法实现了。关于柔然的衰弱,我们可以北魏迁都三十年后,凉州刺史袁翻所说的一段话看出来。“自从我国迁都都洛阳以来,柔然、高车两国不断相互吞并,开始的时候是柔然王被高车国所杀,不久后又是高车王被柔然国抓获。自从柔然、高车两国交战以来,我国边境地区已经几十年没有战争了。这实在是中原的幸事。”如果失去这种背景下,北魏不要说无法迁都了,就算迁都成功了,恐怕也早就因为政治、军事中心分离太远而很快灭亡。我们常常认为,帝国都城应该设在远离强敌的地方。但我们常常忘了,如果帝国都城设在了远离强敌的地方,那与强敌接壤的地方,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