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魏宣武帝

魏宣武帝

魏宣武帝元恪(483年-515年2月12日),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孝文帝元宏次子,生母贵人高照容,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第八位皇帝(499—515年在位)。

在位期间,扩建洛阳城,巩固汉化基础;向南朝发动一系列战争,攻取益州之地。向北攻打柔然,使得领土疆域大大拓展,国势盛极一时。一生笃信佛教,取消“子贵母死”制度。在位后半期,外戚高肇专权,朝政日趋黑暗,国力逐渐衰弱。延昌四年(515年),驾崩于式乾殿,终年三十三岁,庙号世宗,谥号宣武皇帝,葬于景陵。

魏宣武帝简介资料
平城(今
483 年
499 年 - 515 年
元恪
景明:500年-504年
世宗
515年02月12日
宣武皇帝
魏宣武帝相关文献
北魏宣武帝元恪简介扩展北魏使国势盛极一时
北魏宣武帝元恪简介扩展北魏使国势盛极一时,北魏宣武帝元恪(483年―515年),孝文帝元宏次子,母高氏。太和七年(48
查看全文
北魏宣武帝元恪简介元恪是怎么死的
北魏宣武帝元恪简介元恪是怎么死的,北魏宣武帝元恪(483年―515年),北魏孝文帝元宏次子,母文昭皇后高照容,
查看全文
魏太武帝
生平拓拔焘即位时,只有十六岁,大臣们都拿他当小孩子看。于是拓拔焘决定先整顿吏治,励精图治,令人刮目相看,北魏国力进入鼎盛。427年,拓跋焘在连续两年突击统万城之后,占领胡夏的北部地区(包含首都统万),并一度攻下关中,胡夏虽迁都至平凉,却于次年(428年)打败魏军并收复关中。北魏在429年北伐柔然大获全胜之后,趁著柔然近十年都难以恢复的良机,把军队主力向南进攻,于430年大败刘宋与胡夏的联合攻势,不但占领胡夏大部分的关陇领土(包含平凉、关中、陇西郡),更在431年从宋军手中夺回河南四镇(洛阳、虎牢等),拓拔焘返回首都平城,祭告太庙并举行盛大的庆功典礼。撤退到上邽的夏主赫连定,虽于431年灭西秦而稍微挽救了国势,并意图再灭北凉以维持胡夏,但却在432年,被吐谷浑君主慕容慕璝袭击而俘虏。同年赫连定被送给北魏,拓拔焘将其处死,胡夏亡。436年拓跋焘派军东征北燕,燕主冯弘在高句丽大军的保护之下,将首...
查看全文
魏宣武帝
生平童年事太和七年(483年),异母兄元恂之生母林氏按北魏子贵母死之惯例而被赐死,元恂由嫡祖母冯太后养育。太和十七年(493年)七月,长兄元恂被立为皇太子。孝文帝远征南齐,十岁的元恂留守新都洛阳。元恂嫌河南酷暑,穿胡服。太和二十年(496年),十三岁的元恂逃至平城,得到反对汉化和南迁的贵族的支持。其父孝文帝返回后平息了变乱,废黜元恂为庶人,囚禁在河阳,衣食仅够维生。不久,又派人将元恂赐死。元恪的长兄元恂死时年仅15岁。皇太子时期太和二十二年(498年),孝文帝改立十六岁的元恪为皇太子。翌年,孝文帝崩。十七岁的元恪即位。统治初期宣武帝的统治初期(499年至508年),他的叔父北魏宗室咸阳王元禧(献文帝拓跋弘次子,孝文帝元宏之异母弟)辅政、尚书令王肃辅佐。北魏对南朝发动了一系列战争,攻取南朝梁的四川之地、北撃柔然,国势盛极一时,北魏疆域大大向南拓展,国势盛极一时。因笃信佛教,宣武帝取消子贵母死...
查看全文
细说历史——北魏宣武帝和高肇
? 齐末梁初,北朝是孝文帝的儿子宣武帝在位之时,外戚高肇擅权是宣武帝一朝的特点。孝文帝尽管喜欢接近中州儒士,然而他晚年最信任的却是两个宗室——任城王元澄和彭城王元勰。任城王澄支持变革旧俗,已见第三十八篇。彭城王勰是孝文帝的兄弟。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孝文帝出兵攻齐,使任城王澄主持留守事宜,使彭城王勰为中军大将军,随同出征。二十二年,孝文帝在外地生病,彭
查看全文
魏宣武帝相关标签
515年逝世
北魏宗室
河南元氏
北魏皇帝
483年出生
魏孝文帝皇子
盛世皇帝
北魏君主
南北朝君主
帝王
家族谱大览
魏氏族谱 _ 河南省太康县 [5续1卷], 1370-198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留余堂, 1984年续修. 全1册 : 世系表. 始迁祖(一世) : (明) 魏义,字君裕. 原山西洪洞人. 洪武初自颖川官舍迁居河南太康. 长门(21世) : 魏常俭(下二子 : 魏克堂 ; 魏克功) ; 魏常仁(下二子 : 魏克知 ; 魏克成) ; 魏常训(下四子 : 魏克慎 ; 魏克荣 ; 魏克运 ; 魏克岭)...[等]. 二门 : 魏常泰(下一子 : 魏克修) ; 魏常荣(下一子 : 魏克谦). 三门 : 魏常然(下一子 : 魏克强) ; 魏常海(下一子 : 魏克刚) ; 魏常聚(下一子 : 魏克锐)...[等]. 四门 : 魏常勉(下三子 : 魏克玲 ; 魏克用 ; 魏克学) ; 魏常亮(下一子 : 魏克廷) ; 魏常游(下一子 : 魏克舜)...[等]. 五门 : 魏常增(下一子 : 魏克忠) ; 魏常存(下二子 : 魏克孝 ; 魏克廉) ; 魏常珍(下二子 : 魏克定 ; 魏克治)...[等]. 六门 : 魏常干(下三子 : 魏克勤 ; 魏克俭 ; 魏克名) ; 魏常学(下二子 : 魏克曾 ; 魏克志) ; 魏常士(下一子 : 魏克启)...[等]. 七门 : 魏贯五,原名常伦(下三子 : 魏克刚 ; 魏克顺 ; 魏克兴) ; 魏丙炎(下一子 : 魏克让) ; 魏常忍(下一子 : 魏克俭,字子廉)...[等]. 八门 : 魏常富(下一子 : 魏克刚) ; 魏常缚(下一子 : 魏克俊) ; 魏常法(下一子 : 魏克存)...[等]. 九门 : 魏常仁,原名常荣(下三子 : 魏克彬 ; 魏克志 ; 魏克国) ; 魏常治(下一子 : 魏克宽) ; 魏相林(下一子 : 魏克彬)...[等]. 十门 : 魏常新,字名德(下一子 : 魏克仁) ; 魏常莹(下一子 : 魏克德) ; 魏常山(下二子 : 魏克礼 ; 魏克旺)...[等]. 十一门 : 魏常兴(下三子 : 魏克仁 ; 魏克用 ; 魏克福) ; 魏常钦(下一子 : 魏克文) ; 魏常恭(下一子 : 魏克寅)...[等]. 十二门 : 魏常宜(下一子 : 魏克荣) ; 魏常修(下一子 : 魏克利) ; 魏常齐(下二子 : 魏克宽 ; 魏克兴)...[等]. 十三门 : 魏常海(下二子 : 魏克庆,原名克重 ; 魏克仁) ; 魏常道(下一子 : 魏克义). 十四门 : 魏常顺,字建德(下一子 : 魏克敏) ; 魏常诗(下一子 : 魏克云) ; 魏常振(下一子 : 魏克宽,字得象)...[等]. 十五门 : 魏常先(下二子 : 魏克清 ; 魏克伦) ; 魏常才(下一子 : 魏克仁) ; 魏常国(下一子 : 魏克明)...[等]. 十六门 : 魏作合(下一子 : 魏克泰) ; 魏作祯(下一子 : 魏克富) ; 魏作文(下一子 : 魏克明)...[等]. 十七门 : 魏常青(下二子 : 魏成先 ; 魏成忠) ; 魏常安(下一子 : 魏成四) ; 魏常富(下三子 : 魏成文 ; 魏成公 ; 魏成仁)...[等]. 十八门 : 魏常秀(下一子 : 魏克柱) ; 魏常颜(下一子 : 魏克安) ; 魏常臣(下二子 : 魏克坤 ; 魏克林)...[等]. 十九门 : 魏浮龙(下一子 : 魏克太 ; 魏克明) ; 魏应龙(下一子 : 魏克善) ; 魏海龙(下一子 : 魏克贤)...[等]. 二十门 : 魏兴师(下二子 : 魏克海 ; 魏克忠) ; 魏兴礼(下一子 : 魏克铎) ; 魏兴让(下五子 : 魏克明 ; 魏克清 ; 魏克生 ; 魏克启 ; 魏克同) ; 魏兴义(下一子 : 魏克周). 二十一门 : 魏常堂(下二子 : 魏克珍 ; 魏克彬) ; 魏常备(下四子 : 魏克坤 ; 魏克章 ; 魏克其 ; 魏克林) ; 魏常重(下四子 : 魏克康 ; 魏克魁 ; 魏克春 ; 魏克芳) ; 魏明志(下二子 : 魏克兴 ; 魏克书). 二十二门 : 魏常德(下二子 : 魏克让 ; 魏克重) ; 魏常柱(下二子 : 魏克贞 ; 魏克钦) ; 魏常星(下一子 : 魏克敬)...[等]. 二十三门 : 魏明伦(下三子 : 魏克远 ; 魏克富 ; 魏克彦) ; 魏明善(下一子 : 魏克启) ; 魏明礼(下二子 : 魏克端 ; 魏克领)...[等]. 二十四门(21世) : 魏常富 ; 魏常太 ; 魏常清. 此门第22世, 因特殊原因故未记录. 字派(19-58世) : 本正常克端 新广道可全 锦沛栋熙在 铭宏树炳堂 钰沁枢灿培 锋元楷焕基 镇清彬照圣 钧润杰灵坦. 散居地 : 河南省太康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魏氏族谱.
浏览:100
魏氏族譜 [6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晋堂藏, 民国36[1947]. 6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中心. 一世祖 : (唐) 魏廷倚,字树玉,号立斋. 原籍南昌府新建县铁柱宫,后徙吉安府城隍阁侧. 陂头派祖 : 魏德周,字开八,号希武. 房祖 : (元) 魏自求,字多福,号言轩. 德周公三世孙. 净溪始祖 : 魏超俨,字文新,号致远. 廷倚公11世孙. 由下居徙净溪围下. 编修者 : 魏世桂,字家龙. 散居地 : 湖南省安化县, 新化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书签题编目. 版心题 : 魏氏续修族谱.
浏览:100
项城魏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0[1931]. [17]页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纽约 :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 河南始迁祖 : (清) 魏嘉信. 散居地 : 河南省项城县等地
浏览:0
梁溪魏氏宗谱[16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亲睦堂, 2009年. 20册: 插图, 人像, 世系表. 远祖(1世): (唐) 魏征,字元成. 虹桥始迁祖(18世): (宋) 魏胜,字彦威,谥忠宪. 胜公下支祖(19世): (宋) 魏郊,字宣一(迁镇江府丹徙县大港(江)) ; 魏昌,字肇锡(迁居锡邑(旧名为梁溪)虹桥) ; 魏思达,字谦如(24世, 昌公之后, 赘居玉祁西黄巷). 注: 此谱主要为昌公后裔世系. 注: 此谱以简化字体书写. 散居地: 江苏省无锡县, 及丹徙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 魏氏宗谱.
浏览:0
梁溪魏氏宗谱[16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亲睦堂, 2009年. 20册: 插图, 人像, 世系表. 远祖(1世): (唐) 魏征,字元成. 虹桥始迁祖(18世): (宋) 魏胜,字彦威,谥忠宪. 胜公下支祖(19世): (宋) 魏郊,字宣一(迁镇江府丹徙县大港(江)) ; 魏昌,字肇锡(迁居锡邑(旧名为梁溪)虹桥) ; 魏思达,字谦如(24世, 昌公之后, 赘居玉祁西黄巷). 注: 此谱主要为昌公后裔世系. 注: 此谱以简化字体书写. 散居地: 江苏省无锡县, 及丹徙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 魏氏宗谱.
浏览:0
梁溪魏氏宗谱[16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亲睦堂, 2009年. 20册: 插图, 人像, 世系表. 远祖(1世): (唐) 魏征,字元成. 虹桥始迁祖(18世): (宋) 魏胜,字彦威,谥忠宪. 胜公下支祖(19世): (宋) 魏郊,字宣一(迁镇江府丹徙县大港(江)) ; 魏昌,字肇锡(迁居锡邑(旧名为梁溪)虹桥) ; 魏思达,字谦如(24世, 昌公之后, 赘居玉祁西黄巷). 注: 此谱主要为昌公后裔世系. 注: 此谱以简化字体书写. 散居地: 江苏省无锡县, 及丹徙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 魏氏宗谱.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