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怎么回事?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93
转发:0
评论:0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怎么回事?,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攻打曹魏。众人都建议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人任先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攻打曹魏。众人都建议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人任先锋,但诸葛亮不听,任命自己十分赏识的参军马谡领导诸军,被派往驻守战略要地街亭。而马谡在街亭违背诸葛亮的部署,不听从副将王平的劝告,主观武断,在远离水源的山上安营扎寨。结果张A到后,包围山上,又断绝山上马谡军的水源,并且大举进击,大破马谡军,士卒四散,溃不成军。马谡失魂落魄、灰头土脸地逃回大营,致使街亭失守。

事后诸葛亮上表刘禅,免去自己的丞相职务,降级三等,并且处斩了主要责任人马谡,这就是有名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

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但其实这中间是存在很多问题的。

首先就是马谡是不是真的被诸葛亮杀了?

大家也许会说,这不明摆的事麽,还用探讨麽。事实上关于马谡的死是存在很多疑点的。

1、《三国志》中《诸葛亮传》的说法是:“戮谡已谢众。”这就是大家所知道的说法。

2、而同样出自《三国志》中《马良传》的说法是:“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是说马谡下狱了,并没有提到说处死。

3、还是《三国志》中《向朗传》的原文是:“谡逃亡,朗知情不举。”按照这个说法马谡是跑了。

为什么同一本书会出现这么多种说法,难道陈寿自己不疑惑麽?

所以马谡的结局是这样,还是看个人理解了。

下面我再谈谈马谡到底该不该杀?

你可能会说,这还用说嘛,因为马谡的失误,丢了那么重要的街亭。导致诸葛亮北伐半途而废。当然该杀。

可你想想,中国历史上的战争多了去了,胜败乃兵家常事,再有名的名将,也不敢说从不会打败仗,那是只要打了败仗都要杀掉麽?

人都有犯错的时候,给不给人家改过自新的机会呢?

所以,这还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那既然马谡还是有可能不杀的,而诸葛亮也是并不想他死的,(不是挥泪斩马谡麽,证明其实也是舍不得的),那为什么还一定要杀了马谡呢?

关于这个问题,蒋琬也曾问过诸葛亮。马谡被杀以后,蒋琬到了汉中,就对诸葛亮说,丞相啊,现在天下还没有安定,我们还要打很多很多的仗,丞相就把这样一个难得人才杀了,难道不可惜吗?

那么诸葛亮是怎么回答的呢?诸葛亮流着眼泪,又一次哭了,留着眼泪说了十六个字:“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什么意思呢?就是诸葛亮说,请想一想孙武当年为什么能够百战百胜?就因为军纪严明哪。

现在天下大乱,四海分裂,战争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停止下来的;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如果把军法给废了,请问我们用什么,我们凭借什么,我们靠什么去战胜敌人呢?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诸葛亮之所以非要杀马谡是为了严明军纪,依法治国,被逼无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历史揭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怎么回事?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攻打曹魏。众人都建议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人任先锋,但诸葛亮不听,任命自己十分赏识的参军马谡领导诸军,被派往驻守战略要地街亭。而马谡在街亭违背诸葛亮的部署,不听从副将王平的劝告,主观武断,在远离水源的山上安营扎寨。结果张郃到后,包围山上,又断绝山上马谡军的水源,并且大举进击,大破马谡军,士卒四散,溃不成军。马谡失魂落魄、灰头土脸地逃回大营,致使街亭失守。事后诸葛亮上表刘禅,免去自己的丞相职务,降级三等,并且处斩了主要责任人马谡,这就是有名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网络配图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但其实这中间是存在很多问题的。首先就是马谡是不是真的被诸葛亮杀了?大家也许会说,这不明摆的事麽,还用探讨麽。事实上关于马谡的死是存在很多疑点的。1、《三国志》中《诸葛亮传》的说法是:“戮谡已谢众。”这就是大家所知道的说法。2、而同样出自《三国志》中《马良传》的说法...
· 三国演义之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怎么回事?
马谡,字幼常,荆州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人。是蜀汉将领,也是侍中马良之弟。由于才华横溢得到诸葛亮的赏识,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倍加器重,每次谈论都是一整天,蜀汉丞相诸葛亮用为参军。那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怎么回事?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下!马谡失街亭,街亭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关口。马谡违反了诸葛亮的调度,在山上扎营,是丢失街亭的主要原因,而街亭的丢失,让蜀汉军队丧失了继续进取陕西的最好时机,作为将领,马谡需要负主要责任。诸葛亮斩马谡可谓是千古传诵。马谡的伏法归咎于他发的军法,但是犯了军法的将领不一定就一定要处斩,比如唐时二路元帅薛丁山屡次犯军法,但却并没有被斩首示众。由此可见,马谡的死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伏法。街亭一战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倘若主将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或许他可以逃过一死。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虽然不是人心惶惶,但也有一...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捏造的真实马谡病死
说起马谡的死,历来人们都认为马谡是在街亭之败后,回到诸葛亮大营负荆请罪,最后被诸葛亮挥泪斩于军门,京剧《失街亭》就是讲的这一段。有这种印象,其实乃是来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其中九十五回描写马谡立下军令状,以王平为副将,率兵二万五千人出守街亭,抵达街亭后,以兵法云:“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及“置之死地而后生”等理由,拒绝遵守诸葛亮于路口扎营的吩咐,并置王平的“魏军断我水源”的警告于耳后,屯兵山头,后来禁不住王平苦谏,分五千兵与王平,让其于山下扎寨,魏名将司马懿及张郃率军到达后,开始一面敌住王平,一面围马谡而不攻,并断其水源,待马谡不战自乱,降的降,逃的逃后,司马懿最后发动火攻,马谡惨败而回,王平此时兵少力薄,抵不住张郃的猛攻,也与马谡一起退兵了。网络配图街亭失守后,使前方蜀军进无据点,退无可守之地,不得已放弃已攻占之陇右三郡,退守汉中。为此,诸葛亮上表请后主自贬三等,马谡于大营自首领死,斩首...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刘备故意下的套?
一言以蔽之,诸葛亮第一步战略的原意就是要按照优化后的方案实施。如果照搬原定的方案,就不会有赤壁之战,不会有三足鼎立。二、诸葛兄弟暗中联手完成第一步改良型战略由于第一步改良型战略对刘备和诸葛亮都有利,所以不仅刘关张三人密切合作,诸葛兄弟也是舍生忘死、竭尽全力。按说,孙、刘不是两个简单的自然人,都是有王志的大英雄,而且身后都有各种不同利益的人群,即便有联合的必要也很难在短期内达成一致。但为什么事实上就是那么迅速、紧密地联合起来了呢?多亏诸葛亮和诸葛瑾的隐性合作!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一个擅长根据对手心理作虚实变化的谋士,比如博望坡令赵云诈败、草船借箭,等等。可谁知他早在出山以前就玩过了,他与诸葛瑾就是以“各为其主”、“先公后私”为托词的形散神不散的兄弟。如后来诸葛亮听说诸葛瑾家小被孙权囚禁之后,向刘备哭着说:“兄死,亮岂能独生?望主公看亮之面,将荆州还了东吴,全亮兄弟之情!(第66回)”兄弟之情高...
· 揭秘:诸葛亮并未“挥泪斩马谡”或是病死?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他与诸葛亮一殿为臣,同朝为官,辅佐汉主刘备。网络配图马谡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诸葛亮很器重他,曾任用为参军。后来,马谡却于诸葛亮北伐时因作战失误而失守街亭,因而被诸葛亮所斩。这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最为精彩的片段之一。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第95、96回《马谡拒谏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描写马谡立下军令状,以王平为副将,率兵25000人出守街亭。马谡在街亭失败后,回到诸葛亮大营负荆请罪,诸葛亮挥泪将马谡斩于营门,这就是所谓“孔明挥泪斩马谡”。那么在历史上,诸葛亮到底有没有挥泪斩马谡?且听笔者一一道来:一个军纪严明的军师诸葛亮,形象自然高大;马谡本在历史上也算不上是大人物,但他失街亭回到诸葛亮军营负荆请罪,虽然招来杀身之祸,但知名度却得到大大提高。但是,对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史实与之有很大的出入。西晋时陈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