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张仲景是如何攻克中风难题的?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60
转发:0
评论:0
张仲景是如何攻克中风难题的?,司马大话中医史,上集咱讲到曹操与华佗的恩怨情仇,可实际上,曹操还真用不着杀华佗,

司马大话中医史,上集咱讲到曹操与华佗的恩怨情仇,可实际上,曹操还真用不着杀华佗,因为就在他这个时代,也就是东汉末年,中国还有一位了不起的医生,大家都尊称他为医圣——那么,为什么曹操想不到请这位医圣来帮他看脑袋疼的疾病呢?

这位医圣,便是张仲景。

(这里我们要说一件事,汉朝三国那会中国士大夫都是有名有字的,譬如曹操字孟德,记录在史书上的一般是名而非字。可偏偏说起张仲景,后人却多数只知他的字,其实他的正式姓名是张机,仲景是字而已)

首先我们来看,张仲景是不是住得太远,以致于曹操来不及请他或是根本不知此人——其实张仲景是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在东汉末年,这里起初是张绣的地盘,曹操在此留下深刻记忆(因为勾引女人而遭张绣夜袭,大将典韦战死于此)——张绣的宛城,就在南阳郡。就地理位置而言,张仲景老家就在宛城西边不远处。

那么,是不是张仲景太过孤僻,所以无人知晓呢?事实上也并非如此,因为张仲景有个同乡,年纪比张略大一点,就是袁绍、曹操的好朋友何J。当年初见曹操,何J就叹息,说汉朝要灭亡了,难道安天下之人就是你吗?而后来做曹操首席辅臣的荀,也曾得到他的夸赞。“颍川荀,王佐之器”这句话就出自他之口。

那么,他对张仲景又是怎么说的呢?

“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你的想法很精细可惜格调不高,以后能做个好医生吧!

何J的话自然不是随便乱说的,张仲景当时就已经很喜欢钻研医术,曾跟随一位一样姓张的医学名家学习医术,但凡外出诊病、抄方抓药,还是上山采药、回家炮制,他都紧紧跟随,学了不少医术。后来更研读大量古代医书,尤其是对于一种所谓“热病”有了自己的研究,后来,他便把如热病这样因为外感而引发的疾病,都叫做“伤寒”——意思是为寒气所伤致病。

不过,尽管对医学很感兴趣,可是张仲景还是得以做官为第一要务。好在当时做官不用考科举,只要有博学多才、孝顺父母、行为清廉这样的良好品行就会被推荐——自然这些话都太虚,实际上官员的子弟拥有很大机会,这个跟后来的某某某考试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张仲景便在汉灵帝时代获得了孝廉的资格(曹操也举过孝廉),到了建安年间,他就获得了做官的资格,外放长沙做太守。

从时间来看,张仲景担任长沙太守的时间,应该是在孙坚之后、韩玄之前。大约建安四年、五年那会,长沙太守张羡病死,儿子张怿继任,于是刘表就派兵攻打长沙,打败了张怿之后。很可能就是这个时候,由于建安七子第一人王粲的推荐,张仲景便获得了长沙太守的职位(这是章太炎先生的见解)。

不过,虽然做了官,张仲景却依然没忘了自己会看病这一特长。每月初一与十五,他都会打开衙门,不问政事,让百姓进来看病。而这位太守(相当现如今的地级市长),就坐在大堂之上,为病人搭脉诊治——后来也因为这个缘故,中医便有了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传统,还有个名号叫“坐堂医生”,就是打张仲景这边来的。

自然,张仲景也不光看病,他还把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都写下来,也就是后来的十六卷《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之所以写这本书,很可能与当时战争不断、伤寒流行有关,据说张仲景自己这一南阳张氏家族,就因为伤寒和战乱死去近三分之二。

那么咱们就回到之前那个问题,张仲景医术那么高,又曾与何J相识,为何曹操就几乎不知道有这么一位医圣的存在呢?以致于头痛之际只能找华佗。

确实,从正史上看,曹操显然就不知道张仲景的存在,因为他在这个时候,已然辞去官职,前往岭南隐居。他的《伤寒杂病论》写成于建安十五年,也就是曹操颁布唯才是举令的那个年头。

当时,岭南已经在孙权一方的实际控制之下,而张仲景又不愿张扬,最后也死在了岭南。直到晋灭吴统一天下后的285年,他的遗体才被运回南阳故乡。而到这时,医圣大名才在中原传开,因为他书上记载的许多方剂,如白虎汤(治乙型脑炎)、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治疗肺炎)、乌梅丸(治疗胆道蛔虫症)等等,在许多年后仍在民间流传。而且,不光是药汤药丸,他的医书还记载了针刺、灸烙、温熨、药摩、吹耳等治疗方法,对于自缢的解救,还提出了近似现代的人工呼吸法。所以,实际上他在中医史上的贡献远大于华佗,到了清代,医生们还说:“不明四书者不可以为儒,不明本论(《伤寒论》)者不可以为医。”

甚至,张仲景的医书还传到日本,在彼处出现了奉他为祖师的古方派,至今在汉方处方和成药制剂领域仍有影响。

所以,虽然以演义论,他的名义不如华佗,但以影响久远宏大而论,华佗其实是难望其项背的。

那么,回到文首那个话题,如果是张仲景来治曹操的头风,需要三国演义描绘的那样,是要用斧头把脑壳劈开吗?实际上若是老张来为曹操看病,那还真是对上门路了,因为就是张仲景在他的书里第一次提出了中风的病名,并对病因、病机、方剂都有精辟论述——讲真话,曹操实在是运气不好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人是如何解决“城管”难题的
城管,维护城市良好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却屡屡成为复杂矛盾、频发冲突的“火药桶”。近日,《城市管理执法办法》正式出台,终于结束了城市管理执法长久以来的法律制度缺失。其中“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执法须全过程记录和执法公示”等条款更是引人关注。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城管”难题就已经存在,历朝历代也都制定了相应的办法,有的甚至还写入了法律。古代城管身兼数职,“综合执法”职权大说到城管,首先得说一下“城市”。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中国至少在夏商周“三代”时期就有城市了。但和现代功能较为接近的城市,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如齐国的首都临淄,当时就有7万户人家。汉长安城(今西安),比同时代欧洲最大的发达城市罗马,面积大三倍以上,有8万多户。到了唐代,1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已有十多个,空前繁荣,其中又以长安、洛阳两京最为繁华。长安设有东西二市,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六月二十七日东市失火,一下子烧掉...
· 张仲景的成就有多大张仲景的医品如何
张仲景生于公元前150年,死于公元前215年左右,是东汉南阳涅阳人,就是如今的河南省人。他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张仲景主要确立了辩证论治,撰写《伤寒杂病论》,被后世称为医圣。在《伤寒杂病论》里收录了大量方剂,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瑰宝。图片来源于网络被称为医圣,在中国医药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他的医学理念和行医品格值得现在的医学从业者学习。他在任长沙太守期间开堂坐诊,造福当地一方百姓。《伤寒杂病论》开创了六经辨证的先河,是后世从医者的必学经典作品,晋代太医的《伤寒论》,宋代的《金匮要略》都是根据《伤害杂病论》的一些章节或者原理改编。张仲景除了编写《伤寒杂病论》之外,还写了《辩伤寒》《口齿论》等,可以都因为一些历史原因而不复存在,也是医学史上的一大憾事。张仲景不仅有着极高的医学能力,还有着突出的医学品质和素养,他发明的饺耳汤就是心系贫寒百姓受冻耳之苦,潜心研究出来的,实用性很强。并且张仲景行医用药讲究...
· 中风
分类中风可分为两大类:缺血性和出血性。缺血是由于血液供应中断,而脑出血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不正常的血管结构。80%的中风是由于脑缺血;其余的是由于出血。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部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功能障碍及坏死。有四个原因可导致缺血性中风:血栓(脑部形成阻塞血块),栓塞(栓塞从其他地方形成,见下),系统性供血不足(一般性系统性供血不足,如休克)和静脉血栓。未知原因的中风称为来源不明。广泛使用的缺血性中风分类是在1991年引进的Bamford分类。这依赖于临床症状及身体检查以确定对脑部的影响,可用于预测预后以及潜在的病因:总前循环梗塞(TACI)部分前循环梗塞(PACI)腔隙性脑梗塞(LACI)后循环梗塞(POCI)其中每一个分类都给出了典型的临床诊断模型。在影像(如电脑断层扫描)确定柱塞位置之前,总称为总前循环综合征等(TACS,PACS,LACS,POCS)。血栓性中风血栓性中风,血...
· 医圣张仲景医品介绍医圣张仲景如何求学
张仲景在医学上有很高建树,在大堂上坐诊被称为坐堂医生。因为接触了大量的病人和案例,他的医术更加精湛。张仲景同时搜集很多民间的偏方和许多医生的方剂疗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认识来研究,再在病人身上不断实践。不仅如此,他为人还特别谦虚,为了拜访名师,不畏惧路途遥远,不在乎旅途劳累,到了地方第一时间就要去拜师取经。当时襄阳城有个绰号叫做“王神仙”的神医,他在医性和医道上都很有研究,有着自己独到的体会。张仲景将他的药性和医学都学得透透彻彻,然后融入了自己的理论之中。当时面临战乱,一些庸医横空出世趁火打劫,给病人看病也不诊脉,随便对视几眼就开始抓药,不管把人治成什么样,只知道赚钱,草菅人命。还有一些有技术的医生不给百姓看病,他们多是追逐权势荣耀。当时瘟疫流行,死在伤寒上更是不计其数,不光是平常百姓,达官贵人家也是一样。张仲景自己的家族原本有200多人,十年之后死的就剩70多人了,十之八九都在伤寒上。这些都...
· 张仲景的成就有多大张仲景的医品怎样
张仲景生于公元前150年,死于公元前215年左右,是东汉南阳涅阳人,就是如今的河南省人。他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张仲景主要确立了辩证论治,撰写《伤寒杂病论》,被后世称为医圣。在《伤寒杂病论》里收录了大量方剂,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瑰宝。张仲景照被称为医圣,在中国医药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他的医学理念和行医品格值得现在的医学从业者学习。他在任长沙太守期间开堂坐诊,造福当地一方百姓。《伤寒杂病论》开创了六经辨证的先河,是后世从医者的必学经典作品,晋代太医的《伤寒论》,宋代的《金匮要略》都是根据《伤害杂病论》的一些章节或者原理改编。张仲景除了编写《伤寒杂病论》之外,还写了《辩伤寒》《口齿论》等,可以都因为一些历史原因而不复存在,也是医学史上的一大憾事。张仲景不仅有着极高的医学能力,还有着突出的医学品质和素养,他发明的饺耳汤就是心系贫寒百姓受冻耳之苦,潜心研究出来的,实用性很强。并且张仲景行医用药讲究极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