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唐尧西徙太原

2017-05-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58
转发:0
评论:0
唐尧西徙太原,唐尧西徙太原大约在距今四千五百多年的古代,唐尧的部族活动于今河北省唐县至望都一带


唐尧西徙太原

大约在距今四千五百多年的古代,唐尧的部族活动于今河北省唐县至望都一带的滹沱河流域,对此,《后汉书·郡国志》唐县条引注:“《帝王世纪》曰,尧封唐,尧山在北,唐水西入河,南有望都。”《水经注》、《元和郡县图志》、《舆地广记》及《太平寰宇记》等著名的古代地理志书,都持此说。徐旭生先生在其《中国古代史的传说时代》中也说:“陶唐氏旧城应该是今河北唐县、望都一代。”周长富先生则通过龙山文化的特点,在其《浅谈唐尧氏》中指出:“从年代和分布范围来讲,河北龙山文化相当于唐尧氏古族。”那么,唐尧为什么要率领自己的部族离开故地,西徙太原呢?何光岳先生在其名著《炎黄源流史》中认为,由于东夷族势力日渐强大,作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唐尧,为避免东夷部族的侵扰,遂率部西徙,“从唐县、望都一带出发南下行唐,沿滹沱河过井陉,途经太原,再进入平阳。”(《试谈唐尧氏》)邹衡先生也认为如是,他在《夏高周考古学论文集·论先周文化》一文中指出:“太原地区古文化多半是河北龙山(文化)的许坦型和光社文化,其出土的大批陶器,均似龙山文化的涧沟型者。”上述论述和地下出土文物的相互佐证,揭示了太原许坦型文化、光社文化与河北龙山文化的密切关系,从而也证实了唐尧部族由河北唐县、望都一带西徙太原,定居太原可能性的真实存在。需要进一步说明,或者说需要纠正的是,唐尧率其部族西徙太原的路线,似不应为“沿滹沱河过井陉,途经太原”。而且,何光岳先生说的唐尧所以西徙太原是“被东夷族帝舜所取代之后”的理据也颇值商榷。其一,滹沱河由山西盂县出境入河北晋县

 

、定县,南距井陉百里之遥,且井陉不属滹沱河流域,唐尧部族只能沿唐河南下,沿滹沱河西入山西盂县。再沿滹沱河主要支流乌河、温川河及汾河支流杨兴河,顺流南下,进入太原。其二,唐尧与虞舜的“禅让”,或虞舜对唐尧的“逼宫”,应为唐尧由太原迁平阳之后的事,而不是在此之前。史载:“尧治平阳,舜治蒲坂”,所谓“被东夷族帝舜所取代之后”,才西徒太原之说,既与地理实际区域相去甚远,也与事实发展时序脉理不顺,似不通。依据史料所载,历史上海河流域水患猖獗,自明王朝创建的“1368年至1948年五百八十年间,共发生大水灾387次”,可谓“三年两头灾”。尤其是上游在山西,下游在河北的桑干河水系、滹沱河水系,“水流急湍,上宽下窄,上游水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平原后流速骤减,泥沙淤积,河床填塞,尾闾不畅,极易成灾”。(《河北风物志》)唐尧部族所居的唐县、望都一带,恰处太行山西坡与华北平原衔接地带,北有洋河(桑干河下游)、南有滹沱河、西有唐河,河网密布,正是水患多发地城。唐尧所以西徒,究其道理,为避水患当为主要原因。因为大多古籍在谈到唐尧时都有关于水患的记载。《尚书·尧曲》说:“尧之时洪水为患为甚”;《寰宇通志》说:“尧时上游之水无所拽,直而四出”,《晋乘搜略》说:“尧时黄水为患,震及帝都。”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或许正是因为常常受到唐河、滹沱河水患漫害,所以唐尧才携带部族离开久居的故地,由太行山东部的平缓地带,沿着滹沱河溯流向高处迁徙,穿越了太行峡谷,进入了今山西省境,在今盂县又尚滹沱河支流乌河、温川河,汾河支流杨兴河(这几条河古代水量远比今日大),继续向西南跋涉,终于来到了汾河中游的河谷地带,今太原盆地。丰厚的黄土,缓淌的汾河,苍翠的东、西两山,平展开阔的河谷平原,潺潺涓涓的晋水,以及淳厚朴实的太原先民,留住了长途迁徙、历尽艰辛的唐尧部族,他们便在这里定居了下来。当时的太原是台骀“宣汾障泽,肇始太原”之后的时代,由于史书缺乏记载,详情不得而知。而此时的唐尧部族据《韩非子·五蠹》,《淮南子·精神训》所载,巳经掌握了建筑大型房厦的技术,所建之厦“茅茨不翦,采椽不斫”;“朴桷不斫,素题不(木开)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厦顶的茅草铺放不修剪,屋檐的椽子不砍削,端额的梁柱不彩绘,而且,精于制陶的陶唐氏部族,又把这些技术带到太原传授于土著。于是,在汾河中游平原的大地上唐尧部族和太原先民很快水乳交融为一体,共建家园,共创了太原的龙山文化。唐尧初都太原

关于唐尧建唐国初都太原,千百年来在太原的大地上一直有丰富的口碑传说,对于这些传说,当地的志书、碑石多有记载,限于篇幅不去一一追述,仅将属于信史的典籍所载,备述于后,号称“千古之绝唱,无韵之《寓骚》”的《史记》在其《五帝本纪·正义》中的《宗国都城记》云:“唐国,帝尧之裔子所封,汉曰太原郡,在古冀州太行恒山之西,其南有晋水。”中国的第一部断代史宏着,班固撰的《汉书·地理志》载:“晋阳本唐国,尧始都于此。”专门撰述中国古代名城的《都城记》也说:“晋阳城北二里有唐城,尧所筑。”一直到唐宋之际,徐坚的《初学记》,朱熹的《诗集传》还在讲,唐城是帝尧所筑,唐城地处太原晋阳一带。城,是中国文化特殊的产物,它有着突出的标志,构成了雄宏的华夏文化景观,揭示着城周围的文化特色和历史渊源。毫不牵强地说,我国的城在诅国五千年文明史上,占有非常重要、不容忽视的地位。太原唐城和尧初都的口碑传说和文献记载,告诉我们一个史实:早在至今约四千五百年的唐尧时代,今太原已经有一个文化相当发达,人口相对密集的原始聚落。这个原始部落在太原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劳动,不仅发展了这里的经济,创造厂自己的文化,而且还建立起强大的部落联盟,创建了保护自己不受侵扰的古城——唐城。只是由于历史的久远和历史的巨变,又由于后来在古唐城的旧址或附近又有一座晋阳问世,那座流传于口头,见载于史册的“唐城”渐渐地湮没了。这是传说,因为当时还没育成熟的文字,只能靠口耳传闻,代代相传,这也是史载,瞩于那种对传说记录的“史记”。但是,这个传之百代而不衰的传说,个中有着真实的“历史的影子”。不是有许多的传说,被出土的文物所证实是历史吗!客观地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传说就是最初的历史,或者说人类的历史最初就是从传说开始的,举凡城内海外,哪一个文明古国的历史不如是说?由于唐尧初都太原,又在太原筑有唐城,所以太原有了“唐”和“唐国”的古名。追溯“唐”的古意,《说文解字》解释为“唐,大言也。”《白虎通·号》解释为“唐,荡荡也,道德至大之貌也。”可见,唐是一个会意字,基本意是:大话、豪言、命令;引申意是:道德至大之人所讲的话、发布的命令。在原始社会末期的父系氏族部落联盟时期,什么人可以宣讲豪言、播布命令,指挥部族群体呢?只有部落联盟的领袖,尧就是这样的人杰,所以,给尧冠以唐的称号正源于此,古人的尧因封唐地得唐号之说,很值得商榷,事实可能正好相反,正是因尧得唐号,称为唐尧,所以才使属地有了唐的名称。古称“唐”的地名至少有三处,诸如河北之“唐”,太原之“唐”,山西晋南之“唐”,都是因唐尧多次迁陡,曾经定居那里而得名,这充分地证明了先有唐尧之名,后有“唐”之地名这个道理。尧和尧的部族,不知是出于本部族的开拓精神?还是因为当时汾河的受阻于霍山而时有水患?他们在太原居留一个时期之后,留下了自己的裔族,留下了已经创下的业绩,留下了太原的唐文化和古唐城,又沿着汾河南流的方向继续迁徙,最终落脚于今日的临汾盆地——平阳。对此,后来的史书上也有记录。东汉人郑玄在其《诗谱》中就说:“尧始居晋阳,后迁河东。”清著名汉书家阎若琚所著《尚书疏证》也说:“尧为天子实先都晋阳,后迁平阳府。”于是,又有了“尧都平阳”之说,同时也印证了“尧始都晋阳,后迁晋阳”的古记。关于太原的另一个古名“北唐”,就是在唐尧由初都太原迁都平阳后,因太原地处平阳之北,为区别初都太原之唐和平阳之唐,遂以地理方位为准,在太原之唐前面又加了个“北”字,这就是太原又称“北唐”的缘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太原唐槐公园
太原唐槐公园唐槐公园位于太原市城南狄村街,由南北两园组成,总规划面积2.58公顷。现在建成开放的北园,又称狄公故里,是千年名相狄仁杰的故乡。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园内亭阁长廊、碑文壁画、古树异花争奇斗艳,景色宜人。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太原唐槐公园环境园内亭阁长廊、碑文壁画著名景点狄梁公故里碑、狄仁杰雕像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地理位置太原市城南狄村街目录1建筑风格2地理位置折叠编辑本段建筑风格太原唐槐公园公园建筑雕刻,力求仿唐风格,无论长廊或碑亭,基调以灰暗红色为主,建筑结构线条简单明快,与明清时雕梁画柱华丽富贵的建筑相比,给人一种庄严持重的感觉,再现了盛唐时的建筑艺术水平。园内狄仁杰雕像、狄梁公故里碑、唐槐碑、狄仁杰断案传奇壁画、北宋范仲淹撰文、黄庭坚书狄梁公碑文讲述了大唐名相狄仁杰的传奇功绩。而历经1300多年风雨仓桑,狄母手植的千年古槐,今仍新枝婆娑,叶繁枝梢。当旭日东升,夕阳西下时,从...
· 唐尧客
生平无考。《全唐诗》收《大梁行》1首,出《乐府诗集》卷九三。
· 陶唐古迹——尧城
尧城在县城东南45里处的孟封镇尧城村。相传,尧城是距今4000年前帝尧时的陶唐城堡。后世人为祭祀尧的功德,在当时尧帝居住的茅屋基地上修建了帝尧庙,作为揽胜之地。古代便为清源八景之一,谓之“陶唐古迹”。《山西通志》卷三载:太原县府城(即晋源)西南40里,唐尧始都于此。后因水患太甚,迁河东平阳(即临汾)。《明统一志》又载:帝尧自逐鹿徙都于此,俗为尧城。《帝王世纪》载:尧始于唐,后徙晋阳(尧城当时属晋阳管辖)及为天子都平阳。《尚书古文疏证》载:尧为天子,先都晋阳,后迁于平阳。这些史料都说明,尧城曾是帝尧第一个建都的地方。尧为传说中的我国黄河流域陶唐氏族部落的首领,名放勋,史称陶唐。陶唐始封于河北逐鹿、怀来一带。自尧担任部落首领后,便统领他的部落,徙步山西境内。当时尧城一马平川,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水充足,又有乌马河灌溉。于是,他们便选定了这块风水宝地。勤劳的陶唐氏族在这里开荒垦地,饲养六畜,使...
· 董氏江西迁徙
简明世系:1、晋→2、全素→3、完→4、逊→5、晋戈→6、淮→7、经→8、廷秀→9、椿→10、晃→11、羽、翦、翼、E(音hui)、羿12翦之子:谊(霍源始迁祖)E长子:让(扩源始迁祖)E次子:谦(流坑始迁祖)13谊之子:进(承恩)、达(承惠)让之子:连(承重)谦生子三:远、遂、述。14进之子:忠(清照)连之子:申(字清然)远生三子:炳(德辉)、焕(德荧)、火亘(德昱)遂生子四:灿(德亮)、炯(德明)、烁(德通)、炼(德刚)述生子二:炎(德元)、熹(德昭)熹为武宁肇迁祖(武宁令)15忠之子:万三申生子二:万一、万二炳生三子:王旬(朝栋)、瑛(朝器)、王呈(朝纶)焕生四子:珂(朝纪)、琛(朝齐)、珠(朝楚)、球(朝赵)火亘生子二:玟(朝魏)、琢(朝用),灿生二子:王容(朝化)、献(朝秦)炯生四子:琏(朝相)、王寿(朝刘)、琦(朝干)、王襄(朝翰)烁生二子:琥(朝经)、珀(朝纲)炼生三子:璞(...
· 江西符氏居徙源流考
江西符氏居徙源流考(江西符小荣依原谱整理)按旧谱以:存审公为谱宗,公世居河南宛丘,事后唐庄宗为将,功封秦王,九子皆显贵,以彦联名,曰琳、曰超、曰图、曰卿、曰饶、曰能、曰彝、曰伦、曰升,值讹言繁兴,图、卿之后迁我江西,据图公系下所存旧牒云,公生子三,长大公、次二公、幼三公,尔时俱聚处今广昌宏田之虔角耆一名仁寿里,泊大公之孙良德公先迁罗家庄,后又有迁于头陂陈家坑、谢金坑及参田诸地,今旧家庄名老旧家庄,头陂又名新旧家庄;二公后嗣多居宏田,其群居与南丰浯溪等有,良仲公迁虔州宁都之池富,子孙至今仍之,曰十八都公由宏田徙居吉祥厚源,其子思国公复徙于吉永丰之举林,徙举林而迁者,有若同郡之吉水,有若宁都之球田,有若同邑之大竹嵊、层山、石排、水东,其他散处不可枚举;三公之后迁所於今不及详。卿公之子有昭序、昭信、昭愿、昭寿、昭远、昭逸、昭敏七人也,信公子曰世珍由宛丘徙湖广之麻城,愿公子曰承谋,由宛丘徙浙江余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