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蒲松龄宴请宰相的故事

2017-05-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84
转发:0
评论:0
蒲松龄宴请宰相的故事,蒲松龄屡考不中,回至家乡蒲家庄除了教书之外,便是将满腔的忧愤都倾注在《聊斋志
  蒲松龄屡考不中,回至家乡蒲家庄除了教书之外,便是将满腔的忧愤都倾注在《 聊斋志异》上,从不与官场来往。

  一日,忽然接到宰相一份请帖,上面写着:“请吃半鲁。”蒲松龄对此类请帖,深恶痛绝,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当官的还只顾吃喝玩乐。于是,对送请帖的来者说:“我身体不佳,不能前往,请回复宰相谅解。”其妻在一旁听到丈夫不去赴宴,认为不妥,对蒲松龄说:“这样做不好,人家一是宰相,当了官没忘旧友;二是您和宰相曾经同窗共读,不管从哪方面说,都应该去。”蒲松龄沉思良久,最后还是决定赴宴。

  来到宰相家里,席宴开始,只见两位使女抬着一盆鱼汤送上桌来。宰相说:“请包涵,小弟入官以来,一直默守清廉,不涉烟尘,此非是席宴,不过想请尊兄尝试一下怎么浑水摸鱼而已,只有悟此奥妙,才可步入尘世。”蒲松龄闻此,很是不悦,认为人生就该着污泥而不染。于是想了个法子,来日回敬宰相。

  事隔数日,果然,蒲松龄采用同样的方式,宴请宰相。宰相接到“请吃半鲁”的请柬之后,欣然前往。看到茅房破屋,心里不由产生一种怜悯感。想当年,同窗共读,老兄的学识远远超过我几倍,只因性情刚直,对世态炎凉怀有不满,加之无钱打点各级考官,竟落到如此地步。欲取银两救助,蒲松龄坚决不收。只和宰相叙旧,却不提赴宴一事。

  宰相感觉腹中饥饿,不时地到屋外张望太阳,但直到太阳偏西,仍没有入席的动静。宰相饿得实在憋不住了,问蒲松龄:“尊兄何时置宴?”蒲松龄随口答曰:“一日三餐已毕,您又吃足半鲁,为何还要设宴。”宰相恍然大悟,鲁的下面,明明是个“日”字,我叫他吃了上头,他却叫我吃下头,这个含义可不一样呀,这个下头吃进去,不是满肚里的太阳吗?这不是明明劝我当个怀抱太阳的明官吗?宰相虽挨了一天的饿,但领悟了做官的道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蒲松龄
生平蒲松龄生活在明末清初,出身小商人家庭。蒲氏为淄川世家,热衷功名。父亲蒲槃时家道已渐中落,曾娶妻孙氏、董氏、李氏,松龄为董氏子。年少时,张献忠、李自成起事、明朝灭亡、清军入关,正处改朝易鼎之际,社会动荡。蒲松龄19岁时参加县府的考试,县、府、道试均夺得第一名,取中秀才,受到山东学政施闰章奖誉,“名藉藉诸生间”。康熙元年(1662年),长子蒲箬出生。然而他在之后科举场中极不得志,虽满腹实学,乡试屡不中,至46岁时方被补为廪膳生,71岁时,被补为贡生。平日除微薄田产外,以教书、幕僚维生。康熙九年(1670)八月,蒲松龄在江苏省宝应县为同乡进士孙蕙做幕僚,后随往高邮,一年后回家乡,居家曾随缙绅高珩、唐梦赉游崂山。十二年在丰泉乡王观正家坐馆。康熙十八年(1679年)在乡绅毕际家中做塾师,受到礼遇,“居斋信有家庭乐”,三十二年毕际病逝,蒲松龄作《哭毕刺史》八首。康熙三十三年,受山东按察使喻成龙相邀...
· 揭秘:蒲松龄是个怎样的人?蒲松龄的妻子是谁
蒲松龄,我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醒世姻缘传》、《晴云山房诗文集》等文。他所著的《聊斋志异》,以其干练的文笔,丰富的想象,被评为短篇小说之王,至今还广为流传。蒲松龄,公元1640年,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因为家道中落,蒲松龄家里以无闲钱请私塾老师,因此他们一家四兄弟都是跟在自己父亲身边读书学习的。在四个兄弟中,蒲松龄排行老三,自幼聪慧异常,学习能力极强,善于举一反三,父亲对其抱有极大的厚望。公元1659年,蒲松龄十九岁,这一年他参加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蒲松龄少年出名,但是此后科举却一直没有中举,连续四次参加科举考试,次次落第,最后只得无奈放弃考试,转而谋取营生,用以养家。他先是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后又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
· 清代蒲松龄简介《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的生平
蒲松龄简介: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蒲家庄人。生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6月5日)四月十六日。他生长在一个渐趋败落的地主家庭里。远祖蒲鲁浑和蒲居仁,做过元代般阳路总管。高祖蒲世广是个廪生,曾祖蒲继芳是个庠生,祖父蒲生讷连秀才也未考取。祖父辈蒲生信,做过玉田知县,即《聊斋志异·梦别》中的玉田公。父蒲槃,字敏吾,“少力学”,至二十余岁还未能考中秀才,“遂去而贾”。他称自己父亲于“权子母之余,不忘经史,其博洽淹贯,宿儒不能得”,到了四十几岁尚无子嗣,便“不欲复居积”,一面闭门读书,一面散其钱财,“周贫建寺”,后得四子一女,松龄为第三子。其时“家渐落,不能延师”,便亲自教子读书。蒲松龄天性颖慧,过目了然,在兄弟之中最受父亲的钟爱。十九岁初应童子试,便得到县、府、道都第一的优异成绩。山东学道施闰章(愚山)很赏识他。他对施闰章的知遇之恩,铭刻于心,在《聊斋志异...
· 蒲松龄曾将中药入戏人格化演绎药方的故事
提起蒲松龄,人们会自然想到他所写的《聊斋志异》。他不但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医药科普作家。网络配图公元1704年,山东淄川一带发生旱灾。蒲松龄目睹百姓贫病交加的悲惨情景,不顾年老多病,四方奔走,搜集了许多流传民间的中药方,写下了《药崇书》、《药性赋》、《草木传》等著名的医学科普作品。这些书中详细地叙述了百余种常用中草药的性能和治疗病症,以帮助贫苦百姓防病治病。网络配图蒲松龄在这些医药科普作品中,把普及性、通俗性、科学性、娱乐性及实用性融为一体,并富有民族风味。他所写的《草木传》一书中,把中药的性味、功能特点,巧妙地运用戏剧中的生、丑、旦、净行当加以演义,使药物人格化,情节故事化,十分成功地把500多种中药搬上戏剧舞台,流传千古。如对“清肺汤”的药物组成,治疗病症用戏剧语言形式表现出来,他是这样描写的:“那一日在天门冬前,麦门冬摇了摇兜铃,闪出两妇人,一人叫知母,头戴旋覆花,搽着一脸天...
· 蒲松龄的辛酸科举路
蒲松龄造像。网上图片在中国古代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蒲松龄那样,热衷科举却又不满科举,深受其害却又坚忍不拔,才华横溢却又名落孙山,科场失败却在文学上大获成功……蒲松龄的人生确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他在文学上成绩巨大,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的《聊斋志异》被称作“中国最伟大的短篇小说集”;另一方面,他在科举道路上却屡战屡败,落魄一生。他除19岁那年考中秀才外,其后数十年间又参加了十几次相当于高考的“乡试”,皆名落孙山,无缘仕途。他悲愤交加,痛定思痛,在晚年又写成长诗《历下吟》,将考试中的辛酸屈辱、录取中的种种弊端以及考官的骄横贪腐等,一古脑儿暴露出来,读了让人感动,也发人深思……《历下吟》写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那年蒲松龄已69岁。诗中,他首先揭露了监考官的凶残和考生遭受的凌辱:试期听唱名,攒弁类堵墙。黑鞭鞭人背,跋扈何飞扬。轻者绝冠缨,重者身夷伤;退后迟嗷应,逐出如群羊。贵倨喜醦骂...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