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曾国藩教育子女,不谋做官发财只求读书明理

2017-05-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89
转发:0
评论:0
曾国藩教育子女,不谋做官发财只求读书明理,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37岁任礼
  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37岁任礼部侍郎,后任总督,任大学士,直到封侯拜相,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尤其是曾国藩的家教家风更是令后人传诵。俗话说,富贵过不了三代。曾国藩在家中是长子,他的 教育思想对其兄弟及子女都有很深的影响,长子纪泽精通 文书画,在清代末年,他自己刻苦学习英语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在处理西北边境危机中,曾纪泽凭着其斗志和谈判艺术舌战强敌,从沙俄口中夺回了伊犁城,从而取得清末外交史上惟一的胜利。次子纪鸿喜爱自然科学,在数学研究上造诣更深,只可惜中年早逝。难得的是不仅其子成才,其孙辈曾宝荪、曾约农等也都成为 教育家和学者。据调查,曾国藩及其四兄弟家族,绵延至今190余年间,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余人,没有出一个纨绔子弟。如此长盛兴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属罕见。其原因当归于曾国藩的教子有方。无论工作怎样忙曾国藩都不忘教育子女。

  曾国藩身居要职公务繁忙,长年在外,无法经常督促子女,于是写信成为他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即使工作到深夜,他也要抽空阅读子女书信。在家庭中提倡勤俭谦劳精神,反对奢侈懒惰。曾国藩本人虽位列三公,但他对兄弟、子女总是严格要求。他从不准许子女睡懒觉,不准子女积钱买田,衣勿华美,不准子女斥仆佣、轻慢邻居。在家教育子女敬老爱幼,出嫁后尊敬公婆,不能仗势欺人。在家里男要扫地、种菜,女要做饭、织布。妻子女儿跟他同住江宁(今南京)两江总督府时,他规定她们白天下厨做饭菜,夜晚纺纱织麻到深夜,而且天天如此。曾国藩的日常饮食,总以一荤为主,非客到,不增一荤。其穿戴更是简朴,一件青缎马褂一穿就是三十年。身教重于言教,曾国藩每天日理万机,自晨至晚,勤奋工作,从不懈怠给子女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拟,很少假手他人。晚年右目失明,仍然天天坚持不懈。他所写日记,直到临死之前一日才停止。

  曾国藩教育子女不谋做官发财,只求读书明理。在封建社会谋出路的捷径就是做官,当时官僚子弟都想凭借权势挤入官场,曾国藩却再三叮嘱子孙:我不愿儿孙为将领,也不愿儿孙为大官,只希望成为饱读诗书、明白道理的君子。能做到勤劳节俭,自我约束,吃苦耐劳,能屈能伸的,就是有德有才的人。因此,自曾国藩兄弟之后,曾家再没出领兵打仗的将领。他们绝大多数留学英、美等国的名牌大学,学贯中西,成就卓著,成为教育界、科技界、艺术界的名家大师,饮誉五洲四海,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官员“家训”:曾国藩愿儿子读书明理
如何教育“官二代”,历来就备受关注。古代有见识的官员,都相当重视家庭教育,都有严格的家训,都期望后代都能成才,知书达理,以维系良好的家风,延续家族的良性发展。力戒儿孙奢靡浪费宋代孔平仲的《续世说》记载,北魏贵为司空的长孙道生,一生清廉节俭,骑马时用于遮挡尘土的一条熊皮做的障泥,总是洗了再用,破了再缝,多少年都不换新的。儿辈们见父亲这样,也都自觉地勤俭节约。皇帝派人编写歌词称颂道:“智如崔浩,廉若道生。”号召全国的官员都来学习崔浩的慧智和长孙道生的清廉。唐朝的卢承庆博学有才干,曾任宰相,临终时交代儿子:“我死后就穿平常的衣服入殓,不要用牲畜祭奠,坟墓的高度只要能辨认就行了,不要过于高大宽广;只用棺材,不需要棺外椁,那样太浪费了;碑文只记载官号和生卒年月,不要弄许多漂亮话在上头。”这无疑是对儿孙的一种言传身教,在旖旎繁华、生活富足的唐初,高官能俭朴平实、不尚浮华,绝对也是有益世风的正能量。必须...
· 古代官员家训:曾国藩愿儿子读书明理
如何教育“官二代”,历来就备受关注。古代有见识的官员,都相当重视家庭教育,都有严格的家训,都期望后代都能成才,知书达理,以维系良好的家风,延续家族的良性发展。力戒儿孙奢靡浪费宋代孔平仲的《续世说》记载,北魏贵为司空的长孙道生,一生清廉节俭,骑马时用于遮挡尘土的一条熊皮做的障泥,总是洗了再用,破了再缝,多少年都不换新的。儿辈们见父亲这样,也都自觉地勤俭节约。皇帝派人编写歌词称颂道:“智如崔浩,廉若道生。”号召全国的官员都来学习崔浩的慧智和长孙道生的清廉。网络配图唐朝的卢承庆博学有才干,曾任宰相,临终时交代儿子:“我死后就穿平常的衣服入殓,不要用牲畜祭奠,坟墓的高度只要能辨认就行了,不要过于高大宽广;只用棺材,不需要棺外椁,那样太浪费了;碑文只记载官号和生卒年月,不要弄许多漂亮话在上头。”这无疑是对儿孙的一种言传身教,在旖旎繁华、生活富足的唐初,高官能俭朴平实、不尚浮华,绝对也是有益世风的正能...
· 古代官员"家训":曾国藩愿儿子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如何教育“官二代”,历来就备受关注。古代有见识的官员,都相当重视家庭教育,都有严格的家训,都期望后代都能成才,知书达理,以维系良好的家风,延续家族的良性发展。力戒儿孙奢靡浪费宋代孔平仲的《续世说》记载,北魏贵为司空的长孙道生,一生清廉节俭,骑马时用于遮挡尘土的一条熊皮做的障泥,总是洗了再用,破了再缝,多少年都不换新的。儿辈们见父亲这样,也都自觉地勤俭节约。皇帝派人编写歌词称颂道:“智如崔浩,廉若道生。”号召全国的官员都来学习崔浩的慧智和长孙道生的清廉。唐朝的卢承庆博学有才干,曾任宰相,临终时交代儿子:“我死后就穿平常的衣服入殓,不要用牲畜祭奠,坟墓的高度只要能辨认就行了,不要过于高大宽广;只用棺材,不需要棺外椁,那样太浪费了;碑文只记载官号和生卒年月,不要弄许多漂亮话在上头。”这无疑是对儿孙的一种言传身教,在旖旎繁华、生活富足的唐初,高官能俭朴平实、不尚浮华,绝对也是有益世风的正能量。必须...
· 曾国藩怎么教育子女的?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家风
曾国藩是怎么教育子女的?中国历史上的很多官宦之家,再怎么兴旺都过不了三代,而曾国藩家却代代出英才。不仅曾国藩自己的儿子个个成才,曾家的孙辈中还出了曾广钧这样才华横溢的诗人,曾昭抡这样世界著名的化学家,曾孙辈中又出了曾宝荪、曾约农这样有影响的教育家和学者。曾国藩从小寒窗数十年,备受艰辛,深知名誉、地位、家业来之不易。他目睹那些达官显宦家庭的官二代们,不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就是挥霍浪费,吃喝嫖赌,最终家业荡然无存,为此深为忧虑不安。于是,他教育子弟,首先就从做人开始。曾国藩在清末官场中是属数一数二的风云人物,但他却从不以势压人,更不许子弟作威作福,当败家的纨子弟。他知道高官子弟最易骄奢淫佚,而骄佚二字“皆败家之道也”,“是万恶之源”,“由骄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无恶不作”,因此他时时告诫子侄要戒骄戒佚。家里男的出门须走路,不许雇工坐轿或骑马,而家里的妯娌、女儿、媳妇,老老小小皆纺纱织布,养鱼...
· 古今第一完人曾国藩:在外不忘写信教育子女
曾国藩(1811—1872)是清末湘军首领。他权管四省,位列三公,拜相封侯,谥称“文正”。他的儿子可算得上是“正牌高干子弟”了。然而,儿子曾纪泽和曾纪鸿都没有变成“衙内”和“大少爷”。曾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以自学通英文,成为清朝的著名外交家;曾纪鸿不幸早死,研究古算学亦取得相当成就。不仅儿子个个成才,孙辈还出了曾广均这样的诗人。曾孙辈又出了曾宝荪、曾约农这样的教育家和学者。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曾国藩教子有方,“爱之以其道”。曾国藩身居要职,公务繁忙,长年在外,无法经常督促子女,于是写信成为他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在曾国藩的著作中,以教育子女为主要内容的《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从以下《家书》摘录内容中,可见曾国藩不为子女谋求任何特殊化,教儿女节俭创业,值得后人深思。咸丰六年(1856)十一月五日,他给纪泽儿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一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