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检索到 相关信息,共 0
现代
广西壮族
清空全部
分类
族谱
地区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全部
暂无内容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批第四批第六批参见广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广西壮族自治区
简史广西壮族自治区距今5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就有柳江人、白莲洞人活动。广西最早的人类在史书中称百越或百粤的原住民。壮族就是古代百越部族西瓯和雒越支系的后裔,是广西最早居住的民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桂林郡的全部,以及南海郡和象郡的一部分,即今日广西的地域范围。秦朝灭亡,赵陀独立建南越国(南粤国)时期沿袭秦朝郡县辖制,西部有所扩展。三国至南北朝时期,今广西的大部分地区属广州,归广州刺史部管辖;南部北海市、玉林市、钦州市跟今广东省的湛江市范围一道属交州,归交州刺史部管辖;北部桂林市、贺州市与今广东省的韶关市范围一道属于荆州,归荆州刺史部管辖。隋大业三年,隋炀帝取消州,恢复秦朝的郡县二级制,州治下的郡直属中央,今广西地区分属多个不同的郡。唐贞观元年,唐太宗设贞观十道,今广西大部分地区与今广东、海南、越南北部地区一起隶属岭南道。五代十国中后期,今广西中部和东南部属南汉国,北部属马楚,西部属吴权交趾。...
走进广西壮族揭秘吃立节的来历和习俗
吃立节是广西壮族的传统节日,吃立节是个历史并不是很悠久的节日,因为只是开始一百多年,最早是因为要对抗侵略者而不能及时过春节才开始这个节日的,到后来就成约定俗成的节日了。在中国虽然是以汉族为主体,但是各个少数民族之间在和汉族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依旧能保留自己民族的特性,这里面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不同民族的特色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包含这个民族的习俗,生活特点等。吃立节亦称“大节”,是壮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广西,龙州县、凭祥市一带。每年农历正月三十举行“吃立”(壮语音译,“吃立”壮语意为“欢庆”或“补过春节”)。节日起源相传在1894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法国侵略者进犯边疆,为打击侵略者,当地青壮年纷纷拿起武器,保卫家园,所以未能按时过春节。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将士凯旋归来,乡亲们杀鸡宰羊,做糯米糍粑,盛情款待,欢庆胜利,补过春节,并相沿成俗。节日期间,人们舞狮子、耍龙灯,唱歌跳舞,热闹非凡。吃立节...
明代广西壮族八寨义军起义上万人被刘尧诲!
1578年至1579年,八寨义军又发展到7万人,两广总督刘尧诲调集10万官军和士兵对起义军进行了历时103天的围剿,杀义军9000多人,俘6700多人。至此,八寨较大规模的起义终被平息。上林、忻城两县之间,山高林密,地势险要,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多靠山而居,结寨称戈,方圆250公里约散落大小村落百余个,历来有八寨或十寨之称。1376年(明洪武九年),古凭农民起义,拉开了八寨起义的序幕。此后起义此起彼伏,两百余年从未间断,参加人数由几百、几千甚至发展到数万,嘉靖、万历年间发展到高潮,多次震惊明王朝统治者,并调集大军。是明代影响最大的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农民起义。绵延两百余年当中规模较大的起义有:1457年,八寨义军万余人分攻武缘(今武鸣县),直逼南宁。1470年至1472年,壮族黄公刚等领导义军千余人,转战忻城、上林、宾州、永淳(今分属横县、宾阳县、邕宁县)等地,被总督两广军务右都御使韩雍督...
傩文化—傩俗崇拜—广西壮族的蚂节(青蛙节)
广西红水河沿岸的天峨、南丹、东兰以及河池等壮族聚居区,在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日期间,广泛举行“蛙婆节”(又叫蚂节)。各地仪式不全一样,但大体分五个部分。有的地区还出现戴着青蛙面具的男女青蛙神和青蛙将军和其他神灵,分别跳着各种舞蹈。蚂面具找青蛙——一般在正月初一,全寨男女老幼齐出动,到山野、稻田里寻找青蛙。由于青蛙尚处于冬眠时期,人们必须翻石,掘地,挖洞。当第一个人找到青蛙时,便鸣炮报喜。众人闻声迅疾赶来,向青蛙贺喜。游寨——一人们事先已准备好一个小棺材,小棺材上罩有一个竹编纸糊的小花楼。将青蛙安置在小花楼里。四个少年抬着花楼和小棺材,后边尾随着寨民,到各个村寨。祭青蛙——游寨归来,将花楼、小棺材停放在村寨边的亭子上。亭旁竖立一根高十多米的竹竿或杉篙,顶端悬挂一面画有青蛙图像的旗,四下还挂有红、白、兰三色的纸幡,全寨人陆续前来焚香,上供祭奠。同时,人们还自动地组织起来,为青蛙连夜守灵,唱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