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历史上的今天 4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28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日 事件
确定
历史事件回顾/today
2016年8月21日(农历2016年7月19日),中国女排奥运夺冠。第26金中国女排女子排球中国女排曾有过光辉的历史,自2004年雅典夺金之后,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再度杀入决赛,在铁榔头郎平的带领下再夺金牌,又一次展现了强大的女排精神。这是继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之后中国女排第二次夺得奥运会冠军,20年弹指一挥,女排精神却薪火相传。北京时间2016年8月21日(当地时间8月20日晚10点15分),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在马拉卡纳体育馆举行,在全场近乎七成以上是华人观众的助威下,中国女排不负众望以3比1战胜欧洲冠军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登奥运冠军宝座。这场在国内可能引发万人空巷的巅峰之战,同样引起了
在201年前的今天,1819年8月25日(农历1819年7月5日),英国发明家詹姆斯·瓦特逝世。詹姆斯·瓦特(1736年1月19日-1819年8月25日),苏格兰发明家詹姆斯·瓦特经常被称为蒸汽机发明家,是工业革命的关键人物。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1736年1月19日瓦特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附近,父亲是熟练的造船工人并拥有自己的船只与造船作坊,母亲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并受过良好的教育。17岁时母亲去世,瓦特到伦敦的一家仪表修理厂作了一年的徒工,1757年,他格拉斯哥大学里开设了一间小修理店,其中的一位教授,物理学家与化学家约瑟夫·布莱克更是成了瓦特的朋友与导师。在朋友罗宾逊教授的引导下,瓦特
在53年前的今天,1967年8月31日(农历1967年7月26日),苏联作家爱伦堡逝世。爱伦堡像爱伦堡,1891年生于基辅犹太工程师家庭。1907年在莫斯科上中学时,因参加布尔什维克地下组织活动被开除。次年被捕,保释出狱后流亡巴黎。文学生涯从写诗开始,诗集有《我活着》(1911)和《前夜》(1922)等。1915~1916年任莫斯科《俄国晨报》驻法德前线记者,1917年返回俄国。1921年起,作为苏联记者常驻国外,其间创作的小说有《胡里奥·胡列尼任及其学生的奇遇记》(1922)和《十三个烟袋》(1923)等。30年代初返国,创作了长篇小说《第二天》(1933)和《一气干到底》(1935),叙述
在60年前的今天,1960年10月21日(农历1960年9月2日),西藏帕里地区第一次试种庄稼获丰收。1960年10月21日,喜马拉雅山东部海拔四千五百米的世界第一高城——帕里地区,今年第一次试种庄稼成功并且获得了丰收。现在全区400多克(一克地约等于一亩)青稞、洋芋都已陆续收割。青稞秆高两尺多,穗大粒肥,一穗多到百余粒,已经打场的青稞一般每克产75公斤左右。洋芋一般每个半斤多,每克产500公斤左右。圆根、萝卜、菠菜等十多种蔬菜也是丰收。圆根一个重到4公斤,水多汁甜,藏胞叫它“帕里的苹果”。萝卜一个有5公斤多重。帕里属西藏江孜专区亚东县,是亚东到拉萨间的重镇。它在群山环抱中,许多峰顶终年复盖着
在114年前的今天,1906年5月23日(农历1906年闰4月1日),挪威剧作家易卜生逝世。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1828年亨利克·易卜生生于挪威东南海滨小城斯基恩。1844-1850年,他离开中学,在药店当学徒,业余读了许多书。1850年写出第一部历史悲剧《卡蒂林纳》,从此开始创作生涯。1851年来到首都奥斯陆创办《文艺新闻周刊》,并继续参加民族独立运动。1851-1862年曾任剧院经理和艺术指导,努力为挪威民族戏剧的振兴开辟道路。1864-1891年侨居德国和意大利,晚年回到祖国。易卜生一生共写了25个剧本和一些诗歌。早期剧作大多以北欧民间传说和挪威历史为题材,充满着爱国主义精神和浪漫主
在115年前的今天,1905年1月2日(农历1904年11月27日),英国音乐家迈克尔·蒂皮特诞生。迈克尔·蒂皮特迈克尔·蒂皮特(M.Tippett,1905——1998),著名英国现代作曲家,35岁左右引起世界关注,在音乐界可算大器晚成,与另一位英国作曲家布里顿齐名。蒂皮特的著名作品有清唱剧《我们时代的孩子》、四部交响曲以及大量舞台音乐作品和室内乐作品。他的创作风格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作品的风格具有较为强烈的抒情性,带有后浪漫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的特征,大量运用中世纪牧歌的复调技巧,具有牧歌式的、对位的、以及声部交织的手法,古朴、精致又十分复杂。《第一交响曲》也创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