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词条 三国时期 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北伐,又称孔明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在228年至234年间发动的对曹魏的战争。

诸葛亮共北伐五次,在局部取得了一些胜利,夺得武都阴平二郡。诸葛亮北伐使得魏军损兵折将,并对曹魏的经济影响甚是巨大,在辛毗、杨阜的奏章中,不止一次提到诸葛亮北伐造成的经济困难。但未能达成从曹魏手中夺取关中地区或是夺取陇西等目标;而曹魏也曾试图发动反击战,但在汉中诸道遭蜀汉军队击败。最后,蜀汉丞相、北伐军统帅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诸葛亮北伐终结。

此后,蜀维持三十年对峙,直至蜀汉灭亡。《三国演义》中称这一·北伐为“六出祁山”。

诸葛亮北伐简介资料
孔明北伐
雍州、汉中
228年春天-234年8月
228年03 月 - 234年8 月
蜀汉取得武都阴平二郡。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前军师、统军大将魏延亦于蜀军自相斗争中败死。曹魏征西车骑将军张郃阵亡。蜀汉与曹魏暂时停止大规模战争
诸葛亮北伐相关文献
另说诸葛亮北伐
另说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北伐的时机和方向到底是否正确?先来看看诸葛亮北伐的魏国的军力部署,
查看全文
诸葛亮北伐与街亭之战诸葛亮是怎么北伐的?
诸葛亮北伐与街亭之战诸葛亮是怎么北伐的?,蜀汉章武二年(魏黄初三年,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刘备死,诸葛亮以丞相秉
查看全文
诸葛亮北伐了几次诸葛亮北伐战争原因
诸葛亮北伐了几次诸葛亮北伐战争原因,在三国鼎立时期,诸葛亮曾经进行了历时八年之久的北伐战争。对于诸葛亮北伐战争的
查看全文
诸葛亮北伐
两国形势223年,蜀汉昭烈皇帝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被东吴打败,令蜀汉国力大减。丞相诸葛亮辅助后主刘禅,蜀汉国力慢慢回复,同时派出陈震、邓芝与东吴重新修好。吴蜀实现共同抗击曹魏。225年,诸葛亮南征,平定蜀汉南方乱事,提供了北伐所需要的物资。诸葛亮于226年率领大军进驻汉中,以魏延为督前部、丞相司马开始训练士兵,筹备北伐曹魏。同年,曹魏文帝曹丕病死,曹叡即位。当时曹魏内部有议论,认为可乘诸葛亮率军在汉中,一举出兵讨伐他们。曹叡也有这想法。但是,孙资认为汉中,尤其是南郑等地险阻,又大举兴兵必天下骚动,费力广大,于是提出分命大将据诸要险,待魏国强大,蜀、吴必自降,于是曹叡暂缓出兵。但这没有影响诸葛亮北伐决心,于227年春天,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给刘禅,陈述出师的原因,表明统一中原的希望。在刘禅亦向诸葛亮下诏出师后,诸葛亮开始率军实行北伐。第一次北伐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天,蜀汉军准备好北伐,督前...
查看全文
另说诸葛亮北伐
本文想探讨一下诸葛亮北伐的一些关键问题,例如北伐的时机,北伐的方向,北伐的要点在那里?其中很多都是大胆假设,但不乏证据,希望能给探讨北伐的诸公提供一些新的思路。诸葛亮北伐的时机和方向到底是否正确?先来看看诸葛亮北伐的魏国的军力部署,公元227年,(北伐的前一年),魏军的部署从国势图上看,兵力分布为三个主要方向:1、西部长安(关中、陇右)一线,统军为曹真。2、中部宛(南阳、襄阳、豫)一线,统军为司马懿(227年6月,以司马懿都督荆、豫州诸军事,率所领镇宛)。3、东部扬州(合肥、皖)。统军为曹休(曹休为大司马,都督扬州如故)。三路的防守重点不同,中路司马懿认为夏口和上庸为防守要点,东路以东关,合肥,为防守要点(注一),西路以陈仓,散关,长安为防守要点。再来看227年到228年的几件连续的事情:公元227年3月诸葛亮决定出师北伐。公元227年年底孟达在上庸反叛。公元228年初司马懿灭之。公元22...
查看全文
诸葛亮北伐相关标签
230年代中国军事
曹魏军事
蜀汉军事
三国历史事件
诸葛亮
北伐
220年代中国军事
全战争Allwar
1 / 1
家族谱大览
蘭西諸葛簡史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6[1947]. (温州大同巷复所印刷所) 内容 : 诸葛亮,字孔名. 为武候公. 生于汉光和4年[公元181],逝于建兴12[公元234]. 另附诸葛氏世系表. 始祖为诸葛珪,字君贡, 武候父之父. 散居于浙江.
浏览:100
1.葛氏族谱, 1, 1404-1929
收藏者: 浙江省金华市金华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葛氏宗谱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泮南葛氏宗谱葛府 [20卷,含首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02年重修. 20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始迁祖(1世) : (唐) 葛殷覆,字仁卿,行叙一. 由丹阳迁居东阳里仁坊. 生一子 : 葛广,行定一. 派祖(7世) : (北宋) 葛诩,行本一(槐塘祖) ; 葛询,行本二(横池祖) ; 葛咨,行本三(葛府祖) ; 葛譓,行本四(双牌祖) ; 葛谆,行本五(横溪祖). 皆为文琰公之子. 上成派祖(7世) : (北宋) 葛训,行本六. 文玘公之子. 徙居台州赤城. 生一子 : 葛晰,行周十. 注 : 此谱主要为葛府派世系资料. 葛府水口祖(11世) : (南宋) 葛默,行千二十一,原行亨六. 分派祖(17世) : (明) 葛天吉,行光十二(铜鉴) ; 葛天祥,行光五十三(临泽) ; 葛兆长,行光五十一(市巷) ; 葛兆云,行光八十三(嫡祖) ; 葛禳,行光六十六(坞口) ; 葛庸宗,行光八十五(东门) ; 葛思进,行光八十四(葛村子) ; 葛悌,行光八十(清潭) ; 葛真,行光十八(萧薛). 分支房祖(18世) : 葛承淮,行敬四十六(桑园) ; 葛仲演,行敬七(泗塘) ; 葛仲得,行敬十九(杨塘) ; 葛贵,行敬二百九十二(鞍山) ; 葛鍭,行敬二百七十一(坞葛). 排行 : 叙定皋谟尊 亲本周治百 千万继承英 明光道谊诚 新排行(20世起) : 诚敬宗文德尚贤 衍蕃昭达显曾元 康宁富贵咸孚寿 和顺祯祥世善昌 永绍崇隆世德彰 敦贤务本允纯良 秉怀公正修宜慎 树立钦培学景芳. 散居地 : 浙江省东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书脊题编目.
浏览:0
泮南葛氏宗谱葛府 [20卷,含首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02年重修. 20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始迁祖(1世) : (唐) 葛殷覆,字仁卿,行叙一. 由丹阳迁居东阳里仁坊. 生一子 : 葛广,行定一. 派祖(7世) : (北宋) 葛诩,行本一(槐塘祖) ; 葛询,行本二(横池祖) ; 葛咨,行本三(葛府祖) ; 葛譓,行本四(双牌祖) ; 葛谆,行本五(横溪祖). 皆为文琰公之子. 上成派祖(7世) : (北宋) 葛训,行本六. 文玘公之子. 徙居台州赤城. 生一子 : 葛晰,行周十. 注 : 此谱主要为葛府派世系资料. 葛府水口祖(11世) : (南宋) 葛默,行千二十一,原行亨六. 分派祖(17世) : (明) 葛天吉,行光十二(铜鉴) ; 葛天祥,行光五十三(临泽) ; 葛兆长,行光五十一(市巷) ; 葛兆云,行光八十三(嫡祖) ; 葛禳,行光六十六(坞口) ; 葛庸宗,行光八十五(东门) ; 葛思进,行光八十四(葛村子) ; 葛悌,行光八十(清潭) ; 葛真,行光十八(萧薛). 分支房祖(18世) : 葛承淮,行敬四十六(桑园) ; 葛仲演,行敬七(泗塘) ; 葛仲得,行敬十九(杨塘) ; 葛贵,行敬二百九十二(鞍山) ; 葛鍭,行敬二百七十一(坞葛). 排行 : 叙定皋谟尊 亲本周治百 千万继承英 明光道谊诚 新排行(20世起) : 诚敬宗文德尚贤 衍蕃昭达显曾元 康宁富贵咸孚寿 和顺祯祥世善昌 永绍崇隆世德彰 敦贤务本允纯良 秉怀公正修宜慎 树立钦培学景芳. 散居地 : 浙江省东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书脊题编目.
浏览:0
泮南葛氏宗谱葛府 [20卷,含首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02年重修. 20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始迁祖(1世) : (唐) 葛殷覆,字仁卿,行叙一. 由丹阳迁居东阳里仁坊. 生一子 : 葛广,行定一. 派祖(7世) : (北宋) 葛诩,行本一(槐塘祖) ; 葛询,行本二(横池祖) ; 葛咨,行本三(葛府祖) ; 葛譓,行本四(双牌祖) ; 葛谆,行本五(横溪祖). 皆为文琰公之子. 上成派祖(7世) : (北宋) 葛训,行本六. 文玘公之子. 徙居台州赤城. 生一子 : 葛晰,行周十. 注 : 此谱主要为葛府派世系资料. 葛府水口祖(11世) : (南宋) 葛默,行千二十一,原行亨六. 分派祖(17世) : (明) 葛天吉,行光十二(铜鉴) ; 葛天祥,行光五十三(临泽) ; 葛兆长,行光五十一(市巷) ; 葛兆云,行光八十三(嫡祖) ; 葛禳,行光六十六(坞口) ; 葛庸宗,行光八十五(东门) ; 葛思进,行光八十四(葛村子) ; 葛悌,行光八十(清潭) ; 葛真,行光十八(萧薛). 分支房祖(18世) : 葛承淮,行敬四十六(桑园) ; 葛仲演,行敬七(泗塘) ; 葛仲得,行敬十九(杨塘) ; 葛贵,行敬二百九十二(鞍山) ; 葛鍭,行敬二百七十一(坞葛). 排行 : 叙定皋谟尊 亲本周治百 千万继承英 明光道谊诚 新排行(20世起) : 诚敬宗文德尚贤 衍蕃昭达显曾元 康宁富贵咸孚寿 和顺祯祥世善昌 永绍崇隆世德彰 敦贤务本允纯良 秉怀公正修宜慎 树立钦培学景芳. 散居地 : 浙江省东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书脊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