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麝科

麝科

,俗称香獐,在有角下目是现存最原始的科,种类少,无角,雄性有发达獠牙。下设一属麝属,有七个种,包括原麝、林麝、黑麝、喜马拉雅麝、安徽麝(原被认为是林麝的亚种)、白腹麝(也常被称为喜玛拉雅麝)和克什米尔麝。;另外马麝是喜马拉雅麝的亚种或同物异名。

麝科简介资料
麝属 Moschus、(
动物界
麝科 Moschidae、(Gray, 1821)
哺乳纲
脊索动物门
麝科相关文献
林麝
生态环境林麝栖息于海拔2400-3800米的森林中。森林是林麝的主要栖息生境,它们主要分布在低山区的阔叶林、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区,喜欢活动在以针阔混交林为主,相对湿度较高的林内。目前适栖范围内平均密度约每平方公里1.45只,最高可达每平方公里10至12只。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国湖北、云南、青海、陕西、四川、湖南、贵州、西藏的错那、措美、波密、察隅、米林、林芝、工布江达等地。特征林麝是麝属中体型最小的一种。体长为60-80厘米,肩高45-50厘米,体重8-10千克。雌雄均没有角;耳长直立,端部稍圆。腹部生殖器前端有麝香囊,尾粗而短,尾脂腺发达。四肢细长,后肢比前肢长。体毛粗硬色深,呈褐灰色或苍灰褐棕色,辟尖无棕色,颈纹明显,个体小于马麝。下颌、喉部、颈下以至前胸间为界限分明的白色或橘黄色区。臀部毛色近黑色,成体不具斑点。被追急后具有攀缘斜树或倾斜倒木的特点。它们四肢下部的毛比马麝的短,并紧贴皮肤
查看全文
麝科
参考文献中国鹿类动物,盛和林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9月出版.
查看全文
原麝
特征前肢短而后肢长,蹄小;耳大;身体颜色呈棕色,背部比较深,有的呈灰褐色,带有不很明显的土黄色条纹和斑点;颈下向后至肩有两条白纹。雄性麝犬齿发达,脐与生殖孔之间有麝香腺,在发情季节特别发达。分布原麝分布在东北亚地区的山林,在南西伯利亚的针叶林最为常见,也在内蒙古,蒙古,中国和朝鲜半岛的部分地区被发现。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安徽大别山北坡的岳西、舒城、霍山、六安等市县的低山丘陵地区。麝以森林和森林灌丛为主要栖息地,原麝主要分布在海拔600至1000米以上人迹罕至的针阔混交林带。习性原麝一般雌雄分居,营独居生活,而雌兽常与幼麝在一起,以晨昏活动频繁,有相对固定的巡行,觅食路线,通常只在标定的范围内活动。在雄麝卧栖处,常留有浓郁的麝香味,视觉与听觉灵敏,性怯懦,为植物食性,原麝所食的植物种类十分广泛,包括低等的地衣、苔藓和数百种高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冬季食物较少时还啃食树皮。原麝的性...
查看全文
马麝(图)
马麝(Moschussifanicus)又称香獐、马獐、麝,属于鹿科,是青藏高原特有皮、肉、药兼用的高经济效益珍稀草食性动物。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国内有养殖,雄麝分泌的麝香是名贵的中药材和高级香料。 一、外形特征 马麝体形似麝,大小如羊,体长80~90厘米,肩高55厘米,体重10~15千克。前肢短,后肢长,善跳跃、奔跑。鼻端无毛,黑色。
查看全文
麝——逐渐逝去的宝贵资源
远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麝香已经作为宝贵的药材用于医治疾病,到了公元8世纪的唐代,麝香除了用作药材之外,也作为珍贵芳香物用于皇宫的熏香。麝香一词就取自它香气四射的特性。历朝历性,皇宫的御医都要备足麝香,以备皇室所需,每年各地进贡的麝香都记载在册,作为各地宫员对朝廷的贡献。 麝香是麝的分泌物,目前,虽然科学界有不同看法,但一般认为世上现存五种麝
查看全文
麝科相关标签
麝科
物种
家族谱大览
曹氏科彩公(十八世)宗支
曹氏科彩公(十八世)宗支
科彩十八世宗支
浏览:0
教旨: 高永基 武科
干隆 52 年(1787)发行 全州,全北大学博物馆 教旨: 闲良 高永基 武科 丙科 17人 及第出身者.
浏览:0
文科八世谱
文科及第们的家谱,补充记录了1937年出版的文报 国立中央图书馆,1944
浏览:0
6.邓氏宗谱, 6, 卷4: 世系图考 纲 6世文科公起, 189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一宿堂, 清光绪20[1894]重修. 12册 : 插图, 世系表. 远祖 : (汉) 邓禹,字仲华. 一世祖 : 邓斯贵. 由黄岗上伍乡徙麻邑. 生二子 : 邓天一,字守易 ; 邓秀一(另谱). 天一公下派祖(5世) : 邓纲,字廷道 ; 邓经,字廷礼. 皆为仕政公(字百安)之子. 纲公生五子(6世) : 邓文英 ; 邓文辅 ; 邓文科 ; 邓文贤 ; 邓文贵. 经公生四子(6世) : 邓文智 ; 邓文凤 ; 邓文凰 ; 邓文朝. 派语 : 子学明良 贤之世宗 启源金国 永保兴隆 ; (续派语) 殷汉谋贻远 传家以厚忠 克诚思继绪 祥发必光荣.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浏览:100
2.张氏宗谱, 2, 卷2: 派行 传 履科 6世忭公起, 1937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百忍堂, 民国26[1937](陶裕华刊). 4册 : 插图, 世系表. 纂修者 : 张安礼,号敬卿 ; 张恒泰,号重三 ; 张恒铣,号润常 ; 张守绩,号禹之 ; 张守文,号子彬. 始祖(1世) : (明) 张万禄. 自江西瑞昌迁至黄冈杨河,再迁麻城西乡南湖畈. 房祖(3世) : (明) 张学明,字九皋 ; 张景明,字庆云 ; 张道明,名鏪,字正卿. 学明公下支祖(5世) : 张履登,字国潮 ; 张履主,字国清 ; 张履昭. 景明公下支祖(5世) : 张履科,字国治 ; 张履榜 ; 张履垓,字玉堂 ; 张履穆. 道明公下支祖(5世) : 张履纲,字子彝 ; 张履纪,字子莲 ; 张履旻 ; 张履嵩 ; 张履高,字青莲 ; 张履翺,字万里 ; 张履翔,字万皋 ; 张履弼,字国瑞. 排行字 : 张明木履 心一启文 玉士本宗 先成安恒 守庆培元 孝友代兴 长延世德 大振家声.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3.王氏宗谱, 3, 卷4, 长房盛公 一科公世系 6世健安公起, 191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槐堂, 民国15[1926]年纂修. 5册: 插图, 世系表. 始迁祖(1世): (明清之际)王宗荣. 由麻城县迁居随南府君山西北大铁山下王家畈. 宗荣公下三派祖(2世): (明清之际)王盛(长房) ; 王高(二房) ; 王纪(三房,迁居随北青塔,故此谱无三房纪录.) 长房盛公支下房祖(4世): (清)王一举 ; 王一科 ; 王一相. 二房高公支下房祖(4世): (清)王一成 ; 王一仲 ; 王一正. 原定宗派字(7世起): 文王周召德 正大光明家 先代立高品 万世永乐华. 续选宗派字(27世起): 骏业辉前绪 鸿猷启后贤 伦常遵古礼 忠信守真传. 注: 此谱不全,缺卷2(前五代世纪录). 散居地: 湖北省随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