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东周

东周

东周(Eastern Zhou Dynasty),中国历史上的朝代,约存在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5年,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周平王即位第二年,见镐京被战火破坏,又受到犬戎侵扰,便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以别于在这以前的西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持续了二百多年,称为“春秋时代”;东周的后半期,周天子地位渐失,亦持续了二百多年,称为“战国时代”。

周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一个小国,加上被指有弑父之嫌,在诸侯中的威望已经大不如前。面对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边境的外族又乘机入侵,周天子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诸侯对四夷侵扰则以“尊王攘夷”口号团结自卫,战国时代徐州相王、五国相王后各大诸侯纷纷僭越称王(吴、越、楚三国春秋时代已称王),周王权威进一步受损。...

东周简介资料
25、• 前770-前720 周平王(开国)、• 前314-前256 周赧王(亡国)
公元前770 年 - 公元前256 年
218万平方公里
东周相关文献
东周惠公
注释^《史记索隐·周本纪》引《世本》、《史记正义·周本纪》引郭缘生《述生记》转引《史记》、《太平御览》卷85引《帝王世纪》。^《韩非子·内储说下》及《难三》。^《史记集解·六国年表》引徐广转引《纪年》。^《史记集解》、《史记正义》都认为东周惠公是西周惠公之子,但《汉书·古今人表》记载东周惠公是西周威公之子,周勋初《韩非子札记》根据《吕氏春秋·先识览》、《说苑·权谋》记载西周威公死后国分为二以及《韩非子·难三》、《韩非子·内储说下·说五》记载公子根分裂西周国的记载,认为东周惠公是西周威公的儿子。
查看全文
东周君
称呼爵位周赧王驾崩前是东周国君主。小说《东周列国志》称他为公后贬号为君。虽然公也是当时国君的通称,但史书均称他为君。东周又是诸侯西周国附庸,不可能获五等爵位。附庸国君普遍为君爵,所以君爵较可信。地位问题周赧王驾崩后,他和他的国家又存在了七年。虽然凭他的血统及身份,在周赧王死后他是之后天下名义上的共主。但自周成王以来一直保存在畿内的九鼎,却在周赧王崩后被秦国取走了。结局据《秦本纪》及《秦始皇本纪》附录《秦记》记载,周赧王驾崩后七年,东周君联合诸侯伐秦,失败,统治地区并入秦国。被吕不韦弑杀。后人的去往有两种说法:一说被其迁居阳人聚,为周先王守祀;又一说,秦国将其弑杀之后,立其后为东周君,迁之于阳人聚,以延周祀。参考文献《史记》西汉·司马迁《战国策》西汉·刘向
查看全文
东周列国志
成书年代此书刊本很多,卷首有蔡元放序,所署年代不一,或作乾隆元年(1736年),或作乾隆十七年(1752年),或作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成书过程余邵鱼撰《列国志传》明朝嘉靖、隆庆年间,余邵鱼编撰了一部《列国志传》,8卷226则,约28万字。全书始于武王伐纣,终于秦并六国。这部《列国志传》自称“编年取法麟经,记事一据实录”,但其中仍有许多民间传说故事。冯梦龙编《新列国志》明朝末年,冯梦龙在《列国志传》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形成了《新列国志》一书,共108回,增至70余万字。冯梦龙依据《左传》、《史记》等书,删除了旧本《列国志传》中明显不符合史实的故事传说,同时增添了不少重要内容。在改编中,他还删去了武王伐纣到西周衰亡这部分内容,集中写春秋、战国,即东周的历史。蔡元放编评《东周列国志》清代乾隆年间,蔡元放对《新列国志》略加修订润色,并加上序、读法,大量的评语及一些夹注,易名为《东周列国志》,...
查看全文
东周
简介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周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一个小国,春秋时共有140多诸侯国。面对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天子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诸侯对四夷侵扰则“尊王攘夷口号团结自卫。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周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为晋文公所迫,于河阳践土会盟。周考王时,国势益弱,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国借道东周攻打韩国,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左右为难。东周王城位于诸...
查看全文
东周国
异说关于这位东周国开国君主的身份、东周国分裂的原因存在不同说法。一曰东周惠公是西周威公之子,西周惠公的弟弟。威公去世后,在东部争立;传统观点认为,前367年,西周公子根,在东部的巩国旧地自立,赵国、韩国用武力加以支持,遂分裂出东周这小国。东周惠公是周显王二年(前367年)周威公死后,被分封至巩国旧地的。依据《史记·周本纪》、《韩非子·内储说下篇》等文献,东周国实乃周威公死后,因兄弟不和,小儿子根在赵、韩二国的唆使下独立出来,于巩国旧地建国。东周故都约在今河南巩义市孝义镇西的康北村一带。二曰东周惠公是西周威公的孙子,西周惠公的儿子。君主列表注释^史料不详,可能是东周武公本人。
查看全文
东周相关标签
东周
古政权(中国)
家族谱大览
润东周氏十二次重修族谱 [24卷]
原书 : 清光绪34[1908]重修. 4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受姓始祖 : 烈(周汝坟侯). 始迁祖 : 周惠七. 散居地 : 江苏省镇江县等地.
浏览:0
润东周氏十二次重修族谱 [24卷]
原书 : 清光绪34[1908]重修. 4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受姓始祖 : 烈(周汝坟侯). 始迁祖 : 周惠七. 散居地 : 江苏省镇江县等地.
浏览:0
润东周氏十二次重修族谱 [24卷]
原书 : 清光绪34[1908]重修. 4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受姓始祖 : 烈(周汝坟侯). 始迁祖 : 周惠七. 散居地 : 江苏省镇江县等地.
浏览:0
润东周氏十二次重修族谱 [24卷]
原书 : 清光绪34[1908]重修. 4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受姓始祖 : 烈(周汝坟侯). 始迁祖 : 周惠七. 散居地 : 江苏省镇江县等地.
浏览:0
周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汝南堂, 清咸丰3[1853]年续修. 11册: 插图, 世系表. 受姓祖: (周) 烈公. 平王少子,后以国为氏. 一世远祖: (周秦之际) 周上珍. 兴宁始迁祖(1世): 周文绪,号十九郎. 上珍公54世孙. 祖籍道州,徙江西庐陵吉水,后迁广东兴宁县. 今广东省兴宁县. 文绪公派下支祖(4世): 周新,字法盛 ; 周兰,字法强. 连平始迁祖(1世): 周友敬,字敬宗,名四十四郎. 上珍公56世孙. 自闽杭迁广东连平. 友敬公派下支祖(4世): 周以榕 ; 周以樟 ; 周以宣 ; 周以松 ; 周以梅...等 醴东祖(10世): (清) 周尚俊,字世俊. 同母徙湖南长沙府醴陵县东乡二十都. 龙川始迁祖(1世): 周岭宝,号林. 由江右徙广东惠州府龙川县. 今广东省惠阳县. 岭宝公派下支祖(7世): 周廷发 ; 周廷儒. 程乡始迁祖(1世): 周七位. 自宁化县迁广东嘉应州程乡县. 今广东省梅县. 七位公派下支祖(7世): 周世文 ; 周世贤. 兴宁派辈份字(1世起): 性学传家远汝 南世系长文章 崇富道(天)德(裕)益. 连平派辈份字(1世起): 敬贵广以志仕 道周日尚复祥. 注: 目录与版心所列卷数不同, 以下所列卷数以目录的卷数为主. 缺卷1. 散居地: 广东省梅县, 惠阳县, 连平县, 兴宁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醴东周氏族谱.
浏览:100
周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汝南堂, 清咸丰3[1853]年续修. 11册: 插图, 世系表. 受姓祖: (周) 烈公. 平王少子,后以国为氏. 一世远祖: (周秦之际) 周上珍. 兴宁始迁祖(1世): 周文绪,号十九郎. 上珍公54世孙. 祖籍道州,徙江西庐陵吉水,后迁广东兴宁县. 今广东省兴宁县. 文绪公派下支祖(4世): 周新,字法盛 ; 周兰,字法强. 连平始迁祖(1世): 周友敬,字敬宗,名四十四郎. 上珍公56世孙. 自闽杭迁广东连平. 友敬公派下支祖(4世): 周以榕 ; 周以樟 ; 周以宣 ; 周以松 ; 周以梅...等 醴东祖(10世): (清) 周尚俊,字世俊. 同母徙湖南长沙府醴陵县东乡二十都. 龙川始迁祖(1世): 周岭宝,号林. 由江右徙广东惠州府龙川县. 今广东省惠阳县. 岭宝公派下支祖(7世): 周廷发 ; 周廷儒. 程乡始迁祖(1世): 周七位. 自宁化县迁广东嘉应州程乡县. 今广东省梅县. 七位公派下支祖(7世): 周世文 ; 周世贤. 兴宁派辈份字(1世起): 性学传家远汝 南世系长文章 崇富道(天)德(裕)益. 连平派辈份字(1世起): 敬贵广以志仕 道周日尚复祥. 注: 目录与版心所列卷数不同, 以下所列卷数以目录的卷数为主. 缺卷1. 散居地: 广东省梅县, 惠阳县, 连平县, 兴宁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醴东周氏族谱.
浏览:100
东周导读知识
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是一本讲述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故事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的内容包括西周结束(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这五百多年间发生的历史故事,故事情节非常丰富复杂,书中将分散的历史故事、人物传记,按照时间的先后串联起来,融合成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全书共108回,前83回写春秋五霸,后25回写战国七雄。小说描写周幽王凶残无道,引起西戎之乱。周平王东迁,周王室逐渐衰微,诸侯国争霸,士大夫势力日益壮大,最终形成七雄对峙局面,各国征战不断。最终秦王嬴政灭六国,一统天下。全书的布局谋篇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每一个故事既可独立成篇,又可贯穿一体。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描写引人入胜。批判了昏庸愚昧的昏君暴君,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歌颂了赏罚分明的王侯和有胆识的将相勇夫。
浏览量:1176次
东周皇帝列表
东周皇帝列表
周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三个朝代。周朝又分为东周和西周。历史上,武王伐纣以后商朝灭亡,武王姬发建立了周朝也就是西周。公元前770年,西周覆灭,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历经了整个春秋战国,统治514年,共有25位皇帝。在这一时期,诸侯称霸,诸子百家兴起,不管是文化还是政治都有了极大的发展。公元前256年,东周被战国七雄中的秦国所灭。东周皇帝列表周平王:姬宜臼(768―公元前718年),姬姓,名宜臼,东周第一任君主。周桓王:姬林(公元前719年—公元前697年),姬姓,名林,东周第二任君主。周庄王:姬佗(公元前696年―公元前682年),姬姓,名佗,东周第三任君主。周釐王:姬胡齐(公元前682年―公元前677年),姬姓,名胡齐,东周第四任君主。周惠王:姬阆(?—公元前653年或公元前652年),东周第五任君主,谥号惠王。周襄王:姬郑(公元前651年―公元前619年),姬姓,名郑,东周第六任君主。周顷王:姬壬臣(公元前618年-公元前614年),华夏族,姬姓,名壬臣,东周第七代君主,在位6年。周匡王:姬班(公元前612年-公元前607年),华夏族,姬姓,名班。东周第八位君主,在位共6年。周定王:姬瑜(公元前606年~公元前586年),姬姓,名瑜,东周第九位君主,在位21年。周简王:姬夷(公元前586年~公元前572年),姬夷,东周第十位君主,共在位14年。周灵王:姬泄心(公元前572年~公元前545年)华夏族,姓姬,名泄心,东周第十一位君主,在位27年。周景王:姬贵(公元前545年—公元前520年),姓姬,名贵,东周第十二君主,在位25年。周悼王:姬猛(公元前520年~公元前520年),东周第十三位君主,在位半年。周敬王:姬匄(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77年或公元前前476年),姬姓,名匄,东周第十四位君主,谥号敬王周元王:姬仁(公元前476~公元前469年),东周第十五位君主。姬姓,名仁,在位8年。周贞定王:姬介(公元前469年~公元前441年),姬姓,名介,东周第十六位君主,在位28年,谥号贞定王。周哀王:姬去疾(公元前441年~公元前441年),华夏族,姬姓,名去疾,东周第十七位君主,在位3个月。周思王:姬叔(公元前441年~公元前441年),姓姬,名叔袭,东周第十七八位君主,在5个月。周考王:姬嵬(公元前441年~公元前426年),全谥为周考哲王,东周第十九位君主,在位15年。周威烈王:姬午(公元前425年~公元前402年):东周第二十位君主,在位24年。周安王:姬骄(公元前402年~公元前376年),姬姓,名骄,华夏族,东周第二十一位君主,在位26年。周烈王:姬喜(公元前376年~公元前369年),姓姬,名喜,东周第二十二位君主。周显王:姬扁(公元前369年~公元前321年),又称周显圣王或周显声王,华夏族,姓姬,名扁,东周第二十三位君主,在位48年。周慎靓王:姬定(公元前321年~公元前315年),姓姬,名定,一名顺,东周第二十四位君主,在位6年。周赧王:姬延(约前336年~前256年),姬姓,名延,亦称王赧(nǎn),东周第二十五位君主,也是东周最后一位君主,共59年。
浏览量:1806次
东周分两段是什么意思
东周分两段是什么意思
“东周分两段”这句话出自一首朝代歌,完整的朝代歌是这样的: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这首歌将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都罗列进去,是为方便记忆而创作的。当时,周朝已经传承200余年,社会矛盾日渐激化,周朝下有民不聊生,上有朝堂腐败,又无明君大臣力挽狂澜,大周已有衰弱倾颓之势。昏庸无能的幽王即位。《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记载: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襃姒,尽取周赂而去。於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这便是东周的开始。由于周天子得不到诸侯的尊重和敬畏,地位不断衰落,最终形成名存实亡的局面,到了春秋时期,群雄争霸,百家争鸣,士人地位上升,礼乐制度开始崩溃,战火四起,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其中,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先后崛起,后人称为“春秋五霸”。春秋到战国其实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一般来说有两个分界点。一是“三家分晋”,公元前453年,赵、魏、韩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二是“田陈代齐”,战国初年陈国田氏后代取代齐国姜姓吕氏成为齐侯。从此,形成了齐、楚、燕、秦、赵、魏、韩七国,史称“战国七雄”。
浏览量:162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