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词条 段王妃

段王妃

段氏,后燕追尊成昭皇后的妹妹,后燕成武帝慕容垂在前燕为吴王时娶的继室,段部鲜卑段末波的女儿。358年,慕容垂的发妻段氏(成昭皇后,亦作“先段后”)被诬陷杀害,之后慕容垂很快娶了作为妹妹的段夫人,前燕可足浑皇后(慕容垂兄长景昭皇帝慕容儁之正妻)则下令慕容垂降继室段氏为妾,改娶皇后的妹妹长安君。慕容垂很不满,与兄嫂的关系更加恶化。

369年,慕容垂离弃王妃可足浑氏,携带段夫人和众子一起逃往前秦,封宾徒侯,段氏复立为正室。期间段氏在前秦皇宫与苻坚来往密切,遭到非议。

384年慕容垂建立后燕,追谥结发妻子为成昭皇后,两年后立成昭皇后的侄女段元妃为皇后。段夫人不知是否健在,亦没有记载她得到了皇后的册立或追谥。段夫人也可能就是后来的段贵嫔。

段王妃简介资料
段王妃相关文献
段姓起源考辨之――段国
段姓起源考辨之――段国,段姓起源考辨之――段国  河南段姓文化研究学者段更新先生经过多年研究,提出段姓源
查看全文
王妃
生平王氏的名字、具体封号不详。她能写诗,工于笔札。以才貌被明武宗宠幸。曾经陪伴明武宗到蓟州温泉,明武宗命王氏作诗,王氏亲自手书,明武宗命人把这首诗,刻在石头上。这首诗为:“塞外风霜冻异常,水池何事暖如汤。溶溶一派流今古,不为人间洗冷肠”。参考文献《胜朝彤史拾遗记·卷四》毛奇龄撰
查看全文
亲王妃
日本现代日本皇室中对于敬称为殿下。平安时代对于亲王之妻则多称为御息所。而在日本皇室中,皇太子妃亦属于亲王妃的范畴。亲王妃若出身皇族(内亲王或女王),在与亲王结婚后,她的正式称呼中仍会保有婚前的头衔,如昭和天皇第一皇女照宫成子内亲王,在与东久迩宫盛厚王结婚后,以盛厚王妃成子内亲王称之。亲王妃若非出身皇族,正式称呼为○○亲王妃+名字,如秋篠宫文仁亲王的妻子,称“文仁亲王妃纪子”,但有时也有较不正式的称呼,是以,如“秋篠宫妃纪子”、“纪子亲王妃”、“纪子妃”等,而亲王妃的正式全衔,以纪子妃为例:“秋篠宫文仁亲王妃纪子殿下”。现今日本皇室中,一共有6位亲王妃(含太子妃):德仁亲王妃雅子、文仁亲王妃纪子、正仁亲王妃华子、崇仁亲王妃百合子、宽仁亲王妃信子与宪仁亲王妃久子等平民女子成为亲王妃后,在以下的情况中有机会脱离皇族身份:亲王逝世后,亲王妃愿意脱离皇族身份。亲王逝世后,且有不得已的情况下,经皇室会...
查看全文
王妃
东亚中国西汉时期,诸侯王的正配称王后,王母为王太后。至东汉以后,王及亲王的正配改称为妃,称王妃,如唐朝广平王正配崔氏称崔妃。清朝时期,亲王、郡王等宗亲正配改称正福晋,但被封为亲王、郡王者,其正配在严格意义上的称谓仍是王妃。日本日本皇室中有王的位阶,而王的正妻称为王妃。现代日本皇室根据皇室典范第5条,王妃的敬称为“殿下”。自从1947年(昭和22年)10月14日,皇室中11个宫家共51位皇族全数降为平民至今,由于没有王的出现,因此也没有王妃。朝鲜高丽王朝:高丽国王之母称王太后、正配称王后。后期改王太后为王太妃、王后为王妃,且逝世后才能追谥为王后。朝鲜王朝:国王正配称王妃(或大妃),死后方追谥为王后。王妃在口语上的称谓为中殿、坤殿、中宫,其宫室常被称作中宫殿。越南后黎朝时期阮朝时期阮朝宗室爵位中有亲王和郡王之分。二者的正配均为“王妃”。然而,按照阮朝惯例,皇亲不正式立正配,妻妾统称为府妾。所以...
查看全文
卜王妃
参考资料《晋书》卷一百三载记第三刘曜
查看全文
段王妃相关标签
中国皇帝嫡妻未得封后者
后燕皇帝嫡妻
段姓
家族谱大览
段湾段氏族谱
段湾段氏族谱
段湾段氏族谱主要记载段湾段氏始祖段三才的后代。
浏览:0
1.段克昌筱峰先生八十年录
原书: [台湾 : 出版者不详], 民国58[1969]序. 64页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附段氏宗支世系谱. 段克昌生于清光绪16[1890], 为云南省宜良县人.
浏览:100
湘乡桥头李氏南段房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追远堂, 民国32[1943]年序. 4册 : 世系表. 纂修者 : 李宏酬,字守身 ; 李宏宇,字崇文 ; 李宏闿,字崇本 ; 李肇溶,字哲甫 ; 李宏岗,字玉春 ; 李宏燃,字煌炳. 始祖(1世) : (宋) 李茂隆,字孔安. 于建隆年间由江西太和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迁上湘桥头. 南段始迁祖(13世) : (明) 李再珪. 如芳公(字均佐)第三子. 派祖(19世) : (明) 李元晴,字朝阳. 思钦公(字升堂)之子. 文珠公(字焕川)三世孙. 下有五子,仅传三房. 房祖(20世) : (明清之际) 李允羡,字和庭 ; 李允芬,字贵庭 ; 李允芳,字善庭. 允羡房下二子(21世) : (清) 李志达,字惟生 ; 李志通,字太生. 李允芬房下3子(21代): 李志日, 字寄生; 李志遵, 往四川; 李志迪, 往四川. 允芳房下四子(21世) : 李志选(失考) ; 李志道,字盛生 ; 李志暹,字升生 ; 李志适,字述生. 志适公下支祖(26世) : 李肇泉,字玉源 ; 李肇凰,字鸣岗,号喜成. 另派祖(16世) : (明) 李文宪,字大光. 兴祉公第四子. 文珠公之弟. 文宪公下房祖(21世) : (清) 李志馗,字景生. 为允镜公(字秀庭)次子. 班行 : (原籍) 茂子重世桂 ; (旧纂) 万邦诸彦友 应如再添兴 文仕思元允 志必仁本百 续班行 : 肇基宏复远 廷芳毓景魁 扬光锡善庆 名登献策台 ; (新増) 荣咸馨鼎林 先达仪和瑞 雍守润肃盛 熙显蕃泰承 散居地 : 湖南省湘乡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桥头李氏南段支谱.
浏览:100
湘乡桥头李氏南段房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追远堂, 民国32[1943]年序. 4册 : 世系表. 纂修者 : 李宏酬,字守身 ; 李宏宇,字崇文 ; 李宏闿,字崇本 ; 李肇溶,字哲甫 ; 李宏岗,字玉春 ; 李宏燃,字煌炳. 始祖(1世) : (宋) 李茂隆,字孔安. 于建隆年间由江西太和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迁上湘桥头. 南段始迁祖(13世) : (明) 李再珪. 如芳公(字均佐)第三子. 派祖(19世) : (明) 李元晴,字朝阳. 思钦公(字升堂)之子. 文珠公(字焕川)三世孙. 下有五子,仅传三房. 房祖(20世) : (明清之际) 李允羡,字和庭 ; 李允芬,字贵庭 ; 李允芳,字善庭. 允羡房下二子(21世) : (清) 李志达,字惟生 ; 李志通,字太生. 李允芬房下3子(21代): 李志日, 字寄生; 李志遵, 往四川; 李志迪, 往四川. 允芳房下四子(21世) : 李志选(失考) ; 李志道,字盛生 ; 李志暹,字升生 ; 李志适,字述生. 志适公下支祖(26世) : 李肇泉,字玉源 ; 李肇凰,字鸣岗,号喜成. 另派祖(16世) : (明) 李文宪,字大光. 兴祉公第四子. 文珠公之弟. 文宪公下房祖(21世) : (清) 李志馗,字景生. 为允镜公(字秀庭)次子. 班行 : (原籍) 茂子重世桂 ; (旧纂) 万邦诸彦友 应如再添兴 文仕思元允 志必仁本百 续班行 : 肇基宏复远 廷芳毓景魁 扬光锡善庆 名登献策台 ; (新増) 荣咸馨鼎林 先达仪和瑞 雍守润肃盛 熙显蕃泰承 散居地 : 湖南省湘乡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桥头李氏南段支谱.
浏览:100
湘乡桥头李氏南段房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追远堂, 民国32[1943]年序. 4册 : 世系表. 纂修者 : 李宏酬,字守身 ; 李宏宇,字崇文 ; 李宏闿,字崇本 ; 李肇溶,字哲甫 ; 李宏岗,字玉春 ; 李宏燃,字煌炳. 始祖(1世) : (宋) 李茂隆,字孔安. 于建隆年间由江西太和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迁上湘桥头. 南段始迁祖(13世) : (明) 李再珪. 如芳公(字均佐)第三子. 派祖(19世) : (明) 李元晴,字朝阳. 思钦公(字升堂)之子. 文珠公(字焕川)三世孙. 下有五子,仅传三房. 房祖(20世) : (明清之际) 李允羡,字和庭 ; 李允芬,字贵庭 ; 李允芳,字善庭. 允羡房下二子(21世) : (清) 李志达,字惟生 ; 李志通,字太生. 李允芬房下3子(21代): 李志日, 字寄生; 李志遵, 往四川; 李志迪, 往四川. 允芳房下四子(21世) : 李志选(失考) ; 李志道,字盛生 ; 李志暹,字升生 ; 李志适,字述生. 志适公下支祖(26世) : 李肇泉,字玉源 ; 李肇凰,字鸣岗,号喜成. 另派祖(16世) : (明) 李文宪,字大光. 兴祉公第四子. 文珠公之弟. 文宪公下房祖(21世) : (清) 李志馗,字景生. 为允镜公(字秀庭)次子. 班行 : (原籍) 茂子重世桂 ; (旧纂) 万邦诸彦友 应如再添兴 文仕思元允 志必仁本百 续班行 : 肇基宏复远 廷芳毓景魁 扬光锡善庆 名登献策台 ; (新増) 荣咸馨鼎林 先达仪和瑞 雍守润肃盛 熙显蕃泰承 散居地 : 湖南省湘乡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桥头李氏南段支谱.
浏览:100
禄段何氏族谱 [7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1. 7册 : 世系表. 太始祖 : (元明之际) 何中立,字精一,号华峰. 电白禄段始迁祖 : (明) 何积善,号坦然. 散居地 : 广东省电白县等地. 卷端题 : 电白禄段何氏族谱.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