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畋,字渭卿,号谷子,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进士(《宋代蜀文辑存作者考》),授恒宁主簿。仁宗天圣元年(一○二三)以大理寺丞知泉州惠安县(清干隆《泉州府志》卷二六),迁知荣州。年九十卒。事见《渑水燕谈录》卷七。有歌诗杂文七十卷,《宋史·艺文志》着录《李畋集》十卷,均佚。
李畋-古诗文选集相关文献
郑畋的评价:出将破贼之功入相运筹之益
郑畋的评价:出将破贼之功入相运筹之益,郑畋简介上提到郑畋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任宰相,同时也是一位诗人。郑畋生于公元8
郑畋
诗作马嵬坡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虽亡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参考书目《旧唐书》卷一七八《郑畋传》
李畋
人物简介李畋,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生于浏阳市大瑶镇东峰界(现李畋村)烂泥湖。李畋天资聪慧,随父练就一身武艺,曾被多处聘为武术教习。父母去世后,他搬至狮形山半岭上,与采药人仲叟为伴。一天,两人上山采药、狩猎,偶遇风雨,回家后,仲叟一病不起。乡人言称为山魈邪气作怪(实为瘴气),将危害一方。李畋十分焦急,突想到父亲曾说燃竹可壮气驱邪,即试之,颇具声色,但爆力不足,他便大胆地在竹节上钻一小孔,将硝药填入,用松油封口引爆,效果极佳。乡邻仿之,一时山中爆声四起,清香扑鼻,瘴气消散,仲叟病愈。但这种竹爆携带不便,且不安全,李畋又以纸代竹,经反复试验,其声如雷,光气四射。后来,这种爆竹除用于驱除瘴气,还用于婚丧喜庆。李畋为恤民富乡做下这一事业,受到各方好评,但因缺少资金等原因,爆竹生产一时未能发展起来,直到宋代,始建作坊、爆庄。为制作爆竹,李畋历尽艰辛,手足多次伤损,住屋亦毁于硝火,且末能按时婚娶,...
焚林而畋
焚林而畋焚林而畋焚林而畋的意思焚林而畋是什么意思焚林而畋什么意思焚林而畋的近义词焚林而畋的反义词焚林而畋的拼音【成语意思】:同“焚林而田”。【用法分析】:焚林而畋作谓语、定语;比喻只图眼前利益。【成语来源】:宋·秦观《李训论》:“焚林而畋,明年无兽;竭泽而鱼,明年无鱼。”【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使用程度】:一般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fénlínértián【成语声母】:FLET【焚林而畋的近义词】:焚林而田、焚林而狩
诗朗诵古诗词李白将进酒古诗词朗诵
诗朗诵古诗词李白将进酒古诗词朗诵进酒(34548人评分)8.5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