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李畋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59
转发:0
评论:0
人物简介李畋,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生于浏阳市大瑶镇东峰界(现李畋村)烂泥湖。李畋天资聪慧,随父练就一身武艺,曾被多处聘为武术教习。父母去世后,他搬至狮形山半岭上,与采药人仲叟为伴。一天,两人上山采药、狩猎,偶遇风雨,回家后,仲叟一病不起。乡人言称为山魈邪气作怪(实为瘴气),将危害一方。李畋十分焦急,突想到父亲曾说燃竹可壮气驱邪,即试之,颇具声色,但爆力不足,他便大胆地在竹节上钻一小孔,将硝药填入,用松油封口引爆,效果极佳。乡邻仿之,一时山中爆声四起,清香扑鼻,瘴气消散,仲叟病愈。但这种竹爆携带不便,且不安全,李畋又以纸代竹,经反复试验,其声如雷,光气四射。后来,这种爆竹除用于驱除瘴气,还用于婚丧喜庆。李畋为恤民富乡做下这一事业,受到各方好评,但因缺少资金等原因,爆竹生产一时未能发展起来,直到宋代,始建作坊、爆庄。为制作爆竹,李畋历尽艰辛,手足多次伤损,住屋亦毁于硝火,且末能按时婚娶,...

人物简介

李畋,唐武德四年 (公元621年)生于浏阳市大瑶镇东峰界(现李畋村)烂泥湖。李畋天资聪慧,随父练就一身武艺,曾被多处聘为武术教习。父母去世后,他搬至狮形山半岭上,与采药人仲叟为伴。一天,两人上山采药、狩猎,偶遇风雨,回家后,仲叟一病不起。乡人言称为山魈邪气作怪(实为瘴气),将危害一方。李畋十分焦急,突想到父亲曾说燃竹可壮气驱邪,即试之,颇具声色,但爆力不足,他便大胆地在竹节上钻一小孔,将硝药填入,用松油封口引爆,效果极佳。乡邻仿之,一时山中爆声四起,清香扑鼻,瘴气消散,仲叟病愈。但这种竹爆携带不便,且不安全,李畋又以纸代竹,经反复试验,其声如雷,光气四射。后来,这种爆竹除用于驱除瘴气,还用于婚丧喜庆。李畋为恤民富乡做下这一事业,受到各方好评,但因缺少资金等原因,爆竹生产一时未能发展起来,直到宋代,始建作坊、爆庄。 为制作爆竹,李畋历尽艰辛,手足多次伤损,住屋亦毁于硝火,且末能按时婚娶,直到中年才与一唐姓贫女结为夫妻。此后,他继续从事爆竹制作和硝药提炼,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享年70岁。 为纪念李畋研制爆竹,其乡邻好友特集资在半岭上建李畋庙一座,还将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李畋生日)定为爆竹节。宋时,爆竹业得到较大发展,又在县城田家巷建李畋庙一座 (后被元兵所毁),并将李畋故居改为李畋阁,将他的墓由东峰界迁至阁后重葬。清初,在县城畀冲观侧重建李畋庙。

鞭炮历史

在这个世界上,凡是有华人居住的地方,遇到喜庆之事,像儿女婚嫁、盖房上梁、乔迁新居、经营的店铺开业,都要燃放鞭炮,以示喜庆吉利。特别是农历的除夕、新年的元旦、正月十五等,鞭炮声充满寰宇,带有普天同庆的味道。宋代诗人王安石《元日》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生动地描绘了新年贴对联、放鞭炮的热闹情景。

过程

燃放鞭炮,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那么,燃放鞭炮从何时开始,鞭炮又是由谁发明的呢? 爆竹,又名爆仗、炮仗,称鞭炮是宋以后的事。从《诗经.小雅.庭燎》中,我们可读到这样的诗句:“庭燎晰晰,君子至止。”庭燎,是古人将竹子、草或麻杆,捆绑在一起燃放使夜晚耀如白昼,有照明与驱邪的作用。这可能是中国燃放爆竹的雏型,距今已两千多年以前了。古书《周礼》有岁终驱疫鬼即“驱傩”的活动。汉代,燃放爆竹,也为了驱鬼辟邪,时间在正月初一。汉东方朔的《神异经.西荒经》说,深山中有山臊(后人称山魈),人接触到它,往往染寒热病。它好偷人食盐来吃虾蟹,遇见它“人尝以竹着火中爆州(形容声音)而出,臊皆惊惮。”南朝梁的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也说:正月初一“鸡鸣即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山魈怕爆竹,民间便将山魈演变成一个叫“年”的怪物,年年从海里爬上岸来害人,后来它被一个穿红衣的小孩燃放爆竹吓跑了。这样除夕或正月初一燃爆竹驱邪,就渐成一种习俗。

发展

开初的爆竹只是用火烧竹子,使之燃火发声。随着纸的发明与广泛使用,加上炼丹家逐渐发现硝、硫磺与炭是易燃物质。到唐代,爆竹的燃放发展为人们将一支长竹竿点燃,或将一串串竹节挂在长竹竿上燃爆,当时被称作“爆竿”。唐诗人来鹄在《早春》中写道:“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药王”孙思邈(公元581—682年)最早记叙了把硝石、硫磺、含炭物质混合在一起创造火药的“硫磺伏火法”。火药用于爆竹也就逐渐开始,最初是将火药装入竹筒里燃放,后改进为用卷纸裹火药来燃放,爆竹也改名为“爆张”或“爆仗”。到宋代,不仅纸制爆仗兴盛,而且烟花成为节日必需之物。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南宋宋孝宗时,元宵节夜晚在宫中一次要放烟火百余架。到明代,藩王、权贵之家,节日也以放烟火来争奇斗胜,促使爆竹烟花规模、花样不断翻新。 清李声振《爆竹》说:“声爆竹除残腊,换尽桃符逐祟回。 且缓屠苏守岁饮,听他万户镇天雷。”

参考

《中国实业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郑畋
诗作马嵬坡玄宗回马杨妃死,虽亡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参考书目《旧唐书》卷一七八《郑畋传》
· 焚林而畋
焚林而畋焚林而畋焚林而畋的意思焚林而畋是什么意思焚林而畋什么意思焚林而畋的近义词焚林而畋的反义词焚林而畋的拼音【成语意思】:同“焚林而田”。【用法分析】:焚林而畋作谓语、定语;比喻只图眼前利益。【成语来源】:宋·秦观《李训论》:“焚林而畋,明年无兽;竭泽而鱼,明年无鱼。”【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使用程度】:一般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fénlínértián【成语声母】:FLET【焚林而畋的近义词】:焚林而田、焚林而狩
· 郑畋的评价:出将破贼之功入相运筹之益
郑畋简介上提到郑畋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任宰相,同时也是一位诗人。郑畋生于公元825年,字台文,荥阳人,其父亲是桂管的观察使郑亚。郑畋画像郑畋十八岁的时候就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宣武军节约度的推官和秘书省的校书郎。公元846年郑畋因为书判出类拔萃被任命为直史馆事,但是还没有等到郑畋去上任,郑畋的父亲就被贬到了桂州即今天的广西桂林,郑畋便跟随父亲一起去了桂州。公元869年,唐玄宗病逝,郑畋被朝廷任命为从事,不久后,郑畋开始担任虞部员外郎,但是后来因为右丞相的阻挠,郑畋只能依然担任从事。公元864年,郑畋被任命为刑部的员外郎,后来担任万年县的县令。公元868年,刘瞻被授为宰相,于是推荐郑畋担任户部郎中和翰林学士,不久后又加任知制诰。公元869年,朝廷讨伐庞勋,郑畋当时负责起草诏书,因为他构思敏捷,诏书文笔又十分华丽,所以得到同僚不少好评。战乱被平定后,郑畋被任命为户部侍郎和翰林学士承旨。公元870年...
· 郑畋为大唐做了哪些贡献可以青史留名
郑畋简介上提到郑畋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任宰相,同时也是一位诗人。郑畋生于公元825年,字台文,荥阳人,其父亲是桂管的观察使郑亚。图片来源于网络郑畋十八岁的时候就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宣武军节约度的推官和秘书省的校书郎。公元846年郑畋因为书判出类拔萃被任命为直史馆事,但是还没有等到郑畋去上任,郑畋的父亲就被贬到了桂州即今天的广西桂林,郑畋便跟随父亲一起去了桂州。公元869年,唐玄宗病逝,郑畋被朝廷任命为从事,不久后,郑畋开始担任虞部员外郎,但是后来因为右丞相的阻挠,郑畋只能依然担任从事。公元864年,郑畋被任命为刑部的员外郎,后来担任万年县的县令。公元868年,刘瞻被授为宰相,于是推荐郑畋担任户部郎中和翰林学士,不久后又加任知制诰。公元869年,朝廷讨伐庞勋,郑畋当时负责起草诏书,因为他构思敏捷,诏书文笔又十分华丽,所以得到同僚不少好评。战乱被平定后,郑畋被任命为户部侍郎和翰林学士承旨。公元8...
· 郑畋为何青史留名:为大唐做了哪些贡献?
郑畋简介上提到郑畋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任宰相,同时也是一位诗人。郑畋生于公元825年,字台文,荥阳人,其父亲是桂管的观察使郑亚。郑畋画像郑畋十八岁的时候就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宣武军节约度的推官和秘书省的校书郎。公元846年郑畋因为书判出类拔萃被任命为直史馆事,但是还没有等到郑畋去上任,郑畋的父亲就被贬到了桂州即今天的广西桂林,郑畋便跟随父亲一起去了桂州。公元869年,唐玄宗病逝,郑畋被朝廷任命为从事,不久后,郑畋开始担任虞部员外郎,但是后来因为右丞相的阻挠,郑畋只能依然担任从事。公元864年,郑畋被任命为刑部的员外郎,后来担任万年县的县令。公元868年,刘瞻被授为宰相,于是推荐郑畋担任户部郎中和翰林学士,不久后又加任知制诰。公元869年,朝廷讨伐庞勋,郑畋当时负责起草诏书,因为他构思敏捷,诏书文笔又十分华丽,所以得到同僚不少好评。战乱被平定后,郑畋被任命为户部侍郎和翰林学士承旨。公元870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