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唐代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地理史籍,又称《西域记》,12卷。玄奘述,辩机撰文。本书系玄奘奉唐太宗敕命而著,贞观二十年(646年)成书。
书中综叙了贞观元年(一说贞观3年)至贞观十九年玄奘西行之见闻。记述了玄奘所亲历110个及得之传闻的28个城邦、地区、国家之概况,有疆域、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语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为研究中古时期中亚、南亚诸国的历史、地理、宗教、文化和中西交通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佛教史学、佛教遗迹的重要文献。
晚近以来,印度 那烂陀寺的废墟、 王舍城的旧址、 鹿野苑古刹、 阿旃陀石窟,得以展露和再现其光辉,《 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在这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大唐西域记简介资料
撰文、著
646 年
释辩机
中文(文言文)
史部
绝壤殊风,土著之宜,人备之序,正朔所暨,声教所单
大唐西域记相关文献
大唐西域记的创作背景
高僧玄奘所著录的《大唐西域记》在后世广为流传,唐代时期佛教已进入文化发展阶段,在大唐西域记中所记载的异域的奇异故事亦随之传播于民间,同时也是玄奘从当时长安出发西行亲身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当时小说创作中有大量题材取材于民间。《大唐西域记》记载的是玄奘从长安(今西安)出发西行亲身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其中包括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城邦,还有许多不同的民族。书中对西域各国,各民族生活方式、建筑、婚姻、丧葬、宗教信仰、沐浴与治疗疾病和音乐舞蹈方面的记载,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反映了西域的风土民俗。13岁时,玄奘立志“远绍如来,近光遗法”,从此遁入空门。当时社会的佛学氛围浓厚,玄奘天资聪颖,很快就脱颖而出。后来,玄奘修行的净土寺因战乱而不再适合修行,玄奘只好离开洛阳四处游历,先后到成都、长安、扬州、苏州等地,遍访名师,最后又到长安问师于法常、僧辩两位大师。当时,玄奘的佛学修养已经非常深厚,令长安的高...
查看全文
西域图记
《西域图记》序言《西域图记·序》臣闻禹定九州,导河不逾积石,秦兼六国,设防止及临洮。故知西胡杂种,僻居遐裔,礼教之所不及,书典之所罕传。自汉氏兴基,开拓河右,始称名号者,有三十六国,其后分立,乃五十五王。仍置校尉、都护,以存招抚。然叛服不恒,屡经征战。后汉之世,频废此官。虽大宛以来,略知户数,而诸国山川未有名目。至如姓氏风土,服章物产,全无纂录,世所弗闻。复以春秋递谢,年代久远,兼赠诛讨,互有兴亡。或地是故邦,改从今号,或人非旧类,因袭昔名。兼复部民交错,封疆移改,戎秋音殊,事难穷验。于阗之北,冈岭以东,考于前史,三十余国。其后更相屠灭,仅有十存。自余沦没,扫地俱尽,空有丘墟,不可记识。皇上膺天育物,无隔华夷,率土黔黎,莫不慕化。风行所及,日入以来,职贡皆通,无远不至。臣既因抚纳,监知关市,寻讨书传,访采胡人,或有所疑,即详红口。依其本国服饰仪形,王及庶人,各显容止,即丹青模写,为西域图记...
查看全文
大唐西域记
内容《大唐西域记》共十二卷,并非以玄奘旅行的路线,而按地区排列,记录中国新疆至印度沿途所见地区的地理、交通、气候、物产、政治、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教育、刑法、礼仪、赋税、人文风俗描述下来,,书中对各国的记述繁简不一,但记事谨严有据,文笔简洁流畅。其中也穿插听到传闻而没有亲自到过的国家,用“行”和“至”两字区分。此书由玄奘口述,由弟子辩机执笔《大唐西域记》,贞观二十年(646年)七月完成。据专家王世平表示,“玄奘用脚步量出的里程,竟准确到一里不差,使斯坦因感佩到五体投地的地步”。卷第一讲述阿耆尼国(焉耆)、屈支国(龟兹)、跋禄迦国、赭时国、飒秣建国、弭秣贺国、劫布呾那国、喝捍国、捕喝国、伐地国、货利习弥伽国、羯霜那国、睹货逻国、呾蜜国、赤鄂衍那国、忽露摩国、鞠和衍那国、镬沙国、珂咄罗国、拘谜陀国、缚伽浪国、纥露悉泯健国、忽懔国、缚喝国、锐秣陀国、胡寔健国、呾剌健国、揭职国、梵衍那国、迦毕试国
查看全文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简称《西域求法高僧传》《求法高僧传》。是一部类传体佛教史著作。唐代释义净撰成于691年。共2卷。各汉文大藏经均收入,另有金陵刻经处等单刻本。1894年译成法文,1942年又译成日文出版。义净(635-713年),俗姓张,齐州(今山东历城)人,一说范阳(今北京西南)人。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年),由海道前往印度求法,巡礼鹫峰、鸡足山、鹿野苑、祗林精舍后,入那烂陀寺学习大小乘佛教。历时20多年,游历30余国,于证圣元年(695年)带梵本经、律、论约400部回到洛阳,武则天亲自迎接。此后便从事译经,曾先后译出经、律、论61部239卷,成为中国佛教四大译家之一。在从印度归国途中,义净写成《南海寄归内法传》4卷、《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2卷。本书是在室利佛逝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达腊岛)撰成,委托大津送回长安的。共2卷,原题“沙门义净从西国还,在南海室利佛逝撰寄归并那烂陀寺图”。记...
查看全文
玄奘之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简称《西域记》,或称《西域志》、《西域传》、《西域行传》、《玄奘行传》、《玄奘别传》,唐玄奘述,辩机编。玄奘(602-664),俗姓陈,洛州缑氏县(今属河南省偃师市)人,世称三藏法师,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辩机(?-649),道岳法师弟子,为玄奘最早的一批译经助手之一。玄奘西赴五印度求法,行程五万余里,贞观十九年(645年)返回长安,奉唐太宗的诏命著述其游历。玄奘特选辩机协助撰写,次年《大唐西域记》书成。《大唐西域记》共十二卷,十二余万字,记述玄奘亲身经历和传闻得知的一百三十八国(城邦)。卷一述阿耆尼国至迦毕试国,即今天新疆和中亚的广大地区,是玄奘初赴印度所经之地;卷二为印度总述,并记载了滥波国至文章源自健驮罗国,即从阿富汗进入北印度;卷三至卷十一述乌仗那国至伐剌挐国,包括北、中、东、南、西五印度及传闻诸国;卷十二述漕矩吒国至纳缚波故国,即玄奘返国途中经行的帕米尔高原和塔里...
查看全文
大唐西域记相关标签
佛教
地理
玄奘
唐太宗
东方古籍
家族谱大览
大唐西域记 : [12卷]
原书 : 东京 : 大日本图书株式会社, 明治44[1911]. 2册. (京都帝国大学文科大学丛书 ; 第1), 620-648 册2 : 大唐西域记考异[及]索引
浏览:0
1.唐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年间[18--]. 62双叶. 始迁祖 : 唐克庵. 散居地 : 江苏省武进县等地 内容包含唐氏数位祖先之传记, 不含世系表. 书名据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3.唐氏宗谱, 3, 卷2, 自根 11世宗尧公起, 1932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勤俭堂, 民国21[1932]三修. 13册 : 插图, 世系表. 受姓祖: 自陶唐禅位而有虞,封嗣于有唐之地,子孙遂以唐为姓. 始祖: (唐) 唐俭. 原籍金陵大唐. 麻城始迁祖: (宋) 唐正泗. 任厯麻城教谕. 始迁祖(1世): (明) 唐涵,字云溪. 正泗公下6世孙. 涵公下三子: (明) 唐魁,字文星 ; 唐䰢,字文斗 ; 唐𩲃(失传). 魁公下房祖(6世): (明) 唐自根 ; 唐自本 ; 唐文章,字华美(生子三 : 唐朝官,字国相 ; 唐朝仁,字大善 ; 唐朝聘,字以时). 䰢公下房祖(6世): (明) 唐时(迁居田辅上分) ; 唐楫. 辈派字(16世起): 太先积德盛 立心本在明 贻传家泽远 继绍福祥兴. 散居地: 湖北省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13.唐氏宗谱, 13, 卷12, 朝聘 楫公 16世太豪公起, 1932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勤俭堂, 民国21[1932]三修. 13册 : 插图, 世系表. 受姓祖: 自陶唐禅位而有虞,封嗣于有唐之地,子孙遂以唐为姓. 始祖: (唐) 唐俭. 原籍金陵大唐. 麻城始迁祖: (宋) 唐正泗. 任厯麻城教谕. 始迁祖(1世): (明) 唐涵,字云溪. 正泗公下6世孙. 涵公下三子: (明) 唐魁,字文星 ; 唐䰢,字文斗 ; 唐𩲃(失传). 魁公下房祖(6世): (明) 唐自根 ; 唐自本 ; 唐文章,字华美(生子三 : 唐朝官,字国相 ; 唐朝仁,字大善 ; 唐朝聘,字以时). 䰢公下房祖(6世): (明) 唐时(迁居田辅上分) ; 唐楫. 辈派字(16世起): 太先积德盛 立心本在明 贻传家泽远 继绍福祥兴. 散居地: 湖北省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唐氏五修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7[1938]. 24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鼻祖 : 唐南浦. 历居晋阳,于有唐龙纪时宦醴陵,落业湘潭. 一派祖 : (元明之际) 唐震伦,字在田,号云亭. 洪武四年由湘潭迁居宁乡三都水埠桥. 石牛埧始祖(4世) : (明) 唐兴乐,字太音. 永乐年间徙益阳石牛埧. 邱家坪始祖(4世) : 唐兴礼. 迁益阳邱家坪. 分房祖(5世) : (明) 唐才纶,字类合. 兴乐公之子. 下有三子 : 唐必仁,字尊爵,号立斋;唐必义,字至隆 ; 唐必礼. 分房祖(5世) : (明) 唐才盈,字受益,号谦友. 兴礼公之子. 生一子 : 唐必智,字梦熊,号太占. 子孙析置邱家坪,雷公垻等地. 八世分应通;应权;应逵;应礼;应柏;应仕;应珩;应琼八房. 通房祖(8世) : (明) 唐应通,字濬哲. 孟珍公长子. 必仁公之后. 居苏家冲,邹家洞等地. 权房祖(8世) : (明) 唐应权. 山青铺支祖. 孟珍公次子. 子孙析置瓮托塘,侍郎桥, 汾湖洲, 长沙花山岭, 沅邑祝家湾等地. 逵房祖(8世) : (明) 唐应逵,字鸿渐. 孟珍公三子. 子孙析置徙居苏家冲,山青铺,大华冲等地. 礼房祖(8世) : (明) 唐应礼,字忠达. 孟学公长子. 居三里唐家仑, 五宝山等地. 柏房祖(8世) : (明) 唐应柏,字槐礼. 孟学公次子. 子孙居柳溪,天河湾,长江冲,楼房垻等地. 仕房祖(8世) : (明) 唐应仕,字觉华. 孟学公三子. 成化二十年从益阳三里徙居龙阳(今属汉寿)大桥冲. 珩房祖(8世) : (明) 唐应珩,字文礼,号道珍. 孟照公长子. 居雷公垻. 琼房祖(8世) : (明) 唐应琼,字文海,号大容. 孟照公次子. 居邱家坪等地. 派语 : 震远楚兴才 必孟应原庆 永庭绍胜文 学启安邦显 续派 : 国治先仁政 身修本孝经 诗书昭世泽 道德振家声 新派 : 蓂秀征祥瑞 桐封记盛明 宏图开景运 伟业兆升平 裕后耕和读 光前俭与勤 象贤恢祖绪 继志重宗盟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4(文羡世系)及卷8 (文宪世系). 另卷1后半部有"卷4"的标注, 但内容实际为目录的卷1. 散居地 : 湖南省益阳县, 汉寿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唐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年间[18--]. 62双叶. 收藏所 : 日本东京 : 国立国会图书馆 始迁祖 : 唐克庵. 散居地 : 江苏省武进县等地 内容包含唐氏数位祖先之传记, 不含世系表. 书名据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