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契丹

契丹

契丹(Khitai),古代游牧民族,公元4世纪左右开始出现在中国东北与蒙古高原一带,采取半农半牧生活。

早期分契丹八部,分别为悉万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连部、匹絜部、黎部、吐六於部,唐初形成了统一的大贺氏联盟。唐太宗以后,设置松漠都督府,赐姓李。大贺氏联盟瓦解后,契丹人又建立了遥辇氏部落联盟,依附于后突厥汗国。天宝四年(745年),后突厥为回纥所灭,此后百年间,契丹人一直为回纥所统治。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于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即可汗位,神册元年(916年)称帝,国号契丹。

大同元年(947年)辽太宗改国号为辽,统和二年(984年)又改称大契丹;咸雍二年(1066年)复号辽。兴定二年(1218年)为蒙古所灭,契丹民族逐渐被其他民族同化。

契丹相关文献
契丹语
语族由契丹文字的研究可以看出契丹语近于蒙古语及通古斯语族。现今主要的语言学家都认同,与通古斯语族相较,契丹语与蒙古语的亲缘较近。芬兰语言学家尤哈·杨虎嫩认为,与其说契丹语是一种蒙古语,不如说它是一种准蒙古语(Para-Mongolic);也就是说,它可能是一种由所有蒙古语族的共同源头,古代蒙古语(Proto-Mongoliclanguage),所衍生出来的旁系亲属语言。文字系统契丹语有大字、小字两种文字。根据《辽史》记载,大字于神册五年(920年)制成;小字由耶律迭剌创制,可能成于925年。金灭辽(1125年)之后,契丹语文仍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金太宗天会十二年(1134年)的《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是以契丹小字写成的。耶律楚材的父亲耶律履,曾经把《唐书》翻译成契丹小字。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下令停用契丹文。此后耶律楚材曾经到西辽学习契丹语文。史籍所载懂得契丹语文的人,耶律楚材...
查看全文
契丹小字
历史契丹小字七言绝句铜镜契丹小字鱼符木刻摹本契丹大字由耶律突吕不和耶律鲁不古创制于辽太祖神册五年(公元920年),是一种表意文字。此后耶律阿保机的弟弟耶律迭剌在学习了回鹘文之后,参考回鹘文的原则而创造了小字,以“数少而该贯”而著称。小字和大字没有明显的联系。辽国时期两种文字体系并行,但在正式行文诏书中所使用的为小字以及汉字。金朝虽然创制了女真文,但是灭辽后契丹文仍在使用。直到金章宗明昌二年四月十六日(1191年5月10日),罢免国史院专写契丹文的官员;同年十二月十一日(12月28日)“诏罢契丹字”。描述宣懿帝母(辽道宗之妻)契丹文哀册并盖,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契丹小字的书写方式和汉字有所不同,其基本单位是词,每个词由一至七个原字组成。词按照从上至下、从右至左的顺序书写。词内部的原字按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的顺序书写,如下表。契丹小字有较多的表音成分,一个音节用一个或者两个原字表示。其基础原字总数...
查看全文
契丹大字
历史辽太祖神册五年创制契丹大字,九月十四日(公元920年10月28日)制成,下诏颁行。契丹小字制成后,大字和小字共同使用。辽穆宗应历十年(960)的《痕得隐太傅墓志》是现存时代最早的保存完整的契丹大字石刻。金朝虽然创制了女真文,但是灭辽后契丹文仍在使用。直到金章宗明昌二年四月十六日(1191年5月10日),罢免国史院专写契丹文的官员;同年十二月十一日(12月28日)“诏罢契丹字”。金世宗大定十六年(1176)的《大金国先父郎君墓志铭》是现存时代最晚的契丹大字石刻。描述契丹大字和汉字的书写方式类似,每个字代表一个音节。一些大字是直接假借汉字,比如:一、二、三、五、十、百、皇帝、囯。还有一些大字是将汉字改造字型、增减笔划而得的仿造字。超过半数的大字由于没有解读出来,所以也难以确定来源。目前发现的大字约有一千多个。文献契丹大字金石资料字数合计1万5000左右,以石刻为主。保存完整的契丹大字石刻:...
查看全文
契丹人
词源辽代胡瓌所绘《卓歇图》(局部),叙述契丹族的可汗、阏氏和他部下于出猎后围地饮宴的情况。辽代胡瓌所绘《卓歇图》(局部)。辽代胡瓌描绘的契丹人《出猎图》。“契丹”一词最早见于《魏书·契丹传》,但对于契丹这个名称的来源,学者还未达成一致意见。赵振绩在《契丹源流考》中认为,契丹之名起源于鲜卑,为居于鲜卑之人的意思。《金史·太祖本纪》记载“契丹”是镔铁之意,日本人白鸟库吉认为“契丹”与通古斯语族和蒙古语族中的“小刀”(K"-ɔtɔ,gɔtɔgɔ)一词类似,“契丹”可能是刀剑之意。这种说法也是史学界最为认可的说法。但是有学者认为契丹语称铁为“曷术”,从发音上与“契丹”或者通古斯语族和蒙古语族中的“小刀”一词发音相差很大,而且“契丹”二字各为一词。另一种观点认为“契丹”的“契”可能与契丹始祖奇首可汗有关;“丹”相当于西域语中的“斯坦”,表示所在地之意。“契丹”也就是“奇首可汗的领地”的意思。但是反对...
查看全文
契丹文
大字契丹大字和汉字《耶律延宁墓志》辽太祖神册五年创制契丹大字,九月十四日(公元920年10月28日)制成,下诏颁行。大字和汉字的书写方式类似,每个字代表一个音节。一些大字是直接假借汉字,比如:一、二、三、五、十、百、皇帝、囯。还有一些大字是将汉字改造字型、增减笔划而得的仿造字。超过半数的大字由于没有解读出来,所以也难以确定来源。目前发现的大字约有一千多个。小字契丹小字七言绝句铜镜宣懿帝母(辽道宗之妻)契丹文哀册并盖,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契丹小字鱼符木刻摹本耶律阿保机的弟弟耶律迭剌在学习了回鹘文之后,参考回鹘文的原则而创造了小字,以“数少而该贯”而著称。小字的书写方式和汉字有所不同,其基本单位是词,每个词由一至七个原字组成。词按照从上至下、从右至左的顺序书写,词内部的原字按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的顺序书写。小字有较多的表音成分,一个音节用一个或者两个原字表示。其基础原字总数约三百多字。小字和大字没...
查看全文
契丹相关标签
古代少数民族
家族谱大览
契丹国志 [27卷]
原书: 北平 : 文殿阁书庄, 民国22[1933]. 2册 : 插图, 地图.
浏览:0
殷氏族谱
殷氏族谱
浏览:0
黃塘周氏宗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00年重修(瑞邑平阳坑 : 王龟龄等印刷). 17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标卷数. 不确定是否齐全. 鼻祖(1世) : (宋) 周恭叔,讳敦颂,字协南,号翠岑. 授判漳洲,奉调温郡. 因契丹西夏搆乱,迁永嘉箬溪. 黄塘始迁祖(3世) : (宋) 周显. 由杨田迁黄塘. 杨川始迁祖(7世) : 周廷粮. 泽基始迁祖(10世) : 周维遽. 由黄塘迁泽基. 下蔡周派房祖(24世) : 周式溪,名占溪(大房,世木公之子) ; 周式奇,名占奇,号宝亭(二房,世深公之子) ; 周式亮,名占亮(三房,世礼公之子). 苍南行派 : 振兴开国 忠厚传家 仰思祖德 载锡耿光. 注 : 黄塘派分布于泽基, 张庄, 上新屋茅坪 ; 杨川派分布于峙口, 章山, 殿前. 黄塘派先世讳行 : 姬流原道逈 旧得建维新 荣登敦仕显 允习舜廷文 黄塘派名辈 : 伯既思宗崇 志民良一公 圣朝光盛世 式序衍丕宏 庆天怀立纪 大本协和同 绩学功程远 英奇自可珍 黄塘派字行 : 仲维秉元尹 德存有子芳 敬时彬毓彩 应善振名邦 豪杰知当务 智廉勇毅通 分明昭次第 云雨启屯蒙 杨川派名辈 : 盛大仕佳道 安希元守宗 敬国存朝纪 明伦式性功祥源 庆天怀立纪(延续辈行世系悉遵黄塘派) 蒲岐派名辈 : 邦天存希德 文世崇敏朝 继国应思绍 承昌启大豪 振业明OO OOOOO OOOOO OOOOO 庆天(先志)怀立纪(延续辈行世系悉遵黄塘派) 蒲岐派字行 : 廷钦恭维茂 光有(允)圣宗纯 卿仲君公土(景炳) 良可衍芳云 豪杰(笃裕)知当务 下蔡派名辈 : 继行学盛志 占定新有泰 OOOOO OOOOO 庆天怀立纪(延续辈行世系悉遵黄塘派) 倪前派名辈 : 堂承继文 朝之正士 振兴开国 忠OOO 庆天(厚传)怀立纪(延续辈行世系悉遵黄塘派) 注 : 以上汝南各支派, 有通谱的, 有联修的, 其中部分行第不一,今为统一辈份, 便于称呼, 作了上述对照统一. 名行庆字, 行第定为29世, 其世系沿下排行. 散居地 : 浙江省乐清县, 苍南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签题 : 周氏宗谱.
浏览:100
黃塘周氏宗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00年重修(瑞邑平阳坑 : 王龟龄等印刷). 17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标卷数. 不确定是否齐全. 鼻祖(1世) : (宋) 周恭叔,讳敦颂,字协南,号翠岑. 授判漳洲,奉调温郡. 因契丹西夏搆乱,迁永嘉箬溪. 黄塘始迁祖(3世) : (宋) 周显. 由杨田迁黄塘. 杨川始迁祖(7世) : 周廷粮. 泽基始迁祖(10世) : 周维遽. 由黄塘迁泽基. 下蔡周派房祖(24世) : 周式溪,名占溪(大房,世木公之子) ; 周式奇,名占奇,号宝亭(二房,世深公之子) ; 周式亮,名占亮(三房,世礼公之子). 苍南行派 : 振兴开国 忠厚传家 仰思祖德 载锡耿光. 注 : 黄塘派分布于泽基, 张庄, 上新屋茅坪 ; 杨川派分布于峙口, 章山, 殿前. 黄塘派先世讳行 : 姬流原道逈 旧得建维新 荣登敦仕显 允习舜廷文 黄塘派名辈 : 伯既思宗崇 志民良一公 圣朝光盛世 式序衍丕宏 庆天怀立纪 大本协和同 绩学功程远 英奇自可珍 黄塘派字行 : 仲维秉元尹 德存有子芳 敬时彬毓彩 应善振名邦 豪杰知当务 智廉勇毅通 分明昭次第 云雨启屯蒙 杨川派名辈 : 盛大仕佳道 安希元守宗 敬国存朝纪 明伦式性功祥源 庆天怀立纪(延续辈行世系悉遵黄塘派) 蒲岐派名辈 : 邦天存希德 文世崇敏朝 继国应思绍 承昌启大豪 振业明OO OOOOO OOOOO OOOOO 庆天(先志)怀立纪(延续辈行世系悉遵黄塘派) 蒲岐派字行 : 廷钦恭维茂 光有(允)圣宗纯 卿仲君公土(景炳) 良可衍芳云 豪杰(笃裕)知当务 下蔡派名辈 : 继行学盛志 占定新有泰 OOOOO OOOOO 庆天怀立纪(延续辈行世系悉遵黄塘派) 倪前派名辈 : 堂承继文 朝之正士 振兴开国 忠OOO 庆天(厚传)怀立纪(延续辈行世系悉遵黄塘派) 注 : 以上汝南各支派, 有通谱的, 有联修的, 其中部分行第不一,今为统一辈份, 便于称呼, 作了上述对照统一. 名行庆字, 行第定为29世, 其世系沿下排行. 散居地 : 浙江省乐清县, 苍南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签题 : 周氏宗谱.
浏览:100
1.中华姓氏谱 : 萧(姓), 1600-2002
原书: [北京] : 现代出版社/华艺出版社, 2002年修(固安印刷厂). 1册. 注 : 本书为中华姓氏谱中的“萧”姓分册。 萧氏之各方源头 : (1) 叔大心. 封于萧,子孙以国为氏。(2) 孟亏. 作士于箫,其后人遂以萧为氏。(3) 他姓或外族改姓,为契丹人之一族。 迁徙考略 : 发源地 : 徐州萧镇. 先秦时期因战乱外迁至金陵, 长陵, 兰陵, 杜陵. 唐宋之前分布山东, 河南, 河北, 安徽北京, 福建, 广东等地. 元明清时期,徙居南方四川, 湖南, 江西, 湖北等地. 清末开始移居台湾. 内容包含 : 萧氏源流, 迁徙考略, 各代郡望大族, 当代分布情形, 各代名人及文物概述, 萧氏源头资料, 及各地家谱目录等. 杜陵始祖 : (西汉) 萧望之...等. 江西始祖 : (楚) 萧觉...等. 江苏始祖 : (宋) 萧汉杰...等. 山西始祖 : (南宋) 萧性渊...等. 湖南始迁祖 : (北宋) 萧汉三...等. 广东始迁祖 : 萧七郎 ; 萧天锡...等. 福建始祖 : 萧成全 ; 萧曦 ; 萧国梁...等. 散居地 : 中国各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 中华姓氏谱 : 萧姓卷.
浏览:100
泮东徐氏宗谱 [9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泮东徐氏宗谱修编理事会, 2005年重修. 9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受姓始祖 : (夏) 徐若木. 父伯益助禹治水有功, 遂封伯益之子若木为徐国侯(其地下邳僮县,今江苏邳县). 若木生四子: 征国(徐氏) ; 终(黄氏) ; 季胜(马氏) ; 简(赵氏). 遂为四姓之鼻祖也. 会稽鼻祖(外记32世) : (周) 徐诞,字子孺,即偃王. 征国公13世孙. 避乱迁姑蔑,又栖会稽. 生三子: 徐宝宗(为颖川侯) ; 徐宝行 ; 徐宝明. 会稽始迁祖(外记97世) : (后唐) 徐绾. 齐国公彦若之子. 因避朱全忠之乱,迁于会稽. 生二子: 徐铉 ; 徐锴. 泮东始祖(1世) : (后晋) 徐锴,字仲器. 旨迁中书舍人. 绾公次子. 因契丹寇扰,西夏不宁,乃自会稽迁居东阳吴宁上市泮水之东. 生二子: 徐洪 ; 徐洽. 泮东派祖(9世) : (宋) 徐敬,字崇礼,行赐一. 次铎公曾孙. 生五子: 徐简 ; 徐祚 ; 徐进 ; 徐节 ; 徐恭. 派祖(12世) : (元) 徐惠,字原铭,行康三,号石室道人. 实公长子. 祚公裔. 为大长房,丁山七房,西南五房三派共祖. 生三子: 徐炫 ; 徐荣 ; 徐森. 学龙口祖(12世) : 徐吉,又名伯英,字原英,行康五. 胜公之子. 为简公裔. 生一子: 徐忠. 街亭下徐祖(12世) : 徐生,字原祥,行康六. 宁公长子. 为恭公裔. 生一子: 徐发. 下楼祖(12世) : 徐贵,字原中,行康七. 安公之子. 为进公裔. 生三子: 徐琦 ; 徐琏 ; 徐珑. 上泉存甘堂祖(12世) : 徐明,字原亮,行康十. 常公次子. 为节公裔. 生三子: 徐珍 ; 徐瑷 ; 徐璥. 大房祖(13世) : (明) 徐炫,字濬芳,行宁一. 惠公长子. 生四子: 徐诚(迁居桐川里) ; 徐俊 ; 徐富 ; 徐环(迁居桐川里). 丁山七派发祥祖(13世) : 徐荣,字濬彰,行宁二,号瑞川老隐. 惠公次子. 荣公生七子 : 徐初(丁山长房祖) ; 徐良(丁山二房祖) ; 徐肇(丁山三房祖,迁居瑞山乡前阳) ; 徐继(丁山四房祖,迁居瑞山乡前阳) ; 徐海(丁山五房祖,迁居瑞山乡前阳) ; 徐泓(丁山六房祖) ; 徐济(丁山七房祖). 西南五派开基祖(13世) : 徐森,字濬茂,行宁四. 惠公第三子. 森公生五子: 徐斌(西南长房祖) ; 徐瑭(西南二房祖,居河北二都) ; 徐珪(西南三房祖) ; 徐瑄(西南四房祖) ; 徐璜(西南五房祖,迁居坑源). 双溪派祖(16世) : (明) 徐洤,字全之,号钱四,行恒一八三. 鉴公长子. 与弟徐泩迁居五十三都双溪. 生一子: 徐枝. 名祖(17世) : (明) 徐子器,原名檖,字实卿,行泰一四六,号成庵. 法公长子. 为丁山长房裔. 任南京工部虞衡司主事. 生一子: 徐承学. 高园下后宅祖(17世) : 徐𪴙,字廷立,行泰一六四,号南嵩. 法公次子. 迁居六十八都高园下. 生三子: 徐文鸣 ; 徐文雷 ; 徐文魁. 滚涛始迁祖(17世) : 徐楗,字肇梅,行泰二五七. 漏公之子. 为丁山五房海公裔. 经商至滚涛(今磐安县境). 认崇九九公之子齐公为义父,挂系双锦徐,历14世后归宗. 生二子: 徐廷道 ; 徐廷远. 排行字 : 锴德政仁元伯 千万赐福寿康 宁晋复恒泰谦(文) 咸(应)豫(有)明(洪) 荣华彰显 昌盛通亨 永传贤智 庆祉恭承 麟凤祯祥 芝兰馥郁 文章发达 辉映云礽. 命名字(22世起) : 懋熙圣锡 汉树炳培 锦涵秀炜 时钟淳新 列增银河 朱灿圭铭 添香燮玉 钩治和炎. 表字母(22世起) : 允尚士望 尔本俊英 景怀进修 人宗大成 诗学开源 世家珍宝 肇叙天伦 克振先声. 散居地 : 浙江省东阳市, 金华市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脊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