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世袭

世袭

世袭世袭制度是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概念。其中可分为政治世袭和经济世袭两类。

世界各地的人类社会的早期都曾出现过世袭制度的统治政权,其中多数为封建世袭制度。是古代爵位、官职的一种传承制度。先秦时代,中国实行世卿世禄的制度,上至天子、封君,下至公卿、大夫、士,他们的爵位、封邑、官职都是父子相承的。这种世袭的次数在理论上来讲是无限的,直到改朝换代或占据这个爵位或官职的家族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为止。

世袭相关文献
世袭贵族
起源终身贵族制是结合了英格兰几种不同的制度和相类似的苏格兰、爱尔兰制度而构成的。英格兰伯爵起源于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时期。大约在1014年,英格兰被分成了若干个郡,此举主要为了防御古斯堪的纳维亚人。每个郡都由当地的士绅豪杰领导,他们被称作伯爵。同一个人亦可担任多郡伯爵。当诺曼人征服英格兰之时,他们继续任命伯爵,但并非对所有的郡都是如此。各郡的行政首脑变成了郡行政司法长官(英语:sheriff)。伯爵成了官员,拥有分享郡中的律师费的特权。但伯爵爵位最终成了荣誉,年薪20英镑。就像许多封建职位一样,伯爵可世袭。但国王经常要求伯爵辞职或交还伯爵爵位。通常,英格兰的伯爵少之又少,都是他们领地或是毗连州郡中的富豪。但这取决于现实境况:在斯蒂芬和玛蒂尔达皇后的内战时,九位伯爵在三年内被册封了。征服者威廉和亨利二世并未创立公爵爵位;因为他们自己也只是诺曼底或是阿基坦的公爵。但当英格兰的爱德华三世宣称自己是...
查看全文
世袭
中国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使社会形成稳固的血缘家庭。世袭制概念在这种社会状态下很容易被普遍群众接受。自汉朝开始,官职不许世袭。虽然现实中官职的授予多集中在现有的士族、官僚家族中,也留有某些世袭的痕迹,但是在法律上的由某个家族世代担任特定职务的制度被废除。从魏晋时代开始,世袭被进一步区分为世袭罔替和世袭。前者的意思是世袭次数无限、而且承袭者承袭被承袭者的原有爵位;后者的意思是世袭次数有限、而且每承袭一次,承袭者只能承袭较被承袭者的原有爵位低一级的爵位。从宋朝开始,出现了爵位不能世袭的现象。明朝皇族封爵均世袭罔替,公、侯、伯三等爵亦有可世袭者。清朝世袭罔替的爵位主要为铁帽子王,其余爵位从世袭递降,即每承袭一次要降一级,但降级若干次(亲王降至镇国公,郡王降至辅国公,贝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贝子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公降至辅国将军,辅国公降至辅国将军)后便不再递降,以此爵传世。参见爵位...
查看全文
世袭罔替
中国羁縻政策中央政权在臣服于中央的番邦首领(包括国王、酋长等等)统治区域设立郡县,委任番邦首领为当地的长官进行统治,称为羁縻。羁縻地区的首领多会被受封最低郡王一级的爵位和相关的官位和军阶(受封多为地方最高的军阶和官位)以从中央法律上实行对番地统治,而其爵位则会脱离世袭罔替的规章。例如各地的土司便是这种世袭罔替爵位的代表。册封体系中央王朝君主在同外国建立朝贡体制的同时,往往会派使者册封其君主为国王,与其结为名义上的君臣关系。这些国家在发生君主更替的时候往往会向中央王朝请求册封,成为中央王朝承认的世袭罔替外邦君主。例如:朝鲜越南琉球日本(幕府时期有多位幕府将军曾接受过中国册封国王圣旨及金印等物。)清代清朝的铁帽子王即采用世袭罔替即“世袭罔替,配享太庙”。日本日本的世袭亲王家是指不论与在位的天皇血统是否亲近,都会受到亲王宣下而成为亲王的身位而持续存在的宫家。参见世袭爵位
查看全文
世袭君主制
相关条目君主制世袭世袭专政
查看全文
王位世袭制
历史 西周实行王位世袭制,此制度是与宗法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宗法制度是由原始社会末期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特点的权力分配制度。周王为天下的大宗,其嫡长子为宗子,是王位继承者,称世子;庶子为小宗,周王封其为诸侯,或
查看全文
世袭相关标签
中国爵位
政治哲学
继任
思想史
政治学
家族谱大览
6.酆氏族谱, 6, 卷8, 世系: 志贞 大洁 10世世袭公起, 1942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衍庆堂, 民国31[1942]. 存39册 : 世系表. 始祖(1世): (元明之际) 酆万一. 为镇海将军. 由江西太和徙居楚黄蕲水(今湖北省浠水县). 后裔散居黄冈, 麻城, 罗田…等处. 万一公下支祖(3世): (明) 酆福二 ; 酆福四 ; 酆福十. 福二公下支祖(5世): (明) 酆志清. 福四公下支祖(5世): (明) 酆志贞 ; 酆志先 ; 酆志斌 ; 酆志诚 ; 酆志礼. 康熙23(1684)年派行(15世起): 士际时能显 道于国有光 传家敦礼义 应运庆明良. 嘉庆13(1808)年续派行: 生笃当锺瑞 根深定发祥 由斯心德厚 自是令闻长. 注 : 此谱不全, 总卷数不详. 至少缺卷1-2, 8, 26, 43-44. 散居地 : 湖北省浠水县, 及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5
19.七修戴氏宗谱, 19, 卷18, 世传 子玉 道缮 6世袭初公起, 194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注礼堂藏板, 民国34[1945]修. 55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27.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书名页注有 “冈邑陶西泉氏承栞“ 字样. 修谱人员 : 戴文安,字尧琴 ; 戴安炳,字烺仙 ; 戴安宏,字汉卿 ; 戴安民,字锡章 ; 戴泰寅,字星阶. 远祖 : (宋) 戴伯四,字方炳. 由安徽休宁迁蕲水. 6传后分三派 : 戴和恭(居巴河,另谱) ; 戴和卿(居麻城) ; 戴和乐(居团坡,另谱). 麻城一世祖 : (元) 戴华,字和卿,号定邦. 元末居蕲水团坡. 麻城横河祖(2世) : 戴法显,字脱. 华公之子. 由蕲水迁麻城横河. 长子戴锺迁项家畈,今戴家楼. 支祖(5世) : 戴经,字道经. 子孙居长家垅,双楼下,岐亭,石泉县等地. 支祖(5世) : 戴纲,字道纲. 子孙析置东边冲,双楼下,徐家沟,白杲树河等地. 支祖(5世) : 戴纪,字道纪. 子孙析置月子河,牌楼冲,龚家垅等地. 支祖(5世) : 戴缮,字道缮. 子孙析置东界岭等地. 支祖(5世) : 戴绎,字道通. 子孙析置西北门,杨家畈等地. 支祖(5世) : 戴级,字道正. 子孙析置彭家畈,王贵垅,青草河,官田畈,李家河,戴家老屋大湾等地. 支祖(5世) : 戴绯,字道绯. 子孙析置东北门,枫香坳,东岳庙等地. 支祖(5世) : 戴(纟堂),字道(纟堂). 子孙析置老屋河等地. 支祖(5世) : 戴紃,字道紃. 子孙析置老屋河,鸟鹊林,戴家嘴等地. 潘塘区始祖 : 戴亲贤. 系出法显公. 明季世迁邑南天星湾. 生四子. 本谱含长子戴公文一支谱系. 宗派(19世起) : 安定泰昌福 英才世泽新 崇贤洪盛治 家国庆长清.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卷端题及版心题 : 戴氏宗谱
浏览:100
21.高氏族谱, 21, 卷20: 传 6世袭爵公起, 194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4[1945]. 21册 : 插图, 世系表. 经理 : 高德纯,字粹轩. 湖北祖(1世) : 高德性. 先世籍于江西袁州府宜春县. 世祖(5世) : 高道友 ; 高道传. 道友公下四房(6世) : 高伯安 ; 高伯谦 ; 高伯聪(迁居响水堰) ; 高伯宪(迁孝感) ; 高公(龙井冲). 道传公下一房(6世) : 高袭爵(或锡爵). 伯安公下支祖(7世) : 高松 ; 高本 ; 高世 ; 高荣 ; 高俸(居大塆). 伯谦公下支祖(7世) : 高显 ; 高赞 ; 高恕,字洞章 ; 高圣(子孙析置卢河) ; 高升 ; 高鹏(居大塆). 伯聪公下支祖(8世) : 高日升 ; 高日昱 ; 高日星 ; 高日㫤(迁居麻邑) ; 高日晟(迁居光邑梅花店). 排行字(18世起) : 世维立志 德厚锡昌 希文绍序 永世其芳 时逢盛治 普庆明良 克承先统 继业安祥.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市, 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卷一部分版心题 : 高氏宗谱.
浏览:100
唐氏学正支系世袭图
唐氏学正支系世袭图
1697年从湖南永州府零陵县兴仁迁四川顺庆府蓬州北路,先后落户金甲(骑龙)唐家坝、徐家柏木沟、高梯子沟。本房现约人口600余人,主要分布在徐家华光村、太阳村、唐家祠村、月光坪村、小河口村,骑龙河半街等地。 字辈: 学进良世一、三德成国模、 明甫西裕志、洪光永远其。
浏览:0
衡山李氏桂林房八修族谱 [4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陇西堂, 民国33[1944]刊. 25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至少缺卷26. 远祖 : 皋陶,号庭坚. 官大理寺丞,以官命氏. 名祖 : 理征,号德灵. 其子利贞,因避难而易理为李. 太宗祖 : (唐) 李晟,字良器,谥号忠武,封西平郡王. 下有15子. 江西宗祖 : (唐) 李宪,号章武. 晟公之子. 因官岭南节度使,仕籍江西袁州. 茶陵始祖 : (宋) 李余,号庆远. 任茶陵州知州. 始迁祖(一世) : (明) 李复深,字嗣元. 由茶陵徙衡山,居桂林. 二大派祖(5世) : (明) 李世袭,字集义 ; 李廷裔,字泽远. 皆为荣公之子. 世袭公下二子 : (明) 李梅坡,讳甫(开基龙湾房) ; 李体元,讳用(开基东塘房). 廷裔公下一子 : 李凤诏,讳丹(开基白鹿塘). 龙湾房下四支房(8世) : (明末) 李吉三,讳椿旸(大房) ; 李吉吾,讳椿晖(二房) ; 李吉庵,讳椿晓(三房) ; 李吉所,讳椿映(四房). 注 : 吉三公为龙溪公(讳效咏)之子. 其余三支为湾溪公(讳效诚)之子. 吉三公下五分派(11世) : (清初) 李璋,字良玉 ; 李璿,字昆生 ; 李琦,字玉叶 ; 李玟,字异玉 ; 李玑,字玉衡. 吉吾公下四分派(12世) : (清初) 李廷逢,字允升 ; 李廷庆,字景云 ; 李廷庚,字西有 ; 李廷庇,字佑臣. 吉庵公下四分派(10世) : (明清之际) 李添笃,字伯英(因) ; 李添申,字培仲 ; 李添瑞,字叔祥 ; 李添习,字季如. 皆为国相公之子. 吉所公下三分派(9世) : (明清之际) 李国华,字绳吉,又名常华 ; 李国楹,字参两 ; 李国楫,字济川. 命名诗 : 光宗在立本 萃植待春来 万甲和孙楙 群英象子开 向阳真泰运 守正乃良才 有道芳声大 逢年可作梅. 散居地 : 湖南省衡山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衡山李氏桂林房八修族谱 [4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陇西堂, 民国33[1944]刊. 25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至少缺卷26. 远祖 : 皋陶,号庭坚. 官大理寺丞,以官命氏. 名祖 : 理征,号德灵. 其子利贞,因避难而易理为李. 太宗祖 : (唐) 李晟,字良器,谥号忠武,封西平郡王. 下有15子. 江西宗祖 : (唐) 李宪,号章武. 晟公之子. 因官岭南节度使,仕籍江西袁州. 茶陵始祖 : (宋) 李余,号庆远. 任茶陵州知州. 始迁祖(一世) : (明) 李复深,字嗣元. 由茶陵徙衡山,居桂林. 二大派祖(5世) : (明) 李世袭,字集义 ; 李廷裔,字泽远. 皆为荣公之子. 世袭公下二子 : (明) 李梅坡,讳甫(开基龙湾房) ; 李体元,讳用(开基东塘房). 廷裔公下一子 : 李凤诏,讳丹(开基白鹿塘). 龙湾房下四支房(8世) : (明末) 李吉三,讳椿旸(大房) ; 李吉吾,讳椿晖(二房) ; 李吉庵,讳椿晓(三房) ; 李吉所,讳椿映(四房). 注 : 吉三公为龙溪公(讳效咏)之子. 其余三支为湾溪公(讳效诚)之子. 吉三公下五分派(11世) : (清初) 李璋,字良玉 ; 李璿,字昆生 ; 李琦,字玉叶 ; 李玟,字异玉 ; 李玑,字玉衡. 吉吾公下四分派(12世) : (清初) 李廷逢,字允升 ; 李廷庆,字景云 ; 李廷庚,字西有 ; 李廷庇,字佑臣. 吉庵公下四分派(10世) : (明清之际) 李添笃,字伯英(因) ; 李添申,字培仲 ; 李添瑞,字叔祥 ; 李添习,字季如. 皆为国相公之子. 吉所公下三分派(9世) : (明清之际) 李国华,字绳吉,又名常华 ; 李国楹,字参两 ; 李国楫,字济川. 命名诗 : 光宗在立本 萃植待春来 万甲和孙楙 群英象子开 向阳真泰运 守正乃良才 有道芳声大 逢年可作梅. 散居地 : 湖南省衡山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