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词条 田炳耕

田炳耕

田炳耕(1919年8月2日),著名电机工程专家。浙江绍兴上虞人。

1934年就读于上海中法工业专科学校,1937年抗战爆发,远赴重庆,考入中央大学电机工程系,1940年三年级时因足伤由渝返沪,1941年在交通大学完成四年级课程毕业。1947年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

在斯坦福大学期间发明微波放大的新器件—空间电荷波放大器。之后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开展了更广泛的研究工作,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并取得多项专利,涉及微波理论和技术、材料科学、电波传播、噪声理论、铁磁体、超导体、声电效应、激光物理、集成光学、高速电子学等领域,成就卓著。1975年当选为第二位华裔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978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田炳耕简介资料
1919年08月02日
田炳耕相关文献
耕田的历史:中国历史上何时起开始了耕田?
耕田的历史:中国历史上何时起开始了耕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重视耘田的国家。远古时,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
查看全文
田尔耕
参考文献
查看全文
金田一耕助
姓名在设定阶段,作者横沟正史原定姓名为“菊田一”,之后参考语言学家金田一京助的姓名,定名“金田一耕助”。经历大正2年(1913年)出生于东北地方(据说是岩手县)。关于金田一的出生年份,生于明治35年(1902年)的横沟曾说道“他(金田一)比我年轻11岁”。至于出生月日则无明确记载,但横沟在与读者的座谈会上说过“金田一是年头出生的”。昭和6年(1931年,19岁)在本地的中学毕业后,和同窗的风间俊六同抱青云之志前赴东京,在某私立大学挂单,并在神田一带的便宜旅馆过着无所事事的生活。在中学前辈的大学生的介绍下进入了歌舞伎演员・佐野川鹤之助的后援会“丹顶会”。另外也成为了当时的电影女星・红叶照子的影迷。大学入学后不足一年便觉得日本的大学无聊,于是前赴美国。昭和7年(1932年,20岁)在美国后认识电影男演员杰克・安永,一边做着洗碗工,一边过着放荡的生活,更一度染上吸食大麻的恶习。后来在旧金山解决了...
查看全文
耕田的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重视耘田的国家。远古时,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耘田对于清除田中杂草、及时施肥、促进禾苗迅速茁壮成长,夺取丰收的重要作用。这反映出古代对农田的修整管理已有了一定的规划。甲骨卜辞:“丁酉卜,有(逆),稌荑弗每。”卜辞“贵田”,据专家考证,“贵读作溃,盖犹言耨田,耨田即中耕除草”。这说明当时人们对耘田的重视。到西周时,农民对耘田的技巧已颇讲究了,《诗经》中《小雅•甫田》篇记述:“或耘或耔,黍稷嶷嶷。”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耘田促使农作物长得茂盛。据《诗经》中《良耜》篇记述:“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菇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说文》:“薅,拔去田草也。”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道:“毒草朽则熟而苗盛。”所谓荼是陆草,蓼是水草。从《诗经》的记述可以知道:西周农民在耘田过程中已利用腐烂青草作肥料了。《诗经》中还记述了耜、耨、镈、铚等多种农具,其中就有耘田使用的器具。春...
查看全文
讲历史——代田法和牛耕的发明
与社会组织关系最密切的是农业发展,汉朝农业的新现象是新兴的牛耕。我们印象中典型的中国田园景象,一定是有一头牛、一头犁和一个戴斗笠的农人,不是吗?然而从历史上看,这样的情景其实是在汉朝才确立下来的。在此之前,牛耕并不普遍。牛耕发明以前,中国传统的农耕,先是一个人推一头犁耕田;后来是耦耕,也就是两个人一起推犁产生更大的力量,可以将土耕得更深些;后来,又发明了两头犁,但两头犁需要的推犁力量更大,所以往往是由三个人一起推;再后来,人们普遍养牛,用一头牛取代三个人拉两头犁,人只需在后面扶犁,并控制牛行走的方向就可以了。铁制的犁,再加上使用牛力,使得汉朝华北的旱田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汉武帝末年,当时担任搜粟都督的赵过,发明了代田法。代田法是将田地整成一条一条高低相间且平行的畎和垄,畎低垄高。将作物种在畎上,留出垄来。作物生长,遇到需要除草时,不必将杂草拔掉,而是将垄上的部分土铲下来,覆盖在畎上。如此...
查看全文
田炳耕相关标签
田姓
东南大学校友
上虞人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中央大学校友
IEEE Fellow
中央研究院工程科学组院士
中国物理学家
美籍华人
美国物理学家
南京大学校友
电机工程师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上海理工大学校友
在世人物
1919年出生
物理学家
技术工作者
物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