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耕田的历史:中国历史上何时起开始了耕田?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63
转发:0
评论:0
耕田的历史:中国历史上何时起开始了耕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重视耘田的国家。远古时,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重视耘田的国家。远古时,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耘田对于清除田中杂草、及时施肥、促进禾苗迅速茁壮成长,夺取丰收的重要作用。这反映出古代对农田的修整管理已有了一定的规划。甲骨卜辞:“丁酉卜,有(逆),稌荑弗每。”卜辞“贵田”,据专家考证,“贵读作溃,盖犹言耨田,耨田即中耕除草”。这说明当时人们对耘田的重视。

  到西周时,农民对耘田的技巧已颇讲究了,《诗经》中《小雅月令》篇记载:“烧薙行水,利以杀草……可以粪田畴。”在耘田过程中施以草木灰、人和动物的粪便及其它多种肥料,“多粪肥田”,“其禾繁以滋”。

  古人很强调耘田应注意“时宜、土宜、物宜之分”,即注意季节的不同、土质的不同和各种农作物的性质及生长特点的不同,而分别采用不同的耘田方法,施用不同的肥料。崔实的《四民月令》和汜胜之的《汜胜之书》充分认识到因时因地制宜地合理耘田施肥,土质较差的田也能保证农作物获得丰收,“苗独生,草秽烂,皆成良田”。

  古代除普遍盛行用足耘田的方法外,部分地区还习惯于用手耘田。有些地区用竹管特制成鸟的爪甲形状,叫耕爪,带在手指上用手耕田,称为“鸟耘”。三国时吴国已开始“鸟耘”了,《吴都赋》:“象耕鸟耘,此之自与。”《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一些古籍对“鸟耘”亦进行过记述。元代卓越农学家王桢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古代耘田的方法和经验,对“鸟耘”进行过详细的探究。清代刘应棠《梭山农谱耘谱》:“昔人言象耕鸟耘,亦取入土深、芟草疾意。”据陆龟蒙《耒耜经》以及其他一些古籍记载,古代部分地区还使用一种耘田器具,名叫“耘荡”,在一根长约五尺左右的木柄上,装有一个形状象木屐的耘田器具,底下有短钉二十余颗,用这种器具耘田以代替过去的手耘或足耘,既省力又提高了工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耕田的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重视耘田的国家。远古时,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耘田对于清除田中杂草、及时施肥、促进禾苗迅速茁壮成长,夺取丰收的重要作用。这反映出古代对农田的修整管理已有了一定的规划。甲骨卜辞:“丁酉卜,有(逆),稌荑弗每。”卜辞“贵田”,据专家考证,“贵读作溃,盖犹言耨田,耨田即中耕除草”。这说明当时人们对耘田的重视。到西周时,农民对耘田的技巧已颇讲究了,《诗经》中《小雅•甫田》篇记述:“或耘或耔,黍稷嶷嶷。”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耘田促使农作物长得茂盛。据《诗经》中《良耜》篇记述:“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菇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说文》:“薅,拔去田草也。”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道:“毒草朽则熟而苗盛。”所谓荼是陆草,蓼是水草。从《诗经》的记述可以知道:西周农民在耘田过程中已利用腐烂青草作肥料了。《诗经》中还记述了耜、耨、镈、铚等多种农具,其中就有耘田使用的器具。春...
· 雍齿是刘邦仇人,死后坟墓被平成耕田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他是刘邦仇人,反复无常,刘邦却封他千户侯,死后坟墓被平成耕田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雍齿,出生于沛县的世族豪强之家,跟汉高祖刘邦一样,都是泗水郡沛县的老乡。但刘邦家境一般,算个勉强可以自给自足的自耕农,刘邦小时候不愿意从事农业劳动,长大后又交朋好友,不务正业,直到当上泗水亭长后,这位痞子才被家乡人看得起。等到刘邦在芒砀山,带领囚徒斩蛇起义,揭竿抗秦,自立为沛公的时候刘邦已经48岁。雍齿因为是同郡人,不得不参与刘邦的义军队伍,否则家产不保,但从心底雍齿是看不上平民痞子出身的刘邦,虽然刘邦是军中统帅,但雍齿向来轻视他。刘邦对雍齿一开始非常重视,想借助他家的声望,募集力量。于是为其委以重任,让他镇守刘邦的老家,也是义军的后勤补给基地——丰邑。但雍齿认为刘邦根本就是不能成大事的人,经过多方辗转,联系到了复国的魏国将领周市,将丰邑献出。刘邦闻讯后勃然大怒,从前线...
· 皇帝也要过“劳动节”二月二出宫亲自耕田
过劳动节,是现代才有的事。在古代,平民百姓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天天都在劳动,并无庆贺,只是每年有一天,哪怕是养尊处优的皇帝,也得出宫带头“劳动”一回。这个习俗,由来已久。农历的二月二,是春耕开始的日子。在以农为本的古代,这个日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农业的发展,是关系到国家兴衰的头等大事。于是,每年这个日子,皇帝都要举行“劝民农桑”的仪式。这个仪式,就是由皇帝本人示范,亲自耕田,以表农业对国家的重要性。天子当表率,百姓自然受鼓舞。于是,二月二过后,进入了春耕的农忙时节,处处是一派忙碌的景象。网络配图几乎可以说,从有农业开始的年代,就已经有了这个仪式。根据史书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伏羲时期。之后,《史记》中也记载,周武王每年也都会郑重其事地举行“亲耕”仪式。而从这之后,历朝历代也都颇为重视。尽管这个仪式只是代表象征意义,但对于皇帝来说,也不容易。平日里,在皇宫内可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日子过得挺...
· 中国古代从何时开始见皇帝要下跪的?
叔孙通在历史上最大的名气大概是因为他给刘邦制定了朝仪。朝仪这东西是用来规范礼仪的,对于西汉那些建国功臣们来说,要制定这,比上战场杀敌立功难。但是交给叔孙通后,什么都制定的好好的。说起叔孙通这个薛县人,起初他是当秦朝的待诏博士的,学问自然是不用说的高。他很会说话。叔孙通曾在秦二世朝中为官,陈胜起义,二世皇帝召人议论此事。人们都说是造反,秦二世一听就发了火,脸都变了色。这时叔孙通走向前去说:“当今有贤明的君主君临天下,给下面制定了完备的法令,使人人遵法守职,四方八面都归附朝廷,哪有敢造反的!这只是一伙盗贼行窃罢了,何足挂齿。郡官们正在搜捕他们治罪论处,不值得忧患。”秦二世这才转怒为喜。就这样,说人话有人造反的被治罪,说是盗贼的都免了官,只有他叔孙通得了二十匹帛的赏赐,还被秦二世封为博士。这个官可来得太轻松了。眼见秦的天下将要灭亡,他轻车简从,收拾金银逃回薛城旧地,归附正盘踞在薛城的项梁。项梁败...
· 中国古代的大臣们从何时开始跪拜帝王的?
通常在我们所看的古装连续剧中,每当遇有臣下朝见君王时多用下跪叩头来表现,海外一位研究中国文化史的专家根据其研究,认为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看,把“下跪叩头”当成亘古不变的臣下面君之礼有失偏颇,许多人却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从上古到清末,中国历朝历代臣子见君王哪有不行“下跪叩头”大礼的?读者朋友,您是否也作如是观?倘如此,那您就又步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封建社会乃是人类社会五大基本形态之一(奴隶社会也是如此),有了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当然就有君王(国君或皇帝),有了君王当然就有了臣下,有了君臣当然就有了相应的见面礼仪。公元1792年,早已经崛起于西方的英吉利王国派专使出使大清帝国,这本来是一件促进东西方交流的大好事,可当时的清朝乾隆皇帝却坚决不准英国专使晋见,原因极其简单,因为英使马甘尼不肯对皇帝(当然是大清国的皇帝)行下跪叩头的大礼。这个在现代人看来根本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却被乾隆皇帝看得重于国家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