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振
武则天时期郭元振十六岁进太学,与薛稷、赵彦昭同学,十八岁中进士,任梓州通泉(今属四川省射洪县)县尉,他任侠使气,造过假钱,掠夺别人财物,用于交结四方朋友,唐代传奇小说集《玄怪录》中,有一篇《郭代公》,讲述郭元振少年时期解救民间少女,杀死猪妖乌将军的故事。武则天听闻后,召他见面,交谈至夜,对他甚是奇异。他上呈所作的《古剑歌》,武则天很是欣赏,令人誊写数十份,赐给学士李峤、阎朝隐等人。授郭元振为右武卫胄曹参军、右控鹤内供奉,不久迁任奉宸监丞。曾与陈子昂交往。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九月吐蕃请求和亲,郭元振被派出使吐蕃。他献计离间吐蕃君臣关系,大将论钦陵被杀,钦陵弟赞婆及兄子莽布支归降武周,郭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领兵接应。吐蕃大将麹莽布支率兵入寇,被凉州都督唐休璟击败,郭元振因参预其谋,以功拜主客郎中。《古剑歌》:长安元年(701年),吐蕃与突厥联盟,围攻凉州,刺史出城战死,武则天在洛阳接到
元季海
生平元季海在兄弟中最有声誉,官至洛州刺史,他的夫人李稚华是司空李冲的女儿,魏孝庄帝元子攸的姨母,获赐爵郡君。尔朱荣掌权后灾祸刚开始,李稚华劝元季海外任地方官以躲避嫌隙,等到魏孝庄帝被杀,元季海果然因为在外地而得以幸免于难。永熙二年(533年),大都督贺拔岳前往北魏北部边境安排布置边防,灵州刺史曹泥亲自到贺拔岳军中请求派人取代自己的职务,贺拔岳任命元季海为灵州刺史,灵州百姓不听任命,击败元季海的部下,只服从元季海一个人。元季海后跟随魏孝武帝元修入关,封冯翊王,大统三年冬十月(537年),东魏在沙苑之战中失败,西魏派左仆射、冯翊王元季海为行台,开府独孤信为大都督,率领步骑两万人进攻东魏的洛州,东魏洛州刺史广阳王元湛弃城撤退,元季海和独孤信随之占据金墉城,东魏的颍州、豫州、襄州、广州、陈州相继归附西魏。元季海和独孤信镇守洛阳时,洛阳已经荒废,没有什么人物,只有柳虬在阳城,裴诹之在颍川,独孤信把他...
郭四海
参考《清史稿》卷一百七十八至一百九十六·部院大臣年表钱实甫编,《清代职官年表》一册·部院大臣年表
高元海
生平高元海入官累进散骑常侍。自请入林虑山修行佛法,得到齐文宣帝的许可。经过二年,求道意志不能贯彻而复职。征复本任,便纵酒肆情,广纳姬侍。又兼领军。皇建二年(561年)齐孝昭帝赴晋阳,右丞相、长广王高湛留守邺都(今河北临漳西南),以高元海为散骑常侍典掌机密。前一年,孝昭帝没有继位之前想要杀死杨愔掌握权力,许诺高湛说,事成封为皇太弟。孝昭帝即位,立儿子高百年为皇太子。高湛大为不满。太史向孝昭帝进言“北城有天子气”,当时有童谣“中兴寺内白凫翁、四方侧聴声雍雍、道人闻之夜打钟”流布。有人解释谣中“凫翁”指长广王高湛,“道人”指先帝·济南王高殷。孝昭帝对济南王复位保持警惕,派遣平秦王高归彦回到邺都把济南王带回晋阳。高湛为自身安全考虑,召高元海相谈。高元海通夜不眠而得,进在邺举兵三策。建议高湛数骑入晋阳,向太后哭诉取得同情,之后终生不再掌握大权,为上策;请求担任青、齐二州刺史,躲避非议,作为中策,拥立...
靖海元姓
在靖海镇区所在地靖海各姓氏祠堂中,元氏祠堂有五座之多,人口也相应多,据统计,全镇姓元的大约有4千多人;元姓无疑是靖海大姓族,这在广东省是绝无仅有的!靖海的元氏族姓是怎么来的?由于中国有了个元朝,元朝又是蒙古人入主中原建立的,旧时期靖海平民之间就很自然而然地把元姓人与蒙古人联系在一起,以为是“蒙古元番仔”。这当然是个天大的误会!不用作什么考证,靖海《元氏族谱》这样记载:“粤稽洪武三年(1370)三月,我始祖朝公与长子帝佐公由河南籍为官军,隶廖永忠、朱亮祖麾下,由海道取两广。越明年而广平,诏以有功,官军居沿边所卫。我始祖是以卜居伊惠来之靖海所。”记载是可信的。廖永忠《明史》有传,称其:““智勇超迈,功亚宋、颍”其平定两广,事在洪武元年(1368),明学者黄佐撰《广东通志》曰:“廖公治民理兵,咸适其宜……厥功居多。广民感公之德……”要之,靖海元氏始祖原籍为河南人,随明军南下后定居靖海,这还有元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