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元季海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43
转发:0
评论:0
生平元季海在兄弟中最有声誉,官至洛州刺史,他的夫人李稚华是司空李冲的女儿,魏孝庄帝元子攸的姨母,获赐爵郡君。尔朱荣掌权后灾祸刚开始,李稚华劝元季海外任地方官以躲避嫌隙,等到魏孝庄帝被杀,元季海果然因为在外地而得以幸免于难。永熙二年(533年),大都督贺拔岳前往北魏北部边境安排布置边防,灵州刺史曹泥亲自到贺拔岳军中请求派人取代自己的职务,贺拔岳任命元季海为灵州刺史,灵州百姓不听任命,击败元季海的部下,只服从元季海一个人。元季海后跟随魏孝武帝元修入关,封冯翊王,大统三年冬十月(537年),东魏在沙苑之战中失败,西魏派左仆射、冯翊王元季海为行台,开府独孤信为大都督,率领步骑两万人进攻东魏的洛州,东魏洛州刺史广阳王元湛弃城撤退,元季海和独孤信随之占据金墉城,东魏的颍州、豫州、襄州、广州、陈州相继归附西魏。元季海和独孤信镇守洛阳时,洛阳已经荒废,没有什么人物,只有柳虬在阳城,裴诹之在颍川,独孤信把他...

生平

元季海在兄弟中最有声誉,官至洛州刺史,他的夫人李稚华是司空李冲的女儿,魏孝庄帝元子攸的姨母,获赐爵郡君。尔朱荣掌权后灾祸刚开始,李稚华劝元季海外任地方官以躲避嫌隙,等到魏孝庄帝被杀,元季海果然因为在外地而得以幸免于难。

永熙二年(533年),大都督贺拔岳前往北魏北部边境安排布置边防,灵州刺史曹泥亲自到贺拔岳军中请求派人取代自己的职务,贺拔岳任命元季海为灵州刺史,灵州百姓不听任命,击败元季海的部下,只服从元季海一个人。

元季海后跟随魏孝武帝元修入关,封冯翊王,大统三年冬十月 (537年),东魏在沙苑之战中失败,西魏派左仆射、冯翊王元季海为行台,开府独孤信为大都督,率领步骑两万人进攻东魏的洛州,东魏洛州刺史广阳王元湛弃城撤退,元季海和独孤信随之占据金墉城,东魏的颍州、豫州、襄州、广州、陈州相继归附西魏。元季海和独孤信镇守洛阳时,洛阳已经荒废,没有什么人物,只有柳虬在阳城,裴诹之在颍川,独孤信把他们征召来,任命柳虬担任行台郎中,裴诹之担任都督府属,都掌管文书,当时的人说:“北府裴诹,南省柳虬。”元季海曾经说:“柳郎中判定的事情,我不必再看。”

东魏不久包围了洛阳,元季海与怡峰据守金墉城,宇文泰领援兵赶到后,双方展开河桥之战。西魏军队战败,元季海因为士兵人少而撤回关中。

元季海后官至中书令,雍州刺史,升任司空,因病去世,谥号简穆。

家庭

父母

元淑,北魏平城镇将

吕乃贺浑,北魏给事、相州刺史、相国侯、赵郡吕金安第六女

兄弟姐妹

元氏,嫁西魏司马、琅耶公贺拔胜

元凝,北魏通直散骑常侍、赠徐州刺史

元颢,北魏持节、征虏将军、鄯州刺史

夫人

李稚华,出自陇西李氏仆射房,北魏侍中、司空、尚书仆射、清渊侯李冲第六女

子女

元亨,长子,隋朝卫州刺史、平凉宣公

元俭,次子,隋朝温州刺史、乌水县公

元氏,长女,嫁大将军、延寿公于寔

次女出家

元氏,三女,嫁柱国、安武公李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海虞季氏续修家乘序
海虞季氏续修家乘序赵孟元.书画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官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谥文敏。季以字为氏.出于鲁之公族。世居东鲁,其后子孙蔓延,分适他国,而龙泉为最盛。龙泉之族,布于大江之东,烦不具述。止就海虞文村言之,则自延仲翁始。翁讳陵,先朝建炎间扈跸南渡。寓居常熟之浒浦。二传、三传,仕与隐不一。四传,迪功郎仲才。五传,登仕郎世亨、度支郎中世纲、承直郎世南、从仕郎世良、承节郎世光、儒林郎世辅。六传,南雄宣抚使制干逢辰、桐城令逢昌、奉议郎了翁、校书郎定之。今七传至蕲州路总管渊,又能世其善修,其谱不废。窃尝读《易》,至“积善之家,必有馀庆”,心窃慕之,而深慨夫大夫士之家鲜或行之也。当其得志也,田园不患其不多,而购之益力;室庐不患其不完,而拓之益广。至于敬宗合族之道,贻谋燕翼之方,所当求者,则弃而不讲。嗟乎!岂知礼义不修,宗族不睦,则吾所富贵之者,适所以祸之也,而岂足恃哉?若海虞季氏,...
· 靖海元姓
在靖海镇区所在地靖海各姓氏祠堂中,元氏祠堂有五座之多,人口也相应多,据统计,全镇姓元的大约有4千多人;元姓无疑是靖海大姓族,这在广东省是绝无仅有的!靖海的元氏族姓是怎么来的?由于中国有了个元朝,元朝又是蒙古人入主中原建立的,旧时期靖海平民之间就很自然而然地把元姓人与蒙古人联系在一起,以为是“蒙古元番仔”。这当然是个天大的误会!不用作什么考证,靖海《元氏族谱》这样记载:“粤稽洪武三年(1370)三月,我始祖朝公与长子帝佐公由河南籍为官军,隶廖永忠、朱亮祖麾下,由海道取两广。越明年而广平,诏以有功,官军居沿边所卫。我始祖是以卜居伊惠来之靖海所。”记载是可信的。廖永忠《明史》有传,称其:““智勇超迈,功亚宋、颍”其平定两广,事在洪武元年(1368),明学者黄佐撰《广东通志》曰:“廖公治民理兵,咸适其宜……厥功居多。广民感公之德……”要之,靖海元氏始祖原籍为河南人,随明军南下后定居靖海,这还有元祠...
· 高元海
生平高元海入官累进散骑常侍。自请入林虑山修行佛法,得到齐文宣帝的许可。经过二年,求道意志不能贯彻而复职。征复本任,便纵酒肆情,广纳姬侍。又兼领军。皇建二年(561年)齐孝昭帝赴晋阳,右丞相、长广王高湛留守邺都(今河北临漳西南),以高元海为散骑常侍典掌机密。前一年,孝昭帝没有继位之前想要杀死杨愔掌握权力,许诺高湛说,事成封为皇太弟。孝昭帝即位,立儿子高百年为皇太子。高湛大为不满。太史向孝昭帝进言“北城有天子气”,当时有童谣“中兴寺内白凫翁、四方侧聴声雍雍、道人闻之夜打钟”流布。有人解释谣中“凫翁”指长广王高湛,“道人”指先帝·济南王高殷。孝昭帝对济南王复位保持警惕,派遣平秦王高归彦回到邺都把济南王带回晋阳。高湛为自身安全考虑,召高元海相谈。高元海通夜不眠而得,进在邺举兵三策。建议高湛数骑入晋阳,向太后哭诉取得同情,之后终生不再掌握大权,为上策;请求担任青、齐二州刺史,躲避非议,作为中策,拥立...
· 广东靖海元氏
广东靖海元氏广东揭阳有元姓人口2079人(2001),在揭阳市姓氏人口中位列第98,虽然人口不多,但大多元姓人集中居住于惠来县靖海镇东光、北星村。靖海最初的名字,叫卵洲,唐宋时已有渔民居住,因村落分布呈卵形,故称。靖海元姓迁入的时间可溯至宋末元初。这支元姓的入粤始祖叫元臣,追随文天祥的抗元军队由闽入赣作战。南宋景炎二年(1277),宋军在江西被元兵重败,元臣随文天祥退入广东。次年,文天祥在海丰五坡岭被俘,元臣避难于潮阳县丰欢乡卵洲。这支元氏的裔孙后来分衍至惠城和潮阳等地,今靖海存有“元臣祖祠”。而另一支元氏迁入惠来,则几乎是跟靖海的建制相伴而来的――元惠宗(1333~1368在位)时,潮阳县大坭都后表楼18个乡里受到了海寇侵扰,不少村民迁徙至卵洲定居,卵洲人口逐渐增多。明洪武二年(1369),广东都司在此设置守御所,隶属于潮州卫,设千户总兵,统兵1121名,平息寇患、安静海疆,定名“靖海千...
· 抗元首领季文龙
季文龙字希夔,青田季宅村人,出生时间无据考证,卒于公元一二七七年。是自北宋(九六0年――一一二七年)初年由龙泉迁居雁衢(今季宅)季氏的第十一代裔孙。父季东,曾任山西省知府。文龙出身行伍,曾任福建镇台。是元初浙闽农民起义抗元的首领。(一)、历史背景南宋(1127―1219)末期,出现了好些可歌可泣的忠臣烈士,其中最著名的是文天祥。季文龙就是在文天祥坚持抗元,“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感召和影响下,成为率军起义抗元的历史人物。宋恭帝德v元年(元至元十二年,1275),元朝元帅伯颜率二十万大军东下,安庆、江州相继投降。镇江、常州、平江府(今苏州)都不战而降。宋朝太皇(谢道清,理宗后)太后(全太后,度宗后)两个寡妇和一个五岁的幼君(赵显)尽管早已下诏书要各地起兵“勤王”,无奈各地守臣都畏首畏尾,不肯响应。只有知赣州文天祥以一介书生挺身而出,纠合义兵两万余人,于八月下旬赶至临安(今杭州),决心要与元军决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