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冯前渠

冯前渠

冯前渠
冯前渠简介资料
冯前渠相关文献
冯,冯 一、来源有二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昌之后。据《元和姓纂》、《后汉书》等所载
查看全文
白渠
流域白渠工程与郑国渠相似,在泾河从北方山谷流入关中平原处,把部分河水引入主渠;主渠起初与泾河平行而相近,进入关中平原时分开;渠道灌溉系统分为几支,水流通过叫“斗”的出水闸门分别进入沟渠,流向农田。主渠渠道历代变化不大,变化的多是沿渠道支流而分布的闸门“斗”。唐代时有斗176个,元代135个,晚清时只有106个。白渠西起自池阳谷口郑国渠南岸,引出泾河水流向东南,经池阳、栎阳向东到下邦后折向南注入渭河,全长二百里,受益农田四千五百余顷。作用郑白渠灌溉面积逐渐减少。史书记载,郑国渠灌田4万顷,汉代白渠4千顷,唐代时6千至1万顷,北宋时2-6千顷,维修后增至3万顷,元代后期7-8千顷,明代中期8千顷(可能虚报),明代后期及清代前期减至700顷。白渠溉田四千五百余顷。由于泾河含有较多泥沙,白渠也为关中平原农田带来了肥沃的沉积土壤。时人赞曰:“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查看全文
渠州
历代沿革梁普通三年(522年),置流江县。同时置北宕渠郡.领流江县、始安县(治今广安县北)2县。大同三年(537年)置渠州,今渠江镇,时为州、郡、县治地。另有北宕渠郡属新州,治地盐亭。太清元年(547年),渠州仍置,辖北宕渠、景阳2郡。北宕渠郡仍领流江、始安2县。北周在州郡之上置总管府,渠州隶利州总管府。武成元年(559年),改北宕渠郡置流江郡。渠州领流江、景阳2郡外,另撤邻州所属2郡归渠州。流江郡仍领流江、始安2县。隋统一全国后,改地方行政为州县两级制。开皇三年(583年),以原流江、邻山和容山容川(今垫江)3郡合置渠州。领流江县,賨城县(原始安县)、邻水县、垫江县4县,州治同前。流江郡自此废。大业三年(607年),渠州改名宕渠郡,领上述4县外,增宕渠县(治今营山县黄渡场)、咸安县(治今营山县东北)2县,州(郡)县治地同前。唐朝政区先后有所改易,但基本仍为州县两级制。武德元年(618)改...
查看全文
渠犂
参考文献《汉书·西域传》
查看全文
且渠
参考资料《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渠川葉氏宗譜, 34, 上葉 墳下 橋前 西葉 獅墺 永七 五房 21世尚球公起世系, 200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渠口叶氏宗谱管理委员会, 2005年重修. 34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沈诸梁. 楚令尹,封叶地,叶公以姓别沈. 一世祖 : 叶亮,字光宗. 渠口始祖(13世) : 叶福,字庆翁,号洛宾,行宽一. 恭十一公长子. 郑山太祖(16世) : 叶仲宾,字子观,行惠五. 四传叶臣欢,行智一,徙居郑山. 横垅太祖(17世) : 叶承鼎,行永八. 居中村外宅. 子孙析置横垅,干藤湾,黄村等地. 分派祖(18世) : (明) 叶光祖,字兴宗,行端八. 叶承焕(永七公)之长子. 子孙继分家屋,高塘,外宅,道纪等派. 分派祖(18世) : (明) 叶光袒,字兴平,行端十二. 叶承焕之次子. 子孙继分上村角岩下,苍坡岙底,蒲沙湾,里茅,松园岩下等派. 分派祖(18世) : 叶承瑜,行永三. 子孙继分外宅横垅, 万桥等派. 行禅始祖(20世) : 叶元杰,字永昌,行智百二八. 子孙析置坦头,下埭,黄田等地. 乌牛山下始祖(20世) : 叶道瑶,行智十四. 坑头始祖(20世) : 叶道瑊,行智八四 ; 叶道现,行智九九. 山下四房(20世) : 叶道深,字智七三(长房,凤翔房,居溪口上巷) ; 叶道渊,行智九十(二房,居大岩根,盘石) ; 叶道泓,行智百十一(三房,居双岩) ; 叶道浦,行智二百八(四房,居上村角). 蔡湾太祖(21世) : (明) 叶尚推,字君详,号一坡,行任八一.子孙析置石白,肩头山,佳溪,虹桥,岭根等地. 题桥太祖(21世) : 叶尚卷,字君舒,号一崖,行任百六. 子孙徙居杨坑,西垟,白泉岙底等地. 东坑太祖(21世) : 叶尚朵,字恒川,行仁一. 子孙析置叶山,东坑,溪龙,岩龙,潘家岙,潘山等地. 行第 : 宏仲祖始/祖伯 孙汝名士承 光良道尚立 国明天启定 元同萃嘉祥 会际升懋庆 丕显荣贤哲克昭学修来 晓鹏伟康强 建宁逢锦浩 永祺丰正欣 智博旭俊盛 裕文衍泽长 散居地 : 浙江省永嘉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冯氏家谱 [11卷], 201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12年. 11册 : 图像,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重复拍摄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金华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的收藏存卷1-5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的收藏为全谱. 一世祖 : 冯子华. 子一: 冯开泰. 明洪武因筹划移民, 冯敏一道由苏州阊门至盐城插标编户, 落籍后称冯家墩. 崔祖落籍地后名大崔庄, 相距颇近, 即今江苏省建湖县芦沟镇双庆村, 冯家墩, 乃本支发源地. 散居地 : 江苏省盐城县, 建湖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冯氏家谱 [11卷], 201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12年. 11册 : 图像,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重复拍摄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金华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的收藏存卷1-5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的收藏为全谱. 一世祖 : 冯子华. 子一: 冯开泰. 明洪武因筹划移民, 冯敏一道由苏州阊门至盐城插标编户, 落籍后称冯家墩. 崔祖落籍地后名大崔庄, 相距颇近, 即今江苏省建湖县芦沟镇双庆村, 冯家墩, 乃本支发源地. 散居地 : 江苏省盐城县, 建湖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冯氏家谱 [11卷], 201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12年. 11册 : 图像,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重复拍摄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金华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的收藏存卷1-5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的收藏为全谱. 一世祖 : 冯子华. 子一: 冯开泰. 明洪武因筹划移民, 冯敏一道由苏州阊门至盐城插标编户, 落籍后称冯家墩. 崔祖落籍地后名大崔庄, 相距颇近, 即今江苏省建湖县芦沟镇双庆村, 冯家墩, 乃本支发源地. 散居地 : 江苏省盐城县, 建湖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冯氏家谱 [11卷], 201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12年. 11册 : 图像,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重复拍摄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金华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的收藏存卷1-5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的收藏为全谱. 一世祖 : 冯子华. 子一: 冯开泰. 明洪武因筹划移民, 冯敏一道由苏州阊门至盐城插标编户, 落籍后称冯家墩. 崔祖落籍地后名大崔庄, 相距颇近, 即今江苏省建湖县芦沟镇双庆村, 冯家墩, 乃本支发源地. 散居地 : 江苏省盐城县, 建湖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冯氏家谱 [11卷], 201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12年. 11册 : 图像,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重复拍摄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金华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的收藏存卷1-5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的收藏为全谱. 一世祖 : 冯子华. 子一: 冯开泰. 明洪武因筹划移民, 冯敏一道由苏州阊门至盐城插标编户, 落籍后称冯家墩. 崔祖落籍地后名大崔庄, 相距颇近, 即今江苏省建湖县芦沟镇双庆村, 冯家墩, 乃本支发源地. 散居地 : 江苏省盐城县, 建湖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