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清代 张伯行

张伯行

张伯行(1651年-1725年),字孝先,号恕斋,又号敬庵,河南仪封人(今河南兰考东)。清朝大臣,理学家。

张伯行简介资料
河南仪封县
1651 年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乙丑科同进士出身
字孝先,号恕斋,又号敬庵
京师
1725 年
清恪
张伯行相关文献
张伯行:清朝第一清官
张伯行:清朝第一清官,张伯行堪称有清一代最清廉的人,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世界,来了解一下这位流芳千古的清
查看全文
张伯行:清朝大臣理学家
张伯行:清朝大臣理学家,张伯行(1651年―1725年),字孝先,号恕斋,晚号敬庵,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
查看全文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张伯行
张伯行(1651年—1725年),字孝先,号恕斋,晚号敬庵,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清朝大臣,理学家。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进士。累官至礼部尚书。历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称。其政绩在福建及江苏最为著名。学宗程、朱,及门受学者数千人。去世后,朝廷追赠其为太子太保,谥清恪。光绪初年,从祀文庙。有一子张师载。人物生平步入仕途张伯行自幼即聪敏好学,受父亲、祖父的影响,品德也很高。十三岁时就通读了四书五经。康熙二十年(1681年),张伯行考中了举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中殿试三甲八十名,赐进士出身。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补授内阁中书,从此步入仕途。后来,张伯行遇父丧归乡,建立请见书院,并讲解宣传儒学。仪封城北原有堤,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因遭大而被冲垮,伯行招募民工用口袋装土来堵塞。河道总督张鹏翮巡视黄河后,上疏推荐张伯行能够治理河务。皇上命他以原来的官衔到河工任职,督修...
查看全文
张伯行
生平张伯行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进士。历任内阁中书,江苏按察使,福建巡抚等职。为官清廉,康熙五十一年(1711年)正月,江苏省乡试,总督噶礼考场舞弊,以白银五十万两,徇私贿买举人,张伯行疏参噶礼。噶礼倒参张伯行“七大罪状”,即噶礼与张伯行互参案。康熙帝将此案先后交由尚书张鹏翮、总漕赫寿、尚书穆和伦、张廷枢审理。张鹏翮袒护噶礼,奏称事属全虚。当时噶礼母亲向康熙帝直言噶礼贪状,并为张伯行伸冤,康熙帝说“其母尚耻其行,其罪不容诛矣!”最后,噶礼革职。康熙称其为“江南第一清官”。张伯行虽然号称清官,但办事不力。康熙也认为“张伯行操守虽好,而办事多糊涂执拗之处。”,又说他“素性偏执,且短于才,封疆之寄不能胜任。”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张伯行弹奏布政使牟钦元藏匿海盗张令涛,是年七月十七日,李煦密奏张伯行“一怕海贼杀他,二怕仇人杀他”,漕运总督郎廷极也指出张伯行“才性短偏,多疑苛细”。后来,...
查看全文
张伯端
简介张伯端自幼博览三教经书,涉猎诸种方术。熙宁二年(1069年),称在成都遇到广阳真人刘海蟾,海蟾“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熙宁八年(1075年)作《悟真篇》,为道教南宗内丹修炼的主要经典之一。又作《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青华秘文》)三卷和《金丹四百字》一卷。晚年“自成都归于故山”,返回江南传道。据清朝仇兆鳌《悟真篇集注》卷首“陆彦孚记”,张平叔“少业进士,坐累谪岭南兵籍”。治平中,曾随龙图公陆诜“师桂林”,并“引置帐下,典机事”。陆诜“移他镇,皆以自随”,最后陆诜“薨于成都”。平叔“转徙秦陇。”《悟真篇·序》有:“至熙宁己酉岁,因随龙图陆公入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诚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张伯端曾为府吏数十年,一日忽悟“一家温暖百家怨,半世功名半世愆”,遂看破功名,纵火烧毁案上文书,因之,以“火烧文书”罪发配岭南。张伯端曾“三传非人”,而“三遭祸患”。熙宁八年(10...
查看全文
张伯行相关标签
兰考人
仓场侍郎
清朝河道总督
清朝福建巡抚
清朝儒学学者
西庑先贤先儒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进士
张姓
1725年逝世
谥清恪
清朝江苏按察使
1651年出生
河南进士
南书房行走
政府人物
家族谱大览
龙屿张寿椿堂言行录
原书: 写本, 民国戊辰[1928]. 4册 :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始祖 : 张致政(元明之际) 散居地 : 福建省晋江市龙屿乡及台湾省彰化县鹿港镇等地.
浏览:100
5.张氏宗谱, 5, 卷首5: 谱序,行传,历代修谱名目, 1947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孝友堂, 民国36[1947]. 40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祖 : (明初) 张能用. 居黄冈柴泊湖北岸. 生三子 : 张洪一(后迁黄坡,固始) ; 张洪二 ; 张洪三(后迁麻城,黄安). 派祖(3世) : 张道源. 洪二公长子. 居黄坡永宁庵. 长子张守元为本谱之祖. 支祖(5世) : 张玄愈. 守元公长子. 居柳子港. 生三子 : 张时春 ; 张时泰 ; 张时学. 支祖(5世) : 张玄正. 守元公次子. 居永宁庵上下湾. 生四子 : 张胜一(迁双柳) ; 阙名 ; 张大德 ; 张简. 首创合修族派 : 能洪道守玄 发育肇其祥 建功宜广大 修德自延长 裕后学诗礼 光前在显扬 齐家敦孝友 缵绪永蕃昌. 另附玄愈公及玄正公各房派语.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 及武汉市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张氏合修族谱 谱序题 : 黄冈张氏合修谱
浏览:100
6.张氏宗谱, 6, 卷首6: 行传, 1947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孝友堂, 民国36[1947]. 40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祖 : (明初) 张能用. 居黄冈柴泊湖北岸. 生三子 : 张洪一(后迁黄坡,固始) ; 张洪二 ; 张洪三(后迁麻城,黄安). 派祖(3世) : 张道源. 洪二公长子. 居黄坡永宁庵. 长子张守元为本谱之祖. 支祖(5世) : 张玄愈. 守元公长子. 居柳子港. 生三子 : 张时春 ; 张时泰 ; 张时学. 支祖(5世) : 张玄正. 守元公次子. 居永宁庵上下湾. 生四子 : 张胜一(迁双柳) ; 阙名 ; 张大德 ; 张简. 首创合修族派 : 能洪道守玄 发育肇其祥 建功宜广大 修德自延长 裕后学诗礼 光前在显扬 齐家敦孝友 缵绪永蕃昌. 另附玄愈公及玄正公各房派语.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 及武汉市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张氏合修族谱 谱序题 : 黄冈张氏合修谱
浏览:100
6.张氏宗谱, 6, 卷3: 从学 16世辅行公起, 1913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金鉴堂, 民国2[1913]三修. 13册 : 插图, 世系表. 远祖 : 张挥. 皇帝第五子. 一世祖 : 张世英. 下一子: 张仲良. 仲良公下六子(3世) : 张效,字从龙 ; 张𢿻(石头弯之祖) ; 张政(下一子: 张文辅,河东山之祖) ; 张敳(下二子: 张文聪,上分东义州之祖 ; 张文质,张家山之祖) ; 张厰 ; 张敦. 本谱仅记载效公后裔世系. 效公下三子(4世) : 张文宝(下两子: 张友诚 ; 张友敬) ; 张文胜(下一子: 张伯鉴,上东分东义州之祖) ; 张文彬(下两子: 张伯瑛,上东义州之祖 ; 张友清,上弯之祖). 文宝公及文彬公同迁黄市. 世祖(10世) : 张级. 友诚公后5世孙. 级公下房祖(11世) : 张从学,字廷仪 ; 张广学 ; 张思学 ; 张正学. 从学公下支祖(15世) : 张德崇,字禹伯 ; 张德新,字维周. 广学公下支祖(15世) : 张德猷 ; 张德懋 ; 张德昭 ; 张德润 ; 张德濵 ; 张德宣 ; 张德恭 ; 张德敬. 思学公下支祖(15世) : 张德元 ; 张德隆 ; 张德先 ; 张德盛 ; 张德清 ; 张德明. 正学公下支祖(15世) : 张德旺,字文明 ; 张德修 ; 张德佩,字金宜 ; 张德用,字伸润 ; 张德燿,字斐成 ; 张德显,字文成 ; 张德奇,字文秀 ; 张德俊 ; 张德义,字文礼 ; 张德宁,字文周. 派行 : 文友道大 余凤级学 光明自德 辅振邦家 鉴淑业绪 锡泽贻全 辉联科第 克耀宗传.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 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3.张氏宗谱, 3, 卷首3: 寿序,行传等, 1947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孝友堂, 民国36[1947]. 40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祖 : (明初) 张能用. 居黄冈柴泊湖北岸. 生三子 : 张洪一(后迁黄坡,固始) ; 张洪二 ; 张洪三(后迁麻城,黄安). 派祖(3世) : 张道源. 洪二公长子. 居黄坡永宁庵. 长子张守元为本谱之祖. 支祖(5世) : 张玄愈. 守元公长子. 居柳子港. 生三子 : 张时春 ; 张时泰 ; 张时学. 支祖(5世) : 张玄正. 守元公次子. 居永宁庵上下湾. 生四子 : 张胜一(迁双柳) ; 阙名 ; 张大德 ; 张简. 首创合修族派 : 能洪道守玄 发育肇其祥 建功宜广大 修德自延长 裕后学诗礼 光前在显扬 齐家敦孝友 缵绪永蕃昌. 另附玄愈公及玄正公各房派语.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 及武汉市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张氏合修族谱 谱序题 : 黄冈张氏合修谱
浏览:100
张氏族谱习水支系张良晨 行 传
又名张贻谋:生于1530年,系江西吉安府,吉水县第八都,太和柑子园桃子弯嘉靖,乙卯(1555年)进士,先任江西吉安府台,再转任四川,甘肃都察,提督按察史:称(张察万)张严氏官游重庆,葬于重庆白石驿,抗战期间被平,修建白石驿飞机场:1548年间生:张滔,张锡:
浏览:15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