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于太和

于太和

于太和
于太和简介资料
于太和相关文献
太和殿
历史清乾隆《万国来朝图》局部,前为太和门,后为太和殿太和殿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奉天殿。奉天殿初建时的体量,据《明世宗实录》卷四百七十记载:“原旧广三十丈,深十五丈云”,即面阔95米,进深48米,面积达4522平方米。太和殿匾额太和殿的转角出檐从西北方向看太和殿后面永乐十九年(1421年),奉天殿遭雷击焚毁,正统元年(1436年)至正统六年(1441年)重建。嘉靖三十六年四月丙申(1557年5月11日),又遭雷击焚毁。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完成重建,改名为皇极殿,仅为原奉天殿的三分之二大小,所以与原建筑的大基座相比显得小。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遭遇火灾,天启七年(1627年)重建。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改名为太和殿。顺治三年(1646年)和康熙八年(1669年)各重修一次。康熙十八年(1679年)十二月初三半夜,由于太监失误,...
查看全文
张太和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晋纪
查看全文
太和
大事记493年(太和十七年):北魏孝文帝亲政。494年(太和十八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5年(太和十九年):少林寺创建。出生493年(太和十七年):尔朱荣逝世493年(太和十七年):冯太后纪年参看中国年号索引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参考文献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1年1月ISBN7101025129
查看全文
太和县
历史太和古为豫州之域。春秋属宋,为鹿上。宋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39年),宋与齐楚为鹿上之盟。战国属魏,苏秦说魏襄王“南有新妻”,即指本地。后归楚,楚考烈王十年(公元前753年),由陈迁都巨阳。秦统一后,置新阳县,属颍川郡汉高祖二年(前205年),益封汝阴侯夏侯婴细阳千户。高后二年(前182年)封赵王张敖子寿为乐昌侯。宣帝地节四年(前66年)封外戚王武为乐昌侯。东汉光武建武十一年(35年)封陈彭子陈遵为细阳侯。建武十七年(41年),以军功封郭亮为新妻侯。章帝建初四年(79年),徒封殷后宋公于新妻。三国时属魏,废宋公国为宋县,景初二年(238年),隶属谯郡。晋废细阳。武帝泰始二年(266年),将宋县改属汝阴郡。宋、齐属西汝阴郡。北魏太和间(477~499年)废宋县。梁置陈留县。隋改陈留为颍阳县。唐贞观元年(627年)废颍阳,并入汝阴,境内置百尺镇(今原墙)。宋开宝六年(973年)于汝阴县百尺镇...
查看全文
太和
纪年参看中国年号索引其他时期使用的太和年号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于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9[1920]. 存18册 : 世系表. 注 : 琼郁公司孙局设八都石嘴绍兴堂宗祠. 注 : 此谱总卷数不详. 至少缺卷5, 7-8, 12-15. 且部分破损严重,难以阅读. 远祖(1世) : (汉) 于睿. 为东海郯县狱吏. 江西始祖(25世) : (宋) 于元素.字季友. 世居山东益都. 因任吉安通判,卜居南昌丰城兴能坊. 都昌始迁祖(34世) : (元) 余汝和,行至四,字致中. 由丰城迁都昌八都上石山. 汝和公派下房祖(36世) : (元明之际) 于应,行良一,字茂贞,号良轩 ; 于昭,行良二,字刚山,号良俊, 由八都上石龟山迁二都西田坂, 为二都始祖. 皆为汝和公二子琼郁公之子. 应公下四子(37世) : (元明之际) 于敏,行桓一,字伯捷,号清溪 ; 于宽,字伯厚 ; 于安,字伯载(迁辽东) ; 于彰,行桓四,字伯亨,号松云(居上石西山). 昭公派下房祖(39世) : (明) 于仕海,字仲弘,号敛修 ; 于仕渶,字仲大,号潜修.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散居地 : 江西省都昌县等地.
浏览:100
于氏宗谱 [残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0[1941]. 存7册 : 世系表. 注 : 设局于四舍村之积善堂. 注 : 此谱总卷数不详, 仅存卷首,2册 ; 卷11,3册 ; 卷16,2册, 共7册. 远祖(1世) : (汉) 于睿. 为东海郯县狱吏. 江西始祖(25世) : (宋) 于元素.字季友. 世居山东益都,吉安通判,卜居南昌丰城兴能坊. 都昌始迁祖(34世) : (元) 余汝和,行至四,字致中. 由丰城迁都昌八都上石山. 汝和公派下房祖(36世) : (元明之际) 于应,行良一,字茂贞,号良轩 ; 于昭,字纲山,号良俊, 由八都上石龟山迁二都西田坂, 为二都始祖. 皆为汝和公二子琼郁公之子. 应公派下房祖(38世) : (明) 于钰,字子珠,号存心 ; 于铧,字子琛,号存德 ; 于键,字子璜 ; 于铠,字子珩,号存仁 ; 于鋐,字子琚 ; 于镶,字子瑀,号存志. 皆为应公幼子彰公之子. 昭公派下房祖(39世) : (明) 于仕海,字仲弘,号敛修 ; 于仕渶,字仲大,号潜修.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散居地 : 江西省都昌县等地.
浏览:0
于氏宗谱 [残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0[1941]. 存7册 : 世系表. 注 : 设局于四舍村之积善堂. 注 : 此谱总卷数不详, 仅存卷首,2册 ; 卷11,3册 ; 卷16,2册, 共7册. 远祖(1世) : (汉) 于睿. 为东海郯县狱吏. 江西始祖(25世) : (宋) 于元素.字季友. 世居山东益都,吉安通判,卜居南昌丰城兴能坊. 都昌始迁祖(34世) : (元) 余汝和,行至四,字致中. 由丰城迁都昌八都上石山. 汝和公派下房祖(36世) : (元明之际) 于应,行良一,字茂贞,号良轩 ; 于昭,字纲山,号良俊, 由八都上石龟山迁二都西田坂, 为二都始祖. 皆为汝和公二子琼郁公之子. 应公派下房祖(38世) : (明) 于钰,字子珠,号存心 ; 于铧,字子琛,号存德 ; 于键,字子璜 ; 于铠,字子珩,号存仁 ; 于鋐,字子琚 ; 于镶,字子瑀,号存志. 皆为应公幼子彰公之子. 昭公派下房祖(39世) : (明) 于仕海,字仲弘,号敛修 ; 于仕渶,字仲大,号潜修.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散居地 : 江西省都昌县等地.
浏览:0
于氏宗谱 [残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0[1941]. 存7册 : 世系表. 注 : 设局于四舍村之积善堂. 注 : 此谱总卷数不详, 仅存卷首,2册 ; 卷11,3册 ; 卷16,2册, 共7册. 远祖(1世) : (汉) 于睿. 为东海郯县狱吏. 江西始祖(25世) : (宋) 于元素.字季友. 世居山东益都,吉安通判,卜居南昌丰城兴能坊. 都昌始迁祖(34世) : (元) 余汝和,行至四,字致中. 由丰城迁都昌八都上石山. 汝和公派下房祖(36世) : (元明之际) 于应,行良一,字茂贞,号良轩 ; 于昭,字纲山,号良俊, 由八都上石龟山迁二都西田坂, 为二都始祖. 皆为汝和公二子琼郁公之子. 应公派下房祖(38世) : (明) 于钰,字子珠,号存心 ; 于铧,字子琛,号存德 ; 于键,字子璜 ; 于铠,字子珩,号存仁 ; 于鋐,字子琚 ; 于镶,字子瑀,号存志. 皆为应公幼子彰公之子. 昭公派下房祖(39世) : (明) 于仕海,字仲弘,号敛修 ; 于仕渶,字仲大,号潜修.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散居地 : 江西省都昌县等地.
浏览:0
于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9[1920]. 存18册 : 世系表. 注 : 琼郁公司孙局设八都石嘴绍兴堂宗祠. 注 : 此谱总卷数不详. 至少缺卷5, 7-8, 12-15. 且部分破损严重,难以阅读. 远祖(1世) : (汉) 于睿. 为东海郯县狱吏. 江西始祖(25世) : (宋) 于元素.字季友. 世居山东益都. 因任吉安通判,卜居南昌丰城兴能坊. 都昌始迁祖(34世) : (元) 余汝和,行至四,字致中. 由丰城迁都昌八都上石山. 汝和公派下房祖(36世) : (元明之际) 于应,行良一,字茂贞,号良轩 ; 于昭,行良二,字刚山,号良俊, 由八都上石龟山迁二都西田坂, 为二都始祖. 皆为汝和公二子琼郁公之子. 应公下四子(37世) : (元明之际) 于敏,行桓一,字伯捷,号清溪 ; 于宽,字伯厚 ; 于安,字伯载(迁辽东) ; 于彰,行桓四,字伯亨,号松云(居上石西山). 昭公派下房祖(39世) : (明) 于仕海,字仲弘,号敛修 ; 于仕渶,字仲大,号潜修.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散居地 : 江西省都昌县等地.
浏览:100
于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9[1920]. 存18册 : 世系表. 注 : 琼郁公司孙局设八都石嘴绍兴堂宗祠. 注 : 此谱总卷数不详. 至少缺卷5, 7-8, 12-15. 且部分破损严重,难以阅读. 远祖(1世) : (汉) 于睿. 为东海郯县狱吏. 江西始祖(25世) : (宋) 于元素.字季友. 世居山东益都. 因任吉安通判,卜居南昌丰城兴能坊. 都昌始迁祖(34世) : (元) 余汝和,行至四,字致中. 由丰城迁都昌八都上石山. 汝和公派下房祖(36世) : (元明之际) 于应,行良一,字茂贞,号良轩 ; 于昭,行良二,字刚山,号良俊, 由八都上石龟山迁二都西田坂, 为二都始祖. 皆为汝和公二子琼郁公之子. 应公下四子(37世) : (元明之际) 于敏,行桓一,字伯捷,号清溪 ; 于宽,字伯厚 ; 于安,字伯载(迁辽东) ; 于彰,行桓四,字伯亨,号松云(居上石西山). 昭公派下房祖(39世) : (明) 于仕海,字仲弘,号敛修 ; 于仕渶,字仲大,号潜修.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散居地 : 江西省都昌县等地.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