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词条 柳鼎一

柳鼎一

柳鼎一
柳鼎一简介资料
元季
柳鼎一相关文献
探秘传奇:大名鼎鼎不可一世的陈胜
探秘传奇:大名鼎鼎不可一世的陈胜,曾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而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他们是我国农民起义的鼻祖式人物。下
查看全文
一柳直末
生平美浓国豪族一柳直高之子,在美浓斋藤氏灭亡后于元龟元年(1570年)投效织田家臣羽柴秀吉,获得25贯的俸禄,后在秀吉转封到近江国长滨城后俸禄提升至150贯,列为黄母衣众的成员之一,后随秀吉出征播磨、因幡等地,三木合战后,秀吉在播磨封给一柳直末2500石的领地。本能寺之变后,一柳直末在羽柴秀吉帐下转战各地,曾参与贱岳之战,竹鼻城之战,在天正13年(1585年)一柳直末跟田中吉政、中村一氏等人被任命为秀吉外甥丰臣秀次的宿老,在美浓大垣城获得3万石领地,天正17年(1589年)3月时又转封到本巢郡轻海西城,领地加封至6万石天正18年(1590年),一柳直末参加小田原征伐,一柳直末在3月29日奉命随军进攻伊豆山中城,结果被北条军的流弹击中身亡,享年45岁。一柳直末死后,丰臣秀吉怜惜其无后,领地由其弟一柳直盛继承。
查看全文
历史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随着陶器的出现,陶鼎作为一种重要的器形就随之出现了。在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偃师二里头遗址,河北武安磁山遗址等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都曾有陶鼎的出土。早期陶鼎的材质有红陶、夹砂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夹砂灰陶等。陶鼎流行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至夏商时期。随着青铜器的出现与发展,在贵族阶层,陶鼎逐渐被青铜鼎取代,而在平民阶层,直至东汉时期,陶鼎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东汉以后,陶鼎从生活中消失,但作为明器,仍被使用了很长一段时期后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相传,早在黄帝时代,就已经有了青铜鼎的存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治下。”但《史记》成书于西汉,有关三皇五帝的论述多是传说,不足采信。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被许顺湛、黄怀信和韩建业等学者认为相当于黄帝文化,虽然庙底沟类型已确有陶鼎,且具有热锻铜器的能力,但应该并不具备铸鼎所需技术水平。考古上,铜鼎被认为最...
查看全文
一柳慧
主要作品电影配乐おとし穴(1962年、敕使河原宏监督)エロス+虐杀(1970年、吉田喜重监督)戒厳令(1973年、吉田喜重监督)色即是空(1975年、松本俊夫监督)湾岸道路(1984年、东阳一监督)电视音乐判事よ自らを裁け(1961年、TBS)一柳が手がけた最初のテレビ向け作品宛如飞翔(1990年、NHK-NHK大河剧)镜は眠らない(1997年、NHKドラマ)著作音を聴く(岩波书店)音楽という営み(NTT出版)
查看全文
一言九鼎
一言九鼎【成语意思】:一句话的分量就有九鼎那么重。形容能起决定作用的言论或意见。【用法分析】:一言九鼎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成语来源】: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yīyánjiǔdǐng【英语翻译】:solemnpromise【成语声母】:YYJD【一言九鼎的近义词】:一字千钧、一言为定、金口玉言【一言九鼎的反义词】:人微言轻【成语故事】: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柳氏宗谱 五卷首一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同治10[1871]. 5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缺卷3. 始祖 : (宋) 柳勅,字公涣,行明四. 元十二公之子. 原居信州玉山. 任河南参军,解组经湖口,遂居之. 勅公下九子 : 柳亿一 ; 柳亿二 ; 柳亿三 ; 柳亿四 ; 柳亿五 ; 柳亿六 ; 柳亿七 ; 柳亿八 ; 柳亿九. 五,六,九三公早世. 其余编为孝, 友, 睦, 婣, 任, 恤六房. 派行(17世起) : 文章华国诗 礼传家存仁 秉直守正效 忠时逢世泰 遇际盛隆河 东继美光显 锡荣学期远 大嗣祖绍宗. 散居地 : 江西省湖口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柳氏宗谱 五卷首一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同治10[1871]. 5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缺卷3. 始祖 : (宋) 柳勅,字公涣,行明四. 元十二公之子. 原居信州玉山. 任河南参军,解组经湖口,遂居之. 勅公下九子 : 柳亿一 ; 柳亿二 ; 柳亿三 ; 柳亿四 ; 柳亿五 ; 柳亿六 ; 柳亿七 ; 柳亿八 ; 柳亿九. 五,六,九三公早世. 其余编为孝, 友, 睦, 婣, 任, 恤六房. 派行(17世起) : 文章华国诗 礼传家存仁 秉直守正效 忠时逢世泰 遇际盛隆河 东继美光显 锡荣学期远 大嗣祖绍宗. 散居地 : 江西省湖口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柳氏宗谱 五卷首一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同治10[1871]. 5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缺卷3. 始祖 : (宋) 柳勅,字公涣,行明四. 元十二公之子. 原居信州玉山. 任河南参军,解组经湖口,遂居之. 勅公下九子 : 柳亿一 ; 柳亿二 ; 柳亿三 ; 柳亿四 ; 柳亿五 ; 柳亿六 ; 柳亿七 ; 柳亿八 ; 柳亿九. 五,六,九三公早世. 其余编为孝, 友, 睦, 婣, 任, 恤六房. 派行(17世起) : 文章华国诗 礼传家存仁 秉直守正效 忠时逢世泰 遇际盛隆河 东继美光显 锡荣学期远 大嗣祖绍宗. 散居地 : 江西省湖口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柳氏宗谱 五卷首一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同治10[1871]. 5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缺卷3. 始祖 : (宋) 柳勅,字公涣,行明四. 元十二公之子. 原居信州玉山. 任河南参军,解组经湖口,遂居之. 勅公下九子 : 柳亿一 ; 柳亿二 ; 柳亿三 ; 柳亿四 ; 柳亿五 ; 柳亿六 ; 柳亿七 ; 柳亿八 ; 柳亿九. 五,六,九三公早世. 其余编为孝, 友, 睦, 婣, 任, 恤六房. 派行(17世起) : 文章华国诗 礼传家存仁 秉直守正效 忠时逢世泰 遇际盛隆河 东继美光显 锡荣学期远 大嗣祖绍宗. 散居地 : 江西省湖口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柳氏宗谱 五卷首一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同治10[1871]. 5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缺卷3. 始祖 : (宋) 柳勅,字公涣,行明四. 元十二公之子. 原居信州玉山. 任河南参军,解组经湖口,遂居之. 勅公下九子 : 柳亿一 ; 柳亿二 ; 柳亿三 ; 柳亿四 ; 柳亿五 ; 柳亿六 ; 柳亿七 ; 柳亿八 ; 柳亿九. 五,六,九三公早世. 其余编为孝, 友, 睦, 婣, 任, 恤六房. 派行(17世起) : 文章华国诗 礼传家存仁 秉直守正效 忠时逢世泰 遇际盛隆河 东继美光显 锡荣学期远 大嗣祖绍宗. 散居地 : 江西省湖口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9.柳氏宗谱, 9, 亨分卷6: 世系 一盈 懋泰 21世德黄 德珠公起, 1368-1908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绍惠堂, 清光绪34[1908]续修. 39册 : 插图, 世系表. 编纂者 : 柳文珪,字禹门 ; 柳祚益,字集成 ; 柳文凤,字丹廷. 注 : 此谱残缺元分1卷. 目录中所列卷数包括 : 元分一卷, 亨分12卷, 利分5卷, 贞分12卷, 和分4卷, 吉分3卷. 始祖 : (元明之际) 柳子功,又名子公. 生一子 : 柳复本. 居河东. 另始祖 : (元明之际) 柳溪,字凌波,号子港. 柳子功之弟,居河西. 无嗣. 本支宗祖(3世) : (明) 柳绍先. 子功公之孙. 绍先公下四子 : 柳宗 ; 柳祖 ; 柳先 ; 柳远. 此谱仅含祖公支派. 宗公, 先公, 远公各房已分修支谱. 派祖(5世) : 柳正发. 祖公长子. 正发公下二子 : 柳纪 ; 柳记. 支祖(9世) : 柳仲成, 纪公之三世孙. 仲成公下五子(10世) : 柳志春(元分祖) ; 柳志道(亨分祖) ; 柳志亮(利分祖) ; 柳志景(贞分祖) ; 柳志舂(和分祖). 元分志春公下三子(11世) : 柳导昌 ; 柳自昌 ; 柳准昌. 亨分志道公下二子 : 柳用昌 ; 柳喜昌. 用昌公下房祖(15世) : 柳一奎 ; 柳一仁 ; 柳一缉 ; 柳一盈 ; 柳一珍 ; 柳一俭. 利分志亮公下一子 : 柳日昌. 日昌公下房祖(17世) : 柳应元,号伯卿 ; 柳应魁,号仲卿 ; 柳应斗,号叔卿. 皆为思容公(号华轩)之子. 贞分志景公下一子 : 柳斐昌. 斐昌公下房祖(15世) : 柳一亭 ; 柳一亮,字少山 ; 柳一豪,字小山 ; 柳一斋. 和分志舂公下四子 : 柳仪昌,字兰芳 ; 柳纪昌 ; 柳立昌 ; 柳节昌. 吉分支祖(10世) : 柳志贡. 记公4世孙. 吉分志贡公下三子(11世) : 柳富昌 ; 柳贵昌 ; 柳华昌. 富昌公下房祖(15世) : 柳一仪,字凤仪 ; 柳一升,字凤升. 皆为庭隐公之子. 本宗行派 : 懋德延宏祚 文英学士家 有开方可泰 名誉世光华. 续增行派 : 继述辉先绪 相传重守成 贤才征焕发 凤藻锡恩荣.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